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0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匮要略现代解读 节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31 07:2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9-1 23:30 编辑

   《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书稿已经到了陕西科技出版社,预计明年下半年出版。节选《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中的一部分初稿内容发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因为是初稿,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07:32:49 | 只看该作者
        第4条
【原文】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词解】
  语声寂然:谓病人安静无语声。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不清澈。喑喑,读音为yīn yīn,指:(1).不成语言的发声;(2).默默。肺气虚的证候。
  啾啾然:形容声音细小而长。
【中医认为】
  本条论述闻诊在临床上的应用。骨节间病,指关节疼痛一类病症。由于病在关节,转动不利,动则作痛,故病人常喜安静,但偶一转动,其痛甚剧,故又突然惊呼。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故发声喑喑然而不彻。头中有病,痛在头中,如作大声则震动头部,疼痛加剧,所以声不敢扬,由于胸膈气道正常无病,故声音虽细小而能清长。

【解读】
   本条论述闻诊在临床上的应用。
  骨节间病,指关节疼痛一类病症,例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病人常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囊松弛,以减轻张力。长期屈曲,发生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稍动即有疼痛加重,有保护性肌肉痉挛。由于病在关节,转动不利,动则作痛,故病人常喜安静,若不经意间偶一转动,其痛甚剧,故又突然惊呼。
  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故发声喑喑然而不彻。例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水肿等,由于通气量不足,氧气气不足,所以说话无力、时有间断.
    头中有病,痛在头中,如作大声则震动头部,疼痛加剧,所以声不敢扬。例如: 健康人的颅内压是80~180毫米汞柱,如果大于180毫米汞柱的话,那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颅内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正常情况下随着呼吸动作改变,颅内压亦有缓慢的波动,波幅约为0.7~1.33kPa(5~10mmHg),这是由于胸腔内压力作用于上腔静脉引起静脉变动的结果。大声说话胸腔压力增加作用于上腔静脉,使得颅内压增加,加重头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的临床表现,都可以找到西医的临床病理学的相对合理的解释。因为中医的症状体征与西医的症状体征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古今中外的一个共同参照物。尽管有些术语、词汇不尽相同,但是经过简单的解释,就能够统一,成为中西医都明白的共同参照物。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其中:病人、语声、骨节间病、心膈间病、头中病等,这些词汇、概念,中、西医医生都知道什么意思,是二者的共同参照物。语声寂然喜惊呼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属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差异,通过解释,可以准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见相关解释。
   把中医语言准确地用西医学语言表述,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中医说“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心膈间为肺,湿痰阻于肺窍”,把这个意思直接转换为西医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对于中医、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整体情况没有搞清楚,就不可能完成这个转换。痰湿浊邪,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论述清楚了,“湿痰阻于肺窍”是指寒痰阻肺-慢性气管炎证态与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转换为西医是指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等相关性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时候,由于缺氧,所以,说话声音低微,中医表述为喑喑然。

3
发表于 2021-8-31 14:32:09 | 只看该作者
寒痰阻肺是症状,不是哮喘、肺气肿疾病。
4
发表于 2021-8-31 14:34:24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8-31 14:32
寒痰阻肺是症状,不是哮喘、肺气肿疾病。

症状疾病不能转换
5
发表于 2021-9-1 17:22:17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8-31 14:34
症状疾病不能转换

为了好理解以猪生殖反应为例
母猪生的小猪是疾病。
母猪怀孕过程是疾病产生的过程,母猪生的小猪是疾病产生的过程的结果是疾病。
而公猪是中药治的症状。
公猪让母猪卵受精是其中物质扩散病理信号的作用。
公猪的精是病理信号物质作用。
母猪没有受孕时是生理状态反应。
母猪生理状态反应却可以对公猪产生生殖反应作用,就是产生症状。

