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366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词解】
郁冒:“冒”为昏蒙眩晕,郁冒,即心胸郁闷,头昏目眩。
戴阳:症名,因阳气上浮而见两颧浮红,就好象阳气被格戴于头面,故名。
【解读】
腹泻、脉象沉迟,面部微有潮红,身上轻微发热,腹泻物是稀冷的不消化食物,这种症候是阳虚阴盛,结合面部微有潮红,身上轻微发热,表明阳虽虚但是尚不甚,还有汗解的可能,不过阳气毕竟已虚,所以汗解以前发生郁冒,这是正气蓄积力量与邪剧烈争斗的反映,正气胜邪气退则汗出而解。在出汗前必有四肢轻度厥冷的现象。因为有“郁冒汗出而解”,所以与白通汤证不同。
近代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研究指出:心搏出量减少时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减小,血管充盈不足,血液流动缓慢使脉搏位沉。迟脉为一息四至,即41次~59次/分之间,在发热时出现迟脉就是西医的相对缓脉,表示心肌有损害,如心肌炎等。“脉沉而迟”说明有心肌炎合并低血压。本条转换为西医的语言就是:1、有心肌炎及低血压的表现;2、腹泻、稀便,含有不消化的食物;3、恶寒手足凉,发热不太高;4、颜面充血、发红、眼结膜充血等;5、病人有自愈倾向,患者先有胸闷、烦躁、头昏目眩,之后出汗,病情缓解而趋于自愈。在感染病中符合以上临床特点的病理状态见于:1、轻型伤寒如湿热弥漫型,具有恶寒发热,高热不退,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便溏不利,脓血便等。轻型伤寒亦可自愈。2、恙虫病的症状典型期,可出现恶寒发热,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大便溏等。本病心肌炎比较常见,自然病程17~21天;3、地方性斑疹伤寒急性典型期,可出现恶寒、高热、眼结膜充血,热程为9~14天大多渐退;4、钩端螺旋体病的毒血症期或者流感伤寒型,可出现恶寒发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溏臭或下利浠水等。这些病理状态在《伤寒论》中称为戴阳证,以面部充血为特征。戴阳证与格阳证不同,戴阳证是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沙门氏菌毒血症的表现,格阳证是里寒外热、真寒假热的暖休克。
伤寒、副伤寒、立克次体病、钩端螺旋体病,这是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一类传染病,无论欧洲古代医学家还是中国古代医学家都不可能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别,从这些疾病的英文名称中可以看出来,它们都以typho为字根。只有在发明了显微镜和免疫学发展起来以后才可能对这些传染病作出明确的诊断。这些疾病在《伤寒论》中没有提出治疗方法,而在温病学中这些疾病属于湿热的范畴,并有一系列的治疗方剂,由此也可以看出《伤寒论》、温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