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桂枝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05:57:53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出售诚信

(2003年6月    作者:夏琦)
人们常说:“无商不奸。”商人最大、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赚取最大的利润。因此,许多经商者常以“无商不奸”而自慰,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这种短期行为刚开始也许会有效,一点不费劲就能挣到一笔钱,但在市场规律这双看不见的魔手指挥下,终究会弄巧成拙,害的还是商家自己。

我做汽车清洁及保养已有四年了,在这方面我有过深刻的教训和体会。

刚开始,我认为洗车的都是来去匆匆的过路司机,能宰就宰。

在这种经营思想指导下,每一个洗车及保养的顾客在我眼中都成了被宰的对象。客人一停车,我就把他们打量一番,看是生手还是熟手,生手刀就狠些,熟手刀就轻些。

比如说保养,里面“学问”就大了,客户的车本来 保养得还可以,不用再加油及打蜡,而我总是危言耸听地讲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汽车“理论”,吓得一些生手乖乖地掏钱请我保养。特别是对一些来洗车的富家小姐、太太,我更是恭维话一套套。总之,哄得他们要给靓车来个“锦上添花”。这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冲动的顾客很容易在这种唠叨中产生错觉,在迷糊中把钱掏出来。

多数女性对修车保养的知识接近零,如果遇到新的汽车保养产品,她们往往判断不出这种商品的真正价值,在她们身上赚取大的利润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一个款姐开着一辆新奥迪来我们这打蜡,我一看她是冤大头。于是拿出一种进口的但价格并不贵的蜡推荐给她,并将这种蜡的“优越性”吹得天花乱坠,愣是把一盒70元的蜡说成260元而推销了出去。

这种经营方式挺痛快,然而好景不长,到我这来洗车保养的顾客越来越少,有时一天也没有几单生意,眼看着就要关门倒闭了。

危机逼近了,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我的生意经。

那是一个星期日,又没有什么生意,无聊的我到一家小吃店喝闷酒,喝了一会儿,我发现绝大多数来这个小店的顾客都与这个店的老板是熟人或是朋友,有这么多人来捧场,难怪生意这么好。他哪来的这么些朋友和熟人呢?带着疑问,我请教了老板。

老板见我诚心诚意地取经,便说:“要想做好生意,必须要搞清楚你自己在客户心目中形象,弄清楚后,该怎么做你就清楚了。”老板说他定期请一些老客户吃饭,让他们提意见, 这些意见使老板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生意自然就越来越红火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迪,我开始改变经营策略,凡来我这里的客户,我都把他们的电话留下,及时打电话提醒他们的爱车该进行保养了。每过几个月,我便请他们过来座谈一次,让他们给我提意见,需要我提供怎样的服务。每次来座谈的人,在开会时,我便让伙计把他们的车免费清洗打蜡,他们见我态度真诚,给我提了不少意见。面对顾客的批评,我默记在心。

从那以后,我树立了新的经营理念:出售诚信。利润不超过20%,汽车配件及美容物品必须是名牌或正规企业生产的;对新顾客免费冲洗车辆并帮他们检查车况,提供养护意见供参考;对老顾客只提供他要求的服务,不唠不叨不推销。

现在我的客源90%都是熟客,而他们又不断地带来新客户。这样一年下来,我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摘自《大众商务》)

22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7:00:59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史玉柱的财智亮点

(2003年5月    作者:何学林)
一年前,某知名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的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结果第一名是比尔·盖茨,第二名就是史玉柱。

那么,史玉柱从4000元起家到负债几个亿,又从负债到还债再到亿万富翁,有什么样的成功诀窍和发财秘密呢?

且看——

亮点一:思维决定出路

成功者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成功者凡事皆用肯定思维,碰到一件事情,先假设“一定能行”,然后想方设法去把它做成。

“下海”之初的史玉柱只有一个自己开发的尚不成熟的电脑软件,几乎没什么钱,这种情况在知识分子中是十分普遍的,史玉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他应该以此为资本先去找一家公司打工,等待发展的机会,或伺机寻找投资者来给自己投资,或者“扫街”,“洗楼”,挨家挨户地去推销。金山公司的求伯君走的就是这条路,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位慧眼识英才的港商,从而也获得了成功,但绝大多数人则没那么幸运。

史玉柱没有钱,但他想到的是自己当老板,自己干。于是,他能让同是研究生、口袋里的钱不一定比他少的钱宇、姜巨满帮他打工,跟他一起搞开发,又能让19岁的蔡玮小姐帮他开拓市场。他的过人之处源于他的肯定思维。如果换成别人,自己口袋里连吃饭的钱都不宽余,怎么可能请人帮自己打工呢?但史玉柱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承包了公司电脑部,又用赊欠的方式抱回来一台电脑和做了半版广告。这里重要的不是这些“点子”有多宝贵,而是将这些“点子”一一付诸了实施。史玉柱是一个不善交际、略显木讷的人,他不是凭他的口才和交际才能做到这一切的。他凭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强烈的自信转化而来的,而自信又是“必定能行”的肯定思维的结果。思路决定出路。

亮点二:向兴趣爱好聚焦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便不顾一切地猛扎进去,十头牛也拉不回。这样的人往往性格内向,表情木讷,不善与人交往,情商很低,但智商很高。如果将来的事业恰好能与其兴趣爱好相一致,或者他能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发挥出人生最大潜能,往往大器早成。

史玉柱就是这样一种人: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想都不去想,而一旦想到了,又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就会一头扎进去。史玉柱是幸运的,他大学学的是数学(给计算机作基础),毕业后工作分配在统计局(应用电脑),研究生读软科学(研究软件),兴趣和爱好也都逐渐转移到了电脑软件上,后来终于在电脑软件上取得突破,这是一个不断地向电脑软件聚焦的过程。难怪他能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亮点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

史玉柱没有钱,敢去赊电脑,敢做半版广告,除了思维方式正确之外,还是需要魄力的。想到这样去做和敢于做是两码事。此举使史玉柱一炮打响,在他的发迹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史玉柱的这段发迹史还有两大亮点,一是他在赚了一些钱之后,又几乎倾其所有提供路费让各地经销商来珠海开订货会,这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当时他的所有部下都反对他这样做,但史玉柱对自己看准了的事就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结果他做成了,敢冒风险是以胆识和魄力为前提的。这一步的成功使史玉柱一下子建立起了全国营销网络,为其下一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个亮点是他决定移师珠海,事后证明此举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但这要以放弃深圳良好的基础为代价,也是非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不能为的。

亮点四:善用广告与宣传

广告和宣传是史玉柱的两大发财秘诀。史玉柱靠在广告上的豪赌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后来又通过不断地投入广告获得滚动发展。无论是卖电脑软件,卖巨人大厦楼花,卖脑黄金,还是卖脑白金,其成功的秘诀无一不是靠广告开路。广告开路,所向披靡,屡试不爽。更为有趣的是,后来巨人危机总爆发的导火索,也正是国家工商局下令停发巨人在全国各地的广告(1997年初的媒体披露只是公开化而已,其实败局在广告停发时早已铸定)。不让它做广告了,史玉柱的独门秘笈被彻底废了,巨人才被一下子置于了死地。否则,如果广告不被禁止,没准史玉柱还能挺过这个坎。脑白金的广告引起那么声势浩大的质疑,但广告没有被禁止,所以史玉柱仍能屹立江湖,岿然不动。

另外,宣传造势也是史玉柱的发财秘诀。他看中了珠海的重奖效应,他想去珠海发展,但他并不采取找上门去的做法,就像他当年并不拿着M-6401上门推销一样,他采取先造势的方法,将一两年来的经营业绩通过新闻界先行披露,造成声势和舆论影响,再派秘书出面联系,结果又是一炮打中,由此获得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数以亿计。迁到珠海后,史玉柱又顺势而为,接着造势,他只从广告费中开支了几万元本钱,开了个头,结果免费的新闻报道便波澜壮阔地掀将起来,由此造成了长达几年的宣传高潮,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巨人集团成为中国内地最具知名度、形象最好的企业之一,史玉柱成为中国商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国家领导人的每次到访,巨人集团总要自己准备稿子,通过其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向媒体单位广泛发行,借机大力宣传(至于以后反受其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亮点五:有一技之长

史玉柱是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电脑软件的开发,并且已经有了市场化的初步成果之后,感觉到这一成果的市场前景而“下海”经商的。他是有技术在身,带着技术成果“下海”的。这一点在史玉柱的发家史上也是很重要的,使他避免了摸索生意渠道和窍门的漫长过程,从而得以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建立起了显赫的事业基础。特别是他的技术正好又是电脑软件,而在20世纪90年代那种气候条件下,与电脑键盘一沾边,就享有高科技的荣耀,其中的暴利也有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名字——高科技的附加值,好像赚钱只是附带的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拯救愚昧大众,促进民族进步。其实像四通、联想那样组装零件、倒卖整机的干活,与倒卖彩电、冰箱、汽车等等并无实质区别,其中的组装倒卖复杂程度相去不远,为了赚钱的目的则完全一样,像史玉柱这样编写软件的工作也不会比编一本书复杂,其中的暴利跟保健品中的暴利也毫无二致。但是,那时候,电脑已经被畅销书作家托夫勒、温元凯他们煸成了高科技中的无冕之王而被顶礼膜拜了,所以四通、联想、巨人就被树为了民族企业的样板。这是史玉柱的幸运,他掌握的那一技之长正好是时代风头浪尖上的东西,像撑杆跳一样,以此为支点,轻轻一跃,便得以腾空而起。他与牟其中的命运大相径庭。

