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05|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8 17:3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桂枝汤在 2003/04/20 06:10am 第 1 次编辑]

从现在起,不定期把我个人在临床上所得到的一些心得,在此谈谈,供临床医师参考。
咳嗽,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几乎人人难逃厄运。有时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有人甚至达数年。
作为一个医生,对付咳嗽,也不很轻松,病不大,也不重,弄不好,药不对方,经常失手,有时也感到头痛。
有时,中药不效,就是现代的各种抗生素,有时也对付不了它,反而惊呼抗生素失效,今后用什么来对付病菌?
当年,学医的时侯,对付咳嗽,可以说读过千方百剂,从理论上讲,五脏六腑均令人咳。错综复杂,读得眼花缭乱,反而无所适从。只好望病兴叹,无可奈何!
肺如钟,撞则鸣。外感六淫,内有气、血、痰,都有可能引起咳嗽。如此众多的致病原因,有时盘根错节,毫无头绪,无法理清。
读书三年,可谓天下咳嗽可治;及治病三年,可叹天下无治咳嗽之方。
临症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慢慢地摸到了咳嗽的治疗方法。在此谈一谈在这个病情上的体会。
解剖学中的肺泡,是无数的毛细血管分布其上,一但,毛细血管受阻,肺就出了问题。引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都是它的原因。这么多的原因,一一排除,难度不小。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大改善,因怕感冒(主要是怕凉了)就尽可能地搞暖和点,结果,适得其反。造成内热外凉的症状居多。
饮食结构,随着生活的改善,高蛋白,高脂肪,能量增加了,热量也就大了。
有些人,只要感冒,不分凉热,滥用感冒药,造成体内的水份丢失,加深了血液的浓度,人为地造成肺深化改革受损。
咳嗽一起,因为得到及时的治疗,反复咳嗽,引起肺泡受损,出现微量渗血,引起气管中的纤毛抖动,更加深了咳嗽,如此反复,行成恶性循环。俗谓:久咳成火。
以上基本是现代咳嗽形成的原因。
总结各种原因,无非是:火、瘀、痰,风三种而已。
所以,要治咳嗽,第一,要清热;第二,要逐瘀止血;第三,要化痰,第四,要驱风。第五,要泻火。围绕这五个方面,结合古训,我重新组合了一个方子:
柴胡六克 黄芩五十克 半夏六克 牛子十克 当归三十克 杏仁十克 桔梗三克 仙鹤草三十克 连服三至五剂应手而愈。重症多吃上几剂就行了。
此方是小柴胡汤加上几味药而成。为什么选取小柴胡汤作基本剂呢?我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
1/ 既然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而古籍中说十二脏取决于胆,不取治胆的要方又选取谁呢?
2/ 不管内火还是外火,要形成火,离不开木,肝属木,要泻肝火,必先利胆。把肝胆之火,泻利开了,内火也好,外火也好,就无法烧起来。
为何要说逐瘀止血?既逐瘀又止血,能起什么作用?要知道,中医是讲究能开能合,能补能泻,理解不到这点,就当不好医生。所以用当归活血,用仙鹤草止血。一止一行,就活了。
这样,反而化痰,驱风成了辅助治疗方法。
其中的要点,是活血。血不活,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不解决,谈治咳,那是谈何容易!
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一解决,痰,瘀,渗血,都随之消失。
我是这样用的,治疗的效果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个方了能不能适应全国东西南北中,有待于大家的验证。
但要注意:1/ 必须 是咳嗽,哮喘不行。2/必须要禁荤,而且要绝对禁好。3/生冷烟酒不能沾。
这个方子适应面广,一般的不需要加减药。只有极少数的病例,根据需要,加一、二味药之外,照服,有效。
如果有人用过后,请把效果反馈给我,谢谢!
