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本草 第一辑 征求意见本 上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6 13:3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凡例
一。《福建本草》收载本省出产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着重整理介绍本省民间应用地产药材防治疾病的经验。相应地引录借鉴古今医药文献的有关论述。
二。药物排列次序依据现代植、动、矿物分类系统。
三。每种药物一般载有下列各项:
     名称      首列我国现在通用的本药中文名,本药尚无中文名者,则首列本药在我省通行较广的一个地方名名;次列本药的拉丁学名(植物、动物部分)或国际通称(矿物部分),其后注明所属科系;再列本药产地习惯使用的地方名,地方名居多交错,或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可查阅附录中的名称索引。
     形态或产状     描述原植物、原动物的整体性状,主要器官的形色和特征,植物的花期、果期和生长环境,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原矿物的产状。
      药用部分       植物和动物可供药用的部分是通过医药实践逐步发现的。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有药用部分。本省民间应用有与文献所载相同者,有的应用较广而文献未载者,也有文献所载的部分而民间未用者。本书悉按民间应用的资料记述。
      采集处理       药物采收时间通常在药用部分所含有效物质较丰富的时间,它与本省地理,气候环境有一定关系。民间应用植、动物药有取鲜品,有用干制品,此类干制品一部分是未经炮制的生药;另一部分则经炮制。我省各地炮制工艺和方法颇多相异,本书主要参照具有代表性的福州、厦门、南平三地的炮制资料记述。
        性味    中药性味的判断,迄今是以辨色尝味和观察临床反应的根据的。因此历来对药味的阐述居多有些出入。本书悉按民间的体验和看法记述。不同地区对同一药物的性味持不同看法者,则两存并列以待实践验证。
        功能     在归纳民间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药的基本效能功用。
        禁忌      记述应用本药具有危害性的某种病症或某种体质;大毒药物处方极量;药物配伍禁忌;应用本药与某种饮食的禁忌。
        民间治疗经验         民间使用的病症名称基本上与中医相同,也有一些采用西医病名来表达的。 此外,有些与中、西医诊断术语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在民间习用的病症名称之后注明与其相适应的中医的或西医的病症名称。在列述病症时大多没有标明该病症属热属寒属虚属实,读者可从本药的性味、功能各项中,视其寒热属性和补泻作用,以便辨证施治。民间治疗多用生药单方,然而生药单方往往同动物的脏器、糖、蜜、酒、醋、饭、糟等配伍使用,含有佐使、制性、矫味、赋形等功用。
       临床报道摘要       主要采纳中、西医使用本药单方或以本药为君的复方的临床报道。
      实验报道摘要        主要采纳有关本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报道。
     文献引述     本药与历代本草文献的某药名同实也同者,在引述时不作考证;其实同而名异者,如文献上绘有图形或虽无绘图而形态描述特征刻划清晰分明者,在引述时予以考证;根据不充分难以判断者不作引述。民间资料中有关本药的药用部分、性味、功能、治疗经验各项两者对照有重大差别的,则引录文献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以便参考比照,更好的吸取前人的经验。
      附注      前列各项未能包含的有关材料均纳入本项。
    四。每种药物均有一幅附图,描绘药物的全貌或局部,并突出药用部分或具有鉴别意义的部分。
    五。本书附录包括名称索引,拉丁学名索引,病症名称对照表、配伍用品解析,药物归经一览表、度量衡对照表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4:46:54 | 只看该作者
上册目录
柏科
    一。侧柏
三白草科
    二。三白草
    三。蕺菜
金粟兰科
    四。及已
    五。接骨金粟兰
榆科
    六。榔榆
桑科
    七。桑
