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气化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8-8-26 16:56:25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8-26 07:19
你认为“人体的气化是指体内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证据?古人可以看到气体吗?

你认为“人体的气化是指体内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证据?古人可以看到气体吗?

一一百度百科的资料。

人体的气化是指体内气体的运动变化,这句话个人不赞同,不认同。
32
发表于 2018-8-26 17:21:18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8-26 05:13
素问即太素,太素为质之始。阴阳离合论: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天何以而复?因天为阳,阳为气。地上,物立气中 ...

谢谢加分。
33
发表于 2018-8-26 19:12:13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8-8-26 18:46
古人可以看到气体,现代人也能看到气体经脉。

古人看到的是天,地、人合为一体,天生地长的是生命,人体是生命的载体。
34
发表于 2018-8-26 19:38:58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8-25 14:36
早在中西医汇通时期,无数先贤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医的气化是中西医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

所以,欲治中医 ...

早在中西医汇通时期,无数先贤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医的气化是中西医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

所以,欲治中医者,必须先明了中医的气化。
…………………………
同意。
35
发表于 2018-8-26 19:41:1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8-25 17:26
早在中西医汇通时期,无数先贤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医的气化是中西医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

所以,欲治中 ...

早在中西医汇通时期,无数先贤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医的气化是中西医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

所以,欲治中医者,必须先明了中医的气化。

一一那么,中医的气化究竟是什么呢?
…………………………
同问。

点评

中医的气化就是指阳化气阴成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6 22:17
36
发表于 2018-8-26 20:04:1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26 04:08
一个中医气化,引经据典,指天画地,说了很多,总也说不清,还给人造成更多的迷惑,真是令人怅惘!天覆地载 ...

一吐了之     气化,是生命的根本,也是中医的根本,
-------------------------------------------------------------------------------

这话说得很好,此花开尽更无花,赐酒盈杯谁共持。赞一个!
人体的一切生命过程,都是以气为转机的。饮食必须经气化才能为人所用,屎尿必须经气化才能排泄而出;人体的气机的升降浮沉都是以气化为契机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18-8-26 22:17:58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8-26 19:41
早在中西医汇通时期,无数先贤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医的气化是中西医之间最重要的不同点。

所以,欲治中医者,必须先明了中医的气化。

一一那么,中医的气化究竟是什么呢?
…………………………
同问。

中医的气化就是指阳化气阴成形
38
发表于 2018-8-26 23:35:3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8-25 21:12
大家既然尊内经为经典,那要讨论气化是不是应先看看内经怎么说?我之前用检索器查过,内经只有6篇7处提到气 ...

大家既然尊内经为经典,那要讨论气化是不是应先看看内经怎么说?我之前用检索器查过,内经只有6篇7处提到气化,全部列出如下:
《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交变大论》: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六元正纪大论》: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六元正纪大论》: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刺法论》: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
《至真要大论》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这6篇7处中第一篇的气化严格来说应读为[俞气][化薄],其他6处的“气化”可分为2组,一组由《灵兰秘典论》和《刺法论》两篇组成,另一组是其他“大论”;前者的气化是膀胱正常功能的代名词,或我称之为“黑盒子标签”,或陈总版说的“代谢”,后者则是运气学说的创造,不管认同与否,与人体生理并无直接关联。

任何离开上面2个气化意涵的论述,不管出自什么人,请解释一下其所据为何?这才是专业学术的态度。否则你引一个,他引一个,全不涉内经,实际上是口上尊,行动上架空,言行不一,所谓“修正主义者”,正义人士最为深恶痛绝者。
…………………………
好!

点评

奇葩!哪里有这样研究学问的!你这个工具一拿出来,我就告诫你,不能代替原文的学习。老老实实,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好好读,才能领会实质。 要看这个词汇(气化)出现时的前后文,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7 07:23
奇葩!哪里有这样研究学问的!你这个工具一拿出来,我就告诫你,不能代替原文的学习。老老实实,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好好读,才能领会实质。  发表于 2018-8-27 07:10
39
发表于 2018-8-26 23:46:3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8-26 06:30
如果要认真讨论“气化”,首先须得弄清楚内经所有关于“气化”的论述,right?如果一开始就没搞清楚经典里 ...

如果要认真讨论“气化”,首先须得弄清楚内经所有关于“气化”的论述,right?如果一开始就没搞清楚经典里的“气化”什么意思,别人说的自然也就无法分辨出是在“继承”还是在“创新”,但有些人全然不管,一开始就一个劲地捣浆糊,结果中医理论就这样给各路理论家们合力捣成一大锅浆糊。

新时代的中医研究是不是应该跟这种不专业、无逻辑理性的学风彻底告别?坐言起行,正义人士先来实践自己主张的第一步。

就内经来说,“气化”的含义有3种,其中前面27楼提到的2种是明说的:
 o 膀胱正常功能的代名词     # 由此可进一步引申为脏腑的正常功能
 o 王冰编入的运气学说里的天之五行气所产生的作用
如前所示,上面这2种气化含义的认定都可以轻易通过实事(不是说它们正确,只是说它们有内经原文可据)的考验。第3种则属“只做不说”:即是将脉从实体血管“气化”成无法用实体验证的“经络系统”。(这第三种在理念上与第一种有些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没有把黑盒子打开,即讲述“如何气化”的问题。但经络讲气之运行传导则似相当具体,一旦变成可验证的论述就难免受制于反证。)

还有没有第四种、第五种?欢迎补充。
…………………………
好!

点评

问题没有老萧说的那么复杂。 顾名思义,气化就是气的变化。只有阳化气阴成形才符合这一要求。而膀胱和脏腑都不是气,所以,拿膀胱和脏腑的功能说事是对气化的歪曲。例如:膀胱有储存尿的功能。难道膀胱储存尿的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7 04:19
40
发表于 2018-8-27 04:19:36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8-26 23:46
如果要认真讨论“气化”,首先须得弄清楚内经所有关于“气化”的论述,right?如果一开始就没搞清楚经典 ...

问题没有老萧说的那么复杂。

顾名思义,气化就是气的变化。只有阳化气阴成形才符合这一要求。而膀胱和脏腑都不是气,所以,拿膀胱和脏腑的功能说事是对气化的歪曲。例如:膀胱有储存尿的功能。难道膀胱储存尿的功能也叫气化

点评

顾名思义,你就是智慧的海洋,可是实际情况令我非常失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7 07:38
灵兰秘典论说的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翻译过来就是:膀胱有管理水源的责任,并行使秘秘藏津液的职能,通行气化,传导水液的生命活动归属于膀胱。 从中可以看出,气化与膀胱不是一回事;加上气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7 07:04
膀胱功能于三焦查关。  发表于 2018-8-27 05:18
内经原文是:“……气化则能出矣”,都已经把原文抽出来了,就是不认真读书就来表演  发表于 2018-8-27 04: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8:10 , Processed in 0.3266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