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方药心悟(绍奇谈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8 20: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药心悟(绍奇谈医)
  1.瓜蒌红花治带状疱疹
  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载:其弟性多暴躁,于夏季途行过劳,又受热,突发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疱疮三五点”,脉弦数,其痛夜甚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用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愈甚。又加青黛、胆草,“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疱疮又增至百数。”从他记述的病情看,当为带状疱疹无疑。孙一奎乃求教于他的老师黄古潭先生,黄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改用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连皮捣烂,加甘草二钱,红花五分,一剂而愈。这张处方,我定名为“瓜蒌甘草红花汤”,多年以来,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多在一、二周之内见效。
  带状疱疹多见于胁、肋,这正是足厥阴肝经部位,患处焮红灼热,痛如针刺刀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更因其人“性多暴躁”,更兼受热,因此从肝经郁火治,本来应该是不错的,但五脏之火以肝火为最横,肝阴肝血不亏者,用之固无不可,反之,则因苦药皆燥,苦寒直折其火,便是以燥治火,则肝火愈炽,至于升散、香燥之品,更无异于火上加油了,所以黄古潭说认证不错,方药则欠妥。瓜蒌甘草红花汤乃以瓜蒌一枚(约合今30~50克)为主药,瓜蒌性味甘寒,不唯以清化热痰、通腑开结见长,且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重庆堂随笔》),《药性类明》更说“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 因瓜蒌用大量易滑肠而引起腹泻,故用甘草甘缓和中,虽说“痛随利减”,但毕竟泄多伤正,故乃重用甘草;些许红花,则取其入络行瘀。药虽寥寥三味,而用意颇为周到,所以取效甚捷。
  于此可证:疗效欠佳,由于辨证不确者固多,由于方药使用不当者亦复不少。此外,虽确属肝经郁火,但在用药上却有苦寒、甘寒之分,说明名医既洞悉病理,用药亦精细入微,诚非偶尔幸中者。学者当于此用心体味,其所获者当不止此一有效成方而已。
  最近读到余瀛鳌先生一篇回忆其师秦伯未先生的文章(《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文章说:1959年仲夏某日,一人因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来诊,发病已三日,已用过中药,无效,左胁下、腰部疱疹继续增多,痛甚,索阅前医处方,与龙胆泻肝汤相近。秦用瓜蒌一枚、红花一钱半,生甘草三钱,过了几天,患者电话告知:服药后当天晚上疼痛已然减轻,得以安眠,共服四剂而愈。秦先生用的方,就是孙一奎此方。附录于此,以供临证者参考。
     2.二鲜饮
  二鲜饮由鲜芦根100克,鲜竹叶30克组成,为乡前辈蒲辅周先生自拟方。
  外感热病,包括伤寒和温病,初起都当用解表之法,使邪在表者从表而解,不过方药有辛凉,辛温之异而已。临床常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上述方药用过之后,汗不出,热不退,烦躁口渴,既不能再用汗法,而用清法白虎汤又嫌早,无可下之症,当然更不可用下法,此乃肺胃津伤,不能达热外出所致。鲜芦根生津利尿,竹叶透表泄热,用后即可收汗出热退,烦渴顿除之效。如见鼻衄,为邪热波及血分,加鲜茅根,是为“三鲜饮”。这三味药,在农村随处可得,所以堪称简、便、廉、验。但诚如张锡纯说“必用鲜者,其效方着”,近来北京有的药店配备了鲜芦根,唯鲜竹叶、鲜茅根难得。不得已,只好用干的,效果就差多了。