    八。构
    九。葎草
    一〇。薜荔
    一一。雀榕
    一二。佛掌榕
    一三。琴叶榕
    一四。天仙果
    一五。无花果
荨麻科
    一六。苧麻
    一七。蔓苧麻
    一八。墙草
蓼科
    一九。虎杖
    二〇。羊蹄
    二一。荭草
    二二。扁蓄
    二三。赤地利
    二四。杠板归
    二五。何首乌
藜科
    二六。地肤
    二七。菠菱
    二八。土荆芥
苋科
    二九。野苋
    三〇。刺苋
    三一。青葙
    三二。鸡冠花
    三三。牛膝
    三四。千日红
    三五。莲子草
    三六。喜旱莲子草
马齿苋科
    三七。马齿苋
    三八。土高丽参
石竹科
    三九。石竹
    四〇。繁缕
    四一。牛繁缕
木通科
    四二。木通
毛茛科
    四三。威灵仙
防己科
    四四。木防己
小蘗科
    四五。南天竹
    四六。狭叶十大功劳
    四七。箭叶淫羊藿
木兰科
    四八。木兰
    四九。白兰花
    五〇。凹叶厚朴
蜡梅科
    五一。腊梅
樟科
    五二。樟
    五三。乌药
    五四。山鸡椒
十字花科
    五七。萝卜
    五八。菥蓂
茅膏菜科
    五九。茅膏菜
    六〇。小毛毡苔
虎耳草科
    六一。虎耳草
金缕梅科
    六二。檵木
    六三。枫香
蔷薇科
    六四。蛇莓
    六五。蛇含
    六六。茅莓
    六七。地榆
    六八。枇杷
    六九。翻白草
    七〇。委陵菜
    七一。金樱子
    七二。月季花
    七三。大苞蔷薇
豆科
    七四。木豆
    七五。蚕豆
    七六。刀豆
    七七。苦参
    七八。相思子
    七九。望江南
    八〇。鸡眼草
    八一。紫云英
    八二。猫尾射
    八三。丁葵草
    八四。截叶铁扫帚
酢酱草科
    八五。酢酱草
    八六。红花酢酱草
芸香科
    八七。柚
    八八。芦柑
    八九。黄皮
    九〇。芸香
    九一。佛手柑
    九二。竹叶椒
    九三。吴茱萸
    九四。两面针
    九五。三桠苦
    九六。九里香
苦木科
    九七。鸦胆子
楝科
    九八。楝
大戟科
    九九。蓖麻
    一〇〇。飞扬
    一〇一。巴豆
    一〇二。叶下珠
    一〇三。算盘子
    一〇四。铁苋菜
    一〇五。乌桕
    一〇六。山乌桕
    一〇七。地锦草
    一〇八。油桐
    一〇九。余甘子
漆树科
    一一〇。盐肤木
    一一一。杧果
无患子科
    一一二。龙眼
    一一三。荔枝
    一一四。车桑仔
    一一五。无患子
    一一六。小果倒地铃
卫矛科
    一一七。南蛇藤
省沽油科
    一一八。野鸦椿
凤仙花科
    一一九。凤仙花
鼠李科
    一二〇。枳椇
    一二一。马甲子
    一二二。老鼠耳
    一二三。奇氏勾儿茶
葡萄科
    一二四。白蔹
    一二五。爬山虎
    一二六。乌蔹莓
锦葵科
    一二七。冬葵
    一二八。茼麻
    一二九。扶桑
    一三〇。赛葵
泽泻科
    一三一。泽泻
    一三二。慈姑
水鳖科
    一三三。水车前
禾本科
    一三四。牛筋草
    一三五。白茅
    一三六。薏苡
    一三七。铺地黍
    一三八。淡竹叶
    一三九。大麦
    一四〇。小麦
    一四一。茭白
    一四二。鼠尾黍
    一四三。玉蜀黍
    一四四。金丝草
莎草科
    一四五。荸荠
    一四六。莎草
    一四七。水蜈蚣
天南星科
    一四八。石菖蒲
    一四九。半夏
    一五〇。犁头尖
    一五一。芋
    一五二。粤万年青
    一五三。天南星
鸭跖草科
    一五四。鸭跖草
    一五五。水竹草
雨久花科
    一五六。少花鸭舌草
田葱科
    一五七。田葱
灯芯草科
    一五八。灯芯草
百合科
    一五九。蒜
    一六〇。韭
    一六一。土茯苓
    一六二。麦门冬
    一六三。沿阶草
    一六四。天门冬
    一六五。万年青
    一六六。葱
    一六七。薤
    一六八。萱草
    一六九。文竹
    一七〇。知母
    一七一。山菅兰
    一七二。玉簪
薯蓣科
    一七三。福建薯蓣
    一七四。薯蓣
    一七五。黄独
鸢尾科
    一七六。射干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7:28:09 | 只看该作者
一。侧柏
    地方名    扁柏(通称)、柏(莆田)竹板子(平和)。