一技之长对白手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你一开始不可能有充裕的资金,只有这一“技”才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东西,能够成为你创业最直接的资本。

亮点六:低潮入市,超前半拍

在史玉柱的发迹中,除主观因素之外,客观的因素也非常重要。首先是当他初步建立了事业的基础之后,正好赶上了中国第二轮的改革热潮,他在1992-1993年的经济高潮中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被树为改革样板,受到那么多领导人的惠顾,获得那么多优惠政策。可以说,好事几乎让他占尽了。但这显然不是他的主观故意,而是碰巧撞上了大运。再往深里说,他所处的整个创业时期都是一个超额利润十分丰厚的暴利时代,暴利时代造就了他的爆发。这些都不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他的发迹来说却至关重要。

它对我们的启迪就是,要想抓住机遇,必须要有超前半拍的市场眼光。为了抓住高潮中的机遇,必须在高潮到来之前的低潮开始准备;而为了避免在经济低潮中遭受损失,则必须在低潮来临之前的高潮做好收缩的准备。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高潮和低潮的到来。史玉柱有幸碰巧踏对了前半拍,致使他一夜暴发,青云直上,但他没能踏对后半拍,结果又前功尽弃。

亮点七:借势造势,顺势而为

史玉柱在珠海受到的超常礼遇也是十分关键的。在珠海,史玉柱不仅受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和领导人不遗余力的支持,并由此进一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层的集体关注,从而使他的事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既是史玉柱顺势而为的结果,同时也迎合了时势造英雄的需要。这虽然也与他主观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关,也与他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并不是每个有他这种条件、像他一样有主观努力的人都能受到这种礼遇的。但史玉柱显然对时势造英雄这一层意义没有深刻领会,他以为他是正面的典型,这么多领导人都去看他,政府一定不会让他倒下,新闻媒介也不敢乱来。结果大错特错。当他陷入困境时,政府部门纷纷向他表示,这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无关,与他划清界线,新闻媒介更是群起而攻。史玉柱大惑不解。

史玉柱成功地借势造势,但不懂得时势造英雄的真谛,结果又为势所累。这就走入了势的迷雾之中。

人的命运有时候是很奇怪的,有些早年胸怀大志的人,却往往命运多舛,到头来一事无成;而有些人原来并无野心,却不想发财反发了大财。史玉柱和牟其中就是这样两个典型。史玉柱虽有一技之长,但并无牟其中般“雄心壮志”,只是凭着兴趣爱好做着本职的工作,却不仅获得亿万财富,还受到半数以上政治局常委和副总理级别以上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这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胸无大志的人,由于他们胸无大志,所以往往着眼于将本职的工作做好,结果反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又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同和领导的青睐,在做好眼前工作的过程中机遇也就随之而来,而且能够水到渠成地抓住机遇,他的志向也会随之而渐渐远大;而那些胸怀大志的人,由于胸怀大志,所以往往好高骛远,忽视眼前的工作,基础不容易打得扎实,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遭受无端的妒忌、打击、压制等等,羽翼尚未丰满就已被枪打了出头鸟,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亮点八:坚持到底

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永远是颠之不破的成功真理,也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故,一个人在工作或事业中,不要轻易改行,尤其是从事经营的人。改行,只有有钱才能够说改就改的,因为他们赔掉一笔资金,还有另外的资金。至于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人,就只有选一个行业的份,如果你没有这种孤注一掷的决心,你很可能就要碌碌一生。

因此,如果你选定了一行,就要把一生的幸福、事业全部押上去。当然,这样做并不一定马上成功,也许你会失败,甚至于失败很多次,遭遇很多困难,但你惟一所能想的是,如何东山再起?如何克服难关?决不是放弃!

应该说,坚持到底也是促成史玉柱成功的一大因素。

编辑:李艺林

23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7:02:12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我是漂泊在IT里的经理人

(2003年5月    口述:陈宏守  整理:张栋伟  刘韧)
先从学会被领导入手
我发现世界上受挫折的人成功要多于受尊敬的人,做领导先要从学会被领导入手。1984年我退役,准备去美国读MBA。在当时和现在的情况下来看,读MBA都是实现“令人瞩目、有影响力”的快捷途径。一次同学聚会,朋友建议我在赴美之前,可以去组建不久的IBM台湾公司试试,感受一下职业生活。

就这样,我成了台湾IBM的“练习生”。“练习生”制度是IBM等国际大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整整一年时间内,新进入IBM的“练习生”要集中于一个教育中心,和来自于各个国家的练习生在一起,接受系统的IBM文化教育,探讨、研究IBM的商务理论,学习和IBM产品有关的产品技术知识。

在那里,我学到了商务能力(如何了解客户、如何做简报、如何做方案等);技术能力(IBM各项技术指标、产品、架构、生产工具等);财务能力(任何业务行为最终都要量化为数字,要拿出钱来,所以财务能力也是必须的一关);最后的团队训练(任何个人都不是全能的,所以,要学会团队分工合作)。

1984年,IBM在台湾刚刚开始PC业务,已有的500多名员工都在做大型机或者中型机直销,训练期间成绩比较优异的我因为公司急需展开PC业务,没到一年就被从“练习生”的池子里给拉了出来,投入到销售第一线。我就此成为IBM在台湾第一批面向渠道的销售人员。

我没能有一个成功的开始。1985年的前半年,我没能完成指标。而后半年,我开始学会观察人,注意成长比我快的人,听他们怎么讲话,看他们怎么写建议书,学他们怎么做简报,这段时间我脱胎换骨,从一个感性的学生变成了一个经理。

IBM1987年自掘坟墓的PS/2让我再一次遭受失败,那时我是台湾PS/2的产品经理。Compaq以及本土企业Acer,在台湾市场给IBM PC业务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在PC业务低迷的情况下,当时的台湾IBM总经理周伟昆加强了IBM的专长领域力量,集中拓展大客户销售。我则从负责渠道销售的“经销业务部”转向大客户销售的“金融事业部”,具体负责的产品是AS/400。我的任务是将AS/400销售给需要这种设备的银行客户。

1991年,台湾刚开放了银行市场,允许了民营银行开办,各地成立了民营银行的筹备处,我就天天往筹备处跑。

在千方百计和银行的总经理、副总、IT主管搭上线之后,我一定会给他们快递东西过去或者留话给他们,总之,是要他们重新记起IBM的这个我。

一天,一个民营银行的IT主管给我打来电话,很焦虑地问我之前和银行老总在见面中聊了什么?我当然很紧张,因为这家银行的营业大楼已经竣工,设备购置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且我本人自己感觉和银行高层的关系都已经非常融洽,基本上见面都已经不再谈业务事宜了。所以,在前次会面中,聊天的内容是IBM新装修的台湾总部如何气派。

问题出在装修上,这家银行的老总听了我的鼓吹,竟然觉得IBM既然可以把自己的总部装修得如此气派,那也一定能够可以满足他们银行的装修需求。我迅速找到原来给IBM做装修的设计公司、装修施工公司,从IBM客户服务部、财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装修项目组,按照标准的施工竞标流程,比图、比价,和其他11家专业装修公司进行了公开社会竞标。最终结果竟然是IBM公司中标。

客户得罪不起啊,这个银行因为喜欢和信任我,竟把装修的事情都甩给了我。于是,IBM居然愿意搞起了装修。

装修下来,银行很满意。星期五下午,银行总经理又打电话给我问“星期日是否可以到银行筹备处来帮忙。”我没问什么事情,礼拜天就去了。当我推开银行会议室门的时候,发现银行的老总、副总、协理、部门负责人坐在一排,另外一些年轻人坐在另外一排。我站在门口,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银行老总连忙招呼我坐到他身旁给我预留的位置。“我们今天招聘干部,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到了以后,对面的大学生和硕士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自我介绍,一个应试的人自我介绍完,老总就看一眼我,问我的意见,旁边的人都很安静。老总问应试的人谁的英文比较好,有人“短短”地举手,老总对我说:“OK,你来问他。”和客户融为了一体,我的感觉好极了。

招聘完成之后,这家银行的老总又让我帮他培训新员工。承蒙老总看得起,我仔细备课,足足讲了3个半小时,老总感觉很不错,要求我再讲一次,这次听课的不是新员工,而是银行的在职干部。后来,我离开IBM了,这家银行还第三次请我讲课。和人打交道,就是要让别人喜欢你,也就是取得信任。实际上让别人喜欢你很容易,勤能补拙,第一是要很勤劳,第二是要他觉得你比他自己还在乎他的思想。

凭着和银行过硬的关系,我拿下了大多数的银行业务,取得了辉煌战绩,并在1990年30岁那年获得提升,成为可以带人的经理。

要懂得经营自己

销售人员是传教士,我到了微软,就变成了微软的传教士,传Microsoft的教,传Windows的教。Dos是黑白的,我对用户说,我要带他们进入彩色人生!

有了IBM的本钱,1991年,我跳槽去了微软,负责构建微软在台湾的渠道建设。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问世,标志着1975年成立的微软已经成为和IBM竞争的大公司。比起IBM,微软是个年轻的公司,其尊重个性、不拘小节的文化和IBM组织庞大、言行有序的文化截然不同。到职不久,我获得了一次去美国西雅图参加微软总部会议的一个机会。去之前,我缜密考虑了自己的着装,我已经预感到一定不能太IBM化,经过一番搭配,我穿着短袖上衣,休闲裤,运动鞋参会。一进会场,满眼都是圆领背心和大短裤,甚至还有人穿拖鞋!

