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传统脉诊方法必须修改,修改后脉诊准确率大大提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5 11: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12/27 11:34a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中医传统脉诊方法必须修改,修改后脉诊准确率大大提高。
下文曾在《湖北卫生》杂志1979年第1期上发表:
             对中医传统脉诊方法的几点修改意见
                     (中医学术问题探讨)
                          国家建委三局职工医院中医  张嘉俊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部分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脉诊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本文着重谈一下寸口诊法。  
     脉象的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脉象,以察知身体内部的病变。脉是隔着皮肉的一条动脉,既要靠医生手指的灵敏的感触体验,又要有准确的按脉部位,才能分清寸关尺主个部位所不同的脉象。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主脉”。脉与心息息相关,心为一身主宰,人体血脉的运行,和气血脏腑关系十分密切。身体的健康与否,必然影响脉象。脏腑或气血若发生病变;脉象往住先受其影响。故此,脉象与疾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而又十分复杂的,脉象既能表现病变的性质,使脉象与病征有相应由表现,但也有不是相应的表现。因此,在这个客观情况下,就要根据病证,问诊,望诊等综合的表现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的结论。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灵活掌握,应以四诊的表现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诊断出某种疾病。只有这样,用药才能有依据,治疗方能见效。               
    但据根个人在临床的实践体会及我家世袭中医的祖传经验,对于脉诊的部位,病者的平臂和医者的布指有着不同的见解。因为切脉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诊法,须经过较长时期认真的实践才能逐步体会到的。因此,有必要提出脉诊的几点修改意见与同道共同研讨。
  一、关于脉诊的部位问题
    至于独取寸口的诊法出于“难经”。寸口就是腕后桡动脉,又叫气口或脉口。
   寸口分寸关尺三个部位。“脉经”说:“从魚际至高骨(桡骨茎突)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故此,历代医家均以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进行对病者的诊治(见图1)。
    现在我提出脉诊的不同部位,是在高骨向尺脉方向下移三分之二指位开始为寸脉,寸以下为关、尺脉(见图2)。此两种脉诊部位相差二又三分之二位(见图3)。这里的正常脉象:关脉为中位,寸脉比关脉稍浮,尺脉比关脉稍沉(寸浮关中尺沉)。若失去这种正常脉象即为病变,其诊断各种脉象均与“难经”相同。
    从临床体会来看,对于《难经》的脉诊部位,正是手腕关节之处,肌肉较少,诊脉时,对于浮、沉、伏等之脉象是难以识别的,尤其是消瘦病人更难以分辨。因此,给医者诊脉带来许多困难,对脉象的 分析难度也较高。                    
   修改后的脉诊部位,仍同是桡动脉所在的部位,属于手太阴经,其寸脉的前面即是“难经”的尺脉部位。该处肌肉较厚,容易识别浮、沉、伏等脉象。这种脉诊部位,通过实践,我体会比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的诊脉部位更为准确,且易于识别各种脉象和病变,更能达到脉象与病征相应的表现,更能大大减少脉与证不相应的现象,使医者更容易通过切脉了解病者的疾病。                  
二、关于病人的平臂问题
    诊脉时病人的位置不论坐卧,手臂均宜向左右侧引伸平放,这样血脉流行就比较畅通,不致影响脉象。若是病人坐位时,宜平臂正坐,直腕仰掌。这是传统的病者平臂方式(见图4)。     
我对平臂的修改意见:诊脉时,病人的位置不论坐卧,手臂均宜向内侧面自然舒适的引伸,手腕部稍向面前弯曲,掌心向内侧面,手指稍呈半握拳的自然而放(见图5)。这种平臂方式就能比直腕仰掌时的血脉流行更畅通,对干诊脉的准确便较为有利。     
三、关于医者的布指问题
    传统的布指方式:首先以中指按到高骨关脉部位,跟着把食指放在中指之前,在关脉前至鱼际的适中距离的寸脉之上,然后无名指放在中指之后尺脉部位上(见图4)。
    我的修改意见:是因为脉诊部位不同,相应的布指的方法也会不同。医者下指切脉时,首先按到高骨位置向下移不足一指(即三分之二指)位起按下食指即为寸脉,然后按下中指、无名指为关、尺脉。若病人臂长则布指略疏,病人臂短则布指略密,以适中为度。医者的大拇指及小指分别放在食指和无名指的相对位置(见图6)。
    医者以左手诊患者右腕脉,以右手诊患者左腕脉。三指的分部,应是以食指切于寸脉,中指切于关脉,无名指切关尺脉。部位取定后,用同样的指力按三部脉,这样可先获得—个总的概念,然后才单按,按脉处三指不离原位,按寸脉时,食指按定,浮沉自寻,同时微提其它二指,其余依此类推。
    用这种布指方式,医者就能主动自如的掌握按寸关尺的三指与大拇指、小指相对的用力。按脉的轻重,按指的沉浮,就能主动控制,更好地求取诊断结果和准确的脉象。
切脉是四诊的主要内容,现在我提出中医传统切脉中的几点修改意见,不一定很全面,这不过是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总结。我认为有必要向中医学界提出这种中 医学术的探论,共同研究,为发展祖国医学贡献力量。  
                                   原刋载于《湖北卫生》杂志1979年第一期上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4:28 , Processed in 0.057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