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15|回复: 1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与中医面面观(系列文章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8 13:5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这里转载几篇有关鲁迅与中医的系列文章,可从多方面看看鲁迅与中医有些什么关联,鲁迅对中医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其一、中医深入剖析鲁迅父亲之死的谜团(作者qq87761357
        鲁迅为什么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为什么赴日本留学学习西医,以及鲁迅至死相信西医不用中药,其主要原因就是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一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中道夭亡,他到底死于什么病?
      第一:鲁迅父亲死于肝硬化

      根据分析主要死于肝硬化,俗称膨胀病,中医称单腹胀。期间邀请中医治疗。事后,鲁迅非但不感谢中医延长了他父亲的寿命,减轻了他的痛苦,反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也害了鲁迅他自己。这是后话。100多年后,江南才子大富豪陈逸飞因为同样的病死在上海最现代化的医院里面,我没听见有人说过西医一句不是,大家都认为他得了该死的病。
        殖民地的思维已经深深印在奴才们的骨子里,只要是中医治好的病,都是个案,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只要是服用中药出现了问题,那就不是个案,就要借此摧毁中医学体系。何祚庥,自称是百分之百的马列主义者,现在又在借某明星之死攻击中医,这又是现代鲁迅的翻版。没关系,恶人自有恶人磨。祝愿反中医人士和鲁迅、梁启超一样,宁要科学的草,不要中医的苗。身体力行,死得其所!
       第二:分析一下鲁迅父亲的发病治疗经过,功过得失,自在其中。

       病因一:郁怒成积: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贿赂案发,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肝失疏泄.失其条达,日久郁怒成积。
      病因二:酒精中毒:忧愁无处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常甩筷扔碗,大怒伤肝,酒精对肝脏损害更大,日久肝郁血液。周伯宜爱用水果作下酒物,鲁迅常去上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根据绍兴人饮洒习惯,凡用水果作下酒物者多饮的是白酒(烧酒),白酒含酒精浓度大,因此对肝脏损害更为严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间照样喝酒.从不忌口.故造成病况每下。
       第三:肝硬化症状表现

        一,牙龈出血。鲁迅还在一篇叫做《从胡须说到牙齿》的文中讲到自己"牙齿也很坏,……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并说"这是我的父亲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的牙齿也很坏。"由此猜测鲁迅父亲也有牙龈出血症状,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兴许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进"的病况,也说不准。中医认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现。

       二,口吐鲜血: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龈渗血逐渐发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当时鲁迅母亲用墨汁止血毫无效验。对于创伤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鲁迅父亲是在呕血,血从胃中涌出。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胃底静脉曲张,郁怒或酒的刺激,而致胃底血管破裂所致。这时用墨汁止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请医生急救结扎血管止血,但也只能缓解一时。有的病人会因食道静脉破裂,吐血而死。
       三,浮肿腹水:吐血量大,造成贫血,血浆浓度低可出现水肿;更主要的是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阻,造成下肢浮肿,后逐渐加重,腹水压迫,漫肿到了胸腔,连呼吸也感到困难,用他父亲感受说,好象一匹小布紧裹身体一样难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会出现肚脐膨出,医学上叫做脐疝。
       四,疼痛不止: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严重腹水也可造成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鸦片救急,渐渐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这已经是毒品依赖。
      第四:鲁迅父亲肝硬化中医治疗
     