从渠道到客户部,我在微软干到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 95前离开了微软,之所以在微软最辉煌的时候离开它,是因为我实在无法抵挡Motorola独立做一摊的欲望。

1995年,IBM、Motorola、Apple实在不能再忍受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小字辈骑在自己的头上,他们联合起来要做PowerPC,以对抗Wintel联盟,这个计划看起来很美。我加入Motorola电脑事业群组台湾公司,担任总经理,但干了一年,PowerPC联盟就宣告失败,我怅然离职。之后,回忆起这一段,我还感慨良多:公司间基于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合作,特别是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企业的合作,往往不会成功。因为他们各怀鬼胎,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很难凝聚成真正的共识。

我一直认为Motorola是个好公司,管理和文化都很好,但是面对PowerPC失败的局面,我仍然显得很无助。我认为一个人需要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总是跳来跳去,要懂得经营自己。经营自己是什么概念?就是自己在复印自己的履历表时,不小心遗忘了一页,打扫卫生的阿姨拣起来后一看,“哦!这个人很懂得经营自己!”你的人生履历要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

从Motorola退出来,我继续在跨国IT公司漂流。1997年,我加盟Oracle(甲骨文)台湾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营销管理;1998年2月,我又加入了Novell台湾公司担任总经理。此时的Novell Netware也正在Microsoft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选择学习倾听

2000年1月,已经40岁的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成为台湾奇摩网站的COO(首席运营官)。1997年下半年成立的奇摩网站,立志要做台湾互联网第一门户。经过两年的拓展,奇摩已经位居第三,排在它前面的是台湾IT媒体业传奇企业PCHOME和中时电子报网站。

奇摩的投资方之前在业务上和我打过交道,在奇摩正大力拓张的时刻,很需要一个有成熟商业经验,特别是完整的外企背景的人来运营,以完成最终在NASDAQ上市的目的;而我此时也正在对越来越热的互联网风暴关注甚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40岁的我,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职业舞台。看起来,一切都有些不同了。新经济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YAHOO!的市值令传统钢铁、石油寡头们汗颜,企业中高层充斥着20多岁的年轻人,一切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

我很快选好了自己在如此年轻的团队中的位置,那就是倾听。

从进入IBM开始,我就开始了对自己的历练,将自己从原本的感性思维向理性商业思维转变,通过这个历练,使我学会了张弛有序地处理问题。奇摩的定位是面向年轻人提供网络服务,因此在网站定位上需要向年轻人的思维靠拢。虽然我自认为自己有颗年轻的心,喜欢新奇事物,并且可以对新奇事物进行倾注式的学习,但是近20年的商业生涯,显然已经不会让我还能对八卦消息和花边新闻有兴趣了。于是我首先选择了学习倾听,倾听年龄和思维更相近于目标用户的同事的意见,只在适当的时候,用丰富的商业经验进行谈话方向引导,使讨论主题能收拢在所关心的问题上。通过倾听和引导,我避免了局限于过去的经验思维,也避免了使自己孤立于管理金字塔顶端的危险,成功地和年轻人融入了互相学习的氛围。

当认为自己已经听懂了,我就开始问。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的竞争,特别是在互联网热潮中,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经营成本,而以人为载体的“点子”,更是竞争中的法宝。要会问,要问得对方很爽,在对方很舒服的情况下,聊着天就把“点子”说出来。

我的到来,显然使奇摩的外企味道更浓了。我相信,我的到来与否,对于奇摩来说完全不一样。我的到来,可以把奇摩充满热情,但缺乏经验的一群年轻人凝聚起来,往商务的方向走。我相信,任何企业,无论是曾经就职的IBM、微软等传统商业企业,还是正在红遍天下的新经济企业,最终还是需要以商业利益为归根的。

成为台湾第一门户的愿望,在2000年6月实现了,而此时成为第一又有什么用呢?NASDAQ业已在2个月之前的4月18日全面崩盘。正当奇摩丧气的时候,2000年9月,雅虎来找我。2000年11月9日,雅虎宣布收购奇摩。奇摩卖得很成功。奇摩在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把自己卖了出去,对所有的股东来讲,这是当时最好的策略了。在那种关键时刻,真的不能过于自我,不能自大或固执。保护股东权益的机会稍纵即逝。奇摩当时的董事长很清醒,他创办了台湾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然后把它卖给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一方面,奇摩股东手中的股票转变成为可在市场流通的YAHOO!股票,另一方面,并购的企业沿袭了奇摩的品牌,称为“YAHOO!奇摩”,奇摩的面子没丢。通过这一并购,奇摩不仅继续保持了台湾第一大门户网站的地位,而且通过YAHOO!的资金注入,进一步拉大了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

2002年5月20日,我作为YAHOO!中国区总经理,离开生活了40年的台湾,来到了北京,主持雅虎中国业务。雅虎香港是香港的第一,合并后的雅虎奇摩是台湾的第一,而雅虎中国在大陆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实际上在大陆排名十分靠后。而在我看来,做互联网是很辛苦的,如果不是第一,实际上就没多大意义,竞争对手会把你越拉越远。所以我不仅来了,而且当然不是要螳臂当车,我要以经验实现雅虎中国在大陆的第一。

做职业经理人,做到一定程度,钱就变成了副产品,没有必要为钱去冒很大的风险;而创业者则不同,他需要对钱很有兴趣!

做职业经理人,可以掌握大量的钱和权的资源,可以利用企业本身巨大的品牌影响力,获得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而将这些资源转化成为自己的表现形式,影响他人,获得尊重。

做创业者,则一切从新开始。无论你之前有多么大的成就,来到客户那里,可能要从盘古开天开始讲起,半个小时之后,客户才知道“你是谁”。

编辑:孙海沙

24
 楼主| 发表于 2003-6-10 16:41:24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特色餐饮店,三万元OK

(2003年6月    作者:巧巧)
下面这些女士的餐饮小生意,皆是投资在3万元左右的精致特色餐饮店,店子都用不贵的原材料,又不需要苛刻的条件,更不需要像别的餐饮店那样费力淘神、全职投入,取胜却在概念上,以慧眼生财。

林雪

女 28岁

售卖概念:女人的最佳健康养颜品是水果

店铺经营方向:靓容水果餐

我家附近有个健身馆,每天都有不少女性在那儿锻炼,这对我是个特别大的启发,既然有那么多女性注重保养,追求美丽,为什么我不投其所好,开一家方便这些人休闲兼美容的小店,让她们有个地方闲坐,吃饱吃好,漂亮又不长胖呢?

于是我寻到了健身馆旁边的一个15平米的小门面,装修的调子做得很清新健康,店子里能洒到阳光,摆放着各种绿意葱茏的植物,让人觉得这里的一切有情调而明朗,与健身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吸引顾客对水果的钟爱,我还请人用水果做了不少拟人造型,可爱极了,让人一看就喜欢,这样就增加了店子的亲和力。

我每天采购的水果,全部是新运到的水果,量不大,但要求品种一定要尽量多,而且颜色各异。店里只用两个小工,一人负责接待收款,一个专门在透明玻璃隔间中削果装盘,搞各种果盘制作,另外就是每天熬制新鲜的果酱。

每种水果,我们按凉性、中性、热性分类,而且注明所含营养、热量,对人体的作用。这样顾客来后就能按各自所需点水果了。我们会尽量在一个水果盘中兼顾色香味形器,让她们的五官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配餐时再辅以少量的谷类食物和牛奶,做到营养和低热量都有所保障。

这样来健身的人,都能在健身减肥之余,享受到一份既有足够营养,又能保证她们皮肤好、身体不长胖的健康食品了。很多人还把吃我们的水果餐当成排毒的好方法呢。

林雪的制胜秘诀:

1、 找到了健身与吃的关系,所以能大受欢迎;

2、 迎合了女性追求生活质量,追求视觉美感的心理;

3、 取材便宜,人工费低,不需要自己过多地亲力亲为。

刘樱红

女 30岁

售卖概念:外婆做的家居小菜是最香的

店铺经营方向:秘制家居小菜

我以前玩得最好的小伙伴中,有个人的外婆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厨师,做的家居小菜那才叫绝呢,每次我上小伙伴家玩,都羡慕她有那么好的运气,能吃到外婆做的香香的菜。其实这不只是菜好,还因为老年人的关爱也很让人温暖。

我就想做这样一个餐馆,不但让人吃好,还能在这里体验到家的感觉,被人关怀的滋味。所以我在中档的社区边上开了这个30平米的小餐馆。选餐具的时候,我一个大盘子都没买,因为我要求菜品全部做成精致小菜,用小碟盛,让人点上七八样,也不算特别贵。现在的人吃大鱼大肉多了,就更偏爱清淡小菜,不要多,只要好,所以我的桌子也不大,最多也就能坐六个人,让围坐在一起的人有家的气氛,不要闹哄哄的有很多人吵。

咸腌小菜是我们店里突出的一个特色,因为别人做不了,也不屑于做。但我们找到了一个专做这个的手艺人,菜选料很干净,也很新鲜,不像一般商店或超市里袋装的咸腌小菜,失去了新鲜的滋味,不好吃。