    药用部分:叶。
    采收处理:全年可采,但以夏秋二季较好,剪下带叶枝梢,去掉粗梗,鲜用或阴干及炒炭备用。
    性味: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三经。(闽东)
    功能:凉血、止血、祛风、利湿。
    禁忌:无湿热者禁用。
    民间治疗经验:
    1. 吐血、咳血、衄血:①鲜叶六钱至一两,酌加开水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州,南平、大田)②鲜叶捣汁一碗,贯众末五钱,黑发瓦煅研末五钱,同炖一枝香久,倒出加入童便和老酒各一杯,徐徐饮之。(南平)
    2.肺痨:取汁装实一钵,放满清水,加冰糖适量,以尝汤不觉涩辣为度,煮熬时常加水使满钵为度,至液稠浓为止,每三、四小时取服一小杯,如痰多加川贝三至四钱同熬,又正在咯血难止者,应加阿胶三钱,另炖化加入液内同服。(顺昌)
    3.骨蒸劳热烦渴:侧柏叶、地骨皮(按:用量不明)合煎频服。(泉州)
    4.百日咳:叶一两,甘蔗头二两,红枣七粒,炖汤冲冰糖服。或生叶一钱五分,红枣三粒 清水炖服。(霞浦、尤溪)
    5.黄疸:扁柏一两,鲤鱼一尾,同炖温服。(尤溪)
    6.妇人血崩:鲜叶六至八钱,酌加开水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州,古田)
    7.赤白带下:侧柏三钱,棉花子一两(炒焦存性),共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冲老酒一小杯服。(沙县)
    8.外痔:鲜叶一两,三仙丹一钱 老冰片少许,合捣烂,加入鸡蛋油调匀作饼,贴于患处。(沙县)
    9.跌扑外伤、炎肿疼痛:鲜叶一把和冬蜜适量捣烂加热敷患处,日换二次。(福州,南平)
    10.偏头痛及脑户穴(枕骨处)肿痛:鲜叶一把,捣烂加盐三钱再捣敷痛处。(尤溪)
    11.对口疮:鲜叶一把,桃根二重皮适量,同冷饭捣烂涂患处。(同安,厦门)
    12.耳门痛、蜂窝背(蜂窝组织炎)、肚痛、中毒初起,鲜叶适量,冷饭少许,同捣烂敷于患处,日换两次。或加红糖适量,捣匀加热敷贴亦可。(同安、厦门、福州、南平)
    13.汤火烫伤:干叶研末,筛净杂质,调菜油外敷,日二至三次。或鲜叶适量捣烂绞汁涂抹。(福州、南平)
    14.龙带疮(带状疱疹):叶焙干研末,调柿油抹之,日二至三次。(浦城)
    15.冻疮:鲜叶适量,捣汁涂抹,日数次。(南平)
    16.猪咬伤:叶和红糖冷饭捣烂,敷于伤口,日换一次(龙海)。
    临床报道摘要:
    1.福建医学院倪达人、陈捷先报道应用侧柏叶治疗溃疡病并发出50例,其中27例是经胃肠钡餐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溃疡7例,复合溃疡3例,还有23例未经胃肠钡餐检查,或检查属阴的。是依靠临床典型的病史,已能除去其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50例中合并幽门梗阻一例,并发明显动脉硬化高血压者2例。其治疗方法除应用一般内科保守治疗,如静卧,镇静,保暖,适当饮食外,一律服用侧柏叶,其中有13例由于原第三、四级出血给予输血,另外还有部分病例给予输液。同时,另用输血,输液,镇静及凝血剂等治疗50例作为对照观察,其中经胃肠钡餐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23例,胃溃疡7例,检查阴性或未经检查,但据病史典型的溃疡病者共20例。其治疗结果,按大便潜血转阴情况分析,侧柏叶组平均3.5天转阴,其中单纯侧柏叶组平均为2.8天。加输血组平均为4.3天,对照组中平均为4.5天。侧柏叶组中加输血者18例,内有50岁以上者记12例(其中60-69岁者5例)。制剂和用法:侧柏叶的应用方法有二:①侧柏叶煎剂:侧柏叶五钱,加水300毫升,并成150毫升,为一次量,每日三次,多服亦可。②侧柏粉:侧柏叶焙制研末而成,每天9克,分三次服。因味较苦涩,而且制造麻烦,故少采用。50例在应用侧柏叶过程中,除极个别服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中华内科什誌》1960第八卷第三期)
    2.莆田医院妖定远报道,应用侧柏叶治愈溃疡病并发出血者48例,其临床主要的症状,有上腹部饥饿时疼痛,得食则缓解或痛止、嗳气、呕吐酸水或食物,吐后轻松,过劳或乱食则吐血便血,或下黑便,心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血压降低,头目眩晕或休克等。制剂和用法:侧柏叶捣碎如泥,加冷水少许和匀,然后绞汁,每次服20-30cc,日三次。(《莆田中医药》1959年9月号)
