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纯粹外行对四诊的探索谬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 18:4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3-2 02:30 编辑

中医四诊的医学意义

原创:无知村人

      关键词:内经  中医  四诊  医学意义
      序言:现代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其诊断方法与现代医学采用常规的“望、闻、问、查”来对疾病进行判断在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
      两种医学诊断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切”和“查”,中医的“切”诊能从脉象的细微变化中感知人体生理过程发生的某些变化;现代医学“查”的范围包括物理、化学、生化的检查、微生物培养、肠胃镜观察、显微观察、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系列手段,因此,“切诊”与“物理或化学检测”是两种医学诊断学的最大差异。
      现代中医仍保留切脉的诊断手段,其对脉博的了解程度和对心脏博动的了解远不如心电图清楚,但在科学技术落后时代仍不失为一种极有价值的医学诊断措施,在判断机体整体的功能变化尤其是判断心脏功能的具体情况有相当适用的医学价值。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判断证候属性,是确定治疗对策.....的依据。。
      1.望诊
      1.1内经对望诊的阐述
      1.1.1脉要精微论中的阐述“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顷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是诊脉的同时,倾注于观察患者的各种疾病在人体的不同体征......表现。
      1.1.2内经中的阐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是通过对患者特定部位皮肤的颜色即“精明五色的变化”即正常人同病人皮肤颜色进行比较,判断患......变化的程度来判断预后。
      1.1.3内经中的阐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所讲的是藏府疾病的体征表现,在内经时代就清楚地知道不同藏府疾病的的特有体征,体现了古代医者是依据不同体征表现来判断不同藏府的疾病。内经在示从容论中“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的阐述表明,内经时代所讲的病是指藏府的疾病,认为一人之病一般在一个藏府发生,......证明内时代就是对人体藏府器官的疾病进行认识......的医学。
至于中医的整体观产生的时代及其背景......未能考证。
      1.2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1.2.1“望诊”的内容:包括望面色、神态、皮肤的颜色和查看舌苔等内容;
      1.2.2望诊主要是针对不同疾病外在体征信息的收集:
      1)内经痿论篇中“肺热者色白而毛败”是肺部热证患者的体征表现:肤色苍白表明人体营养不良,说明肺病是一种消耗性病症;......,是对五藏热性疾病的病理体征的论述,实际上就是藏府疾病的藏象。
      2)内经痿论篇中“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是心热证患者的体征:面部发红,感觉涨满。从医学立场分析认为......与现代典型的心原性高血压患者的体征表现是一致的。
      3)内经痿论篇中“肝热者色苍而爪枯”是肝热证患者的体征:......也与现代肝脏疾病的表现是一致的。
      4)内经痿论篇中“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是是脾热证患者的体征:......是胃肠道疾病的体征表现,其表述的正确与否可通过现代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5)内经痿论篇中“肾热者色黑而齿槁”是肾热证患者的体征:......其表述的正确与否可通过现代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1.3望诊对疾病的医学意义
      1.3.1望面色、神态:从医学立场来分析,望面色、神态可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程度,面部颜色异常且神态萎靡者......高明医生甚至可判断预后。
      1.3.2舌苔的生理学意义:望舌苔可根据其颜色和厚薄可初步判断疾病的寒热属性,舌红无苔......是“热证”在舌苔的形态特征,舌苔白厚时表明某些器官或相关部位代谢的抑制,是“寒证”在舌苔的形态特征。
      1)舌苔表达和意味什么呢?笔者在此提出“舌苔与机体......设想:舌苔白厚表示体内某些器官代谢的抑制或末稍环衰弱,属于“寒证”;舌苔黄表示有湿的存在,舌苔乌黑表示微循环极度衰弱或严重淤血或缺氧;舌赤红无苔......代谢亢进,表现......;至于中医对“舌苔”与疾病关系的认识是否确切,当今已经有多种舌象彩图可供参考。
      2)舌苔的产生原因探讨:“舌苔”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又为什么机体不同部位的疾病会表现出不同的舌苔颜色呢?笔者95年9月通过使用外源性代谢调节物质在自身应用中发现,抑制代谢的物质可以使舌苔变厚乃至变黑,促进代谢的物质可以使厚苔转为正常。提示舌苔与机体......,在此愚昧地提出“舌苔是口腔共生菌的可见菌膜”,它的厚薄是机体某些器官代谢水平变化的标志,机体代谢抑制时微循环衰减,舌面细胞得到的血液和氧的供给不足而导致自洁能力的下降,舌面细胞的迅速更新为厌氧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物质环境,导致其“应运而生”,它们在舌面的繁殖将会使菌膜增厚,菌膜越厚说明代谢抑制情况越严重。
      3)不同器官的疾病舌苔会为何产生不同颜色的探讨:笔者依据某些微生物的染色特性推测,不同器官组织在疾病状态下代谢的抑制或亢进,有可能会产生代谢产物的改变,拌随着这些异常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的出现,会影响舌面菌群生态结构的变化,机体不同器官在疾病状态时的代谢异常时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选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舌面定居,......可能就是舌苔颜色随微生物群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机理。若这种推测被实验研究印证,就证明中医药采用舌苔作为对疾病属性的判断,是体内不同器官异常代谢产物选择舌面菌群生态的结果,而舌苔不同厚薄和颜色就可成为辨别不同器官疾病程度轻重的判断依据......值得引起现代研究的重视。
      4)国外对舌苔研究的现状:现代医学并不认为舌苔与疾病具有确切的相关性,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排斥,同时表现出其自身对疾病体征的了解尚滞后于传统医学。1994年12月25日的参考消息第7版上有一则短消息“舌苔与健康”,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道,题为“从舌苔观察身体状况”中得知,国外研究认为,如果人们的身体稍有不适,舌苔会首先发出警报。该文中列举了多种疾病在舌部的苔象表现,表明国外对舌苔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如果在应用舌苔诊病的发祥之邦,不能首先阐明舌苔的医学与生理学意义,将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5)加速对舌苔的变化与代谢相关性的验证研究,证明采用舌苔判断机体的代谢属性判断疾病是中医药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995年9月笔者应用对代谢有抑制效应的物质含漱后,发现可让舌苔变厚甚至变黑,不久以后在使用30%双氧水含漱和服用肌苷后,又发现这些物质能使舌苔减薄,其它对代谢有促进作用的物质也具有类似效应,将两种效应结合起来思考后提出“能使舌苔变厚的物质是对机体某些部位代谢抑制的结果;能使舌苔变薄的物质是对机体某些部位代谢促进的结果。”的构思,联想到中药的清热药物或燥热药物的效应与抑制局部代谢的物质和促进代谢的药物有类似效应,正是这些无意间的偶然发现和异想天开的构思促成了对内经医药理论研究的孤军探索之旅。
       6)对舌苔变化进行研究的构思:可以通过对舌面细菌的人工培养来鉴别其类型,......笔者没有条件来对舌苔变化与人体疾病相关的构思提供实验证据支持,希望有条件的相关学界对此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而对舌苔的医学价值得出客观的评价是笔者的期盼。
       前述对舌苔产生原因的设想,笔者提不出证据支持,但国外研究已经提示舌苔与疾病间存在潜在规律的迹象。中医对舌苔与疾病的关系有很多的著作和舌象图可供参考,相信用现代研究手段能够找到舌苔变化与疾病发生的某些规律,证明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应用舌苔的变化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是符合生理代谢规律的医学诊断措施。
      中医临床实践通过望诊所获得的机体信息,是与人体代谢相关的,中医药古代就已经了解人体不同藏府的疾病在机体表产生的特有体征,而且根据这些体征表现如观察某些疾病会在体有特定部位皮肤的病理藏象与正常藏象的颜色差异来确认疾病是发生在那个部位藏府的诊断。
诚然,内经中所阐述的外在病理体征表现,不一定与现代的各脏腑疾病的体征表现完全一致,应该通过实验研究来完善。
      说明: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本摘录3500字,尚有3
400余字的内容暂不公开,无知个人在此向朋友们表示欠意!
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18:4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3-1 11:12 编辑