另外我们做的时蔬,都较清淡,而且做的方法不一样,用的油也不多,这样大鱼大肉吃多了的人,就觉得很合口味。

再一个特色就是我们的高汤了。因为外面的汤很多是急火烹出来的,所以不够香,而且按传统的说法讲也不营养,我们就有一个厨师,主要管烧各种高汤,用家里煲汤的方式,真火真工夫地做,这样懒人就可以不费事不费力地在我们这里吃到家常的好汤了,而且保证品种经常换,不会重复,这也是一般人家里做不到的。

最绝的是我的招牌——外婆。我找了两个60岁左右的老婆婆来店里做招待,穿得干干净净,戴上白发的头套,殷勤为客人布菜斟酒,这样店子里就更像个家了。

现代家庭里的人都不多,生活节奏也没有给厨房留太多的时间,所以我就补了这个空白,让人在外面也能吃上家常菜。

刘樱红的制胜秘诀:

1、 利用了都市人想吃家常菜又不愿意亲自做的状况;

2、 突出家庭氛围,增加亲和力;

3、 品种多,数量少,对小家庭很有号召力。
蒲盈盈
女 29岁
售卖概念:绿色的就是健康的
店铺经营方向:季节野蔬店

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植物学特别有兴趣,很多别人不认识的植物,我都能如数家珍。去年春天我和一群朋友去郊外踏青,见路边的鱼腥草、灰灰菜、荠菜、蕨芽到处都是,就采了不少,拿到农家去做了几样别致小菜请朋友品尝。没想到一吃之下,他们都大呼过瘾,说什么现在在城里再也吃不到像这样鲜嫩特别又绝对绿色的食品了。这件事触动了我的神经,我想如果能搞一个专做这种取材于野外的纯自然绿色小菜的菜馆,讲究饮食健康的都市人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说干就干,我在自家附近找了一个只有20平米的小门面,做了这个精致菜馆,因为我不想营造一个大餐饮的氛围,所以装修按田园风味做得很简洁,只摆了5张桌子,每天接待的人有所限定,这样就不太累,而且可以保证顾客在这里享受到很体贴的服务。

我的原材料全部采自野外。需要的时令野蔬,包括配菜的豆腐都是到近郊与一家农户约定好,什么菜什么价,要多少,他们会每天替我采集或代收,再送到店里来;像蕨根粉这类的干货一般是按时从经营公司批发;而野生蘑菇则是由一家专做这类生意的山珍店送货,干货和新鲜的都有,因为有些季节鲜货很难收到,我必须保证不断货。我要求厨师每周要开发一种新的菜品,满足顾客求新求异的乐趣。店子交给在我家做了多年保姆的一个年轻女孩来打理,这样我就基本上不需要每天去店里了。因为投入的费用主要是房租,所以所需并不算大,而我们店附近就有一个较高档的社区,我就把眼光瞄准了这些追求健康还想吃好的人,纯绿色食品的招牌一打出来,不用我吆喝,他们就自动上门了。

蒲盈盈的制胜秘诀:

1、 抓住了都市人求新爱异,又讲究饮食健康的心理;

2、 店不大,可以做得别有情调,增加菜品的附加值;

3、 原材料价格不高,利润就特别丰厚,田园风格的装修既突出主题又便宜。

小安  
女 24岁
售卖概念:花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吃
店铺经营方向:花卉餐饮

我喜欢花,也喜欢格调,所以我就做了现在这个像西餐茶楼式的店,专门让顾客饮花食花,感觉像花一样的生活。

我们附近的南山风景区,有大量种植花卉的花农,其中玫瑰、菊花和桂花的产量很高,我自己制作的主要花餐饮品,都取材自那里,花农们会按时令送不同的花到店里来。

玫瑰主要做玫瑰蜜,取其花香、颜色,可做各种甜食的主料;桂花也做桂花蜜,除了做馅,另外就是直接做饮料。余下的干花花茶都从超市、药材市场购得。为了免除女士怕吃糖变胖的顾忌,我大部分泡制的饮品都用甜叶菊做甜味剂,这样女士们的担心就变得多余了。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花粉制品和蜂产品,像蜂胶这类的东西,一般人很少会接触到,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

为了让顾客时时触及到与花有关的东西,我还让厨师特地开发了几道类似西餐茶点和冷餐的食品,顾客点用西餐,上面都用花卉做装点,或者用萝卜、生菜等做出花的造型,突出我们店的主题。

因为店的格调处处调理得就像花一样,人一进门来接触到的物品和色彩都与花有关,很多情侣都来这里约会。也有中年夫妻,偶尔来这里体验一下别致的恋爱情调,不少年轻白领也把这里当作休闲聚会的场所,因为这里的环境与他们的身份也很相配。

小安的制胜秘诀:

1、抓住了都市人追求浪漫、爱美的心理,让实用和美一起被消费;

2、原材料同样不贵,而且所用极少,主要的支出在门面及人工费上;

3、经营特色独树一帜,容易在茶楼林立的市中心树立鲜明的个性。

张静懿  
女 29岁
售卖概念:滋补随时DIY
店铺经营方向:滋补保健茶

做茶楼之前,我到很多地方去考察过,一方面是留意别人的店的经营装修,另一方面是喝的东西,我发现大家做的都差不多,只是店子格调互不相同而已,没有什么特色,所以我想有所突破。

我发现现代人亚健康、文明病越来越多,大家都很讲究补的概念,但各人情况不同,而且时令不同,想补又不知从何做起,于是我决定专门经营滋补保健的茶饮。

我当初找店员的时候很讲究,专门到中医学院找了三个高年级的学生来打工,因为他们能为顾客讲解一些实用的滋补知识,而且还能开发一些常规的滋补新品种。但我们的主打饮品,处方还是请中医专家开的。

我们会根据顾客目前的情况,在点茶的时候有针对地做一些茶品配方,比方说商务人士工作压力大,易疲劳,我们一般会加几片西洋参在茶里,有减轻疲劳,增加脑部活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女性多数容易患妇科疾患,茶里可能会加像益母草之类的女性保健药。这样,顾客就在喝茶之余,同时做了身体的滋补,当然我们的茶楼会比别人多不少号召力啦。

因为大部分人对中药不懂,我们就有了优势,而且因为消耗的药量并不大,但概念独特,茶也可以比别的茶楼卖得贵一些,这就是动脑筋创造的财富呀。

张静懿的制胜秘诀:

1、 发挥中药的百姓基础,又利用了别人不甚了解的空档;

2、 店员有特色,对客人有说服力,配茶让人觉得专业。

编辑:丫丫

25
 楼主| 发表于 2003-6-10 16:51:26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亿万富翁的致富宝典

(2003年6月    作者:老诚)
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已经连续8年雄居世界超级富翁榜首。比尔·盖茨致富的全部奥秘在于:创新、创新、再创新。他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来从事生产,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不创新,就灭亡!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28个月。”为此,他制定了9条指导方针:

第一,“雇佣聪明的人”,因为“软件发展需要聪明的工程师参与,依循演算法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二,“容许独轮车”,因为如果追求创意产品,就必须鼓励一种创意氛围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与小团队共事”,因为小团队沟通有效率,微软通常把工作团队人数限制在35人内。

第四,“给人时间思考”,因为要想有创新的产品,就必须要让人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五,“迅速做决定并且坚持下去”,否则就会延误时机。

第六,“发展一套意见反馈环路,特别是与消费者要有互动”,因为“微软是一家行动非常快速的公司,而且我们是以消费者的要求订制优先次序。”

第七,“从以往的计划中学到教训”,尽管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微软坚持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

第八,“拥抱并扩充新事物”。

第九,“善用每位人才”。

沃伦·巴菲特,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也是世界头号投资家,是惟一只靠投资证券等稳居全球富豪宝座的人。作为投资家,他的成功秘诀主要在于:理性、理性、再理性。

沃伦·巴菲特认为:“我的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天资看作发动机的马力,但产量(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拥有一台400马力的发动机,但只获得100马力的产出。如果拥有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它开足马力,这是更好的途径。”

在美国投资史上,1973年至1974年的大滑坡,给股票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正当华尔街股票市场深深地陷入“做,还是不做(股票)”的两难选择时,沃伦·巴菲特却募集了大量资金,第一个大量收购的是《华盛顿邮报》公司。这家公司拥有4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照他的估算其价值大约在4亿美元,而股票市场却将整个公司估价为1亿美元。沃伦·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各种资料,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当1973年其股价下跌,每股24美元时,他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投资1000万美元,买下了该公司20%的股票,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并加入董事会。到了1985年,这些股票已升值为2.5亿美元,获得的利润是投资总额的6倍多。

沃伦·巴菲特经常说,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像企业经理那样考虑问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在思考问题时,也应该像一个投资者才对。

全球闻名的沃尔玛公司是由萨姆·沃尔顿创立的,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业王国。萨姆·沃尔顿的财富取得如此快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低价、低价、再低价。

走进沃尔玛公司的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标语,就连沃尔玛的购物袋上印的也是这句话。天天平价和一般的削价让利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把低价销售作为一种长期的营销手段,坚持每一种商品都要比其他商店更便宜。这一指导思想使得沃尔玛成为本行业中成本控制专家,因为只有将成本降至最低,才能真正做到天天平价。沃尔玛的低成本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仓储式经营。

(2)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采购一般从工厂直接进货,通过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沃尔玛的销售和存货情况,及时安排生产和运输。

(3)强大的配送中心和通讯设备作技术支撑。沃尔玛拥有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和最大的私人运输车队,所有分店的电脑和总部相连,一般分店发出订单24-48小时之内,就可以收到配送中心送来的商品。

