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证与辩病
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是现代开展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之一。
辩证是祖国医学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它是用四诊八纲为重要手段和基本纲领,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分析整理,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归。总之,辨证是辩别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机体生理功能和器官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辨病,指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其实中医不但讲究辩证,也讲辨病。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许多关于病的论述痹、痿、阙,奇病等就是病名,《金匮要略》就是专门讲内伤杂病的经典著作之一。早在夏代,人们对人体健康、疾病与自然界变化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从甲骨文卜辞中,能够辨认出对病的记录。如疾首、疾耳、疾鼻、疾腹、疾身、疾足、子疾等。从记录的疾病来看。大体上已按人体的部位记述病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命名也越来越多。有以病邪命名的,如伤寒、温病等,有以病变部位命病的,如肺痈、肠痈等;有以经络命名的,如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阙阴病;有以至证来命病的。如眩晕、头痛等,有以征象来命病的,如水气病、黄疸病等。疾病的分类繁多,错综复杂,而祖国医学用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来解释。《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这种对立统一规律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疾病。这种推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具有显著的整体观和运动观,侧重于对物质运动形式的认识而不重在物质的主体。由于运用了辩证思维,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由此可知,辩证与辨病不同,内容实质也不一样,因此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取而代之,应各取所长,互补之短,充分利用现代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然后根据中医辩证方法,本着“有是证则用是药”的原则,正确施治。只要证情相符,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均能殊途同归。举一例从中谈点辩证与辨病的体会。如《金匮要略》中“虚劳”一病,关于虚劳的产生。中医认为是由于体质虚弱,劳倦人伤及病后失调所引起的气、血、阴、阳俱不足而致。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同源,阴阳互根的原理,它们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病势逐步发展,如心脏可以及脾,脾病可以及肾心,一脏有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者阳也衰。血虚者阴亦竭,阴损之阳,终而发展为虚劳病。关于虚劳病和见症。《金匮要略》中描述的亡血、失精、不育、干血、腰病、下利清谷,喘、悸、盜汗、失眠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病见症更广。但其病的特点可归属为慢性进行性消耗性疾病,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个“虚证”。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劳则漫之。虚劳虽是一种病名,但它的见症亦不外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的范围。这些证候在各种疾病中可以出现,但不能称为虚劳病,只是中医所称的证。由此可见中医辩证与辨病的区别。
总之,以临床所见,象虚劳病这类范围广泛,见症较多的疾病,只有在辩证的基础上谈辩证施治,才能掌握疾病的发展的规律性,才能体现出中医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为中医所指的“病”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一般来说不如现代医学 所定的病名较确切。但是中医运用它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临床上辩证施治,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即“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取其精华,去之糟糠,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起来,促进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