       当时在鲁迅居住的绍兴城里,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为他父亲诊治水肿,维持患者生命长达两年。随着疾病的发展,加之患者依然酗酒,病情逐日加重,令人担忧。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写道:"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有一天那名医来诊,问过征状,自感江郎才尽,便极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遂荐本领又胜一筹的何廉臣来高治。鲁迅故居
      这位何廉臣先生当时在医界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常常开有奇特的药引子,如同巢的蟋蟀一对、结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经霜三年的甘蔗等。鲁迅曾不以为然,因之小视,进行过讽刺,这是后话。但从医学讲无论如何,这前两味均是目前治疗腹水的良药。蟋蟀利尿消肿作用明显,尤适用于体弱气虚者水肿,有攻补兼施之妙;平地木主产于华东,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的,普通都称为'佛老大"',有清热利水、活血退黄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陈先生即何廉臣,也确是当时名医,虽治疗偏于古怪,但用药相信不会没有道理。
      何廉臣在用汤药的同时,有一种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这药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肿一名臌胀……。"从鲁迅的这些记述中,父亲得病是"臌胀"无疑。臌胀病名,中医专有,多因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或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积聚而发病,现代医学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钟,均属于"臌胀"范围。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这种气喘,概为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致呼吸困难所致,"喘气颇长久",是由于长期利水低钾而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浅慢,属于中医的呼多吸少,肾不纳气。
      父亲气虚至重,连说话也觉不支,试看鲁迅对父亲的描述:"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由于二、三年的病苦缠绕,父亲很想平静一下儿子的,但却总显得烦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点。
       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疗,"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和方,但已经置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这说明父亲的腹水病已极其顽固深重,肝病导致的脾胃失职,已不能受纳水谷,后天不养,若非紧急"实脾"无以保全。
      综上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情况,我们可以初步诊断鲁迅的父亲所患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臌胀,
       第五:总结死因


       膨胀病本是难治之症,即“风、痨、膨、脆”为内科四大证;膨胀一证,索来棘手,有谚云“神仙难医膨胀病”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即便在今天的医疗下,也将最后成为成为不治之证而病故。鲁迅由于对父亲的死“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但怕也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年少无知,却怪医生。不反省其父酗酒伤肝,反而怪怨中医耽误,请问即便在今天对已经肝硬化的病人,如何治疗才叫不耽误。鲁迅的人品之低劣,可见一斑。

补充:
1)牛皮,本草纲目云: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鼓汁食之。




(原文网址http://www.baicao99.com/threads/431601/#post-1462311


点评

鲁迅自己就是一名西医,他自己父亲有病,为什么不用西医方法治疗呢?竟然像一个弃妇一样埋怨和抹黑中医,真是一个大无赖!  发表于 2019-11-9 06:06
中西医结合,分析肝硬化非常深刻。  发表于 2019-11-8 17:20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3:5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11-18 13:14 编辑