(4)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沃尔玛的管理费用为公司销售额的2%,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

(5)减少广告费用。沃尔玛公司认为保持天天平价就是最好的广告,在零售业同行中,它的广告费用最低,但销售额最大。

1953年,鲁帕特·默多克22岁时,从父亲手中接过一家地方报纸阿德莱德《新闻报》。由此开始,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建立起横跨五大洲的传媒大帝国——新闻公司。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人瞩目的世界报业大亨,在全世界已有300多家子公司,年收入接近90亿美元。鲁帕特·默多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扩张、扩张、再扩张。

默多克1956年购买了墨尔本《新思潮》周刊,1960年购买了悉尼《坎波兰报》、《镜报》,1962年购买了WIN4电视台频道。之后,他又开始向澳大利亚以外的地方出击,1963年购买了香港亚洲杂志公司28%的股份,1964年购买了新西兰惠灵顿的主要报纸《自治报》,1968年设法拥有了英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众化的《世界新闻报》集团49%的股权,1973年在美国一举买下了《快报》、《新闻》以及它们联合发行的星期日报纸,1980年买下了英国影响很大的《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1985年在英国收购了“福克斯公司”和城市传媒公司,1988年出资30亿美元兼并美国三角出版公司,1989年又接管了柯林斯出版公司等,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默多克旋风”。

李嘉诚在香港及亚洲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嘉诚的成功,其果断决策起了决定作用:反应敏锐,果断处事;能进则进,不进则退。

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塑料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摆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料花。他建立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厂,他也被誉为“塑料花大王”。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那年5月,香港政府为兴建中区的地铁中环和金钟站地面建筑举行了公开招标。各大财团为争夺这块黄金地段的兴建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李嘉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因为它背靠香港政府,又有强大的财力作后盾,素有“地产皇帝”之称。激烈竞争的结果,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实力雄厚的“置地公司”,开了华资吞并英资的先河,被人们称之为“小蛇吞大象”。

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投资入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

1978年,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

1981年1月1日,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就这样,李嘉诚的资产像吹气泡一样膨胀起来,成为香港首富。

(彭丽丽摘自《光彩》2002年第12期)

26
 楼主| 发表于 2003-6-17 19:07:43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精明的四个等级

(2003年6月    作者:小鹤)
“精明”这个词,在上海话中另有一个相应的词叫“门槛”,上海人对于处事精明的人,就称之为“门槛精”,反之,就是“门槛不精”。然而,所谓“门槛精”,又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前些年,不少外地朋友对上海人有一个评价,叫“精明而不聪明”。对于这种不聪明的“精明”,上海话中倒还有另外一个词的,那就是“精怪”。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当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缺少了一个“明”,两眼一抹黑,再“精”又有何用。至于“精”而成了“怪”,那就是“精”到牛角尖里,只要对方见怪不怪,结果就是其怪自败。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明呢?若干年前,有一个特殊的场合,一位阅世很深的老人告诉我,不同的人其精明的程度,大略可分为四个等次、四种类型。

第一等级是外相看上去十分敦厚老实,待人处世绝不以能者自居,甚而让人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十分精明者。这种精明,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意思。这种人,往往会让他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觉得是自己可以放心托付一切的合作对象。因而,其处世行事,常无往而不利。至于若有不逞之徒,因其貌相老实而欲欺之者,往往会临到最后关头,方才发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第二个等级是让人一眼看去就觉得浑身透着精明,而内底子也确实相当精明的人。但“精明外露”,已非上品,不免让人处处防范,其效果也就有限,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等品”。

第三个等级是本身既无多大能耐,看上去也就“傻冒”一个,正因其内外都傻,也就做到了有人所说的“守拙”。平常既无自作聪明之举,他人对他也全不设防,进而有不忍欺之者,故虽未必能成大事,而正因其无成大事之志,尚可通保全身,安居三等。

第四等级为看上去一脸“精怪”相,亦往往自以为精明过人,骨子里却是智商低下者,此等角色人见人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为末等。

然而,世事是多变的,人也是会变的。以上四色人等,更非一成不变。古人云:“惟上智下愚为不移。”在这四等人物中,尤以第二等与第三等的变数最大。如第二等者,一旦精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会沦入末等而不复,而原为第三等者,如能在世事磨练中逐渐悟出真谛,从而摇身一变跻身头等行列者,亦不乏其人。至于一个人在人生长河中会怎么变,那就看他是不是贵有自知之明了。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是不是有自知之明,或者说,是不是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生的富贵穷通。

在这四色人等中,你可列入几等?

摘自《沪港经济》

27
 楼主| 发表于 2003-6-24 18:49:41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温州亿万富翁不快乐

——心理医生妙治“富人综合征”
(2003年6月下半月    作者:李作明  王永琴)
2003年4月11日18点多,一辆豪华奔驰车驶进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一位三十七八岁、体态偏瘦却神清气爽的老板携同妻子来到心理科找到了主任医师戴玉磊。一见面这位老板就说:“戴医生,今天下午我刚刚与福州一个老板成功地签订了一个2300万元的服装制作合同,这是我康复后的第一笔大生意,吃水不忘挖井人,再次感谢你对我的成功治疗……”他继而开玩笑说:“要是张国荣遇到你,他绝不会自杀。”

原来,就在两年前,这位名叫高进的亿万富翁由于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而患上了抑郁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一时间,他万念俱灰、行为怪异、回避社交、甚至想到自杀……最后在妻子的反复劝说下求助心理医生,经过一年多艰难的心理治疗,这位曾一度要自杀的亿万富翁终于全部解除了心理病态而重返生意场……

风光八面的亿万富翁何以羡慕老乞丐

1986年夏天,高进从杭州某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到家乡浙江省瑞安某农具厂做技术员。几个月后,高进就不满足每月100多元的工资而辞职下海。他在温州的郊区租了一间每月租金为30元的小平房,用110元批发了一些领带夹,慢慢开始他的原始资本积累。

时间不长,不满于这种小本经营的他看中了做一次性打火机的生意,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他的一位堂叔做了几年的布匹生意,早已是万元户。为了能从他手中借出8000元开办起小工厂,他开始向这位堂叔借钱,起初是借100元,并说“五天还”,结果五天真的还了。过一段借300元,说“半个月内还”,果真不假……总之多次借钱,每次都是如期或提前还款,当然这些钱他根本就一分也没用过。他只不过要在堂叔心中树立极佳的商业信誉。终于有一天,他开口要向堂叔借钱8000,许诺一年内还上。堂叔说:“好,我答应你,你这孩子就是讲信用!”

一个月后,高进凭着一套机器和简易的厂房生产出了一次性打火机,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二年,高进又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将当时流行的电子表大量地推销到省外十几个城市。这时,他已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到1993年,事业上平步青云的他又发展起了自己的服装业、制鞋业,他的资产已过千万。再后来,他又在郊区、海滨及瑞安、台州等地成功地发展了房地产业。到2000年,高进的集团共辖11个大型的公司,其固定资产已过亿元,温州繁华的闹市街头一座25层楼的集团大厦代表着高进的成功和年轻霸气。

在旁人看来,高进早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温州,所有知道高进的人,无不对他充满敬意。

但是,没人知道,就在高进的资产不断增长的时候,他却被好多东西深深困扰。事业做大了,他好像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刻也不能停息。11个子公司,每天都要有大量的决策由他拍板定夺,每天都要与生意场上的对手们明争暗斗。这些所带来最直接的痛苦就是严重失眠,高进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沮丧之中,他忽然感到,事业的成功对他来讲已经没有新鲜感和兴奋感,他真的太累了!一天,当他带着几分醉意在随从们的簇拥下从一家大酒店出来的时候,一个肮脏的乞丐向他伸出手来,他用不耐烦的神情示意助手将他打发开,助手赶紧掏出一元硬币扔在乞丐脚下,这时乞丐赶紧拾起并向高进连连叩头……

一直暗自苦闷的高进陡然惊愕:一元钱竟让一个乞丐如此兴奋异常,而自己一个日进千金的成功人士却找不到任何东西挑起自己的兴奋——这难道是老天的不公吗?为此,他对随从们说今天要自己走一走,等随从们离开后,他又回过头来找到了那个老乞丐,并在一家偏僻的餐馆里宴请了他。此时的亿万富翁高进,将半个脸遮挡在支起的西装领子里,与老乞丐探讨起了人生。老乞丐告诉他,他是江西上饶人,家里有个读书的孙子,每天能讨来几十元钱,每月都要给家里寄回几百元钱供孙子读中学。老乞丐告诉他,想到孙子读书自己每天都很快乐、轻松,每天晚上睡在桥洞,日落而息,睡上八九个小时的觉……

老乞丐的话让高进感到了悲哀,他感到自己一个身价亿万的大富翁竟没有一个肮脏的乞丐幸福,他从心里羡慕乞丐没有精神压力、自得其乐的生活。这天,他走在温州的大街上,一个人独自流泪了。

不堪重负的内心已摇摇欲坠

一个亿万富翁竟羡慕乞丐,这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也许正因如此,才更加重了高进的内心痛苦。因为他不敢将这种心理活动讲给任何人,甚至他的亲人。每天,他都要在下属面前一如既往地装出一副威严的、坚定不移的硬汉形象,以让他们感到内心的震慑;在生意场上他永远要左右逢源而不露破绽……周围的所有人对他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将他视为崇拜对象——所以,他要将内心的烦躁和痛苦都深深地埋在心里而不让任何人知道,否则他就担心人们将他看破。

