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7 01: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其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
3。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传感(出现频率约为95%),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提高。因此,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作者简介:陈日新,1956年11月生,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育厅首届与历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经穴敏化态的研究,主持、参与15项部、省、厅级针灸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作5部,获得省级鉴定成果7项,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3项,中国专利1项,国家级荣誉奖1项。现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部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6:39: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概述: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燃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腧穴的起源就是疾病反应点,疾病反应点则是动态的、个体化的、敏化态的腧穴。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疾病反应点即腧穴敏化的部分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对特异联系,创立了一系列通过疾病反应点即敏化的腧穴来治疗疾病的针灸疗法,开创了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疾病在体表产生病理反应的一种新现象即热敏化现象。研究始于1988年。我们在临床施灸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的奇异生命现象。第一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第二是扩热:灸热从施灸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第三是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第四是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第五是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第六是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第七是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比如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进痛感立即缓解;施灸三阴交,热流向下腹部传导,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以上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普查280名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为5%--10%,而对支气管哮喘、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20多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寒证、湿证、淤证、虚证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下降至10%—15%左右。
    腧穴热敏化作为疾病在体表的一种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来定位。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着时间其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化。对热敏化腧穴进行艾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20多种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规律,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碍、痛经、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风等,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
    但长期以来,灸疗学仅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的腧穴产生局部热感和皮肤红晕,并不强调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感传活动。。。。。。。
    如上所述,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大幅度提高了灸疗临床效果,充分展示了灸疗学的特色与优势;继续深入探索腧穴热敏化的出现规律,扩展其适应证,改进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等,均是以后需要研究的课题。腧穴热敏化现象已涉及到许多新的生命现象,新的生命现象必然蕴涵着新的生命规律与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极有可能发现人体功能调控的新规律,开辟灸疗调控人体功能的一片新天地,对现代医学发展也将提供创新机遇。
                                                作者  陈日新
3
发表于 2008-10-17 18:06: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期待继续。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01:02:3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因涉及版权问题加之未经作者本人允许,故只发些基本介绍,如感兴趣的会员,可到当地书店购买。本人亲自试用,其效果与传统灸感完全不同,非常舒服;其热的传感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很奇妙。据作者本人介绍,其学生在北京开了许多分店,专门面对女性乳腺保健和产妇保健。本人询问作者,无医师资格的人学了后能否开店,回答可以开保健店。因此,本人也准备到作者单位学习。另须说明的是,艾灸条直径较现在药店卖的粗,如用药店买的,一次要用两根。
5
发表于 2008-10-18 07:45:0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下面引用由郎中喜来乐2008/10/18 01:02am 发表的内容:
因涉及版权问题加之未经作者本人允许,故只发些基本介绍,如感兴趣的会员,可到当地书店购买。本人亲自试用,其效果与传统灸感完全不同,非常舒服;其热的传感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很奇妙。据作者本人介绍,其学生 ...
艾灸条直径是几厘米为宜?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1:45: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不从事灸疗,不清楚。据作者说,热敏灸的艾条直径大小是综合了许多已热敏化的腧穴热敏的直径的平均数。灸材可有多种,但他们实验表明还是艾最好。至于其艾条中有无其它药材,就不清楚了,只知道有四种作用的,每根门诊价为2。5元。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04:19:1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续                             艾  灸  作  用
一、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朱丹溪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二、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加,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伤寒论》也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故临床上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等病症均可以用艾灸疗法来治疗。
三、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艾灸治疗痈肿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进一步指出灸法具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说明热症用灸并非是禁忌。《医学入门》指出:“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而且在《医宗金鉴》中亦认为艾灸能开结拔毒,所以,“热症可灸”具有理论和临床依据。气血遇寒,凝涩为瘀,艾灸能温阳利气,气行则瘀散,血得温则行,故艾灸能消瘀散结。
四、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艾灸除了治疗作用外,还具有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功效。《黄帝内经》中提出“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艾灸大成》中也认为艾灸能预防中风,可见艾灸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扁鹊心书》中提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能延年益寿,民间亦有“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之说,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确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2:12: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续               腧穴热敏化艾灸的适应症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病理反应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的适应证。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疼、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死、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从证侯方面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寒证、湿证、瘀证、虚证均有效。
1。寒湿入体,灸优于针   寒邪收引,湿性凝滞,寒湿为邪,经络闭阻,而艾灸疗法深具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寒凝湿滞、经络闭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在治疗由于寒湿引起的病症时应以艾灸疗法为主,取“以阳制阴”之意,可收事倍功半之效。
2。瘀血阻络,灸亦所宜   寒邪凝涩,血运不畅成瘀,或气滞血瘀、血虚成瘀等,阻滞经络。艾灸能温经通阳,温运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故治疗瘀血阻络,艾灸能化瘀通络,取其“温通”效应。
3。阳虚病证,灸贵于针   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通经络;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补虚起陷。因此,对于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气,以达助阳治病之功。
4。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此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由此,许多医家认为灸法有劫阴耗气之弊,故对于气阴不足病症不宜用灸或禁止用灸。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之所以用于阴虚证的治疗,是因灸有补阳之功效,而“阳生则阴长”也。另据龚居中《红炉点雪》所说“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气虚、阴虚者,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此为“以阳化阴”之意,故气阴亏虚之症亦可用灸。
5。热毒之证,亦可灸之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汉代张仲景指出热证灸治可引起不良后果,并告戒人们无论是阳盛的热证或是阴虚的热证,均不可用灸法。宋代《圣济总录》也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清代医家王孟英还提出了“灸可攻阴”之说,把灸法用于热证视为畏途。近代还有不少艾灸教材,也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有些人甚至认为“用之则犹如火上添油,热势更炽”。故无论伤寒杂病,凡涉及三阳者,皆禁用灸治。然而,通考《内经》全文,并无“发热不能用灸”的条文与字样,却有“热病二十九灸”之说;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发之”,而灸法正可以使血脉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散热退热与祛邪外出的目的;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灸法用于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宜。因此,艾灸疗法并非是“以火济火”,而恰恰是“热能行热”。故火热之证,灸亦所宜。
    综上所述,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乱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证。
9
发表于 2008-11-23 12:41: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有没有人研究过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10
发表于 2008-11-23 12:47: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灸疗新认识---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

周先生对灸疗的研究十分透彻,而且有已经成熟的灸架,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施灸,且无烦劳之苦。希望对灸疗有兴趣的人来看看此书。也应该作为针灸专业的必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6:45 , Processed in 0.0582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