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评陈士奎先生《也谈中西医结合之定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9 20:4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评陈士奎先生《也谈中西医结合之定义》

谈到中西医结合,首先要明白的是两者差别在哪里。中西医之间差别大相径庭,限于篇幅,现就关键的差别——中、西医研究对象作一讨论。中医讲的是对“证”下药,西医用的是对“症”下药,两者对象不同。“证”是病人的前后状态的改变(运动的状态),中医治疗就是要调整这种状态改变,使得阴平阳秘,所以中医目光紧盯着的是整体层次上的人;“症”是病人改变了的状态(静止的状态),也即是西医主要盯着的局部性质的致病因子和病理改变,所以西医的主要目标是要消灭致病因子(病毒,细菌等)或病理改变(如肿瘤),这种治疗方法看似直接明了,但它常常就忽略了整体意义上的人,因此在研制药物或治疗时把消灭或消除致病因子或病理改变作为最重要目标,变相的西药毒副作用就成了西医疗法中的家常便饭,反倒是人们都对它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当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西医之间似乎可以融合,但他们就像y=1/x的曲线,它虽然是无限逼近x和y轴,但却永远无法碰到。所以中西医或许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但能够融合为一门医学应该是无限远的将来的事。而且一旦中、西医结合成功,那就应该吸收了中西医学之精华,那么中、西医学体系也就应该消失而融成为一个新医学体系。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中西医学体系依然独立存在,陈先生所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现在已经存在,恐怕为时尚早吧?
其实我觉得中西医结合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理念存在,但它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综观当今的中西医结合理论,难免不让人联想起过去国内不顾现实,一心着急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大跃进”运动。而这些中西医结合理论也难免有“大炼钢铁”号召下的“废钢”之嫌。现在如果要发展中西医结合,那也应该仿照国家的现行政策,实事求是,清楚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西医结合应该先走“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中西医合作道路,而非理论上融合之路。
另外,陈先生文中所列举的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我觉得也并非是中西医理论之间的融合,而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之间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因此将中西医结合称为中西医结合学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它其实还处于“经验—>技术—>科学”发展层次中的“经验”和“技术”层次,离科学尚有一段距离。
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如何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所以发展中西医结合必须要跟临床相联系,服务于临床。一旦脱离了临床,那么花费无数财力、物力发展出来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又有什么价值呢?
同时必须看到,中西医结合不是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中医、西医现阶段都需要发展。而对于中西医结合,我觉得应该是“理念上中西医结合的可行,现实中中西医的独立存在”,中西医结合现阶段的任务是实事求是,走中西医配合使用之路。
声明:以上观点纯属学术探讨,与任何政治无关。
作者:陈海勇

谈到中西医结合,首先要明白的是两者差别在哪里。中西医之间差别大相径庭,限于篇幅,现就关键的差别——中、西医研究对象作一讨论。中医讲的是对“证”下药,西医用的是对“症”下药,两者对象不同。“证”是病人的前后状态的改变(运动的状态),中医治疗就是要调整这种状态改变,使得阴平阳秘,所以中医目光紧盯着的是整体层次上的人;“症”是病人改变了的状态(静止的状态),也即是西医主要盯着的局部性质的致病因子和病理改变,所以西医的主要目标是要消灭致病因子(病毒,细菌等)或病理改变(如肿瘤),这种治疗方法看似直接明了,但它常常就忽略了整体意义上的人,因此在研制药物或治疗时把消灭或消除致病因子或病理改变作为最重要目标,变相的西药毒副作用就成了西医疗法中的家常便饭,反倒是人们都对它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当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西医之间似乎可以融合,但他们就像y=1/x的曲线,它虽然是无限逼近x和y轴,但却永远无法碰到。所以中西医或许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但能够融合为一门医学应该是无限远的将来的事。而且一旦中、西医结合成功,那就应该吸收了中西医学之精华,那么中、西医学体系也就应该消失而融成为一个新医学体系。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中西医学体系依然独立存在,陈先生所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现在已经存在,恐怕为时尚早吧?
其实我觉得中西医结合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理念存在,但它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综观当今的中西医结合理论,难免不让人联想起过去国内不顾现实,一心着急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大跃进”运动。而这些中西医结合理论也难免有“大炼钢铁”号召下的“废钢”之嫌。现在如果要发展中西医结合,那也应该仿照国家的现行政策,实事求是,清楚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西医结合应该先走“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中西医合作道路,而非理论上融合之路。
另外,陈先生文中所列举的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我觉得也并非是中西医理论之间的融合,而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之间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因此将中西医结合称为中西医结合学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它其实还处于“经验—>技术—>科学”发展层次中的“经验”和“技术”层次,离科学尚有一段距离。
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如何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所以发展中西医结合必须要跟临床相联系,服务于临床。一旦脱离了临床,那么花费无数财力、物力发展出来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又有什么价值呢?
同时必须看到,中西医结合不是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中医、西医现阶段都需要发展。而对于中西医结合,我觉得应该是“理念上中西医结合的可行,现实中中西医的独立存在”,中西医结合现阶段的任务是实事求是,走中西医配合使用之路。
声明:以上观点纯属学术探讨,与任何政治无关。
作者:陈海勇
2
发表于 2008-3-9 22:09: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评陈士奎先生《也谈中西医结合之定义》

赞成陈士奎先生对中西医结合之定义的见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05:55:3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评陈士奎先生《也谈中西医结合之定义》

赞成陈士奎先生对中西医结合之定义的见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7:25 , Processed in 0.0472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