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阳上崩汤(阳虚型血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7 09: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熟附片炭5克、炮姜炭5克、生地炭12克、鹿角胶12克、三七粉(吞)3克、熟军炭6克、血余炭10克、仙鹤草30克。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取汁300毫升,分二次服。 功能:温经壮阳,固摄冲任。
    按:崩漏之作,因虚寒所致者,并非少数。如果说虚寒血崩仅是崩证的一种类型,那么其它如阴虚阳搏、肝阳亢扰、冲任气虚、痰血阻经等类型的崩证,一旦发生了大出血,它们的病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地转归为阴阳两虚型或阳虚型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温阳化气是遏制崩势的关键。方用附子、炮姜温经壮阳,阳回则气固,炒炭后制约其辛散之弊,增强其摄血之功;黄芪、党参甘温益气,振奋脾阳,生血摄血,气不足便是寒,补气有助阳之功效;阴者阳之守,阴亏则阳无所附,素谓附子功在回阳,弊在耗阴,故以鹿角胶甘温纯静救阴,生地炭滋阴敛血;崩中下血,必然“经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而瘀滞冲任,故用三七、熟军祛瘀生新,配合血余炭、仙鹤草化瘀止血,攻中有守,使血止而不致留瘀。全方融温阳、益气、救阴、化瘀诸法于一方,共奏甘温助阳,固本止崩之功。
    临床应用:血崩本身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应密切观察证情,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参合兼症舌脉,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温阳止崩之法。若血崩不止,动则大下,头晕汗出,四肢厥冷,可加别直参以增益气扶阳救逆之功。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依据。青春期功血患者多由禀赋虚弱,肾气不足所致。则加炙龟板、菟丝子、淫羊藿等益肾之品;育龄期妇女之血崩,多属体虚受邪,败瘀未净,胞络壅滞,可加用血竭、莲房、失笑散等散瘀畅流之药;更年期功血多因命门火衰,七情内伤,脾阳失煦,固摄无权而暴崩失血。故应加健脾柔肝、重镇固涩之剂。当经过温阳塞流,阳气返复,崩势减杀,出血停缓之时,则当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以澄其源复其旧,不可一温到底。
    处方人:何少山,1923出生,出身于中医妇科世家。是何氏女科第三代传人。幼承庭训,深得祖传之妇科精粹。行医五深余载,逐步形成了自我一派的妇科诊疗体系,1955年由江南名医叶熙春荐举,出任华东首家中医院杭州广兴中医院院长。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协会颁发的“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和科技管理工作逾四十年劳绩卓著”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名中医师”荣誉证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第二批继承其学术经验的老中医药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2:33 , Processed in 0.1228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