这种状况越来越加重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援,仿佛总有一种无名的烦闷充斥在他的心间。失眠、倦怠像一个赶不走的瘟疫一样,吞噬着他的意志。这时,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每当下属们流露出一种快乐的神情,他心中就产生了一种难以控制的妒意。为此,他忍不住无原则地发脾气……有一次,一位企划部年轻的女职员与同事开了一句轻松的玩笑,被他意外听见,他当即拍了桌子:“工作时间,你哪里来的这么高兴?扣发你当月奖金!”所有在场的员工目瞪口呆、噤若寒蝉。有时他给下属打电话,对方如果接听的动作稍慢一些也要遭受他一番劈头盖脸的训斥。2000年春节前集团中层酒会上,一位部长闲聊中谈起某某集团的苏老板将与北京的某某名人一起度假,被他听见,又不高兴了,一下子将酒桌掀翻……

在人们的心目中,高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这座属于他自己的集团大厦里,他就像一个暴君一样,随时随地会将一场风暴降临,让战战兢兢的下属们惊惶不已。好多过去跟他能随意相处的人如今只能对他敬而远之——而这恰恰又让高进懊恼无比。一次在集团中层领导大会上,高进发脾气说:“你们这些人,越来越远离我了,是不是有人总在我的背后说三道四。告诉你们,我的耳目很多,你们说什么我都知道!”在他的心中,他越来越怀疑一切,仿佛周围的人们都在窥伺他的财产、地位等等东西……

高进越来越封闭了。他自己还不明白,下属们在他面前战战兢兢,而他更害怕下属背地里议论他、嘲笑他,只不过他是用一种发脾气的办法来掩盖罢了。更严重的是,高进在孤独无援的情况下,找不到一个可诉说的对象。到后来,他几乎对一切都疑神疑鬼:首先,严重的失眠使他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深夜里,他多次叫醒妻子:“我一定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了。”这样,妻子连夜叫人将他送到医院,但检查后医生说他的心脏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回到家里后。他对妻子说:“医生一定是在欺骗我,我肯定有心脏病了。”这样他们就又来到另外一家医院。经再次检查后,仍然没发现问题。此时的高进一脸茫然地直摇头……

不久,高进从报上看到了一则某富翁被人绑架的报道。这使他整日忧心忡忡,他想到在集团里,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出现一个“汉奸”,吃里扒外地将他出卖。特别是当时他听说温州某一富翁的侄子被几个陌生人意外杀害,后来被证实匪徒原想暗杀这一富翁,结果是错杀了他的侄子。这个事件更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由此而来的是,高进每日都如履薄冰,他胆怯地害怕亏本而不敢进行任何新方向的投资,而正在运行的生意也担心其功亏一篑。他曾为几个商界的朋友做贷款担保,他也更担心他们一旦亏了本,法院会依据协议找上门来。每当电话响起,他总担心是法院立案、开庭的通知,这使他始终处于一种恐慌的状态。而更可怕的是,他始终担心有图谋不轨之人或亡命之徒将他陷害。他不敢一个人走路,不敢一个人上电梯,甚至上厕所都要有随从陪同;他不敢一个人上街,也不敢到广场等人多的场所去。而且,他还害怕去单行线的车道,他总觉得那里没有对面的行车,自身最不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高进的精神已经极为颓废。他有时竟像孩子一样对妻子说:“我要妈妈搂着我睡,我真的很害怕。”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老母亲已经70多岁了!

久而久之,高进整日忧郁万分。他终于决定了结这一切。一天深夜,他将手伸向床前一座名贵的台灯,慢慢地拧下里面的灯泡,然后将手指伸向灯头……

一种犹豫使他的动作停止下来。此时此刻,想死又怕死的心理让他难以横下心来,这种矛盾让他感到内心的疼痛,他的手指停在那里,他泪如雨下,不停地发出酸楚的呜咽……这呜咽猛然将妻子吵醒……

回归阳光下的生活快乐无价

2002年1月8日下午,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挤满了人,此时的高进和妻子都是一身布衣装束,当天为他诊治的值班医生是戴玉磊,坐在医生面前,高进感到有些慌张,他生怕有人认出他的身份。关于自然情况,他做了所有的隐瞒,如医生问及他的姓名、年龄、职业,他回答“王小五,42岁,工人……”

高进神情沮丧,一脸的无奈:“睡眠总是特别不好,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妻子说:“我的先生一二年来总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到医院查了多次都没有事,但他还是要去查,我更担心的是,他什么都怕,人多的地方他不敢去,怕冲出人来杀了他,可人少的地方更不敢去,电梯里要是没人,他根本就不敢一个人去……和同事们很难相处,他总怀疑大家都是坏人,结果大家都躲着他。这一段他总要自杀,我们可怎么办啊!我做了很多工作,甚至给他跪下,他才肯到医院来看心理医生,他怕别人知道……”讲到这里,妻子流下了泪水。高进说:“我多次想自杀,我明知许多做法、想法可能都是荒唐的,但我就是难以控制自己。”此时,高进泪流满面地拉着戴医生的手说:“医生,我太痛苦了,救救我吧,只要你能救好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可在高进看来,戴玉磊医生对他并不同情,他那不冷不热的神情让高进感到了一种压过自己的高傲与神秘——这正是高进多年来没有过的感觉。多年来,他总是居高临下,没人敢在他面前装腔作势。而今天在医生面前,他却被医生的气势给镇住了。戴医生有些威严地说:“我能救你,一定能治好你的病,这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按我的话去做。”高进连忙称是。戴医生说:“先初步改善一下你的睡眠。给你开一点特效的安眠药,你的睡眠肯定会好转,一周之后再找我。对不起,时间到了,你们走吧,我还要接待下一个病人。”

一种被人管制、被人所辖的新鲜感觉袭上高进心头。回家后,他开始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

高进有所不知的是,从医院回来后,妻子又偷偷到戴医生那里去了几次。她向医生袒露了高进的真实身份。并尽可能地将高进从创业伊始到成长为亿万富翁的历程细细道出,特别是丈夫这几年来的种种异常之举,她都毫不隐瞒地告诉了戴医生。这些资料对戴医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令他对高进的治疗信心大增。四天后,高进感到自己的睡眠大大好转,精神上也轻松了许多,这使他兴奋异常。当天他就兴致勃勃地给戴玉磊医生打来电话:“太好了,我的睡眠好多了。我想今天就去你那里看病,怎么样?”戴医生说:“对不起,今天没有时间,要按我们约定的去做。”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过了一周后,高进夫妻又是一身平民打扮地来到医院。一番心理测试过后,戴医生说:“先生,你患了抑郁症、恐怖症、偏执症、强迫症等多种心理疾病。”这时高进焦急地说:“戴医生,你一定要救我啊。说实话,我就是××集团的老板高进……”

此时的戴医生更为不屑地说:“我能救你,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必须完全听我的,否则治疗就会失败。”高进赶紧应承。

当时,戴玉磊医生要求,两人要签订一个协议,各保留一份。其内容是:“高进必须在每月的5、15、25号下午3点整来戴玉磊办公室诊治一次,高进不论多忙必须守时。诊治期间必须完全无条件服从医生的指挥。每一次对医生的提问高进必须全部实话实说,戴玉磊负责对此治疗隐私的保护……”当时,高进说:“还可以写这一条:治好之后,高进愿将自用的奔驰车送给医生。”戴玉磊说:“我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时,高进夫妻要求医生到家里去治疗。高进说:“到医院来我真的怕别人看见,再说家里条件也好,我的费用可以加上几倍。”戴玉磊立刻拒绝:“不管你是什么人物,都是我的患者,必须到我这里来!”

高进每一次来诊治,都要将十来天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汇报给戴玉磊,而戴医生则一一做出解答和纠正。戴医生说:“白天尽量不要躺下想事情,那会越来越悲观。你怕什么东西就要去尝试着去做什么东西。比如你不敢一个人坐电梯,那你就偏偏要一个人坐一次。”可到了电梯门口,只要是空的,高进还是不敢上。这时戴医生就循序渐进:只坐一层,医生将他送进电梯,高进的妻子在二楼电梯口接应他,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他却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后来戴医生又将他领到繁华的广场、火车站等人多的场所训练他的胆量……

半年之后,高进的心理疾病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时,他能够基本独立地坐电梯、去人多的地方,或者独立地走单行线车道了。而为巩固成果,戴玉磊坚持不懈地对他进行各式各样的训练,同时对他的各方面的病态心理进行引导和纠正。高进说:“我就怕法院来的电话。”戴玉磊说:“越怕越做,你不要等,要主动给法院打电话,询问一下有无涉及集团的官司。”这样训练多次,最后高进终于释然。有一次,高进说:“我现在对名利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比如名片,多年前印了某某董事长、协会理事等一大堆东西,后来觉得自己名气大了,这些都不用,只在名片上印上高进两个字就觉得够了。总之事业到这份上,已经没有成就感了,很空虚。”这时,戴医生说:“你做一些社会公益的事情,如赞助一些贫困大学生。”于是,他很快拿出50万元在温州一所大学资助了一批大学生。当时,学校还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让高进站在主席台对着大学生们讲话。这让他感到耳目一新。回来后他对戴玉磊说:“感觉很好,大家都很尊敬我,我油然生出一种成就感。”