疾病小猪不是中药治的症状公猪。
中药治的症状公猪不是母猪怀孕过程疾病产生的过程,中药治的症状公猪不是疾病产生的过程。
6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17:45:26 | 只看该作者
第6条
        【原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词解】
三焦:上焦指胸腔器官;中焦指腹腔器官;下焦指盆腔器官,中医是指肾-生殖系统。
  吸促:指吸气浅短急促。呼气时用力,缩肩,缩胸,辅助呼气。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三凹症,抬肩、扩胸辅助吸气。吸气性呼吸困难。
   【中医认为】
  本条论述望呼吸以辨别病位之上下,并判断其预后的吉凶。吸而微数,是吸气短促。如病由中焦实邪引起,则影响气机升降,肺气不降,入气减少,不得不济之以微数。病在中焦,当下其实,邪去正安,呼吸自能恢复常态,故“下之即愈”。如吸气短促不因中焦实邪而是属于虚证的,则如《心典》所说:“为无根失守之气,顷将自散”,故云“不治”。上焦指病在肺,吸促是肺气大虚;在下焦指病在肾,吸远是元气衰竭,肾不纳气所致。呼吸时全身动摇振振,是虚弱已极,形气相失的危重证候,故难治。
   【解读】
  吸而微数、吸促、吸远、动摇振振者,都是呼吸困难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呼吸频率、特征、伴随症状的不同,判断预后以及治法。
吸而微数:指吸气短促。正常人吸气时膈肌下降,当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腹水(水走肠间)、肠梗阻时(阳明腑实证),膈肌下降困难,不能正常下降,所以吸气短而快,即中医的热实结胸、水走肠间、阳明腑实证,中焦即腹腔器官,故“下之即愈”。
在上焦者,其吸促,指吸气浅短急促。呼气时用力,缩肩,缩胸,辅助呼气。即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所以病在上焦。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在下焦指病在肾,吸远是元气衰竭,肾不纳气所致,即极度衰竭的阻塞性肺病,在当时很难治疗。
         呼吸动摇振振者(呼吸困难伴随全身震颤、摇动,即呼吸衰竭伴随着混合型酸碱平衡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如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发生中毒性休克伴有乳酸酸中毒),是虚弱已极,形气相失的危重证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与“其病在中焦,……;虚者不治”相对应。
这一条,中医历来解释纷纭,与西医学联系,就比较好解释了。中焦实证例如:热实结胸、阳明腑实、水走肠间等等引起的吸气浅而快等病人,人用下法治疗是正确的。如果中焦虚证例如:胃气绝(全身衰竭)引起的吸气浅而快,在当时不能治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9-2 07:2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9-1 23:26 编辑

        9
【原文】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词解】
    前:指关前寸脉。
    后:指关后尺脉。
  【中医认为】
    本条论述同一脉象,因出现的部位不同,主病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脉浮是病邪在表的反应,但必须是浮脉见于寸部,因寸部属阳主表,故寸脉浮,其病在表,是正气抗邪于表的表现。如果浮脉见于尺部,因尺部属阴主里,故尺脉浮,其病在里,一般是肾阴不足,虚阳外浮,阳气不能潜藏的现象。还须指出,表证属实者之见浮脉,必浮而有力;里证属虚者之见浮脉,必浮而无力。
    尺脉候肾,肾藏精主骨,腰为肾之外府,其脉贯脊。肾虚精髓不充,腰脊失养,故腰痛、背强、骨痿不能行走,甚则不能纳气归源,呼吸短促,濒于危笃之候,故云“极”。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前谓关前,后谓关后。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关前脉浮者,以阳居阳,故病在表。关后脉浮者,以阳居阴,故病在里;然虽在里而系阳脉,则为表之里,而非里之里,故其病不在肠肾,而在腰背膝胫。而及其至,则必短气而极,所以然者,形伤不去,穷必及气,表病不除,久必归里也。” 腰背膝胫为“表之里”,肾不纳气为“里之里”可供参考。