       4.1声明:笔者并未学习过诊脉技术,是个实足的外行,要阐明中医诊断理论的医学意义是完全不可能的,幸运的是内经中对脉博的阐述并未如脉经那样阐述具体的脉象变化,而是依据心脏的功能状态来进行表述的,这就为从生理代谢立场对切诊的生理学意义进行讨论认识成为可能。(以上部份内容及以下内容从略)
3
发表于 2019-3-1 21:0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9-3-2 02:46 编辑

序言:现代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其诊断方法与现代医学采用常规的“望、闻、问、查”来对疾病进行判断在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
-------------------------------------------------------------------
看来老先生虽然喜欢西医,但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西医,起码不是科班出身了。中医的基本诊法是“望、闻、问、切”,而西医诊断的必备基本功是“望、触、叩、听”,而不是什么“望、闻、问、查”。正像先生喜欢用“阴阳胜虚”来形容中医病理一样,显得很牵强和别扭!

老先生的学习精神可嘉,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全面地学习过程,故而用词常显得似是而非了。学术词汇应该是大家公认的、通用的,而不是个人随意杜撰的。否则不便于交流,而且还往往会引起误解。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并恕我直言!

4
发表于 2019-3-1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医,就是好现象。
5
发表于 2019-3-1 21:59:48 | 只看该作者
人家都说是外行,对外行的要求不要那么高
6
发表于 2019-3-1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指传统中医的诊断手段,不是现代中医才拥有的诊断方法。
        《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
         现代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相比较,理化与检查方法基本一致。
7
发表于 2019-3-1 22:39:46 | 只看该作者
幸运的是内经中对脉博的阐述并未如脉经那样阐述具体的脉象变化,而是依据心脏的功能状态来进行表述的,
8
发表于 2019-3-1 22:4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3-1 22:46 编辑

舌苔黄表示有湿的存在
9
发表于 2019-3-1 22:56: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指传统中医的诊断症状的阴,阳,气,血,热,湿,痰,热
不是诊断疾病
10
发表于 2019-3-1 23:0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3-2 01:40 编辑

舌苔黄是热或者是虚,黄,腻是湿,热,舌苔腻是湿或是痰,舌苔黄干是热,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5:56 , Processed in 0.067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