其二、鲁迅:我是说过“中医是骗子”,但是...... 2018-10-04 11:22  作者:阅读中医
反中医人士抬出鲁迅攻击中医由来已久,常喜引其所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么,鲁迅究竟是如何对待中医的呢?不妨纵向探究一下他的所言所行。鲁迅对中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既猛烈抨击亦研究应用
在鲁迅著作中,最早出现的中医形象是1918年4月《狂人日记》里的何先生 ,被描写为吃人的“刽子手”:“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
1920年6月的小说《明天》里也有一个中医的形象:“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他并不关心劳动妇女单四嫂子小儿子“宝儿”的病情,只是懒懒地“伸开两个指头按脉”,“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了。然后,轻易地将单四嫂子“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夺走了 。结果, “宝儿”的命并没保住!
1922年12月鲁迅在《呐喊·自序》说了一段被反对中医者引用较多的话: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大致在1925年之前,鲁迅作品中出现的中医都是反面人物,都是被讽刺挖苦的对象。
从时代背景来看,鲁迅是当时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先锋,从反封建的原则立场出发,对旧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势必给予批判和否定。1925年,他曾经在《忽然想到》里说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地要被“打倒”。这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在反封建文化,倡导科学、民主的潮流中,一些文化名人如胡适、陈独秀、梁启超、陈寅恪等都反对中医,梁启超甚至被西医割错肾脏亦无悔无怨。从个人生活经历来看,鲁迅的父亲曾因当地中医治疗无效而亡,“不但自己被弄得狼狈不堪,而且家庭也由小康而坠入困顿”。这些惨痛的记忆和沉重的负担,在幼年鲁迅的心里,曾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鲁迅在1925年写的《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也谈到自己先前对中医的不满:“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心存怨恨,在作品中对其鞭挞讽刺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鲁迅早期对中医进行抨击,但他并没有与中医绝缘,反之还有所应用与研究。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时不时地用中医方法疗病。如日记载: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2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饮服之”;1916年1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从1912年起,在《鲁迅日记》中,多处可见这种活动的记录。这与鲁迅身体多病有关,许广平回忆:“以三十三岁的青壮年时代的鲁迅,就因‘五日不处于忧患中’,折磨得他‘胃痛’‘神经亢奋’‘头脑岑岑然’‘齿痛’‘头痛身热’‘咳嗽’,仅以1913年为例,这一年的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各月中都有害病的记载。”可见,鲁迅因身体多病,亦不断在中医里寻找办法,表明他并没有否定整个中医学。
鲁迅虽然有嘲讽中医的言论,但同时也在读一些中医古籍,做过一些研究。如《鲁迅日记》载:1914年9月12日“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至书肆买《毛诗稽古编》一部八册,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1923年2月2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景元本《本草衍义》一部二册,二元八角”,;1923年2月26日“下午其中堂书店寄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1923年4月27日“上午往高师校讲。往直隶书局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一元四角”,;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此套医学丛书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鲁迅不仅多次去书局购买中医书,而且还自己修补中医书籍。如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同年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鲁迅还将中医古籍与其弟分享,如1915年7月29日记:“上午寄二弟信并本月家用百元(五十二),又《脉经》四本。”
由上可见,鲁迅对中医的病因学、脉学、针灸学、方药学都有涉猎,购买这些中医古籍恐怕不是为了批判而下此功夫的。
观念渐变,评价客观
1930年以后,几乎未再见鲁迅对中医的批评,更多的是以平实的态度对待中医:在生活中利用中医药为家人治病,将有效的方法向亲友推荐,对中医给予客观的评价。
1930年8月30日~9月6日的日记里,有4次鲁迅写到为儿子周海婴往仁济堂买药。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谈到鲁迅为其治病的往事。鲁迅用带有“薄荷味”的“安福消炎膏”及芥末糊热敷背部治疗儿子的哮喘病,芥末糊更是他的一张“王牌”,往往“经过这一番热敷,感到呼吸大为通畅”,其效颇佳。
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一文中记载,1932年,她背着鲁迅用乌鸡白凤丸治好自己患了几个月的带下病,使“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而且拿我这回的经验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太太如法炮制,身体也好起来了。像讲故事似的把前后经过告诉了萧红先生”。
许广平在《略谈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二事》中还回忆:鲁迅与周建人兄弟俩在茶余饭后,总有谈话,常涉及《本草纲目》或中医以生草药治急病见效等。“鲁迅非常称赞《验方新编》上的一些药方,曾经亲自介绍一位朋友用它治疗孩子的疝病。他自己曾经生过‘抱腰龙’的病,在乡间也用一种简单的药物治疗好了。”“有时还把中医中药治病有效的点滴经验,向医学刊物写出介绍。
他常常向周围的人称谈过一种叫‘草头郎中’的医生,以为他们用几样简单的生草药治病,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医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或者因为年久失传因而湮没无闻,对这一点他曾深表惋惜,以为没有人来对它加以整理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鲁迅在写作时也常运用中医之理来阐释问题。如1930年发表的《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如石膏,肉桂之类——至于服后的利弊,那是另一个问题。”鲁迅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研究也一直没有断过,1933年4月25日还买了日本出版的《支那中世医学史》。
随着年龄与阅历增加,鲁迅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变得较为冷静和全面,对中医药也有较为客观的评价。1930年鲁迅翻译了《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系《中学生自然研究丛书》的一种,读者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中学生。此书的翻译可以说是鲁迅晚年给予青少年的珍贵馈赠,与其对中医的观念的转变直接相关。
他在发表于1933年的《经验》中说:“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1933年他在《伪自由书·推背图》里说道:“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宇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经毒死过若干生命的了。”
由上可见,鲁迅早期确曾抨击过中医,但主要是批评中医的某些缺点、某些不良的医者和行医之风,不是否定整个中医。正如周海婴所说,鲁迅对于其父亲的病,对于中医药的看法,仅仅是他个人所接触的范围,并不是对全国的中医状况进行判断,他在文章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中医用的药是“败鼓皮丸”,开的药引有“原配的蟋蟀一对”等,治不好了就推给别人,或者推给鬼魂“冤愆”,鲁迅对此十分反感。
他所反感、反对的是他所经历的庸医。引用鲁迅的话反对中医,这是断章取义。并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直都很相信。”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文章中一些批评中医的言论很是辛辣,这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许广平曾说“鲁迅为了说明问题,有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往往对事情的某一方面特别强调得厉害。”
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进步,鲁迅对中医的认识和评价越来越实事求是。正如许广平在回答一位读者所问“为什么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和《南腔北调集·经验》一文中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时所说:“我认为这一点也是由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前期阶段,那时鲁迅还只是一个民主革命者,而《经验》一文,写于1933年,这是鲁迅思想的后期阶段,到那时候,鲁迅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看问题已经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了。所以得出来的结论也就比以前更深刻,更全面了。”
通过纵向梳理相关资料,可以看出,1925年之前,鲁迅之所以批评中医,一者因其父生病求治中医未效,且耗费大量家财,致家道衰落而产生了“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二者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势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批判对象。
不过,有学者指出,虽然“鲁迅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但他并不是全盘反传统主义者,并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鲁迅反对的是传统文化的负面性”。鲁迅即使在批评中医的年代里,仍在读中医之书,用中医之法,感受中医之效。
可见,鲁迅对中医学并非全盘否定,而只是抨击其中的糟粕。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鲁迅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后,能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从而也看到了中医药的真正价值和贡献。1930年以后,鲁迅对中医的评价已相当客观,且意有褒扬。
纵观鲁迅的所言所行,其对中医学的真实态度不亦明乎?