2002年底,恰逢高进儿子10岁的生日,他生意场上的很多朋友都提出要来祝贺,高进心里又恐慌起来,他总觉得这些人都是别有用心,因为当时社会上关于他的传闻很多,大多是“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类的,他想这些人无非是想来看他的笑话的,他无限失意地对戴医生说:“我这个亿万富翁身边居然都找不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吗?!”戴医生告诉他:“你这样提防别人,对旁人始终戒备,怎么可能交到知心朋友。你试着去找找你当年尚未发迹时的同学、朋友,将心比心,肯定会有一些别样的感觉的。”高进第二天就回到家乡瑞安。他中学时代的校友有的在做生意,有的也就在当地机关担任职员,生活大都平淡而幸福。他们听说高进回来后,都赶过来看他,大家聚在一起回忆美好的中学时光、回想当年的青春激情,高进一下子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20年,看到同学们一如既往的真诚的笑容,他的心也被这点点温情触动了。

经过一年的艰难治疗,高进终于恢复了健康的心态。他重新振奋起来,感到了生活的意义。2003年3月,他用一种平和与愧意的心态在集团干部大会上检讨:“这两年我脾气很坏,影响了大家,我向你们道歉。今后你们要多向我提意见。我需要你们,集团更需要你们。”

四川省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黄先生指出:

从心理学来说: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病例,同时也是比较普遍的病症。一个人在创业初期,他的目标或者理想比较明确,也十分简单。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这种单纯的目的上。除了赚钱,他的心理空间几乎容不下其他的任何事物。而当他的这一目的达到以后,毫无心理准备的人就会显露出心理防线全面松懈后的极度空虚和措手不及。这就是高进这个案例对许多成功者和创业者所具有的镜面作用。如何有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远没有如何在成功之路上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心理逐步适应未来的道路重要。

4月初,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按照常人的想法,一个拥有数亿资产且事业如日中天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该选择自杀的。其实准确点说,这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就像这次“非典”的流行,和以往其它的灾难相比,“非典”并不是不可攻克的,但由于人们缺乏有效的抵御灾难的心理,恐慌便超过了疾病本身。在培养成熟的心理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手中的财富,不要被聚积的财富压得不知所措。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这些富人创造一个使用的渠道。就像本文主人公高进一样,当他将一定的资金投入到他认为有益的地方时,他就有了一种成就感,也就有了一种全新的人生目标。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活强度越来越高,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人们也就越来越缺少沟通和交流,这些外来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如今,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对心理疾病进行更为理性和精确的判断和治疗,而患者乃至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显得更为重要。其实,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救态度,不讳疾忌医,并且以实际行动配合心理医生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就会像本文的高进一样,重新回归正常的健康生活。(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高进为化名)
编辑:郝培文

28
 楼主| 发表于 2003-7-3 17:18:07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毛泽东12万美元“买下”李宗仁

(2003年7月    作者:尹家民)
1957年,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程思远的女儿林黛,告诉父亲说:“李先生在美国住不惯,总想回国。”不久,程思远又接到李宗仁的来信,说他保存着一批文物,希望能献给祖国,并吐露了自己叶落归根的心愿。

1959年10月,程思远第二次来到北京,将李宗仁的愿望转达给周恩来。并写信将此行经过告诉了李宗仁。当李宗仁得知周恩来对他将藏画献给祖国的想法很赞赏时,便托人将自己在纽约的藏画运送到了香港。这批画的种类很多,除有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这些近代名家的字画外,还有文征明、郑板桥、何绿基等历代名人的书画。

李宗仁在给程思远的信中说,这些文物,是他花了11万多美元购买的。周恩来马上安排有关部门将这批文物运到北京。故宫的专家鉴定后,却发现这批字画大部分是赝品。按当时的行情计算,最多值3000美元。周恩来获知情况后也很意外,他反复考虑,决定给李宗仁3万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已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周恩来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恩来呀,我们的统战工作要讲策略。他说11万多,就给他12万!这叫`投石问路'嘛!"

于是,毛泽东让财政部部长李先念,从国库提出12万美元现金。

周恩来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程思远,同时说明:“李先生的藏画,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赝品。但政府体念李先生的爱国热忱,将送他一笔赴欧洲的旅费,以壮行色。”周恩来让刘仲容设法将12万美元现钞交到李的手中,不要经过银行,也不要经过外人。

李宗仁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连声称赞:“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

1960年秋天,李宗仁让夫人郭德洁女士到香港,会见程思远。她同程思远商量由周恩来提议的欧洲之行的安排,并接收北京送来的那笔美元。怕特务发现,他们每次见面总在汽车里,初步约定在瑞士的苏黎世见面。

因种种原因,李宗仁并未立即成行。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闲居在海外15年之久的李宗仁在美国《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劝告美国政府不要再沿着错误的路线走下去,应该仿效法国戴高乐政府,迅速调整对华政策,这遭到了台湾方面的强烈攻击。1965年3月,李宗仁给程思远写信,表示急于回国,不愿再在美国虚度残年。

信息很快传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果断决定:李宗仁先生多年的夙愿,可以如愿以偿了。

(摘自《山西家庭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07:33:43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香草店堂——赚足了味道

(2003年7月    作者:可可米)

我有个叔叔在台湾工作,一到假期他就会接我过去玩。在台湾,香草店非常普遍,女孩子也特别喜欢光顾;后来,我大专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工作,闲得无聊,就冒出了开香草店的念头。

首先,我大量阅读有关香草制作、存放的专业书籍,然后在一条商业街租上一个小店,租金两千多元,而在设计方面也很花了我一番心思。香草的本质是闲淡的、女性化的,我就用最人性化的设计来装点香草店。我将玲珑店面分成几个小格,一格专门存放香草画,一格放置香草盆栽,空隙处挂上一串风铃,或是摆个袖珍娃娃,在整条街上,我的小店很是抢眼。开张的时候,每天都有好多女孩子来询问,可真正买的人并不多。

后来,我请同学精心设计宣传单推广香草的功效,很多女孩子就开始真正对香草感兴趣了。在制作香草画或盆栽的时候,我会放一些如水的背景音乐,然后缓缓地告诉她们有关香草的基本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一开始,顾客还是很犹豫,我就毅然决定让顾客免费将香草搬回家试用几天。结果那些顾客不仅将免费的香草如价补回,还另外选购了自己喜欢的香草。

时间长了,很多顾客就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香草不仅能够增加生活情趣,而置于室内,更兼具香气疗效,增强免疫能力。在晚上念书或休息时,嗅闻到淡淡的薄荷味,清凉提神,会觉得神清气爽;而因为各种压力产生的失眠、焦躁等症状也迎刃而解。通过口口相传,很多熟悉的老顾客总是定期来购买,而且还以老带新,客源不断。最好的时候,我一天就能够轻松地赚上五六百元钱。

短短几个月,我的香草论影响了很多光顾小店的朋友,这其中有很多顾客都是白天压力很大的白领,还有一些可爱的中学生。她们在我的香草店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而我也在快乐中收回了自己的成本,并拥有一万元的存款和一群快乐的朋友,我赚足了!

香草小帖士:香草的英文名为 HERB,源自拉丁语herba,意指绿色草本植物。

苏醒花草茶:玫瑰、茉莉、紫罗兰、金盏花、薰衣草、菩提等几款名贵花草加以搭配,冲泡后呈淡蓝紫色,鲜活的颜色充满阳光与自然对话的气息,舒缓情绪。轻呷一口,卸去一身压力。

水果布丁花草茶:将花草茶调成冷饮后,加入适量的水果,可强化花草茶的口感。水果粒、水果丁或是水果切片都可以。

风味花草茶:把花草茶冲泡好后,加入话蜜饯拌一下,等3分钟左右,就有一杯好喝的蜜饯花草茶了。蜜饯也可使用无花果、金橘干代替。

轻盈魔法:蕴含天然花草精华的轻盈魔法让人在品茶的同时维持曼妙的曲线,微带酸甜的芙蓉花促进血液循环,奥勒冈调节新陈代谢,蔷薇果补充维生素C。

月光协奏曲:主要有安神的菩提和洋甘菊搭配而成,花与叶完美地结合,冲泡后散发出田园自然清雅的香氛。就算是入夜轻啜,都不会影响睡眠,饮用后温和舒心,就像在月光下聆听温柔的协奏曲一般。

干燥香草制作小贴士:将新鲜的香草花束用橡皮筋捆扎起来,倒挂在通风阴凉处,几天后就可制成保留了花朵盛开灵魂的干燥花。可以直接插在花瓶中,也可以做成花束或花环挂在房间墙壁或门上作为装饰。

调酒小贴士:用小杵子将5片新鲜薄荷稍加捶打,再与砂糖、波旁威士忌酒混合,然后倒入放有碎冰的玻璃杯中,即可制成香气及色泽都十分迷人的薄荷威士忌。编辑|阮阮

时尚美眉“暴富”鲜花餐

文|坍檀

一年前,我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MBA,在一家高级酒店做管理工作。同时,我还是个美食家。闲暇时间,经常在家里开美食PARTY。朋友们最留恋的不是香槟酒和小牛肉,而是我用鲜花特制的菜肴。朋友说怎么北京城里找不出这样一家餐厅呢?

