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复兴需要千万个郭可明——读《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30 20:2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复兴需要千万个郭可明——读《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有感
《中国中医药报》:2017-09-29第8版  作者:曹东义


  日前,在石家庄市举办了纪念郭可明诞辰115周年暨首届郭可明温热病流派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大会,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张学文、李佃贵及300多位代表共同出席了这次盛会,多位专家作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郭可明(1902~1968年)生于石家庄市东仰陵村,家中几代行医,在那个缺乏品牌意识的年代创立了“碧云堂”,成为遐迩闻名的老字号,也是石家庄典型的中医药文化符号。
  凌云壮志是少年 步入庙堂见领袖
  郭可明14岁便跟随父亲学医,满怀壮志,希望普救天下众生疾苦;勤学博览,叩问经典崇尚历代名家,逐渐精通内外妇儿临床各科,20多岁即名满乡里,却不置田产家业,悬壶石门(今石家庄市),开业行医,医人无数,声名鹊起,就连日本宪兵、伪政府官员也知道他的医术不一般。有些地下党被抓起来,身份还没有暴露,委托郭可明出面去“保人”。往往很快就被放出来了。建国初期,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组织办联合诊所或进医院。1954年,石家庄流行乙脑,由于没有相应的西医药物,病死率多在30%以上,侥幸活下来的病人也往往留下终身残疾。郭可明先生治疗乙脑,90%以上的患者都获得痊愈,并且治好了苏联专家的脑炎,创造了奇迹,震惊了对中医不太信任的西医。时任卫生部长的李德全向毛泽东主席简短介绍这些事迹,毛泽东主席望着眼前的郭可明,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郭可明听不太懂湖南方言,但毛主席连声说的“了不起,了不起!”让郭可明终身难忘。
  父治乙脑立大德 子战非典济苍生
  国医大师路志正当年在卫生部工作,负责调查总结各地的中医经验并指导推广使用。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的经验上报卫生部之后,路志正及另外两个工作人员到了石家庄,只有他认定治乙脑的好疗效是中医的成果。若没有路志正的坚持,郭可明的经验极有可能“未被重视”,中医的独特疗效也就因此被忽视了。卫生部经三次调查取证后肯定了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治疗乙脑的经验并在1955年底进行了表彰。次年在北京推广的时候,前半年效果很好,“完全可以重复”,后半年雨季降临之后,死亡率大幅上升,因此有些人开始怀疑石家庄经验的可靠性。卫生部与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成专家组会诊,蒲辅周等中医名家在石家庄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因时制宜、辨证论治的法则,又一次把中医的疗效提升到西医难以比拟的高度,这场风波才算平息。路志正说,他作为推出这个经验的当事人,当时承受的各方面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这也教育了我们,必须坚持传统中医的诊治特色。
  2003年,非典突袭广东,一路北上到了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疫情如火,考验着疾控能力。很多大医院被非典病毒污染,隔离传染源让大街上“万人空巷”,时年64岁的郭纪生主动申请到一线去救治病人。20多位病人经过他的细心治疗全部获得痊愈,事后他才知自己是全国年龄最大的一线工作者。这和他从17岁跟随父亲郭可明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无关系。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为郭纪生颁发的奖牌上面写着两句话:“父治乙脑立大德,子战非典济苍生。”
  时隔半世纪,郭氏父子,双星相映,德艺双馨,令人仰慕。
  传承中医靠自觉 科学殿堂看疗效
  郭纪生继承父亲的遗志,不仅弘扬了碧云堂的传统,积极参加进修学习,曾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脱产学习中医四大经典两年多,参加国家防治慢性气管炎“大协作科研”项目,积累了上千观察病例,后来担任石家庄市医学研究院院长。因为成绩突出,他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他还积极创造条件,带教高徒几十名,到各地讲学,宣传中医,不知老之已至。
  郭纪生为了传承、发展中医,用事实说话,历经艰辛整理了大量原始资料,主编《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该书以真实完整的大量病例资料,再现了当年郭可明治疗乙脑的历史过程,有理论,有方药,有故事,有结果。97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深情为本书作序,回忆当年认定这项成果的艰难过程,指出只有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才能创造时代新的成就。他还认为总结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诊治传染病。年近九旬的张学文国医大师,认为中医在急症的诊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理论与技术,必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手捧这部不平凡的著作,我感到这是中医历经磨难,送给当代杏林珍贵的礼物,也是中医对中华民族巨大贡献的结晶。只有认真学习、不断总结,像郭氏父子那样执着、顽强奋斗、不断求索才能有理论自信,才可以达到疗效自强。学习了《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不禁感慨中医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有着西医、西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应该在禽流感或者其他病毒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时候,广大民众应该考虑选择中医药,业界也应把中医药列为“必选”,而不应该仅仅作为“备选”的措施之一。突出中医药的作用,就是首选和必选,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不重视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人类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医的复兴,需要千万个郭可明、郭纪生。只有具备了大量的这种人才,中医才能自豪地说,我们不仅做到了“中西医并重”,并且在很多方面“卓然自立”,依靠原创的理论与技术走向世界,造福全世界更广大的民众。(作者单位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责任编辑:杨敏)
2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20:28:51 | 只看该作者
编者按:2017年7月29日,纪念郭可明诞辰115周年暨首届郭可明温热病流派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期间举行了《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的新书发布仪式。国医大师路志正为该书作序。本期摘录路志正序言和曹东义书评,为读者展现郭可明的学术思想,以启发后学。
尘封60多年的往事
时间:2017-09-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路志正
  郭可明先生籍贯河北正定,与我的老家藁城是临县,故可谓是同乡。新中国成立前我们虽未曾谋面,但我在正定和石门(今石家庄市)行医时,对其医术之精湛、为人之谦和早有耳闻。郭先生出身中医世家,14岁从父学医,20岁在家乡应诊,30岁悬壶石门;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中医合作化的道路,以其“碧云堂”为股份,组建了石家庄联合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前身),自此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4年夏,石家庄地区洪水泛滥,蚊虫滋生,导致乙型脑膜炎暴发流行。当时罹难人数很多,死亡率竟高达50%。在西医没有特效疗法的情况下,郭可明等七名中医专家应招走上了抗击“乙脑”一线。他们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以“清热、解毒、养阴”为治则,遵“轻可去实、火郁发之、药不过病所、逐日更方、杂合以治”的古训,重用生石膏,方选白虎汤、清瘟败毒饮配以安宫牛黄丸、针灸等清热透邪之法,一般患者多在药后很快退热,1~2周痊愈出院。由于乙脑是当时全国重点防控的22种传染病之一,又由于郭可明专家团队创造了接诊31例病案,无一死亡且很少留下后遗症的佳绩。所以当他们的材料上报到中央卫生部后,领导非常重视,当即决定从部直属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家组,赴石市进行调查核实。

