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5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肺排毒汤是怎么开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2 11: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题。
  实验室开出来的?大数据开出来的?中药的化学成分开出来的?中医药大学开出来的?院士开出来的?……?
  下一次疫情,哪一个人开处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1:17:53 | 只看该作者
   清肺排毒汤是哪一个人开出来的?他的根据是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派的群体创新出来的?还是纯中医人开出来的?
3
发表于 2021-5-12 11:3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5-12 03:37 编辑

清肺排毒汤参考资料

以下是该参考资料在北京时间2020年07月13日 10:53:26的网页快照。此快照仅用于佐证词条内容来源,如果对快照内容有疑问,可点此投诉反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21-5-12 11:3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21-5-12 15:05:5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文中说这位葛又文是“特聘”研究员,另外有报道说他当时连医生都不是,后来因要申请专利才急忙补上个头衔什么的。

我一直都很纳闷:不是说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么?这人是跟哪名医学的,怎么不把师门亮出,以彰显“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成就?又:几个院士级人物在战疫中到前线作战,后方的院士们则更像球队教练,……。

我曾在《新冠肺炎中医方案评议》一文中指出:《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5版发表的时间是2月5日,距4版有近10天的时间,但中医治疗内容与4版完全一致,显示当时以反映战疫主场经验为主的《方案》已基本定型。但在5版刚发布的第二天,中医药管理局便发布推荐没在《方案》中出现的清肺排毒汤的《通知》,且称适用于从轻到重的各型患者,凸显要将此方置于《方案》中其他方剂之上的用意和决心。

这个在后方搞出来的方剂却在第6版(2/19发布)时按中医药管理局的新闻稿一字不易硬生生插到最前面。我直觉觉得是几个院士背后的利益集团搏弈的结果。


点评

赞同。葛又文是“特聘”研究员,另外有报道说他当时连医生都不是,后来因要申请专利才急忙补上个头衔什么的  发表于 2021-5-12 16:04
6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6:06:54 | 只看该作者
       葛又文是“特聘”研究员,另外有报道说他当时连医生都不是,后来因要申请专利才急忙补上个头衔什么的
==============================================
       为什么葛友文没有受到表彰??下一次疫情是不是还请葛友文开处方??!!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6:17:54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李泽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4月17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进展和成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先生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年三十(1月24日)到达武汉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湿冷,下着小雨。我们吃完了晚饭之后,在院子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体验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天晚上,因为感觉到很湿冷,就打开了窗户,把所有的空调都关上,体验这个病到底是处于怎么样的发病环境。
       结合来之前看了很多病人的舌像,病人的病历,对这个病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当天体验在这种环境下中医应该怎么样去治疗。因为在一种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来临的时候,往往不能第一时间马上研发出特效的西药,也不会很快就研发出疫苗。但是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却可以做一个基本的定义。所以当时感觉到,在当时非常湿冷的环境下,这个病是“寒湿疫”。
      仝小林说,第二天,到金银潭医院看病人,在路上,司机说,他到按摩店做按摩的时候,服务员说他的后背太潮湿了,给他艾灸肚脐,肚脐上一层水珠,给我们的感觉是湿冷的环境造成人体内寒湿非常重。
=====================================================
          结合来之前看了很多病人的舌像,病人的病历,对这个病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需要拿出证据!!详细说明。
8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6:20:52 | 只看该作者
    寒湿疫,这个术语是仝小林自己规定的,还是来之于《温病条辨》中的“寒湿”??
9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6:40:58 | 只看该作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寒湿瘟疫

[已重置]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健康报独家专访仝小林院士:中医治疗方案即将更新(附中医预防处方)
原创 王宁 健康报 今天
1月24日除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北京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分别从北京、广州出发,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线汇合。

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与此同时,仝小林院士带领专家组深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临床一线诊治病人。
1月26日早晨,健康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的仝小林和全国的医疗同道一样遭遇了非典。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仝小林主任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了200多例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大量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其中11例纯中药治疗的经验写进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1.《健康报》:您带领的高级专家组前往武汉疫区承担什么工作?
仝小林:我们中医高级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二是通过到医院实地考察发现中医治疗中存在问题,三是中西医结合救治疑难危重症。
仝小林院士(右一)带领专家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

2.《健康报》:通过查房,您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我之所以这样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如果说得再具体些,我个人认为其中医病名可以定为“寒湿(瘟)疫”。
2. 病性上属于阴病。《黄帝内经》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阴病的性质、发展和转归是完全不同的。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
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3.从病位来看,在肺和/或脾。《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综合武汉气候及我们所看到的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脾胃症状。
通过问诊,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我认为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4.在分期上,高级专家组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四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及恢复期。
我认为各个时期的证候如下: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
5.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
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
应该注意的是,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有些偏于阳性体质者,很快就化热、化燥,甚至伤阴。
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而对于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三因制宜”。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发热门诊病人,对居家治疗病人的防和治情况还缺乏第一手资料。随后,我们尽快了解。
今天下午,我还将与黄璐琦院士、张忠德副院长、苗青主任、王玉光主任等专家一起,向顾问组的院士、国医大师们汇报武汉疫区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不久将把新版中医治疗方案对外发布。
仝小林院士(左二)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了解病人情况

3.《健康报》:在治疗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嘱咐吗?
仝小林:减少不必要输液  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避免滥用抗生素  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4.《健康报》:对于病症不典型的病人,在预防上应注意什么?
仝小林:对于部分无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
自始至终没有发热症状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防控上容易放松警惕。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以乏力起病,一周左右也未见发热,同时伴有轻度咳嗽胸闷、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等,拍片后肺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
5.《健康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仝小林: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吃大蒜  2003年非典时,我们在进入病房前都吃大蒜。大蒜素有抗菌作用,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我们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有病无病都可以用。
代茶饮  推荐一款简易的寒湿(瘟)疫方: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寒湿重者,生姜用5~10片)。煎汤代茶饮。中成药  预防上,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水),剂量减半。

文/健康报记者王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6:51:26 | 只看该作者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

          
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
      气候反常,该冷不冷,是“温邪”,“
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还是反常的温暖,多雨是反常的“湿邪”

            明明是湿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2:33 , Processed in 0.0890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