    3.莆田平民医院黄文彬报道,曾用侧柏叶治疗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病,其临床只要症状为饮酒后上腹部持续性剧痛二天,伴有呕吐腹胀,排出黑粪,既往有胃溃疡病史7至8年,曾有数次排出柏油样黑粪,来院时呈腹膜炎症状,拟为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血性渗液,胰腺全部青紫充血水肿,但无坏死及化脓现象,故做腹腔引流,术后除一般治疗外,并给侧柏叶液10毫升,日四次内服,第二天未见有血性渗液自引流管外流,痊愈出院。后经过10月余的追访无复发。(《莆田中医药》第四期1960年4月)
    4.晋江苏厝保健院邓振宗报道,应用侧柏合剂治疗百日咳84例,在痓孪性阵咳期,一般服药三至五天后,就有显著的效果,咳嗽停止或减轻,食欲增进,精神愉快,如果护理得法者,即能痊愈,其主要症状,咳起连连而呕吐涎沫,甚则剧咳时呕血,涕涙交流,眼睑浮肿,食欲减退,精神昏昏,眼珠充血,体温38°c左右,脉搏浮数,发作时肺听诊有笛音。配方和用法:生侧柏三钱 百部(去心)一钱,杏仁钱半,前胡七分,桔梗五分,甘草一钱,大红枣二粒,共研细末,每服五分(五岁两)一日三次,饭后服,7-14天为一疗程。(《晋江中医药》1960年冬)
    5.莆田涵江医院报道,应用侧柏叶合剂治愈胃肠大出血45例,期临床症状,有既往多年的胃病史,上腹部疼痛,有的得食则痛止,有的得食后一小时左右即疼痛加剧,恶心呕吐,吐血便血,吐后则精神疲倦,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神志不清,血压降低等,制剂和服法:侧柏叶洗净切碎100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过滤后加入阿胶100克,加热溶解,再加入一克苯甲酸作为防腐即可,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莆田中医药》1959年9月号)
    文献引述:  本品在《神农本草经》原名柏。李时珍云柏有数种,入药唯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除用叶外,柏子仁、脂、根白皮等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柏实甘平无毒,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烧沥泽头发治疥癣,脂治身面疣目,同松脂研匀涂之,数夕自失。根皮苦平无毒,主火灼烂疮,长头发。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2:06:26 | 只看该作者
二。三白草
    地方名:五叶白(福安,福州,松溪,政和),田三白,三叶白,稻田白( 福安,霞浦),插田白(福安),土玉竹(霞浦),白桔朝,白黄脚(松溪,政和),金芦笋(泉州),白喜朝,水荖(诏安),乳草(莆田),水榴叶(漳浦),旱藕根(永春),山白枣,白管蕨(南平)。
    药用部分:全草。
    采收处理:夏秋采收,洗净,叶通常鲜用,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闽东本草》曰甘辛寒,有小毒。入肺,小肠,心,肾经。福州《民间实用草药》说淡平无毒,入肝,小肠经。
    功能:泻湿热,破积聚,消水肿,理脚气,通利大小便。
    禁忌:体质虚寒者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风毒胫肿(关节肿痛):鲜全草四两,冰糖五钱,水煎服。 或鲜根一至二两,猪脚(七寸)一个或鸭一只(去肠杂),酒水各半煎二小时,饭前服。(福州,闽东)
    2.脚气:鲜根一两至一两五钱,水适量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二次。(福州)
    3.坐骨神经痛:鲜根四两,淡水鳗鱼一斤,酒水各半炖服。(莆田戴良鸿)
    4.妇人通身水肿头晕,四肢无力:鲜根二至三两,兔一只,黄酒四两。酌加开水炖服。(龙岩,长汀)
    5.淋病(小便剧痛):根二至三两,猪小肠六至八两,洗净,酌加水炖服。(霞浦)
    6.下消(小便混浊):根一两,水煎服。日二次。或加白颈蚯蚓五条(去腹内泥沙,洗净),同炖服。(龙溪许厚及,福州陈幼鸿)
    7.肠痈下脓:鲜全草三两,冰糖五钱,豆腐八两,开水炖服。(福州)
    8.乳痈(乳虎):鲜根一至二两,加豆腐或猪肉适量,开水炖服。另取渣捣烂外敷患处。(莆田吴金仙)
    9.疔疮炎肿:鲜叶一握,捣烂,敷患处,日换二次。(福州)
