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国血虚证研究达分子水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 19: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血虚证研究达分子水平

本报讯  (记者刘燕玲  实习记者严少慰)血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各类贫血性疾病、放化疗损伤和战伤失血等均可有血虚证表现。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以中医药方和证候相结合的方式,对补血方药与血虚证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以四物汤为主的补血方药治疗血虚证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近日,该研究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在血虚证本质的研究观察方面,目前仅以临床研究和动物整体观察为主,未见有分子水平探讨。由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的四物汤,作为中医治疗血虚证的首选药方,此前其作用机理、配伍规律、药效物质基础并未研究清楚。该研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特别是基因、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放化疗损伤和综合放血等因素所致的血虚证发生、发展机制和分子基础,确定中医血虚证相关的客观评价指标。同时通过四物汤和红益胶囊等相关补血药物进行确证,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3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分子4个药理水平,从证、方的不同角度进行互补性和互动性观察,以探讨四物汤的作用机理、配伍规律和物质基础,重构新的有效活性成分组方,为相关中医药物方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研究人员通过对四物汤为主的相关补血药与血虚证的方证结合研究,揭示了血虚证发生、演变的细胞分子学机制。将血虚证与四物汤等补血药方有机结合,从方证到理法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8-01-21


2
发表于 2008-1-27 17:31: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国血虚证研究达分子水平

这项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可是,血虚的概念可以包括“贫血”,也包括贫血以外的、中医所涵盖的一些没有贫血体征和化验支持的征候。这样才可能比较全面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7:16 , Processed in 0.0863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