     3. 疏金利肺汤
  疏金利肺汤是清代名医顾松园(靖远)手定之方,主治伤风咳嗽﹕
  荆芥10克、防风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苏子6克、桔梗6克、橘红6克、甘草3克
  初起恶寒,加麻黄3克,无汗加苏叶6克,久则风化为热勿用。
  (按)此方看似平常,而组合有法,微辛微温,轻清灵动,外则宣肺散邪,内则肃降化痰,用于伤风咳嗽初起,较之程钟龄止嗽散更胜一筹。加麻黄则合三拗汤,加苏叶则有杏苏散意,如此极简单的一味药物的加减,也颇具功力。当然,风寒化热,而见痰稠,咽平舌红者即不适用,当改用桑菊饮、麻杏石甘汤加减了。
  伤风咳嗽本非大病,而迁延难愈者,多是初起失于疏散,早用凉润,冰伏其邪所致,如贝母梨膏,二冬二母、蛇胆川贝、养阴清肺、川贝枇杷之类,方非不佳,用于伤风咳嗽却大谬,闭门留寇的后果是想止咳而咳愈不止,学者鉴之。
  4.抗心衰五合一方
  處方﹕ 桂枝12克、茯苓15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白朮10克、製附片6-10克(先煮40分鐘)、紅人參6克、黃蓍18克、防己10克、葶藶子15-30克、生薑15-30克。
  用法﹕ 濃煎,一日三次,每次150毫升。
  說明﹕ 1. 此方合參附湯、真武湯、桂枝茯苓丸(以丹參易丹皮)、防己黃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去大棗)五方於一方。用於心功能不全(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以至全心衰竭)證見乏力、胸悶、憋氣、咳嗽、呼吸困難、紫紺、夜尿多、下肢浮腫、脈細數,或見結代,舌質黯淡者。
  2. 全方有益氣溫陽、活血利水之功。肢冷脈微,加乾薑並增大附子量;痞滿,加枳實、香櫞、木香;小便不利加益母草、懷牛膝、車前草。
  驗案﹕
  王某某、男、62歲,北京鹿鳴玉石廠技工。2003年6月9日初診。既往有風心病史。今年1月突然發生心慌憋氣,端坐呼吸,氣喘,動即劇,上腹部痞滿,足腫,紫紺。超聲示“房顫,心功能不全,左心增大,心律絕對不齊,二尖瓣主動脈瓣返流,ST段下移。”右手脈模糊,左手脈呈蝦游狀。此極重之證,瘀血久結,痰水內聚,氣機痹阻,皆緣於陽虛氣弱,當以溫振陽氣為急務,兼顧諸邪,用五合一方加香櫞、川芎、香附、枳實、厚樸、路路通、益母草。6帖。覆診足腫已消大半,不復心慌,上腹部痞滿見軟,用原方加減,至7月22日,足腫盡消,諸恙俱減,已恢復半日工作。
  5.咽炎茶
  處方﹕ 桔梗10克、生甘草6克、麥冬6克、玄參6克、薄荷2克、藏青果6克(打碎)、烏梅3克、木蝴蝶1克、升麻2克、蜂蜜適量。
  用法﹕ 開水浸半小時,代茶飲。
  說明﹕ 1. 桔梗、甘草,即《傷寒論》之桔梗湯,用甘草瀉火解毒,桔梗祛痰利咽,王旭高說,此方乃治咽痛之主方。教師及歌者,因講話、唱歌過用嗓子而耗傷津液,故加麥冬之甘寒潤燥,玄參清浮游之火,是為玄麥甘桔湯。在此基礎上,更加升麻、青果協甘草清熱解毒,木蝴蝶利咽振閉,烏梅、薄荷止咽痒。蜂蜜則既用以矯味,又用以潤燥。以泡代煎,便於患者在較長時間內服用。
  2. 此方不僅用於慢性咽炎,亦用於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但須改為湯劑用,咽腫、充血、發熱者,再加金蓮花6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僵蠶10克、山豆根10克,水煎,一日一劑,分三次服,一般三、五劑可癒。
2
发表于 2008-12-28 21:06:5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方药心悟(绍奇谈医)

名家经验,有益临床!
3
发表于 2008-12-29 11:36:3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方药心悟(绍奇谈医)

很好的经验,分享了。
4
发表于 2008-12-29 12:31:4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方药心悟(绍奇谈医)

绍奇谈医,好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5 22:05 , Processed in 0.1481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