    临床报道摘要:福州市水部公社医院唐邵安报道,用五叶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二例,一例用五叶白根,白胭脂根(紫茉莉科白花紫茉莉)各二两,水煎服。连服一星期治愈。另一例用五叶白根,羊仔耳(菊科植物)各二两,水煎服,连服五十余剂告愈。(《福州市医学科学资料》)。
    文献引述:
    1.三白草首载《唐本草》,云气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集聚,消疔肿。陈藏器云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疟及胸膈热痰,小儿痞满。
    2.《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载曰,地下茎及花,叶煎服能治水肿,脚气,胃肠病及祛痰(有吐逆副作用);叶捣烂与陈梅和匀,有拔腐生新的效用;茎叶同桐油捣烂,敷疔疮红肿有特效。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1:01:11 | 只看该作者
           三。蕺菜
    地方名:鱼腥草(通称) 臭荞麦(福州,光泽,同安,邵武)愁积草(宁化,福安,浦城),臭肠草(泉州,同安),臭草(闽东各县),臭嗟草(同安),臭蕺(罗源),臭气草(光泽),狗贴耳(闽南,永定,上杭,永安,武平),猪母耳(莆田,永春,同安,闽清,周宁),猪母菜(莆田),猪母草(华安),竹茶(龙海,永安,尤溪,武平),竹圩(平潭),吸茶草母(三明),鱼鳞珍珠草(福州,闽侯,福清,同安,周宁),吉朝(沙县,松溪,崇安,建瓯),桔榴(泰宁),草级(古田),草摄(周宁,福安),葅菜(福州,厦门,同安),足耳根(福安,同安),肺形草,佛耳草(厦门,同安),鱼草(仙游),紫菜(闽南),臭室(古田),马蹄香(永春)。
    药用部分:全草。
    采收处理: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碎备用。
    性味:辛微温有小毒。
    功能:散湿热,理淤积,解诸毒,消痈排脓。
    禁忌:无湿热疮毒者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肺痈:①鲜全草一至三两(干的三至五钱)和冰糖适量炖服,或加桔梗一至二钱,水煎服(厦门,福州)②加红枣十枚水煎服松溪,政和)③鲜全草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每次半杯,和等量冬蜜炖微热,饭后服,日二次。(南平)
    2.大叶性肺炎或咳嗽多痰或带血:鲜全叶一至三两,水煎服,或捣烂绞汁加白糖调服。(厦门朱财木,同安刘东来,福州,浦城忠信廖遇芳,南平市苏阿土)
    3.肠痈:鲜全草二至三两,同冰糖炖服。(古田)
    4.细菌性痢疾:鲜全草二两捣汁冲开水空腹服,或鲜的一两(干的三钱),鲜鸡舌癀(鸭跖草科)一两,水煎服。或鲜的一两,枫树(金缕梅科)嫩叶四两,合捣取汁,冲开水调白糖付,或干的五钱(鲜的一两),水煎服。(福州,厦门,闽南,尤溪张宏,清流,宁化,武平,大田)
    5.四时感冒:鲜全草三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服。(南平,福州)
    6.中暑发痧腹痛:①鲜全草五钱,水煎或捣汁服。②鲜叶十余片和盐柔细冷开水送下。(福州,闽南)
    7.高血压:鲜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一至二周。(福州)
    按:高血压的病因,多由肝阳上亢,肾亏肝虚所致,该药性味辛微温,有人提出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似乎不合,是否能用,请福州市有关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8.黄疸、淋浊:鲜全草适量,捣烂绞汁,调砂糖冷服。(闽北)
    9.症瘕痞块(俗名生龟),身体日渐消瘦萎黄:全草一至二两,鸡蛋一个,清水二碗,煎取一碗,汤和蛋同服。(邵武官福金)
    10.麻疹初期和出疹期:鲜全草二两,捣汁服,或干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清流)
    11.荨麻疹:全草一把,水煎服,,或加蜜代茶服。(南平尤祖婴)
    12.湿热尿闭:鲜全草一两,枸杞根(茄科)一两,车前子三钱,开水炖冲冰糖饭前服。(古田)
    13.单双喉蛾:全草二两,杵碎,冰糖适量,开水炖服或鲜根和洗米水捣细,绞汁含在口中。(霞浦,尤溪长门保健站张鹤民)
    14.内伤吐血:鲜根三两,猪双层肉四两,水炖服。(建瓯叶炳兴)
    15.血崩:鲜全草四两,米酒和开水各半,炖半小时,分二至三次,饭前服。(仙游)
