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276-27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1 22:3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医小陈 于 2022-3-2 21:04 编辑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方一。[276]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评注:这条没有症状,只有“太阴病,脉浮者”;太阴病脉浮,是因为下利引起的一个阳浮现象。“可发汗,宜桂枝汤”;虽然桂枝汤以微汗为效验,但并非就是发汗剂,而是温补人体津血之剂;用于太阴病下利轻证尚可,但对于严重者,就需要用白通汤治疗了。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二。[277]
    评注:在三阴病中,厥阴病经常会出现口渴,但喜欢热饮,而且饮不多;少阴病一般不会出现渴,太阴病也多不渴,但在“自利益甚”时,不仅出现口渴,而且还会出现小便不利,甚至发生热淋现象;也喜欢热饮,而且也饮不多;所以这里的“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与少阴篇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明显都有问题!
    四逆辈虽然可通用于三阴病证,但多都需要随证加减;例如太阴病,就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人参汤等。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
     评注:“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脉浮而缓,是太阳病桂枝汤证的脉象;手足自温,说明不发热,所以称之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太阴病,即使小便不利,如果没有邪热支持,也不会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只是讲了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就可能是下利不至了。
    这条在阳明病中,也有类似的条文;明显是医经家的言论,没有什么意义!
2
发表于 2022-3-2 17:17:17 | 只看该作者

276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读】     
本来就有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患感冒后,如果出现桂枝汤证的表现,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或者正常人患感冒后出现了轻度的消化功能障碍如食欲不振、轻度的腹痛、腹泻兼有头痛、发热、出汗等,也可用桂枝汤治疗。具有不同体质的病人,患感冒后会有不同的表现,治疗应当因人而异。同样,不同体质的病人,具有不同基础病的病人,被各种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不同于正常人,会出现非常多的临床类型,治疗方法应当有所区别。《伤寒论》是把所有的外感热病(感染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以正常人的各种感染病作为一般规律(六经传变),以不同体质的病人患感冒作为特殊规律,分列于六经提纲之后,以示“具有不同基础病的病人,被各种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后”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临床类型,必须辨证论治。
277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词解】
脏有寒:指太阴脾脏虚寒。
自利不渴:腹泻而口不渴。
【语释】   
自利不渴是太阴病的主症。其病机是脾脏里虚寒证,应当用四逆汤一类方剂包括理中汤治疗。
【解读】     
四逆汤的现代研究大多集中在救治休克方面,实际上四逆汤还有治疗消化系统功能低下的作用。
278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词解】
系在太阴:指病证与太阴相关联。“系”是关联的意思。
暴烦下利:突然心烦而腹泻。
脾家实:此处“实”不是指邪实,而是脾阳恢复的意思。
腐秽:指肠中腐败秽浊的物质。
【解读】      
中医的身黄、黄瘅、黄疸与西医的黄疸是一个概念,都是指血清胆红素高出正常范围而言,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征象。如血清含量高出正常而临床上没有发现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胆红素为血红素的最终产物,来源之血红蛋白、肌球蛋白以及一些呼吸酶。正常情况下,衰老的红细胞由肝、脾、骨髓等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复经组织蛋白酶作用分离出亚铁血红素与珠蛋白。亚铁血红素中的卟啉经酶的作用形成胆绿素,再形成胆红素。这一部分约占总胆红素的70%,另外30%来源于肝、脾、骨髓,因为来自红细胞以外的途径,故称为“旁路性”胆红素。这些胆红素是游离性或非结合型胆红素(UCB),进入血液后与血浆白蛋白紧密结合,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非结合型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血管膜,不为肾小球所滤过。胆红素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肝细胞,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即结合型胆红素(CB),可经肾小球滤过,当其血清中浓度超过25微摩尔/升时,尿中即可出现胆红素。当患溶血性疾病时,红细胞迅速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型胆红素,如果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排泌能力,胆红素便在血液中潴留而产生黄疸,因为这种非结合型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血管膜,不为肾小球所滤过,尿中没有胆红素,所以尿色无明显改变,黄疸与尿量无关,黄疸皮肤色泽较浅,呈柠檬色;当急性大量溶血时,因血红蛋白尿,而使尿液呈酱油色。病毒性肝炎或者感染中毒性肝细胞损伤时,黄疸以结合型胆红素为主,但同时非结合型胆红素也可明显增高,黄疸的发展缓慢而持续。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中增高的胆红素以结合型胆红素为主。结合型胆红素(CB),可经肾小球滤过,当其血清中浓度超过25微摩尔/升时,尿中即可出现胆红素,尿色加深如浓茶样,而且与尿量有关,当尿量多时皮肤、尿的色泽浅,血浓缩、尿量少时皮肤及尿的黄疸则深;皮肤呈橘黄色。持久的胆汁淤积皮肤呈黄绿色或者褐绿色,由于胆道梗阻,肠道因缺乏胆盐,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腹胀、脂肪泻以及出血倾向等。黄疸伴有柏油样便者,见于壶腹癌侵入十二指肠,或者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黄疸伴有右上腹剧痛或者绞痛者,须考虑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肝脓肿及个别重症肝炎病人也可以有相当严重的上腹痛。
中医认为,湿热熏蒸黄疸如橘子色,小便黄而且浑浊,伴有发热,小便不利,符合肝细胞性黄疸。三阳合病发黄伴有腹满、肋下痛等,符合急性胆管炎黄疸。太阴发黄的特点是病程长,色晦暗(黄绿色或者褐绿色甚至黑色),大便溏(脂肪痢),时腹自痛(反复发作的腹痛),不发热,符合慢性胆汁淤积型黄疸。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胆结石、肿瘤、胆管狭窄,这时用下法也可能引起胆管破裂,导致局限性上腹部腹膜炎(结胸证)。一般情况下结石引起的梗阻不长久,梗阻缓解后,黄疸及脂肪痢都会减轻,27 条“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就是这个意思。太阴发黄与晚期梗阻性黄疸是一个证态。
蓄血黄疸:太阳病蓄血黄疸与宫外孕破裂血管外溶血性黄疸一致;阳明病蓄血黄疸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致。阳明病湿热黄疸与肝细胞黄疸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21 , Processed in 0.1111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