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于中医学和整个人类医学的重大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19 19: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0 09:28 编辑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于中医学和整个人类医学的重大意义

      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开始评奖,到2014年为止,长达114年,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我国,居然连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边都沾不上,着实太丢国人的面子,让人产生一种无能或笨蛋的感觉。

      在全世界医学界以往发现的所有抗生素中,只有百浪多息(一种磺胺)、青霉素、链霉素三种抗生素分别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而其它抗生素的发现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可是,就在2015年,我国却因为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首次拿到了诺贝尔医学奖,这对于一个从来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无缘的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不能不说挣来了想挣而又无法挣到的面子。

      青蒿素的本质是一种对于疟原虫有100%抑制率并能杀死疟原虫的抗生素,迄今为止,这是第四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抗生素。曾经有那么多品种的抗生素发现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而偏偏青蒿素的发现获得此奖的荣耀,这不能不说青蒿素的发现具有更加重要的医学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来源于祖国医学治疗疟疾的一种中草药黄花蒿,这使得全世界医学界和我国国家层面对于中草药治病刮目相看。在人们的心目中,顿时使中医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由此得到了实质性的体现。青蒿素的发现,对于在医疗市场上日益衰落的中医事业而言,无疑送来了春风和温暖。

      按理说,靠中医技术吃饭的中医人本应该感谢屠呦呦教授为中医带来如此大的荣耀,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一些自称“铁杆中医”的人,却声嘶力竭地要将青蒿素与中医划清界限。说什么“青蒿素是中草药里面的提取物,已属于化学药,不再是中药,所以与中医无关。”笔者不仅要问,中医理论因“阴阳、五行学说”百年来一直受到政界、科学界和医学界的质疑,好容易有了这样一次让世人认识中草药科学价值的机会,为中医挣得面子的机会,而如今有人却说出“青蒿素不是中药,与中药无关”的如此蠢话。这是不是缺心眼啊?这是贬低中医呢?还是提高中医呢?你有什么能力和办法提升中医的地位啊?

      这些人的逻辑是,青蒿素是化学药,化学药就是西药,西药就是西医的药,西医是西方人的医学,不是中国人的中医药。这样一句话,就把源于中草药并获诺奖的青蒿素无偿地出卖给西方人了。这是什么鬼逻辑?
那么,青蒿素真的与中医无关吗?分析如下:

      1、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黄花蒿中提取的,这一事实是无法否定的。这种提取方法是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的一段论述中学来的。毫无疑问,没有中医应用黄花蒿治疗疟疾的经验记载,就没有青蒿素的提取,丢下现代科技方法不说,这个功劳归功于中医是无疑的。

      2、青蒿素的疗效明显高于中草药黄花蒿
      青蒿素的疗效显著高于中草药黄花蒿,这个事实已得到世界公认。也就是说,青蒿素的医疗价值高于黄花蒿。在发现青蒿素之前,我国治疗疟疾的方子多的是,甚至还有针刺方法,但是,这些治疗疟疾的方法虽有疗效,但并不理想。不然,我国政府控制疟疾为什么不选用中医方法而选用化药奎宁呢?下面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笔者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患重症疟疾,就是用奎宁治愈的,一直到今天也没再犯过。奎宁是一种化学药,是我国政府当时推广普及的治疗疟疾的高效常用药,并不是中草药。当时有一个宣传顺口溜有四句话:“疟疾蚊子传,吃药不要钱;七天吃七次,防止今后犯。”可见,奎宁治疗疟疾是得到我国政府和医学部门肯定的,当时并没有提倡用中药防治疟疾。这个事实足以说明,奎宁治疗疟疾胜过中草药方剂。如果不是这样,除非卫生部门的人全是傻子。
      如今青蒿素的发现,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无疑是对中草药治病作用的极大提高,同时也是对于中医治病水平的极大提高。怎能说与中医无关呢?

       3、青蒿素的价值在于疗效超过中草药而不在于是否中药还是化药
      医学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治病疗效上面,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关键由患者决定,不是由医生决定。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由此可知,青蒿素的应用价值在于治病疗效,不在于是否中药或西药。只要是对患者治病疗效有大的提高,就是对于人类和医学的巨大贡献。

      既然青蒿素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来源于中医古方,而且具有如此之大的治疗作用,那么,这项成果理应归于中医,其功劳最少也占一半多左右。如果没有中医应用上千年的历史,就没有青蒿素今天的提取成功,所以,其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医,证明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次归功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取方法,没有现代提取技术,也没有青蒿素,后者的功劳也占一少半。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种认为青蒿素不是中药、与中医无关的说法,不仅抹杀了中医药的功劳,而且对医学发展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站在个人所从事的中医行业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治病疗效的角度,也不是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实质是一种重个人行业利益、轻患者疗效的极端自私主义和本位主义。与此同时,这种说法也违背了“大医精诚”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病救人宗旨。
2
发表于 2018-2-19 21:07:26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这篇文章写得好,不仅有逻辑说理,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称得上情理并重,一扫论坛以至中医界反对科学现代化的浓重邪气和嚣张气焰,必然受到广大正义人士的支持和敬佩。

读后有2点意见:一是第5段最后一句话,“无益”估计应是“无异”之误。除了此手误之外,这句话本身说来有些可惜:我们那时的研发完全没有市场观念,以至这个伟大成就花了钱却没有赚回来,希望未来的研发能吸取教训,真正能把成果转化成春风和温暖 一 这并不是自然就会发生的,而是同样需要花费气力的事情。

另外想补充一点,青蒿素发现的伟大意义,还在于中医药的疗效虽然已被广泛承认,但由于经验知识的局限,世人对中医药也一直有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这个研发成果再一次说明:通过现代科研的实验验证是突破这个认知进而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必由之路,这对在新时代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创新具有典范的意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2-19 21:07
王教授这篇文章写得好,不仅有逻辑说理,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称得上情理并重,一扫论坛以至中医界反对科学 ...

       谢谢萧先生的评论和提醒。无益是错别字,应改为无疑。
     另外,后面补充的一点,非常好,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只是没有想起来写在此文中。后面我再补上一段。
4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20:2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0 20:24 编辑

           转贴:       1973年,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很少直接使用青蒿素,因为纯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经过了筛选和毒性试验,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认为,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1820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的真正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造福人类。
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

(转自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039&extra=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20:2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0 20:57 编辑

            根据上贴介绍可知:
      屠呦呦课题组第一步提取出了青蒿素,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疟效果。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使用。真正使用的是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
      
       评论:
      如今医学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衍生物,而不是原汁原味的青蒿素提取物。最重要的是,这种青蒿素衍生物比提取的青蒿素的药效提高10倍。也就是说,新合成的化学青蒿素衍生物的疗效远远高于提取的植物青蒿素。这个重大突破,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所致。它的使用价值,不仅是药效上远远高过植物青蒿素的价值,而且使用起来也比中医辨证施治处方的应用更容易,易于推广。由此可知,现代科学技术是促使中药疗效得到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又一个伟大胜利。再一次提醒我们,中医只有插上现代医学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中国具有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都是为中国人治病服务的。哪种方法好,对病人更有利,我们就应当鼓励哪一种方法。而不是只站在中医本位主义的立场上,视青蒿素衍生物的高疗效事实而不顾,置患者的死活而不顾,片面强调纯中医治疟疾高明,那就丢掉了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良心。
     我们需要是整个医学治病水平的提高,才能造福于患者,而不是强调门户之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09:27 , Processed in 0.0667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