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5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09: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25条
【原文】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脚气中。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释义】
  里水是由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停留,泛于肌表而成。里水湿郁化热,一身面目黄肿者,可用越婢加术汤,宣肺健脾,清解郁热,而行水湿;若水湿停于肌表,无热而身肿者,可用甘草麻黄汤内助脾气,外散水湿,使腰以上肌表寒水从汗而去。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里水的治法。
【参考】
  [按语] 本篇载方十首,用麻黄者六首,《集注》云:“麻黄能上宣肺气,下伐肾邪,外发皮毛之汗,内祛脏腑之湿,故仲景于水气病用之为主药。”其说可参。据《中风篇》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主疗中有“腠理开,汗大泄”的记述,可知越婢加术汤证应汗多,由内热所迫;而甘草麻黄汤证属皮水表实无汗。故二者的主要区别,在汗与热之有无。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16: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13 23:35 编辑

三、里水-慢性肾炎证态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5条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5条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中医表述:
      “里水”是由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停留,泛于肌表而成。”“里水”湿郁化热,一身面目黄肿者,可用越婢加术汤,宣肺健脾,清解郁热,而行水湿;若水湿停于肌表,无热而身肿者,可用甘草麻黄汤内助脾气,外散水湿,使腰以上肌表寒水从汗而去。

       解读:越婢加术汤也是23条风水的治疗方剂。可见“里水”、皮水、风水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越婢加术汤是风水与里水的共同治疗方剂,按照中医方证对应的原则,风水与里水必然有着共同的病理机制,或者在疾病过程中二者有着比较多的重叠。已知风水与急性肾炎是一个证态,那么,里水应当与急性肾炎有着密切的关系。里水的临床表现仍然以面目肿胀为主,所以,仍然是肾性水肿的特点。

         西医表述: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且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越明显,无水肿患者尿量多数正常。里水以“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为特点,“脉沉”一般是慢性病的脉象。所以,里水符合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病人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容易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等感染,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中西医融合:  
          因为肾性水肿早期、轻型一般表现为面部与眼眶周围水肿,肾病后期、严重时才出现全身水肿,这是前面所说的“风水-肾炎证态”。“里水”湿郁化热,一身面目黄肿者,”“湿郁化热”是指反复感染,也说明病程比较长,以面目水肿为特点的全身水肿;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这时候出现的水肿与急性肾炎时的水肿不同,“一身面目黄肿者”与急性肾炎的鲜亮性水肿不同。所以,“里水”应该是肾性水肿,而且是慢性肾病。因为小便不利,即小便少,所以引起水肿,支持肾性水肿的判断。也可以出现小便正常或者增多的情况,这时候中医称为“亡津液”,出现口渴的症状;西医称为水电解质紊乱,口渴是由于高血钠或者高渗状态引起的。所以“里水”与慢性肾炎是一个证态。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出现皮下水肿或者皮下水肿加重,这时候就是皮水,或者风水。

           “里水”形成的机制是:水湿郁滞日久而化热,泛于肌表,故一身面目黄肿。“黄肿”有些中医认为应该是“洪肿”,所以,“一身面目黄肿”就是全身皮肤包括面部、四肢严重的皮下水肿,这种情况就是肾性水肿的后期、严重期,是慢性肾炎逐渐发展、加重而形成的。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水湿郁滞日久而化热,泛于肌表”就是症状不明显的慢性肾炎(水湿郁滞),反复感染逐渐加重(日久而化热),最终出现全身严重水肿的状态(泛于肌表)。

           肾炎急性期水肿与“风水”是一个证态;肾炎慢性期与“里水”是一个证态。慢性肾炎反复急性发作时,“里水”溢出四肢,即为“皮水”。可以看出风水演变为“里水”,“里水”演变为“皮水”,这是一个演变过程。

            临床实践证明:越婢加术汤对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性水肿,头面上半身浮肿明显,恶寒发热,咳嗽喘促胸闷,咽痛口渴,或微汗,纳呆腹胀便溏,尿少色黄,苔薄白或白黄而润,脉浮数或弦滑者,有较好疗效。

          而甘草麻黄汤证属皮水表实无汗,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出现:皮下水肿,无汗者,是甘草麻黄汤的适应症。

             无论风水、“里水”、正水均可以出现、形成皮水,无论什么原因形成的皮水,如果出现低血钠证态,就是防己茯苓汤的适应症,出现低血钾就是蒲灰散的适应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1 04:16 , Processed in 0.0486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