  由于我当时在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所以有幸成为三人调查组的成员。到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后,通过听报告、查阅住院记录,与医生、病人及家属座谈会的方式,初步肯定了“乙脑”治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专家都有所参与且分别使用了中、西药物。因此,在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西医出身的同志认为“主要是西医治疗措施的改进,不能全是中医参与的结果”;原为中医后改学西医的同志认为“中医治疗有疗效,但不一定起了主导作用”;我认为西医虽使用了青霉素、水合氯醛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均非治疗乙脑的专一特效药。纵观“乙脑”发病的全过程,无不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暑瘟证”的特点。中医治疗暑瘟始于汉唐,发展于金元,成熟于明清。既有理论,又有很多有效的方药。郭可明先生所用的白虎汤就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里的著名经方,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等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著名方剂。用这些方剂加减治疗阳明高热神昏,历代都有记载,我也曾有过类似的临床经验。因此我的结论是“在对乙脑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报告上呈当时的中医司后,引起了薛和昉司长和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当他们再次向我了解并征求意见时,我仍坚持了这一观点,薛司长也觉得值得重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部领导再次派人前去调查,结果与上次的结论一样,难分伯仲。在此情况下,于是就有了由当时主管中医工作的郭子化副部长亲自带队的第3次调查,在经过对原始资料的调阅分析、专家评审等一系列审查后,最后终于尘埃落定肯定了中医药在对“乙脑”的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石家庄中医治疗“乙脑”的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面对重大疫情所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地说明:中医不但善治“慢性病”而且善治“急症”;在重大疫情和卫生突发事件中,中医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这尘封的往事已过去60余年了,60年来,继乙脑以降,流感、SARS、H5N1、H7N9、登革热、埃博拉等疫情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袭扰人类;而与解放初期相比,无论是中医从业人数和对急难病症治疗的技艺,都与当今社会和人民大众的需求相差甚远。当此之际,郭老长子纪生携吾弟子毛宇湘等人,几经寒暑,广为收集整理,纂成《温病大家郭可明治疗乙脑实录》实录付梓,这不但对于继承、整理、发扬名老中医经验;提高中医从业人员运用“温病学说”治疗急性温热病及各种“急症”的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对郭老先生及其专家团队的最好纪念,故为序。

  (责任编辑:杨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2:37 , Processed in 0.1077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