注:因原帖文字颜色灰暗,今重新做了编辑,以便阅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4:04:36 | 只看该作者
其三、鲁迅先生对中医态度变化,代表精英阶层对待国学文化的心理历程
作者:隐士申子源
发布时间:18-06-0909:50研究员



说起中医,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不认可的,这种反对中医的传统,其实从清朝后期,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之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轰然倒塌之后。

全盘西化的结果,曾经在前面的几十年时间,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大多数是信奉西医反对中医的,甚至有一段时间的大学校园,举办一个科普大会,其实很多大学里面的院系,也不是做什么科学研究的,有什么英语系,艺术系,中文系,体育系,等等,科普教育怎么办?一个大三大四的秘书长会长就真正懂科学了吗?

未必!但是既然横幅打出来了,宣传科普,既然不能宣传什么,那么我们就来反对什么吧,负负得正,反对不科学的,打倒不科学的,就等于我们是科学的,这逻辑简单粗暴。


不能创造什么,不能理解什么,我们就去毁坏一些其他的什么,多直接啊。

于是乎,就打倒封建迷信,反对中医,最现实,抗生素多先进啊,中医就是封建糟粕,迷信思想,只要从心里深处认识到中医的迷信色彩,不科学的大帽子扣上去,童鞋,你就是懂科学的精英知识分子了,好好干吧,口号喊大声点,还要给身边的人宣传科学。

可是,学长,我不会啊,我不懂科学啊,我才大一呢!微积分还没有弄懂,我怎么懂科学啊?

不要紧,凶碟,只要你勇敢的去反中医,你就是科学精英了,不需要你懂!

