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献依据不支特湿热体质是生理性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8 11: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献依据不支特湿热体质是生理性的
湿热质(F型)
1.命名依据:清·周学海《读书随记》谓“素禀湿热”,《伤寒论》:“酒客”。
2.特征表述依据:石寿堂《医原》:“若其人苍赤而瘦,肌肉坚实,素有湿热,肝伐木火之质,其体属阳。”
3.发病倾向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高粱之变,足生天疔。”即常用食高粱厚味致湿热内蕴,易患疔疮之病。《素问·六元正纪天论》:“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民病黄瘅疸而为跗肿。”清·周学海《读书随记》:“夫病痉者,其人必湿重而气滞,或血燥而气涩也。”
4.形成因素依据:清·叶桂《温热论》:“有酒客里热素盛,外邪入里,里湿相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以上就是王氏《中医体质学》2008版九种体质类型的文献依据与特征一节中,关于湿热体质类型的论述。
素禀湿热、素有湿热是说有的人平素身上就有湿热之邪,并不能理解为湿热之邪是与生俱来的。常食高粱厚味导致湿热内蕴、溽暑湿热相薄是指湿热之邪生成的内因和外因。叶氏《温热论》:“有酒客里热素盛,外邪入里,里湿相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是谈阳热化湿的问题。酒客并不代表一定是内有湿热。叶氏明确提出,这儿酒客是里热素盛,用盛来形容里热,说明是一个内热重的病证。外感温热之邪,可直接入里与里热病证相合,形成里热重证。如果体内有湿邪存在,不管胃湿也好,脾湿也好,热邪与湿邪相合可以形成湿热病证。但由于热邪占着优势,湿邪还是会从热邪而化,“然其化热则一”最后还会变成里热病证。至于湿热之邪可以形成疔疮、黄瘅疸而为跗肿,那是湿热病证进一步引起的病证。这里谈的都是病理过程而不是生理过程。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不出,某教授所提供的文献依据与特征,并不能得出湿热体质类型是一种生理的体质偏颇,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的生理表现,而恰恰证明湿热是一种病邪,湿热证是一种病证。
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一书中某教授引了陆景生在《景景室医稿杂存》中在一大段话:“……是湿热体气,平者无病,太过则病,偏胜亦病。其状面色深黄,润而有光,唇色红紫而不枯燥,舌质红,舌液多,舌苔厚腻而黄,或罩深黑色于上,大便时溏时结,而深黄气臭,小便黄,此据也。若湿从热化,偏于燥热之体气,其状面色干苍有光,唇色深红或紫而燥,舌质深红,扪之糙,舌形瘦,舌涎少,舌苔色深红而薄,或带红,大便干燥,色深黄气臭,小便短赤,此其据也。若热从湿化,偏于寒湿之体气,其状面色㿠白,或灰黄,唇色淡白,或带淡黑,舌质淡,舌形胖,舌涎多,舌苔薄而润,或罩淡黑色于上,大便溏薄,气腥腐,小便清长,此其据也。若燥热而损阴及阳,寒湿而阳损及阴,则变为寒燥之气,其状面色痿白而发干,唇色淡白而枯燥,大便干结而色淡气不臭,小便清而短少,此其据也。惟其偏胜能成病也。故必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温,斯为无病。医家必须于此四种体气,先为辨别。”湿热、燥热、寒湿、寒燥这四种体气,是健康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四种体气。不太过,不偏胜,它们能够保持平衡,燥湿得中而为润,寒热得中而为平,平润者,平和之气也,故说平者无病,斯为无病。而上面谈到的那四组症状都是失去平衡,由于或太过、或偏胜,所产生的病证。故陆氏总结为“惟其偏胜之能成病也”。某教授说:“这里所称的“体气”即体质,人的体质有湿热、燥热、寒湿、寒燥四种。”某教授的湿热体质类型的总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明显的就是取之于陆氏认为偏胜为病的湿热之体气。他认为陆氏的四类病证,都是属于平者无病。把病证说成健康体质。把湿热病证说成湿热体质。这就是王氏体质学说的最大特点。
我们已经讨论过健康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一种在一定生理阈值内的动态平衡,不存在如同挠挠板刻度为零的状态,因此,某教授体质无偏的平和质在理论上并不存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健康的人体内也不存阴阳气血已经失调的病理体质类型。但在某教授的论述里并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在健康无病的人体内同样存在着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4页)写道:“在生理情况下,针对各种体质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某些不良的倾向性,改善和扭转偏颇体质,可改变易发某类疾病的倾向,从而预防疾病。或减轻病变程度。在(第49页)写道:“在未病的情况下,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或改善由于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所导致的体质偏颇,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可以预防疾病或延续发病。”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4页)写道:“中医体质类型是对个体在未病、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偏颇状态的描述,中医证候类型是对人体疾病状态下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状态及病因、病位等方面的概括。”这里的“生理情况下”、“未病情况下”应该都是指健康无病的情况。特别是“中医体质类型是对个体在未病、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偏颇状态的描述”更清楚的说明了这里的未病就是指的健康无病状态。因为,在这里标明了未病、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三种情况,这里的未病肯定是指的健康无病的人群。某教授认为健康无病状态下是存在阴阳气血津液的偏颇状态的,而且这种偏颇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偏颇。
他在《中医中质学》2008版(394页)写道:“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特殊体质(病理性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存在同气相求现象。如痰湿体质易感湿邪,易患痰湿为患的疾病如眩晕、胸痹、痰饮等。因此,对于具有病理性体质而未发病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某教授在《人分九种》一书(150页)说:“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人在健康状态下,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某教授指明一级预防是健康无病人群的预防,在某教授的一级预防里,也是要极积改善特殊体质(病理性体质),说明在健康无病的人体内,不仅存在着阴阳气血津液的偏颇状态,而且这种偏颇状态是病理性的,也就是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在这里,在健康无病的人群中,他的体质无偏的平和质同样也不存在。
在某教授的体质学里,平和质健康人群占13亿国人的32.14%,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占13亿国人的67.86%,13亿国人中是没有疾病位置的。现在健康的平和质人群也存在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健康无病的人群也不存在了,13亿国人全都成了病理体质类型。他的病理体质类型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又是可以划等号的,全国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某教授引述的沈阳市民的健康抽样调查,9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最符合他的体质学理论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5 01:20 , Processed in 0.1775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