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代肖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9-3-21 13:47:25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20 03:27pm 发表的内容:
陳總版主一再推舉趙先生的經絡觀點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9526&show=0
卻沒看到趙先生理論的根本錯誤
就是
趙先生的理論與傳統中醫經絡學聯繫不起來
我們看,這是他說的:
针灸实践大多不能在经典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趙先生還否定現行經絡分布
可他扎針可都扎在"現行經絡分布上"
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似可以更好的理解“现行的经络分布体系”。
人体的穴位与经络,就好象是全国范围内的车站与交通线。车站是固定的、不变的,而车站之间的联系——交通线,则可以进行人为的划分与命名。可以以首都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划分命名交通线,也可以纵横为纲,呈网状的划分命名交通线;在网状方式中,可以将其划分命名为四纵四横体系,也可以将其划分命名为八纵八横体系,或三纵五横体系,等等。就每一条具体的交通线而言,无疑都有着特定的物质基础——车站、车站间的道路,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但就整体的交通线的划分与命名而言,则无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改变性,可以这样的划分与命名,也可以那样的划分与命名。人体的穴位,就好象是一个个固定的、不可变的车站,而现有的经络分布体系,则好比车站间的交通线。经络作为机体内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通道(广义的通道,不局限于有形的管道),是肯定存在的,而不是虚无的。但在具体的分布上,在气血交接循行的路径上,是不是就一定如古典经络学所描述的,可不可以进行重新划分理解(历史上十二经亦是从十一经演变过来的),就值得商榷讨论了。
72
发表于 2009-3-21 13:56:1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9/02/18 11:27am 发表的内容:
“如上所说,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运行气血的经络只能是西医所说的循环和淋巴系统”
呵呵!明白了,原来针灸就是往血管上扎针啊
个人的理解,针灸的作用点主要是在穴位而不是经络,穴位是穴位,经络是经络,如同车站是车站,道路是道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亦有离穴不离经之说,似落针处更多的在大血管或神经干的附近,而不是直接的刺在大血管或神经干上。
73
发表于 2009-3-21 14:04:3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经络作为机体内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通道(广义的通道,不局限于有形的管道),是肯定存在的,而不是虚无的。”——这嘛还说得过去。
74
发表于 2009-3-21 14:14:47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dongzuomin2009/02/18 10:53am 发表的内容:
中国中医论坛所选版主,为何多有不信中医者???
因为选版主的人本来就不是真中医。
75
发表于 2009-3-21 14:24:5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经络是血管,太可笑了!经自经,脉自脉,这都搞不清,还好意思在这发贴,中医在这种人手里不废才怪!
76
发表于 2009-3-22 16:21:2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3/21 01:56pm 发表的内容:
个人的理解,针灸的作用点主要是在穴位而不是经络,穴位是穴位,经络是经络,如同车站是车站,道路是道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亦有离穴不离经之说,似落针处更多的在大血管或神经干的附近,而不是直接的刺在大 ...
个人的理解,针灸的作用点主要是在穴位而不是经络,穴位是穴位,经络是经络,如同车站是车站,道路是道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經絡與穴位竟然是可分離的
借問在穴位上用針用灸
改變的是甚麼?
77
发表于 2009-3-22 16:29:0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穴位的作用如輸水系統的加壓站
您給調一下就會改變輸送量
其作用就如藥物歸經
基本上
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都在調氣血
若加壓站的泵浦故障呢?
用針刺激
用灸恢復細胞活性
用推拿手法推宮活血
78
发表于 2009-3-30 20:17:45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简史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英雄榜
  1996年,邓宇等: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既是“‘物质-能量-信息’混合体”统一物。“‘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物质、能量、信息’混合统一体”中医气的本质。
  李德新: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
  1962年,危北海:,‘气的两义说’。
  罗石标:在六十年代初期‘气的功能说’(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气的物质说’1959年?。
  气是统一场说
  黄坤仪等:人体气场说
  李梢等:气与熵流说
  吴邦惠:气的序参量说
79
发表于 2009-3-30 20:50:0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现代经络发展简史
  近代经络创新简史表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大统一的分形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1995
  ·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1995年?
  ·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80
发表于 2009-3-31 10:44:31 | 只看该作者

经络的本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3/21 01:56pm 发表的内容:
个人的理解,针灸的作用点主要是在穴位而不是经络,穴位是穴位,经络是经络,如同车站是车站,道路是道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亦有离穴不离经之说,似落针处更多的在大血管或神经干的附近,而不是直接的刺在大 ...
个人的理解,针灸的作用点主要是在穴位而不是经络,穴位是穴位,经络是经络,如同车站是车站,道路是道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經絡與穴位竟然是可分離的
借問在穴位上用針用灸
改變的是甚麼?
-=-=-=-=-=>
陳總版主怎不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8:39 , Processed in 0.3419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