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体质分类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6 10: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体质分类
所谓体质简言之,就是人的机体的质量和素质,体质就是人体正气的状态,它体现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整个过程,同时体质的强弱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人体的生理现象而非病理现象。健康的人阴阳气血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这一前提下健康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一个健康个体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其体质都有一个相对强与弱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强就意味着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强,不易生病,即使生了病也容易恢复。反之亦然。体质的强弱与先天禀赋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优生优育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天基础,先天条件好体质就一定强,先天条件不太好,体质就要弱一些,这些是生下来就决定了的。因此优生优育就显得很重要。然而后天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后天正确的养生方法,可以使先天体质较弱者变强;而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使先天基础强的变弱,使弱者更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上工治未病的”的原因所在。体质的另一个观注点是说阴阳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种平衡没有天平的零刻度,因为零刻度意味着机体气机升降浮沉的停止、新陈代谢的终结、生命的死亡。《内经》说:“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废则气立孤危。”因此,阴阳气血的平衡在生理的范畴内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总有一个或偏阴虚、或偏阳虚、或偏气虚、或偏血虚的体质偏颇,这是一种健康的偏颇。要求我们在后天的活动中尽量不要使这种生理偏颇遭到破坏。同时又要注意这种生理性偏颇在机体发病过程中对疾病的从化、转化、发展的证候特点产生的巨大影响。体质的问题是一个生理层面上的问题,而中医学的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是病理层面上的问题。我们研究中医的体质问题,就是要从体质的强弱和偏颇两方面入手。
体质现象是人类一生命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定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营养、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疾病经历都是有关系的。
先天禀赋也就是中医学说的先天之精,它取决于父母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受孕时父母双方的健康状态,以及受孕后怀孕期间母亲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疾病经历和不慎用药等因素。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胎儿出生之后就有了健康婴儿与先天性疾病婴儿的不同。先天性疾病婴儿应该包括西医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胎传疾病。这些病是从娘肚了里带来的。健康婴儿是指出生后没有疾病,阴阳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的婴儿。尽管这些婴儿禀赋不完全相同,体质有强与弱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婴儿是健康的。他们的强弱只是阴阳平衡状态等级与层次上的不同。所谓阴阳平衡状态等级与层次上的不同,它的内涵是指健康个体对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个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中医学概念里正气的强弱。无论是生命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还是个体与个体的相互比较上,都是有强与弱的区别的。一般来说,只要有父母精心的呵护,都是能够健康成长的。这种个体体质素质的强弱在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过程中都是存在的。一个完全被隔离起来的婴儿,不管其先天禀多强,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躯体、心理和适应社会良好状态的健康个体。
对正在患病的人体来说他的体质状况,一是指他健康时原来存在的体质状况,二是指患者在患病时,由于疾病导致患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理产物和产生与滞留对原有体质的损害程度。原来的体质状况可能因为疾病的损害而降低它的等级和层次。同时疾病对体质的损害一般来说都不是整体性的,只是人的整体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人体的正气依然存在,仍具有与疾病对抗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患者才有可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及患者本人的调养下恢复健康。
对体质强弱的评诂,实际上就是对人体精、气、神的综合考察,中医学认为精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气是由精的滋润而化生的人体五脏的功能。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神则是精气互动所反映出来的人体生命力的表现。一个人体质的强弱表现于外的主要就是要看人的神。有神则生,无神则死。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时,我们固然是要观察病情,但同时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观察患者的神,看它生命力的表现如何。这时的神,我们往往用正气的强弱来表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现代医学的病历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一个患者的发育、菅养、神志的评诂,发育如何?菅养如何?神志如何?这实际上也是从西医的角度对患者体质的一种评诂。虽与中医学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有相似之处。