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吧。

孔子,中医,四书五经,易经,于是就轮流的风吹雨打,梦断风雨中。

插播一下,现在的国学教育,易经,黄帝内经,已经进入大学的课程了,非中医类院校多是作为选修 ,热了一把,估计周文王早就估计到这一过程了。

很多人,在反对中医的过程中会把胡适、鲁迅抬出来。

鲁迅先生的医学笔记

以鲁迅、胡适、郭沫若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大家在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建构中国新的文化和文明、推动社会前进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剧烈的变革和阵痛中,这些大家们都曾对中医提出过置疑。他们曾经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成为近来少数废止中医论人士常用的证据。然而五四新文化大家真的反对中医吗?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全面分析他们的一生,探寻他们身上挥之不去的“中医”情结,认识五四新文化大家所对中医的认识转变过程。

我们就说说鲁迅吧,早年的鲁迅是反对中医的,最著名的那句话是:“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先生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鲁迅先生是一个会思考,独立思考的人,比现在很多张开一喷的人更加的独立上千百倍。

其实,鲁迅先生一生对中医的态度,是从“中医是骗子”到晚年的收藏中医典籍。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的泰斗。对于中医,他起先是认可的,以其少年时多次请中医大夫为父亲诊疗即可看出。其后由于父亲不幸病故,他开始反对中医,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他曾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中,写到自己早先对中医不满的特殊因由,“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携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鲁迅曾经在他的《呐喊自序》中明确地表达了对中医的不满:“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也正是由于基于对中医的失望,鲁迅萌生了到日本学习西医的想法,于1902年赴日本在仙台学医。

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对于中医的态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其人生前后期发生过很大的思想转变。从日本回国后,鲁迅先生改变了自己对于中医的态度,逐渐扭转了自己偏激的观念。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鲁迅先生不断整理收集中国古代的医药典籍;

二是他在日记中不断记录自己利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中医的全方位了解,鲁迅先生对于中医的态度变得较为科学和实事求是。


鲁迅先生后期非常重视中医药古籍,他一生中购买收藏了很多中医药典籍,这些从《鲁迅日记》中都可以看出:如1914年9月12日记录了“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买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等。

此外,鲁迅先生不仅亲自选购和收集中医典籍,而且还自己动手修补中医书籍。他在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讫”。由此不难看出鲁迅在对中医学大加指斥的愤激之余,对中医药学成就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希望它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更新。


也许,又有人说鲁迅先生的笔记作假,关于这一点,就得看看许广平先生同意不同意了。

在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百度百科)

在动荡年代里,那些没有读完高中的人,烧笔记就比较厉害,伪造笔记,估计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关注名人对待中医的态度,关注隐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4
发表于 2019-11-8 16:15:0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第一篇。
值得中医人一读。
谢谢杏林先生分享!
“覆水难收”。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了,对中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被当今反中医者利用。验了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知心”之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9-11-8 17:19:02 | 只看该作者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哪里有没有错误的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在历史的大潮流中,身不由己,在五四运动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难免过头,把中医否定了,鲁迅毕竟不是神!矫枉过正,“覆水难收”,鲁迅毕竟没有系统学习中医,中医不是他的职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错误,无损其伟人本质。

点评

不能否定鲁迅的文学地位,从历史、客观的角度看,对其偏激思想、行为,是值得讨论的。历代儒家,对中医药是有正确认识且做了有益的宣传工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1-11 09:3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38:2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11-8 09:19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哪里有没有错误的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在历史的大潮 ...

谢谢李先生评分、点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39:03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11-8 08:15
看了第一篇。
值得中医人一读。
谢谢杏林先生分享!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9:46:38 | 只看该作者
后两篇头另一侧揭示了鲁迅先生后来对于中医的态度变得较为科学和实事求是,也值得一读!
9
发表于 2019-11-8 22:23:45 | 只看该作者
术业有专攻。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文化大师,对于中医及医学的认识与评论,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只能做为参考而已。

点评

千秋雪 鲁迅作为一个留学日本的西医,丧心病狂的诋毁中医,实属洋鬼子心态!  发表于 2019-11-9 06:20
10
发表于 2019-11-9 06:30:08 |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父亲患了肝硬化腹水,本来就属于绝症,已经是死路一条,再说,天下哪有不死的人呢?作为一名留学日本的西医,面对身患绝症的父亲,他自己就束手无策,不去客观地对待,反而甩锅于中医,实在是令人不齿!

点评

实在是令人不齿!不能这么说。  发表于 2019-11-10 18: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5 07:20 , Processed in 0.1240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