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五个疑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5 08:3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五个疑点
一、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里对各种体质类型的描述中没有用一个病理的字眼,这就是说在标准里对体质的定义还是采用过去的定义,体质是人的生命中一个个体区别于另一个个体的的特殊的生理表现,体质是人体的生理特征。因此,各种偏颇体质类型是在生理范畴内的偏颇。虽然在标准里各种偏颇体质类型的表现都是病理性的,都是中医的证候。但起码在文字的描述上,各种偏颇体质类型还是生理表现。在对体质的定义里:“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式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体特征。”其所指是生理功能而不是病理功能、病理表现,这一点还是很清楚的。在《九种体质使用手册》一书(165页)说:“我们前面的几种体质类型(指除气郁质、特禀质外的体质类型),它们的定义主要是以客观的生理形态方面的变化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也是把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体质类型的标准,定义在人体生理表现的范畴内。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里各种偏颇体质类型变成为病理体质类型,各种偏颇体质类型成了病理表现。一个是生理功能,生理表现,一个是病理表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中医体质学》中偏颇体质改为病理体质类型之后,原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还依然适用,这就是个奇迹了。
二、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见《中医体质学》2008版457页)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中的内容,可用文字这样来表示:偏颇体质条件转化分大于或等于40分者,判定结果为“是”;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者,判定结果为“倾向是”;转化分小于30分者,判定结果为“否”。在“是”与“否”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倾向是”的人群。所谓“倾向是”就是它倾向于偏颇体质类型,但达不到偏颇体质类型的标准,所以它不属于偏颇体质类型,也不属于正常体质即平和质。这部分“倾向是”的人群,与我们过去讨论的王教授久而久之形成体质类型之前存在的,由于生病或太累了形成的“中医证型”(《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59页))的论述,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部分中医证型也是既不属于正常体质类型,也不属于病理体质类型。这两部分人群应该就是同一种人群,它们在数量上人数也是不少的。它们没有包括在国人的九种体质类型之内,因为九种体质类型已经占去了国人的百分之百,那这部分人群又到哪儿去了呢?在国人中只有九种体质类型,没有疾病状态人群位置,也没有“倾向是”的人群的位置。这是说不过去的。
三、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里,第一项“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这是对判定每一种体质时的时间要求。近一年的体验与感觉,能不能判定体质类型。从王教授对病理体质类型形成的论述来看也是有问题的。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83页)说:“一种体质类型的形成从先天基础到后天影响,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包括健康到疾病的过程,因此,体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书(239页)说:“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书在(12页)又说:“体质是在遗传禀赋基础上,在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人体生长壮老过程中渐进地形成的个体特殊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按王教授的论述,体质类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慢到什么程度,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体质类型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稳定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婴幼儿乃至少年儿童是无法用王教授的辨识工具来辨识自己属于那一类体质的,他们还无法对那些辨识条目,进行正确的回答,应该说他们还不应该到体质的成熟期。近一年的体验与感觉就可判定各种体质类型,那就是说体质类型的形成最少有一年的时间就够了。这与王教授上面提到的体质形成过程并不完全一致,一年的时间不能被说成是“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在中医的证型形成王教授的病理体质类型的过程中,王教授用了“久而久之”,“长此以往”等形容词,一年的时间是不能这样形容的。对在人的体质成熟期之前的人群则根本就不适用。近一年的体验与感觉就可判定各种体质类型,那就是说体质类型的形成最短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在人生中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谈不上“久而久之”,更谈不上“长此以往”。所以,如果患者的体验和感觉只有一年的时间,王教授所判定的体质类型,大概只能算王教授说的体质类型形成以前的“中医的证型”,根本就称不上王教授的病理体质类型。
什么时候是体质的成熟期呢?在他的《中医体质学》2008版(220页)中说:“在此阶段(注指青年阶段)随着形体发育渐趋完善,脏腑功能健全,表现出人体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体健神旺,形成了基本稳定的体质类型。”首先青年阶段王教授所指的基本成熟的体质类型是王教授的正常平和质体质类型,因为只有正常健康状态人群才可能表现为“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充足,精神充沛,体健神旺。”病理体质类型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的。青年人就都是平和质体质类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王教授在《九种体质使用手册》(114页)说:“大家都处在青春期,都是年青人,为什么有‘战痘一族’,为什么还有‘无痘一族’?这就是体质的问题,体质不同了,所有我们机体的表现各异,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湿热体质,也就是俗称的长痘派。他不长痘,因为他不属于湿热体质;你长痘,因为你属于湿热体质。”“据统计,11-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注:指长痘)达80%以上,25-35岁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在王教授的论述里青年人中80%的人属于湿热体质类型,而不是属于平和质。
用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来作为判定一个人的体质类型,就以王教授的体质理论来讲也是不行的。
四、《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特别是判定表是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进行判定,也就是中医的问诊。而中医搜集病史的方式是望闻问切,在判定过程式中显然只重视了问诊。在判定表中除了在痰湿质中有苔腻外几乎没有中医舌诊、闻诊、切诊的内容。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医的诊断学中,特别是中医的望诊、舌诊和切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手段和方法。如果中医去掉了望诊、舌诊和切诊,中医诊断不望诊了,不看舌头了,不切脉了,那还叫中医吗?
五、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为中医的体质类型制定了标准,有了量化的指标,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一个“倾向是”的人群,它们是达不到王教授中医体质类型的标准的而又不是正常平和质的人群。对于一个即定的标准来说总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达不到标准的“倾向是”人群,一个是超过标准的人群,超过标准的人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群呢?王教授没有讲,按正常逻辑推理,应该是疾病状态人群。按王教授的说法,偏颇体质条件转化分大于或等于40分者,判定结果为是。就是说只要偏颇体质条件转化分大于或等于40分,就可以判定为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中的一种,在这里病理体质类型的标准是没有上限的,再严重也是病理体质,也是非疾病状态而不可能成为疾病。在国人中仍然是没有疾病的位置。大凡确立一个标准就必然要有高于标准或者低于标准的情况同时存在,如果没有高于标准或者低于标准的情况存在,就没有定立标准的意义。

2
发表于 2019-8-25 09:1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9-8-25 19:4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8-25 19:46 编辑

针灸完全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支撑针灸的科学理论是神经理论,不是新理论是个人的主观臆想
4
发表于 2019-8-25 19:46:20 | 只看该作者
针灸完全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支撑针灸的科学理论是神经理论,不是发展神经理论是个人的主观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00 , Processed in 0.1197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