    16.梅毒,鱼口便毒未成脓者:①鲜或干的全草和猪肉各适量,开水炖服。(霞浦)鲜全草三两,地瓜酒四两,水一碗炖服。另用全草适量,红糖五钱,捣烂敷患处。(南平)③鲜全草适量捣烂,用黄竹筒一节(一头留节),将药紧紧塞入半竹筒,再将竹筒空口用纸塞紧,放入火煅,视竹变黑色为度,旋即取出破开,稍退火气,做成饼状,贴于患处。(沙县林振和)
    17.化脓性鼻窦炎(鼻渊):鲜全草适量,捏为丸状塞入鼻孔。(福州)
    18.化脓性中耳炎:鲜全草适量捣烂绞汁,滴入耳中,渣涂耳外周围。(厦门)
    19.带状疱疹:鲜草一握,和醋少许,共捣烂绞汁外敷。(龙海郑春风)
    20.湿热下迫,阴囊肿痛:鲜全草一大把,杵烂敷。(尤溪杨垂青)
    21.痔疮或痔肿脱肛:鲜全草适量,水煎先熏后洗。(罗源,南平)
    22.痈肿:鲜全草二两,黄泥土适量,同捣匀,敷患处或用梅毒条内服外敷法。(福鼎)
    23.对口疮:鲜全草和姜黄,白矾各适量,加醋少许同捣匀敷患处。(福州)
    24.背疮,肩疔:鲜叶用米汤泡软或醋浸蒸软,全叶贴于患处。(南平)
    25.秃疮:干全草适量研末,和水粉,儿茶各二钱,调茶油抹。或鲜全叶适量杵烂绞汁外敷。(厦门,福清)
    26.疥疮:鲜全草一两五钱,猪双层肉适量,盐少许水煎服。(石码高金发,郑三海,黄必达)
    27.蜈蚣咬伤,痛不可忍:鲜全草捣敷。(尤溪)
    28.毒蛇咬伤:①干全草一两,干黄土少许,共研细末敷伤处。或用粗纸卷成一条,以火点之,烟熏伤口。(尤溪林镜堂)②鲜全草适量捣烂绞汁服,或冲米酒服,渣敷患处。(闽南,尤溪,南平)③鲜叶和雄黄末适量捣烂敷于伤口,再用全草适量,水煎服。(石码高金发)④鲜全草和野柚柑各一至二两,用口嚼烂,冷开水送服一半,另一半揉擦伤口。(莆田严文添)
    临床报道摘要:
    1.上杭县官庄保健院蓝钦民报道,应用鱼腥草与活鲫鱼治疗噤口痢二例,其症均见腹部绞痛,里急后重,利下赤白相兼,饮食不进。一例用鲜鱼腥草一大握,捣烂绞汁,配同黄砂糖冲服,再取活鲫鱼一尾,去肠杂,整条蒸熟,加些食盐调味,连续服用三天,病告痊愈。另一例用鱼腥草一握水煎调红糖适量服,亦加鲫鱼一尾如法配服,服用三天,即告痊愈。(《上杭中医药)创刊号)
    2.华安县中医研究所,筑路兵团卫生所联合报道,应用鱼腥草合剂治疗咳嗽二百二十七例,其中外感引起咳嗽这服此药一次见效计一百零六例,占51.4%,三次见效者一百例,占48.5%;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服药一天见效者十六例,占76%,二天见效者五例,占24%。配制方法:干鱼腥草一斤洗净,枇杷叶五两去毛洗净,两药切碎,用水十斤,煎至三斤,滤取液汁,浓缩成四百七十毫升,加入0,01%安息香酸,调匀后俟微温,再入甘草流浸膏十六毫升,薄荷水十六毫升,装瓶备用。用量成日每次十毫升,一日三次。饭后开水冲服。(《福建中医药》61年6卷4期)
    文献引述:《名医别录》:云嶯多食令人气喘。陶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令小儿食之便觉脚痛。孟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孙思邈曰素有脚气人食之,一世不愈。
    附注:①闽南治疗菌痢,采用本品配鸡舌癀的原植物标本,请采两份送所,以便鉴定品种注入。②尤溪县林镜堂 先生治疗蛇伤,采用本品干全草和干黄土研末敷,是干渗或调什么外敷。请提供情况说明。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0:45:50 | 只看该作者
           四。及已
    地方名:四叶金(福州,闽清),四大金刚,四叶细辛(泉州),四叶花(仙游),对对剪(福安),四门天王(松溪),四大王(光泽)
    药用部分:全草。
    采收处理: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平,有毒。
    功能:散瘀活血,除恶疮,解蛇毒。
    禁忌:本品通常外用,一般很少内服,对有心脏病,吐血史及孕妇均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 背痈:鲜叶和蜜捣烂外敷。或取全叶浸醋敷贴。(福州)
    2.蛇咬伤:鲜全草一握,酌加些米泔水捣烂,敷于伤处,或全草配观音竹(萝藦科徐长卿),四季春(唇形科散血草),田素馨(玄参科)各等分,酒浸备用,每次服一汤匙,若病人昏迷时,每十分钟灌一次,待吐出毒血,病人清醒后,改为每二小时一次。(福州,泉州曾沧海)