2
发表于 2003-4-9 18:1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尊敬的桂枝湯前輩:
咳嗽的確難到不少醫生,欲語有云:「醫咳嗽,頭眉皺。」
若世界各地的醫生都像前輩一樣能善用現代科技,分享獨到經驗,百家爭鳴,必定可使袓國醫術發揚光大。
小弟有以下疑難請教前輩:
1.黃芩重用五十克會否有過於寒涼之弊?
2.此方配伍仔細,氣血痰火無一不顧,唯獨不明白牛子的功用是甚麼?
非常感謝!!
3
发表于 2003-4-9 19:1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我同意上述观点,我认为黄芩剂量是不是多一些。
4
 楼主| 发表于 2003-4-9 19:5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黄芩清肺火,考虑到现在药的质量,不得不加重点,李时珍治自已的咳嗽时,就用过一两,我在临床上,用此药,是常用量。到于牛子,它是一味辛凉解表散风之药,那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抗过敏”的作用,对于鼻道感染,有特效。
5
发表于 2004-10-1 17:1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我很佩服先生方中黄芩的用量,这个药用的很精当,很有仲景遗风。现在有些医生用药黄芩十五克,知母十五克,桑白皮十五克,石膏十五克等等,一大堆药放在一起,其实目的都是一个:要清肺热,这样倒不如选准一味,把量用足。不知我说的对不对,恳请指教。
6
发表于 2005-4-12 12:3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上面的药方很有道理,但我觉得总少一点中医的味道,为什么中医的方药要运西医的理论来解释,学中医怎么总找不到中医的感觉
7
发表于 2005-5-8 22:4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那是因为你没学活中医,学活了,看到这个方子就明白桂枝汤先生的处方之意。有理,不过据体质仍可加减黄芩等药剂量。而且我看也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用这个方子,如果是有热感、口干等并咳嗽有痰,用这个方子,万用万效。如畏寒、肢冷等老年人,则万用万坏,关键看用方的人是否懂方义。
8
匿名  发表于 2005-5-8 23:43:57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下面引用由罗本逊2005/05/08 10:42pm 发表的内容:
学活了,看到这个方子就明白桂枝汤先生的处方之意。有理,不过据体质仍可加减黄芩等药剂量。而且我看也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用这个方子,如果是有热感、口干等并咳嗽有痰,用这个方子,万用 ...
同意先生之言!重在 辨证!
9
发表于 2005-5-10 00:4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同意罗兄之言,仲景尚有“若腹痛去黄芩”之说,要在辨证。以我在西北的经验,小柴胡剂当在咳嗽7-8日后服诸药不效时以之加减效佳,但黄芩用量在9-12克之间,风药即可通络,荆芥,牛子即可,当归之用颇佳,以其辛也。仙鹤草之用有以西套中的添足之嫌了。随其寒热,辨证用之。不过,桂前辈衷中参西的创新精神跃然纸上,实可敬也。涂鸦之言,贻笑大方了。
10
发表于 2005-5-17 18:0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临症偶得》一,咳嗽(附方)

不才略述已见:
    柴胡用6克而言取小柴胡汤之义,不免牵强,不如以柴胡6克,桔梗3克与仙鹤草30克为取补中益气汤之义,以仙鹤草民间唤脱力草,具补中益气之功,三者合而升脾之清阳,以土济金.黄芩用50克,若以方中用量皆大,配伍合宜,不致成疑,但独黄芩异军,是中医之清热泻火乎?是西医之消炎抗菌乎?
    咳嗽多样,有外感咳嗽,有内科之咳嗽,等等,似不可一盖论之,宜先定前提,盖治咳多不离木、金、土,方中皆有著墨,是以得效,然配伍得当,何须黄芩之大量!如附子于吴佩衡前辈之手动辄百克,于祝味菊前辈之手,不过数钱!
    以西医理解中医,当为触机,不宜为正解,还是归于辨证,或许更能深入中医.
                                                                  劣者拙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3 14:55 , Processed in 0.0777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