体质强弱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两个健康的个体之间,虽然他们都是健康的,但不是绝对相同的,如果他们相比较,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强与弱的区别;同一个健康的个体在生命过程,生长壮老的不同阶段,体质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相对来讲儿时与老年时要弱,青壮年时要强,他们在阴阳动态平衡的等级和层次上,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对某教授的平和质,我们进行过几次讨论,某教授平和质的标准是:“平和质(A型)定义: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特征:1型态特征:体型匀称健壮。2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红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风寒,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4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我们谈过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只有青壮年时期的健康个体才有可能接近这个标准。幼儿、少年由于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形、体态、心理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都不可能达到以上平和质的标准。老年阶段由于自然的生理功能减退,尽管他不是病理性的,是一个健康的个体,也无法达到平和质的标准。因此,我们认为健康的标准,在生命过程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中医学看来,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是健康的标准,不管是不同的个体,还是一个个体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他就是健康的,尽管在层次和等级上有所不同。阴阳动态平衡的等级和层次比较高的,比等级和层次比较低的相对就强,后者就弱。在致病因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弱者就容易生病,强者就不易生病。体质强者,如果致病因子过于强盛,强者也可能罹病;体质弱者,如果善于保养,致病因子又过于弱,弱者也可能不罹病。必须辨证的来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某教授的体质学则认为:满足他的平和质标准是健康的,不满足平和质标准的就是不健康的。依他的观点: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不能满足要求是不健康的,幼儿、少年和老年人不能满足平和质标准也是不健康的。他不是以阴阳的相对动态平衡,阴平阳秘为健康的标准,而是以健康的青壮年人为健康的标准,这显然是站不住脚步的。
体质学说的一个主要的观注点是体质的生理偏颇,我认为健康个体无论是婴幼儿、青少年、中壮年还是老年人,都存在着阴阳气血的生理偏颇。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不是绝对不活动的,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体质无偏。《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又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有一个阳生阴长的动的过程。阴阳的动态平衡是有个阈值范畴的。气血也是这样。在一定阈值范畴内,人体的体质就有了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的不同。这种健康范畴内的阴阳气血的偏颇,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剌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超过了这个范畴,阴阳气血失调了,就变成了疾病。就有可能产生脏腑功能的紊乱和各种病理性产物的产生与滞留。人体体质的这种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的特点有一定先天的因素,与后天的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联,它属于健康的生理性体质类型。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体质特点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有的甚至终身如此。对一个个体来说,一个人一生中的体质特点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因后天因素而改变,疾病特别是大病愈后、人生大的变故、医疗中的误治、精神的巨大创伤等因素,在渡过这些阶段之后,有的人的体质类型会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健康体质类型的偏颇是健康状态下、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下,非疾病状态下,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体质偏颇。它的类型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偏阴虚、偏阳虚、偏气虚、偏血虚四大类型。因为它是在阴阳相对平衡的活动范畴之内,因此它是健康的,是生理性的体质类型。而某教授所说的阴虚、阳虚、气虚、气滞、血瘀、痰湿、湿热、七种病理体质类型,实际上是中医学对中医疾病的一种病理学分类。中医学的八纲辨证是中医对疾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它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疾病病理的一种纲领性分类。在总体上以阴阳为纲,体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表里是对病位的描述,万种疾病的表现,无非表里。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内寒,寒热是疾病病理的一个主要表现。虚实则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分清虚实的总纲。某教授偏颇病理体质类型所表达的内容,只是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的一部分,并且在定义上有诸多错误。他说的病理体质实际上是中医学的病理现象,是一种疾病现象。