    文献引述:《本草纲目》载《日华诸家本草》云主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虫痒,可煎汁浸并傅之。苏恭云及已生山谷阴湿软地,其草一茎,茎头四叶,隙着白花,根似细辛而黑,有毒,今人以当杜衡非也。二月采根,日干。入口使人吐血。李时珍云及已主杀虫。二月生苗,先开白花,后生叶三片,状如獐耳,根似细辛,故名獐耳细辛。今人不知及已,往往以当杜衡,欲以杜衡当细辛,故杜衡诸方,多是及已也。
    附注:按及已春月生苗,五月开花,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与李时珍所述先花后叶三片,状似獐耳形态,显然有别。獐耳细辛可能是另一种植物,仍待考证。但还有同科同属银线草与及已相似,民间常以银线草和及已混用,在地方名上也有同样称呼,同时也认为功用相同。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1:59:20 | 只看该作者
          五。接骨金粟兰
    地方名:九节茶(南平,古田,武平,上杭,浦城),九节风(光泽),九节蒲(罗源),九节红,隔年红,十月红(宁德,福安),九节青,山茶(闽北),半天癀(诏安),万年青(将乐),鸭脚节(大田,永春),山牛膝(武平),赤紫草(长泰),山南(清流,宁化),节堇兰,青藤叶(上杭),牛折草,学士茶,牛藤豆(尤溪,南平,宁化)
    药用部分:根、枝、叶。
    采收处理:根于冬季挖取,枝、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阴干。
    性味:微苦,温,无毒。入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消肿止痛,接骨疗伤。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月经不调:干根一两,酒酌量炖服。(南平陈吉官)
    2.产后瘀血腹痛,或产后寒热,口渴,头痛身疼:干根五钱至一两,酒酌量煎服。或用叶三至五钱,水煎代茶服。(武平,福安,宁德)
    3.跌打损伤:干根五钱至一两,酒酌量炖服。(武平)或鲜叶和黄酒捣烂外敷。(福州)
    4.水肿胀满:根和乌桕根各适量,水煎服。(南平张秩宗)
    5.疟疾:根三钱,鸭蛋二粒,酒水各半炖服。(长泰)
    6.预防中暑:干叶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泰)
    7.丝虫病引起淋巴管炎:枝叶一至二斤,水煎盛桶内,将患肢伸入桶内浸泡一小时。另用根一两,水煎调白糖米酒服 ,每日一次。(清流,宁化)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4:47:55 | 只看该作者
                           六。榔榆
    地方名:榆树(福州,永安),鸡筹仔(漳州,龙海,莆田),铁枝子树(龙岩)
    药用部分:根,树皮,叶。
    采收处理:根,树皮终年可采,采后洗净晒干。叶多为鲜用。
    性味:甘、微苦。寒。苦涩。(莆田)苦、滑平。(闽南)甘、平滑。入胃,大、小肠经。(福州)
    功能:滋水清热,解毒消肿。
    禁忌: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腰鼓酸痛:根、枝一至二两,猪脊骨适量,酒水各半炖服(福州,闽南)
    2.遗精:根一两水煎服。(福州)
    3.赤白带:①根一两水煎服。(福州)②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宁化)
    4.下死胎:根适量,刮去外皮,晒干研末,每次用无灰酒一杯煎取八分调匀服下。(福州)
    5.痈疽:①鲜叶适量捣烂调茶油或冬蜜敷患处。(福州)②树二重皮捣烂敷患处。(永安鲍一飞)
    6.疔疮及无名肿毒:①鲜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闽南)②鲜叶适量口中嚼烂敷患处。莆田林天和)③树皮晒干研末,每次一钱黄酒冲服。(福州)
    7.丹毒:树皮晒干研末,调鸡蛋白敷患处。(福州)
   文献引述:《本草拾遗》云榔榆生山中,状如榆,其皮滑汁,秋生荚大如榆。皮气味甘寒无毒。主治下热淋利水道。《本草纲目》云大榆二月生荚,榔榆八月生荚,可分别。皮治小儿解顱。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5:50:13 | 只看该作者
                     七。桑
    地方名:桑材,蚕叶(福州,泉州),桑随(闽南)。
    药用部分:根,根白皮、枝、乳状分泌物、叶、果(药名桑葚)。
    采收处理:全年可采根、枝,切碎,鲜用或晒干。根白皮系刮去表皮,剥取第二层白皮,鲜用或晒干。用刀砍破树皮,收取它白色分泌物。夏至冬日采叶与嫩芽,经霜者尤佳,鲜用或晒干。四至五月才将成熟的果,晒干。
