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论》的两种体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8 16: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伤寒论》的两种体质
伤寒体质、中风体质是《伤寒论》的两种基本体质。
一种循三阳发展,一种循三阴而走。
体质是生理的,方证是病理的。体质是背景,方证是一种状态。体质是长期的,固定的,方证是暂时的,动态的。体质受遗传和后天的影响,而方证受体质、病邪、时位、治疗等多因素影响。
伤寒体质和中风体质感受同一病邪,伤寒体质则形成葛根汤证、麻黄汤证、大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杏仁干草石膏汤证、调胃乘气汤证等等。中风体质则可能形成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茯苓桂枝干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等等。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此两条即把伤寒体质误辨为中风体质。
平人于未病时,如何判定是伤寒体质还是中风体质?
有无汗出、恶风寒、恶劳作、大小便、加望诊、腹诊等。仲景称中风体质为风家,而伤寒体质当属实家。体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伤寒体质误用汗吐下等。
两种体质的生理特征:一为腠理致密型,一为腠理疏松型。
近来治疗一多年慢性胃肠病人,女,39岁,山医二院查胃镜:诊断为霉菌性食道炎、浅表性胃炎。服西药后病情加重,就诊时胃脘胀满疼痛、纳呆、食不下、怕冷、头脑不清、口干不欲饮、舌痛、大便数日一行,舌光滑无苔、色红绛,脉弦涩。慢性病容,身体消瘦,肌肤粗糙,腹部无压痛、紧张。以调肠汤合桃核承气汤40剂愈。
“体质学说”日人非常重视,但不能繁琐,否则便成了“方证学说”。
临床体会,一种体质的人,感冒后常形成一种方证,如腠理致密型,不经误治一般不会出现桂枝汤证,同理,腠理疏松型,通常不会出现麻黄汤证[/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11-28 17:4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的两种体质

好文章!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辩证论治的总纲。尽管伤寒病的变化很多,但都可以用六经辨证把它们包括在内。虽然六淫邪气侵袭了人体,都能使人生病,但是不同的人在感受相同的邪气之后,所发生的病证,却并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因而在发病之前,往往是不能预知病情变化的。这是因为每个人形体的强弱和脏腑的虚实不同,所以病证也随着不同的体质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中医辩证论治,方证相应是做临床的最最基础和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00:12 , Processed in 0.0702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