生理体质类型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易罹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偏阳虚型的人在感受寒邪、湿邪的时候,由于寒邪、湿邪均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就可能突破生理的阈值范畴,形成病理性的阳虚证。阳虚不能化湿行水就可能形成痰湿的停留,形成痰湿病证。阳虚生内寒再加上外受的寒邪,容易形成寒证。偏阴虚型的在感受温热之邪的时候,由于温热之邪为阳邪,易伤阴耗液,阴液损伤就可能突破生理的阈值范围,形成病理性的阴虚证,阴虚生内热,外感邪热,两热相加,就容易形成热证。偏气虚型的人在感受寒邪的时候,正邪斗争,就可能正气受损形成病理性的气虚证。阴阳动态平衡等级和层次比较高的,也就是体质比较强的,正盛而邪不衰时,正邪相争,机体功能亢奋,可能表现为实热证;阴阳动态平衡等级和层次比较低的,也就是体质比较弱的,正弱而邪不衰时,由于正弱而邪气盛时,正邪相争,机体功能减退,就可能表现为寒证。由于气虚,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血液运行缓慢,能产生瘀血,形成病理性的血瘀证,也可影响气的运行再加情志的因素就可能形成病理性的气郁证。偏血虚型的人体,由于外感寒热之邪消耗血液,使血突破正常的生理阈值,形成病理性的血虚证。
在内伤杂病中,由于不能够合理的养生调养,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妄为作劳。产生各种疾病,打破了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性的阴阳偏颇,造成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寒证、热证等病证。其过程,我们就不一一论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很多,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症、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但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没有八纲辨证就没有其它的辨证方法。然而由于疾病的不同某种方法相对某些病证比较适宜。
生理性的体质偏颇是健康的,一般并不需要药物的治疗。如能按照《内经》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去做,就可保证健康。中医养生学“上工治未病”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内经》中又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是具体对饮食的要求。这里的五是所有食物的意思。就是指所有的谷物、水果、肉类、蔬菜。这些东西适当的搭配是可以补益人体的精气的。这其中就包含了现代医学说的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气味合而服之”是这段经文的点睛之处。对祖国医学来说,谷、果、肉、菜都是有性味的,虽然它们的性味与药物相比相对比较平和,但也不是随便吃这些东西就能补益人体精气的。所以我们在调剂饮食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人的体质因素。也就是说必须要使饮食性味和人的体质倾向相吻合相适宜,这样才能补益人的精气。这里的和是指饮食的气味平和,气与味都不能太过,要以总体平和为标准,这样才能补益人体的精气。对于体质的生理偏颇可以适当的加一点与此相适应的饮食,但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这就是所说的“气味合”。例如一个有偏阴虚型体质的人,在饮食平和的的基础上适量多吃一些小麦、粳米、梨、香蕉、猪肉、甲鱼、黄瓜、白菜等养阴生津微甘偏凉食物就会有好处。更有利于偏阴虚体质的人补益精气,强壮身体。反之如果经常吃一些如高粱米、橘子、狗肉、辣角之类偏辛偏温的食物,就会伤及人体的阴液。久之就会使偏阴虚体质的人出现病理性的阴虚病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体质类型对指导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内经》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偏阴虚型的人,吃一些适当在多吃一些偏於养阴生津的饮食,可以保持这种正常的体质偏颇,这就是久而增气的道理。但如果过度的食用,气增而久,阴寒过重,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反而会产生疾病,形成阳虚病证,甚至成为夭折的原由。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54页)中说:“体质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疾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到方面对体质作出分类,因此对人群体质现象作出客观的分类、建立规范化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将解决现代体质研究中的突出问题,为体质分类规范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可以看出,某教授的体质类型是从疾病群体中归纳出来的,所以他的病理体质类型就是中医学疾病的病理学分类,它们是一种病理表现,而不是体质表现。而病理表现是疾病证候的特征。把中医学的疾病病理性分类,说成是体质分类,把中医的病证证候当做体质,是缺乏中医理论根据的。
中医体质的可调性,一是指体质的强弱是可调的,在生理体质范围内,体质较弱的人,通过养生保健,后天的合理营养,精神的调节,可以使他的阴阳平衡的等级和层次得到提高,使他的体质由弱转强。相反体质强的个体,如果不注意调摄,他的体质的等级和层次也是可以降低的。一是指一个个体虽然幼年和老年的体质较青壮年为弱,特别是老年,但通过自己从小到中壮年的调摄,是可以为老年的较强体质打好一定的基础的,达到延缓衰老,以享天年的目的。生命的正常轨迹是应该健健康康地活到老而不是带病延年。老年的体质渐衰,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意义,中医养生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如《内经》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以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使偶而染病,也能够通过正确的治疗和调养,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养生学,“上工治未病”的意义正在于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7:51 , Processed in 0.096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