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19: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央10台郝万山老师讲解《伤寒论》时谈到几十年前的他的老师的一个病案——栀子豉汤治疗哮喘案。记忆犹新的是——他和他的老师再未见到类案。为什么?不得而知。但从临床实际来看,并非如此。明白形成栀子豉汤证的机理后,那么栀子豉汤证就十分常见了。
1、返流性胃食管病引起的嘈杂证(懊恼)
2、反流性胃食管病引起的胸中窒(狭窄)
3、反流性胃食管病引起的不得眠(烦躁)
4、反流性胃食管病引起的咳喘(咽喉气管病)
5、烧心、吐酸、胸后骨疼痛……[/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8-10-11 12:07: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4、反流性胃食管病引起的咳喘(咽喉气管病).临床可见.谢谢先生的总结.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3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姜元安教授对栀子豉汤证这样认为:胃中空虚,热邪乘虚客于胃脘,引起心中懊恼,反覆颠倒,不得眠之栀子豉汤证。热邪是客于胃脘而不是客于胸膈。心中懊恼就是胃中嘈杂不得安。热邪与胃中无形之邪结而成栀子豉汤证,假令热邪与胃中有形之邪相结,已属于承气汤证。
吃点东西,喝点凉水,中和一下胃酸可以缓解症状。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8:1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神农本草经》云: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第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第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8:2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第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8: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仲景所说的“证”显然与中医教材中的“证”有明显的区别!
仲景的“证”更像是诸多“症状+体征”所得出的“症候群”!
后世医家与中医教材所说的“证”明显是所谓建立在玄学和思辨基础之上的“病理过程”的概括!
7
发表于 2008-10-12 22:4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闲话“栀子豉汤证”

你好!非常
不错!《伤寒论》 医术的价值不可估量!奇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1 10:23 , Processed in 0.071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