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153、154、155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5 14:3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153]
    评注:这条与111条的行文非常相似,可能是王叔和所为。大意是:太阳病,医发其汗,出现了发热恶寒证;又用下法,出现了心下痞;以致“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这里既然已阴阳气并竭了,又何来阴独呢?接着又用烧针,导致胸中烦乱,面色青黄,肌肤瞤动,比较难治。如果肤色微黄,手足温者,容易治愈。这明显就是胡说八道!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十七。[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评注:这条没有前提,应该与151条相关。“心下痞,按之濡”; 说明胃中无物。“其脉关上浮者”,应该是个促脉;多是伤寒热病误下所致,而邪热仍有外趋之势,但津血已虚了。“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是一种物理的对抗性疗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是为了让浸出的有效成分少一些;与后世温病学派的“轻清”之法,道理相同!
    后面“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意思是说此方中应该有黄芩,可能是被漏掉了。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评注:这条也没有前提,应该是承上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其中恶寒汗出,应该是汗出恶风;也是外感热病后,因为误下引起表虚了,用“附子泻心汤主之”,就是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基础上加附子以治疗。
    此处151、154、155条,可能王叔和搜采的另一经方家的方证;应该原为一段,被一分为三了。其中对邪热的治疗方法与后世温病学派一样,都是物理的对抗性疗法。

2
发表于 2021-11-5 18:13:57 | 只看该作者
        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词解】
濡:柔软。按之濡,是指用手按压腹部时,腹部呈现柔软状态,没有腹肌紧张和抵抗感。
麻沸汤:即刚刚烧开的沸水。水沸时,水面上气泡密密麻麻浮动,故名。
渍:浸、泡之义。
须臾:很短的时间。
【解读】
心下痞:孙固祖在《75例心下痞胃镜分析》一文中,75例心下痞中73例为胃炎,由此推论,心下痞多由胃部炎症引起,其中以浅表性胃炎居多。心下痞偏寒者,多为局部贫血,缺血,微循环障碍的慢性炎症;偏热者为组织充血、水肿、局部代谢增强的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日本学者的研究认为:心下痞硬与消化系统症状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心下痞硬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功能有关。以上科学实验结论可供参考,心下痞是病人的一种感觉,感觉到胃脘部痞塞不通、满闷不适,可能有形态学变化,也可能没有形态学变化,而只是消化道的功能性变化。149条“但满而不痛”,本条“心下痞,按之濡”是痞证的特点,是与热实结胸证的鉴别要点。
现代研究: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一个治疗急性消化道感染的有效方剂,已被现代医学所承认。
(1) 抗菌作用: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
(2) 导泻作用;
(3) 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 解热作用;
(6) 镇静抗惊厥作用;
(7)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8) 抗凝血作用;
(9) 抗缺氧作用。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解读】
附子泻心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有学者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应当有黄芩。随着现代医学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以及对于大黄、大承气汤的研究,大黄具有防治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作用,具有防治消化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作用,具有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大黄、大承气汤还具有防治呼吸窘迫综合证的作用。大黄、黄芩、黄连合用具有广谱抗菌素的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作为一个基本方,在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样附子泻心汤作为一个基本方,在防治早期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附子泻心汤除了具有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作用之外,还有以下两方面的突出作用:
(1)  抗缺氧作用。
(2)  抗凝血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8:56 , Processed in 0.0552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