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43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4 08: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9 07:20 编辑

第43条
【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方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 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 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词解】
  热利下重者:指热盛之痢疾而言
【释义】
  热利,实指下利属于湿热者。由于湿热胶结于肠,腐灼肠道脉络,阻滞气机,恶秽之物欲出不能,故有里急后重,滞下不爽,下利秽恶脓血腥臭。由于湿热为患,大肠传导失职,升清降浊失常,故有发热,口渴,溺赤,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数等症。治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味苦性寒,擅清肠热而解毒,并能疏达厥阴肝木之气;黄连、黄柏味苦寒,清热燥湿,厚肠胃以止利;秦皮亦属苦寒,能清肝胆及肠道湿热,凉解以坚阴。四味合用,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而止痢的功能。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热利证治。
【参考】
  [按语] 本条仅用“热利下重”四字,即深刻阐明其病机为湿热,其症为下利,其特点为下重。虽药仅四味,而确为治湿热下利要方。临证时可因具体情况而加减运用。如热利伤及营血,症见壮热口渴、烦躁,舌质红绛者,可加银花、生地、丹皮、赤芍等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血虚者可加阿胶以养血,腹痛可加木香、延胡索等以利气止痛。
  本方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但二者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桃花汤用于虚寒滑脱,气血下陷之久利,以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所下脓血色暗不鲜为主症。白头翁汤清热凉血,燥湿以止痢;桃花汤则温中涩肠以固脱。
  [临床应用] 白头翁汤为治疗热利之主方,用本方治疗细菌性痢疾,其退热、消除腹痛后重、下利脓血及大便培养转阴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菌痢初期,证见恶寒发热者,可加葛根、银花、连翘等;里急后重者可加当归、芍药、木香、槟榔等行血调气;若腹胀苔腻,食滞明显者,可加枳实、山楂、莱菔子等;热利伤及营血,症见壮热口渴、烦躁舌绛,可加银花、生地、丹皮、赤芍;血虚者可加阿胶;腹痛可加木香、延胡。
  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以及由此引起之肝脓肿等,亦有效验。
  吴谦《医宗金鉴》:“初病下利便脓血者,大承气汤或芍药汤下之,热盛者白头翁汤清之,若日久滑脱,则当以桃花汤养肠固脱可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8:22:33 | 只看该作者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42条

    吴谦《医宗金鉴》:“初病下利便脓血者,大承气汤或芍药汤下之,热盛者白头翁汤清之,若日久滑脱,则当以桃花汤养肠固脱可也。”
===========================================================================    什么道理?为什么?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5:2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9 07:31 编辑

        吴谦《医宗金鉴》:“初病下利便脓血者,大承气汤或芍药汤下之,热盛者白头翁汤清之,若日久滑脱,则当以桃花汤养肠固脱可也。”
==================================================
      痢疾三部曲。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转为慢性者,可能是未经及时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牙胞,不具动力,最适宜于需氧生长。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菌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和51个血清型。目前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有关。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宋氏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致病力强的志贺菌只要10~100个细菌进入人体即可引起发病。某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因素可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利于志贺菌侵入。
志贺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后,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所有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外毒素有肠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分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常伴肠鸣音亢进和左下腹压痛。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非典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 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患者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皮肤花纹、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脑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和混合型(兼具以上两型的表现,最为凶险)。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2.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分型如下:
(1)慢性隐匿型 患者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炎症或溃疡等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 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3)慢性型急性发作 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治疗:
       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阿莫西林、头孢曲松、中药小檗碱,但需要注意喹诺酮类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增加。儿童尽量不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有肝病、肾病、磺胺过敏及白细胞减少症者忌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4:20 , Processed in 0.0512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