【解读】
        脉象与寸关尺的组合,例如:故寸脉浮,其病在表,故尺脉浮,其病在里,西医很难理解,很难解释。留给后人的智慧吧。
         脉搏的形成与心脏跳动的强弱、频率、节律直接相关;与血管壁的硬度、紧张度相关;与血液的成分、粘稠度、容量相关。情绪变化、气候变化……外界因素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心脏的跳动,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血管壁的紧张度、血液内的激素变化等等机制间接地影响脉搏的变化。能不能完美解释各种脉象,尚待研究。
脉象,也可以代表病机、证型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弦脉,在《伤寒论》中常常代表半表半里证、少阳证,在脏腑辨证中常常代表肝气郁结等等。
        “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这是举例说明中医肾病的两种类型:1  是肾主骨,引起的腰背骨关节的疼痛性疾病,2  是肾不纳气。而在西医是指:1  腰背骨关节的疼痛性疾病,这是一大类病症;2   肾不纳气是指呼吸困难甚至于呼吸衰竭。在中医这两种疾病类型的治疗方剂都是肾气丸加减,属于肾病;而在西医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不同的疾病:1  是骨科疾病;2  是呼吸内科疾病。所以,在中西医比对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临床诊断治疗为标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21-9-2 18:25:4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李教授又添一力作!早日出版为盼!
9
 楼主| 发表于 2021-9-3 09:20:02 | 只看该作者

   《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书稿已经到了陕西科技出版社,预计明年下半年出版。节选《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中的一部分初稿内容发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因为是初稿,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第10条
【原文】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语释】有人问:内经上说,“厥阳独行”,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回答:这是因为阴气衰竭于下,导致阳气失去依附,有升无降,孤阳上逆,因此称为“厥阳独行”。
       【中医认为】阴阳偕行,顺也;阴阳独行,逆也。厥,逆也。逆阳独行,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也。“厥阳独行”的病变证机是阳气不能入于阴中而郁于四肢,病证表现是手足发热。“厥阳独行”的另一辨证精神是阳气怫郁于内而不能温达于外,病证表现是手足厥冷和/或神昏不识人。
          “有阳无阴”的病变证机是阳气内盛而不能入于阴,或阴气不与阳气相和。“无阴”,不是阴亡,而是特指阴不与阳相和谐。
         厥,指气逆失调,因阳气偏胜,阴分不能维系而孤阳上越。如肝阳上亢证,表现为面赤、汗出、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甚至昏仆、肢冷等。
       【解读】  西医没有类似的论述。无解,不可通约。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9-3 18:0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9-3 23:45 编辑

        原文: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问曰:寸脉沉大则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语译:

有人问:内经上说,“厥阳独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回答:这是因为阴气衰竭于下,导致阳气失去依附,有升无降,孤阳上逆,因此称为“厥阳独行”。

有人问:寸口的脉象沉大而滑,沉脉主实邪内阻,滑脉主气病。实邪与气病相互搏结,如果病邪入于脏,表示病情较重;如果病邪入于腑,表示病情较轻,这种证候称为“卒厥”,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回答:如果病人突然昏倒,出现口唇青紫,皮肤和四肢发凉,属于病邪入于脏,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果病人身体温和,微汗自出,属于病邪入于腑,表示病情容易痊愈。

原文:

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

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语译:

有人问:如果病人的脉搏突然消失不见,当病邪入于脏则死,当病邪入于腑即愈,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回答:不仅仅是因脉搏突然消失不见才会如此,其他的病证也是这样的。譬如,患浸淫疮病,如果疮从口向四肢发展,表示病势由内向外发展,因此病情可以很快治愈;如果疮从四肢向口蔓延,表示病势由外向内发展,因此病情不容易治愈。总之,病在脏则病情较重;病在腑则病情较轻;病势由外传内的难治;病势由内传外的易治。

原文: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

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

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语译:

有人问:阳病有18种,是哪些病证呢?

老师回答:包括头痛,项、腰、脊、臂、脚抽掣疼痛。

阴病18种,是哪些病证呢?

老师回答:有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18种,总共为90种病;人又有六腑,六腑分别各有18种病,故总合为108种病。此外还有五劳、七伤、六极和妇女36种病,都不包括在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28 , Processed in 0.0574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