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理趣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4 11: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理趣说
——《小说中医》评介

2006.02.24  4版  社会周刊:书苑     编辑:张蕊
作者:温长路
  中医如何与“小说”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张大明先生的新作,我
不无迷惑。待披阅全书,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自序中写道:“
《小说中医》,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二是与‘大
而全’相对。小说者,小小说之也,意即书中所说仅为博大精深中医
之一小部分。”
  以小说形式表现中医药,上世纪70年代柯雪帆教授开风气之先,
其所著病案小说《医林掇英》,风行一时,远及东瀛,颇受欢迎。然
自此以后,中医科普作品虽然不少,而以小说形式出现者至今鲜见。
张大明先生既是中医专家,又是资深的中医期刊编辑,并注重文学修
养,兼习书画篆刻,该书的封面、版式亦是张大明先生自己设计。他
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创见写成《小说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
为“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是为空谷足音,见之而喜,故乐为之评。
  小说语言典雅而不失风趣,师生对话,时有妙语。书中结合病案,
广征博引,以中医学为主线,结合西医学、心理学,乃至文学、史学、
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喻医说理,循循善诱,使得全书既具有难得的
趣味性、可读性,而又不失其严谨性,引导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医
悟巧,避免了学术读物单调枯燥的缺陷,如同“手把手”地带教。而
如果只将此书看成简单的中医普及读物,则未免有失公允。书中,小
说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作者更多地是想借此来表现中医的深刻内涵,
如对中药理论的认识、辨证施治的表述、医易关系的探讨、经典学习
的见解等,许多思想具有前沿性。我认为,其中的许多章节都是以小
说形式写成的论文,章头句尾都反映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说中医》虽然写的是跟师抄方实习,但又非单纯的病案小说,
正如丛书主编刘观涛先生在“中医新课堂丛书”总序中所言:“特别
要指出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在临床技巧这一层次,而是时常借此将
读者带到中医之道的大境界,通过中西医学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引
导读者从较高的层次俯瞰两大医学体系,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可使读
者从东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的文化底蕴、中医
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特色之所在,这皆有助于从根本上、从实质上
理解中医临床思路,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对中医临床的
统摄指导作用。”
  在全球化日趋逼近的浪潮中,挑战和机遇同时摆在了中医学科的
面前,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一中华瑰宝,让她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的健
康事业,亟待得到人们的回答。张君此著,正当其时,开一家之言,
抒赤诚之见,颇具意义。联想到近期中医界新作连连、新意频出,不
禁让人兴奋不已,喝罢“鸡汤”读“小说”,习过病案温医经,文化
复兴在中医领域里真的兴盛起来了!
  仔细品味《小说中医》,我越发有爱不释手之感。作为中医爱好
者、中医院校学生的普及读物,她可以悄然使人们与中医靠近;作为
高层次专业人员的欣赏作品,她能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和思索。浅者可
得其浅,深者则得其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也!
                              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


2
发表于 2006-2-24 19:02: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应该营造大中医的氛围。
    顶!
3
发表于 2006-2-25 17:06: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如果真能达到这样,能真是中医药的一大幸事呀!!
4
发表于 2006-3-3 10:34: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昨天买了一本《小说中医》,四个字,叹为观止

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非常惊叹。
我接触中医以来,发现中医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一个奇葩,了解中医对待疾病的态度,体悟其中的“道”,非常有助于体悟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我看过刘老师的思考中医,唐云老师的走进中医,感觉
刘老师的书太抽象专业了一点,对于我们这样的非医学背景的人,很难把握
其中的精义,大半本都看不懂。而走进中医旨在介绍中医的入门知识,侧重于介绍中医的方法,而非思想。但尽管如此,通过这两本书,我还是建立起了对中医的基本了解,不再迷信西医,认为中医是养生保健了。
昨日有缘得见小说中医,这本书旨在介绍中医思想而非具体的看病方法。比较全面地,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中医的思想。这些思路不唯中医所独有,例如其中讲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因,和徒弟要注意重点学“巧”,对我现在学习传统武术都会很有帮助。其中讲到病因病机,我体会到很像牟宗三先生说的中国文化独有的具体的普遍性原理,是针对具体的、整体的问题的解决思路的体现。对待不熟悉的或者超复杂的问题,例如感情,就可以用这种思路。其次,作者的中国文化的底子、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他用的一些比喻,用的医谚和俗语,让我对一些原本似是而非的观点一下子就明白了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这个对中国文化的精神有点了解、但对中医基本外行的人能够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我把其中比较的语言都划出来,要学习一下这么巧妙的表达。
而且,他从一直在做从中西医的对比,也让我非常有长进。我本人以前是学理工的,还原论分析论的思路根深蒂固,下结论都是要借助一大堆其他材料的推理,但发现很多问题这样推理反而不直接,不准确,一直希望能有人站出来讲一下,这两者的异同,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样的思路,如何结合起来应用。做这种比较的不可谓不多,但像张老师这样讲得深入浅出的,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有见到。张老师把两者的优缺点、局限性、应用要点都讲得很清楚,尤其谈了对这两种思路该如何应用。他讲的将西医的手段纳入中医的思维,我从前就有这样的想法,即将西方的实验和推理纳入中国的思维中来,即将精确的数据纳入神而明之的看似模糊的思想,两者结合,不过只是一个感觉,近日看到张老师的想法和实践,不由得拍案叫绝。
我对张老师十分佩服,若非在中一方面有长期的实践,对中医有孜孜不倦的探索与思考,对中国文化有深入地体悟和修行修养,对中国语言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对中医教学有长期的实践,对现代科技及其思想有相当深入地了解,断然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
看完这篇小说,我不由得想起前几天看牟宗三先生一篇文章有些领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当面聆听章先生的教诲。同时非常希望能跟各位学友学习。
( 大年初一抽时间在网吧找到书中的网址,有感而发,匆忙写就。)
转自中医名家网