    性味:根、根白皮:甘寒无毒。枝:苦平。乳状分泌物:苦涩平。叶:苦寒有小毒。果:甘寒无毒。
    功能:根:散血祛风。根白皮:泻肺行水。枝:除湿祛风。乳状分泌液:清胎火,敛热毒。叶:清火泻热。果:壮水生津。
    禁忌:肺虚无火及寒嗽者忌用根、根白皮。大便溏泄,肾虚无热者忌服桑椹。
    民间治疗经验:
    1.风热郁结肝经、头昏、筋骨酸痛:鲜桑枝二两,酌加水煎,入食盐少许,日一剂,分二至三次服,连服三至五剂。(泉州曾沧海)
    2.心肾衰弱不寐,习惯性便秘:果实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闽南民间草药第三辑)
    3.风热赤眼(俗称热目):鲜叶或根一两,酌加水煎或和猪肝酌量同煎服。(闽南民间草药第三集)
    4.风火贯筋:鲜根三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龙海王君缨,高金发)
    5.骨髓内热,燔灼伤阴,口渴引饮,饮已复渴:鲜枝二两,雪梨四枚,切片,酌加水煎,代茶常饮。(泉州曾沧海)
    6.热性风湿病:鲜根二两,猪脚(七寸)一只,黄酒半斤炖服。日一剂。(福州刘福星)
    7.吐血:鲜根半斤,切片,猪肉四两,酌加开水炖服。(古田)
    8.湿疹:桑木烧灰,存性,研末,干掺之。(泉州曾沧海)
    9.婴儿鹅口疮,口生白斑,吸乳困难:用皮间乳状分泌液常擦之。(福州)
    10.臁疮:鲜根皮(表皮不要刮去)适量,猪肥肉一块同捣烂外敷。(福州刘福星,陈幼鸿,福安邓梦潇,南平陈吉官)
    11.跌打损伤:鲜根      ,乌桕(大戟科)根      ,了哥王(瑞香科南岭尧花)根    ,浸烧酒外擦。(武平蔡克辉)
    12.蛇伤:鲜叶一两,加水煎服。日二至三次。另取鲜叶适量捣烂外敷。(光泽)
    临床报道摘要:宁化县槽坊人民公社防保院报道,应用桑根白皮二两,白糖适量,酌加水煎,日一剂。煎二次。早晚分服。忌食油腻食物。经临床观察治疗传染性肝炎三例。连服三剂,皮肤黄色消退,一般症状消失,七剂痊愈。(《宁华医药》1961年第三期)
    文献引述:李时珍云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子种者不苦,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全桑,其木必将槁矣 。
    附注:桑虽数种,民间认为功用相同,未加区别。
    武平蔡克辉洗跌打损伤应用桑根和乌桕、了哥王,烧酒,请叙明分量以便编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09:33:01 | 只看该作者
                八。构
    地方名:云板草(福州,莆田),山花麻(福清),棉藤(将乐),五缺连(永安),钩匀草(漳州),六角英(诏安),蕃家拔(泉州,南安)
    药用部分:根、枝、树白皮、乳状分泌液、叶、果。
    采收处理:常年可采的根枝鲜用或晒干。乳状分泌液用刀砍破树皮收取之。夏秋采叶,通常鲜用。秋日采收成熟的果,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寒。入肺。肝经(福州台江)
    功能: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杀虫解毒。
    禁忌:脾虚肾亏者忌用。
    民间治疗经验:
    1.关节炎痛:鲜根(刮去表皮)四两,黄茅根(禾本科白茅)五钱,鸡蛋一粒,加水一斤,煎取半斤,分二次服,日一剂。(福清)
    2.鼻衂:鲜叶适量,捣烂绞汁一杯,炖温内服,日一至二次。(福州)
    3.痢疾:鲜根一两,日一剂,酌加水煎二次。饭前服。(福州)
    4.小儿脱肛:鲜根一至二两,猪直肠一段,酌加开水炖服。日一次。(永安邹昌发)
    5.痈疽初起:鲜叶适量,红糟少许,捣烂外敷。(诏安)如有炎肿,鲜叶适量和冷稀饭一些,捣烂外敷。(泉州王人镇)
    6.癣疮:鲜叶揉烂,日擦二至三次。(福州刘福星,福安邓梦潇)
    7.刀伤出血:鲜嫩叶捣烂外敷伤口。(将乐魏志仁)
    8.蜂蜇虫伤,癣疮:去乳状分泌液抹敷。(福州)
    文献引述:陶弘景云构即是楮。李时珍云或以构、楮为二物者,误矣。许慎说文言楮、构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即药用的楮实子,又名楮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8 12:34 , Processed in 0.0531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