朋友走后,回味他们的话,我突然想,也许我可以创立自己的事业,而不用像现在这样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

我开始着手查找有关鲜花菜肴的资料,翻到了清代的《餐芳谱》一书,里面介绍了很多可以入菜的鲜花:茉莉花消暑降温、舒缓情绪;满天星可以预防感冒及治疗喉咙肿痛;菊花可以醒脑提神、清肝明目……

更让我惊喜的是,《餐芳谱》中详细叙述了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如桂花丸子、茉莉汤、桂花干贝、玫瑰炒虾仁、芋头花烧茄子、茉莉鸡脯、菊花糕、冰糖百合汤等等。

我高兴极了,立刻招聘了一名厨师,在家里按食谱试制菜肴,我既是厨师助理也是鉴定师。

在研制菜肴的同时,我开始找门面。时尚鲜花餐的定位应该是中档,虽然它的原料不贵,但制作精细,知音应该是一些有着小资情调、喜欢精细餐饮的中高收入人士。鉴于此点,我将餐厅选在一个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区内。因为属于离市区较远的新区,房租相对便宜。但有很多外企集中于此,包括一些新建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尽管人口密度不如市区大,但大部分是收入不错的单身男女,正是我的目标消费群。装潢风格力求质朴,里面宽大的桌椅和高耸的梁柱都是原木的,色彩暗淡,质感丰富,显得厚重而沉着,和我提供的颜色鲜亮的菜肴形成对比。在菜名上,我也狠下了一番工夫,什么“锦屋凌乱煮残烟”、“黄阳秋叶烤茄子”、“杨柳丝丝”、“尽煮清风”,诗情画意吧?我还请人设计了一款别出心裁的账单,古老陈旧的宣纸,龙飞凤舞的毛笔字,再加一方古印。哈哈,你想放手都不行。

做鲜花餐有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就是菜料搭配要非常小心,以免让一些互相会产生毒素的配料混合在一起,造成食物中毒。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事故,我在菜单制订后,数次登门拜访研究花卉和食品的专家,学习有关花卉和配菜方面的知识,并请他们指导。同时,我还到市郊的花圃,要求一家鲜花专业户为我提供不施农药并用农家肥培育出的鲜花,我以高于花市批发价一倍的价格收购。这样,我又除了一块心病。特色餐饮,最怕的就是原料出问题啊。

投资7万元,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我的“鲜花餐馆”开业了。如我所料,来尝鲜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也许吃花的理由各有不同,但大家品尝新鲜的心态却不谋而合,就是现代都市人处处想标新立异。

三个月后,餐厅收回投资,进入正式盈利阶段。口碑不断扩大,很多人从市区开车过来尝鲜。春天到了,我根据季节推出特色的养颜桃花宴。尽管价位较高,但来享用的女食客可免费获得一瓶本店特制的干桃花粉,每餐后服用,不仅瘦身而且美白。这种独特促销方式,使我的小小鲜花餐厅声名远播,很多报社、电台、电视台的人也赶来吃新鲜,并请我给他们做节目,讲鲜花养颜,给我做了不花钱的广告。

现在,鲜花餐厅已经营了快一年,我的收入远远超出了过去打工时。我不仅提前还清了房屋的贷款,还买了一辆可爱的POLO车。

很多人夸我能干,我自己并不觉得。商品经济时代,到处充满了机会,不管贫富,无论出身,人人有份,关键是如何把握机会,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商机。“新”就是钱,点子新、形式新,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迎合主导消费群体——青年人的喜爱。

编辑:清丽

30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22:18:50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之路》

我们身边的伟大发明

(2003年7月    作者:丁永明)
一次性杯子
1907年,美国人休·穆尔考入哈佛大学。他的内兄劳伦斯·卢埃伦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生活中不受教育也能取得成就,比如发明点什么有用的东西。”一天,他对休说:“我已经取得自动售水机的专利,如果你休学,同我合伙做生意,我们会发大财的。”

很快,在火车站和马路边出现了第一批自动售水机。不过,他俩预想的抢购热潮并没发生。当时,美国各个城市都有饮水龙头,因此很少有人花钱购买原本可以免费饮用的水。后来,由于卫生委员会宣布公共饮水龙头传播细菌,生意稍有起色,因为他俩的自动售水机使用书写纸粘合的一次性杯子。但买卖还是火不起来。

懊丧之余,休突然明白,他俩的生意不对路,不应该卖水,而应卖一次性杯子!凡到公共饮水龙头喝水的人,出于对患上肺病和流感的恐惧,都希望能买到一次性杯子。于是,休说服劳伦斯移师纽约,准备创建一次性饮水杯公司。

然而,他们遭到银行家的数十次拒绝。绝望中他俩找到一个理想的投资人——美国罐头公司总裁W.T.格雷汉姆,这是个十分害怕细菌的人。

休开门见山:“我们需要25万美元。”

格雷汉姆一脚把他踹到桌子底下。休爬起来,唾沫四溅,生气地高喊:“细菌!到处是细菌!可又有谁想到过这一点呢!”

“让我考虑考虑。”格雷汉姆说。

几天之后,格雷汉姆同意投入20万美元。

休和劳伦斯时来运转。恰巧当时一项调查结果被公布出来:学校免费饮水箱含有大量病菌,美国父母们立即陷入恐慌。而休和他的一次性杯子及时出现了。100年过去了,休和劳伦斯的发明随处可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一次性杯子竟然是歪打正着的产物。

速溶汤料

一位名叫尤利乌斯·马吉的20岁的农村青年,生活在苏黎世郊区,他继承了父亲不大的磨坊,并给自己提出一个目标:出人头地。可是,他惟一会做的就是磨面粉。于是他决定,只要能磨的,样样都磨。他从朋友舒勒医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会损失营养价值。马吉一下子投入大笔钱购买了蔬菜和豆类干燥机,开始生产菜粉和豆粉。他很走运,家庭主妇高度评价他的产品。到1886年,他已经开发出了3种袋装速溶汤料,产品畅销全欧洲。

欢欣鼓舞的马吉在磨粉上狠下工夫。1890年,他又推出新产品:改善菜肴味道的万能调味粉。调味粉可用于沙司和凉菜、鱼和肉、汤和配菜。与此同时,他又开始琢磨起肉末,确切地说——浓缩肉汤粉,新产品又很快得到普及。1901年,马吉这个乡下人变成了在几个国家拥有企业的大老板。

透明胶条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5个邻居——医生、律师、肉商和两个铁路职工,都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有一天,其中一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他们有那么多共同点,何不合伙成立一家企业呢?

“应该找一种我们都懂的事情来做。”律师说。

“这不可能。”肉商叹气。

“既然这样,那就想出一种谁也不懂的事情来做。这样,谁也不委屈。”铁路工人说。

医生相中了这个主意,立刻叫起来:“朋友们,生产砂纸!”这很公平——5个人中谁也不懂砂纸。就这样,“3M”公司诞生了。

1921年,公司招聘了一个叫理查德·德鲁的人,他刚被学校开除。

德鲁的工作是了解和研究汽车修理厂对砂纸的意见。这种枯燥的活他一干就是两年,直到有一天发现了油工的大问题。当时流行双色汽车,当油工上一种漆时,另一种漆面就用旧报纸覆盖起来,用办公胶水粘贴。结果,报纸透过油漆,死死粘在车身上。要刮掉报纸,就会连油漆一起刮掉。德鲁决定独自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两年多无数次试验,德鲁发明了纸胶带——德鲁便给他的新产品取商标名为“苏格兰”(在中国叫“思高”)。

当时,美国经济萧条,美国人空前节约。他们使用胶条粘贴撕碎的书本和壁纸,修补衣服和玩具,甚至把碎玻璃粘到一起。凭借胶条如此广泛的用途和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3M“公司成为大萧条时期少数几家发展顺利的公司之一。

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是美国化学家维克多·米尔斯发明的。米尔斯有3个孙子,是生活使他做出这项发明的。一天,家人去度周末,把孙子留给他照看。他想得挺美:孙儿们在他膝前爬来爬去,给大的讲故事,用哦哦声逗小的……然而,孙子们先是在昂贵的手工地毯上“做记号”,后又在沙发、床、厨房地板……“我该怎么办呢?”他给女儿打电话。“赶快换尿布和裤子!”“什么?每次都换?!”

一次次换尿布多麻烦!米尔斯开始研究一次性尿布,当然,首先在孙子身上试验。

1961年,一次性尿布正式上市。到60年代末,脏尿布已成大多数美国家庭的记忆。今天,一次性尿布世界市场的年销售额达40亿美元。难道人类不该感谢米尔斯单独和孙子们留在家里这件事吗?

相关链接

袋茶是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于1908年在纽约发明的。为了节约洋铁罐,他把茶叶分装在丝袋里,并建议顾客直接煮泡。

热狗的发明人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小贩。他卖的小灌肠鼓鼓的,流汁淌油。为了食用时不弄脏手,他给顾客送上一副手套。可一天下来他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没人把手套送回来。他灵机一动,把热灌肠夹进白面包里。

妇女卫生栓是1936年摆上商店柜台的。美国一家制药公司为其新产品的问世配上了这样一句口号:“欢迎女性生活进入新时代!”其发明者是埃尔·哈斯医生。促成这项发明的是他的妻子——她对当时各种卫生用品极不满意。卫生栓打进市场并不容易,因为很多商店一开始不敢销售这种“隐私”商品。不过没多久,卫生栓便创造了小小的奇迹。

雀巢速溶咖啡诞生于1939年。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巴西当局,找到生产奶粉的瑞士雀巢公司,要求帮助加工大批存货。

汉堡包是1954年出现的。在美国上岸的德国水手在小吃店里要一种汉堡风味的食品。于是,这种中间夹有肉饼的切开的圆面包,逐渐风靡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7:40 , Processed in 0.1168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