5
发表于 2006-3-20 11:41: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诚如温先生所评,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可以一观.
6
发表于 2006-3-27 10:25: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我正看一本叫<小说中医>的书,觉得不错
我觉得这书把我的许多困惑都说明白了
比如西医与中医的异同
中医的发展前途
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
中医的其他好处
等等
举个例子说
在非典时期在西医还对这怪病束手无策的时候
中医就认识到这是春温古已有之
于是对证施治采用了传统上的治疗方法
结果大胆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而没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死亡率很高
更有趣的是现在经过了一段时间
西医按照其理论找到了萨斯病毒
也开发出了疫苗和治疗药物
可是春温早已经过去
再也找不到撒斯了
将来撒斯卷土重来时很可能又变异了
等再开发出新的疫苗又得一年以后总是慢半拍
而中医对付瘟疫却有很成熟的经验
这一点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医的神奇
而这正是中医理论的胜利
7
发表于 2006-4-11 21:56: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书中对辨证讲得深入细致,胜过教材
8
发表于 2006-4-23 10:50: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中医的美
         --小说中医的题辞     
  中医之学不仅追求真,追求善,同时还追求美的完满。中医学的美是医道中超越了真,超越了善的最高层次,是为医之道的至境峰颠。你若醉心于中医学中,常会感到美的震憾,美的感染。
  中医的理论是美的。
  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内涵丰厚,意蕴深远。她美的风格是深沉隽永,雄浑苍健,朦胧奥玄。欣赏她的美,如遥观滚滚长河,苍苍群山,红日浴雾,白云舒卷。
  中医的语言是美的。
  中医语言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染,言而有文,神韵盎然。在论医析理之际,不忘给人以美的传感。中医语言有着诗的韵律,诗的形象,诗的凝炼。如金石掷地,珠落玉盘。令人不禁而诵,留芳齿颊,百读不厌。你或许会醉心于《内经》文风的汪洋宏肆,典雅绚烂,如神龙行空,繁星灿灿。你或许会惊叹于《伤寒》文风之“犹矿出金,如铅出银”,严峻沉郁,朴实洗练。那方歌节奏的匀齐严整,针赋文句的双双对称,医话词语的耐人寻味,医论评议的犀利思辨,都可给你心的愉悦,美的体验。
  中医的药物是美的。
  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巨龙细虫,飞禽海鲜,春花秋实,斗兽鸣蝉,丹石黄土,悬瀑流泉,都可入药,争显不凡。于是中药就有着五谷的清香,硕果的美鲜,鲜花的芬芳,蜂蜜的甘甜。红白黄蓝,色彩灿然,寒热温凉,五味俱全。中药性格各异,各怀绝技,各有才干。或如少女,温柔甘甜,温煦滋润,安抚五脏;或如将军,粗犷强悍,峻攻猛逐,去病除患;或如先锋,率引群药,直达病所,一马当先;或如国老,调和诸药,协调关系,共对病顽。它们若组成方剂,将又会如虎生翼,力量顿添。
  中医的方剂是美的。
  好的方剂是医生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美的体现。医生面对群药,选贤任能,精心调遣。使方中药物,动静互制,刚柔为用,升降互济,寒热相安,七情和合,相辅相成,君臣佐使,次第井然,药证合拍,细密谨严,如五音谱写成悦耳乐章,犹七彩调染为动人画面。用之祛病疗疾,疗效卓然。
  中医的技艺是美的。
  中医的诊疗过程与其说是技术操作,毋宁说是艺术创作。中医诊疗过程观察周全,灵活善变。医生思彻天地,心游八极,个人之学识经验,性格灵感并参与其间。似是随心所欲,而实则终不逾距,为医理所涵。这为医生独特风格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画面。历代成熟的大医家,多形成了独具的风格,在诊疗过程中鲜明地展现:“扁鹊医如秦鉴烛物,妍媸不隐,又如弈秋遇敌,著著可法,观者不能察其神机;仓公医如轮扁斫轮,得心应手,自不能以巧思语人;许叔微医如顾愷写神,神气有余,特不出形似之外,可摸而不可及;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这是中华美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贯通,是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的璧合珠联。
  中医的传说是美的。
  几乎所有的神医名药,都有美丽的传说流传。中医的传说奇妙动人,瑰丽浪漫。真善美战胜假恶丑,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思邈伏虎,杏林春暖,六神丸的来历,益母草的发现,……至今仍可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想,坚定人们的信念,激励人们去追求真,追求美,追求善。
辞美如此,书可知矣
9
发表于 2006-5-9 21:08: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小说美,题辞亦美
10
发表于 2006-5-9 21:18: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理趣说

看大家那麼推廌,改天買本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6:19 , Processed in 0.0925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