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卒中”本是中医病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3 17:5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卒中”本是中医病名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
【摘要】 卒(猝)中一词,西医学者多认为是西医病名。通过检阅历代医家的相关文献并参阅现代学者的观点后认为,卒中原是中医名词 ,指“突然被……击打、突然受到……伤害”之义。后演变成中医症状名称,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凡是出现此症状者皆可称为“卒中”。最后发展演变成中医之病名,即中风病,亦称卒中风,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变相同。对卒中一词的读音,应读猝中(促众),非读足钟,也给予详细阐述。
【关键词】 卒(猝)中;中风病;中医病名
    “卒(猝)中”一词,指急性脑血管病变,目前许多西医学者在医学刊物报道中多认为系西医病名。由“卒中”一词派生的新名词亦较多,如有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混合型卒中、静止性卒中、小卒中、大卒中、脑卒中等。并有由“卒中”一词命名的杂志如《卒中与神经疾病》、《中国卒中杂志》等。而且国际上尚有国际卒中学会(ISS),世界卒中联盟(WSF)及世界卒中组织(WSO)。那么卒中到底是中医病名抑或西医病名呢?通过检阅历代中医古籍并详加考证后发现,“卒中”本是中医名词,乃中医之病名。另外卒中的读音,读“zu zhong足钟”者多。时贤孙国中云:“即便是今日的医学大教授们也常说成‘脑卒(zu足)中’,可见其误识误读……如果把‘脑卒中’一词,给一百个中学生读,恐怕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读成‘脑卒(zu足)中;如果把‘脑猝中’给一百个中学生读,就会有一百个人读成‘脑猝中’,并能准确的说明词义。”[1]兹不揣浅陋,陈述于下。
1  卒中原系中医名词
卒中原系中医名词,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该书有“救卒中恶死方”、“治卒中五尸方”、“治卒中风诸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2]等记载。
按:卒,通猝,读为猝(cu促)音。猝,古作卒,乃古今字;卒、猝二字因上古同韵,故可假借,又系通假字(卒、猝二字系古今字和通假字之考证,许多学者在相关书籍里多有详考,此不在赘言)。卒中,读为猝中(cu zhong促众)。《肘后备急方》多系“卒中、卒急、卒得”之急救方法,故又名《肘后救卒方》。中医古籍病症中,有“卒中、卒心痛、卒腹痛、卒中风、卒脑风症、卒癫、卒喘、卒死”等记载。其中“卒”字,皆读为猝(cu促)音,均应写成本字“猝”。明清以前的古籍,多以“卒”代“猝”者为多。卒,通猝,猝然、突然、急暴之义;中,音众(zhong),被击打、受伤害之义。卒中,读为猝中,指“突然被……击打、突然受到……伤害”之义。卒中风,突然受到风邪伤害。
2  卒中又系中医症名
    卒中又系中医症状名称。“卒中”以后,即突然受到某种伤害后,可以出现欲“死”等症状。如《肘后备急方》有“卒中恶、短气欲死”、“卒中客忤、垂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卒中风,瘫、身体不自收、不能语、迷昧不知人”[2]等记载。此“死”非指死亡,指猝然如死而气不绝也,即“迷昧不知人”,不省人事、昏厥是也,后世有“卒中暴厥”之名称。如《医学纲目•卒中暴厥》:“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气不绝,脉动如故……而心胸暖者是也。”[3]《杂病证治准绳•诸中门》云:“卒中暴厥……俗有中风、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之别,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2]即无论受到什么伤害之后,凡是出现“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皆可称为“卒中”。由此可见,卒中由原来的中医名词,逐渐演变成症状名称。
3  卒中本系中医病名
    卒中本系中医病名[4],又称“中风”及“卒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而得名。《中医大辞典》:“卒中:即中风……一作猝中,又称卒中风。因中风系猝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故名。”[5]         
    卒中作为中医的病、症名,首见于宋代方书。如《和剂局方•治诸风》:“至宝丹,疗卒中急风不语……乌犀丸,治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闭,膈上多痰,或语言蹇涩,或口眼歪斜……三生饮,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风治法》:“白散子,治肝肾阴虚,为风所袭,卒中涎潮,昏塞不语”[2]等。从以上诸方所治病证来分析,卒中既是一个中医名词(指病因),又是一个病(症)名。三生饮所治之病证,乃系“卒中”病名之始端[4],即卒中病名之首载者,而且症状相对完善。由于古代病、症、证、因,名称使用不规范,无严格的区分标准,多混称,所以卒中、中风病在历代医籍中多相提并论而混称并存。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风治法》云:“铁弹丸,治男子妇人,一切风疾,无问远近,瘫痪中风,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卒中,不语迷闷。”[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6]
    至明代,卒中之病、症名其本确立。明代时期,卒中作为一个病、症名,出现频率最高,而且前贤对卒中、中风病等诸多名称的混乱现象亦有所知,并给予区分和辨别。如《医学纲目•中风》:“中风,世俗之称也。其症卒然仆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唇吻不收是也。然名各有不同: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乃初中风时如此也;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经》称为偏枯,世又称为左瘫右痪及腲腿风,乃中倒后之证,邪之浅者如此也;其舌强不语,唇吻不收者,《经》称为痱病,世又称为风懿风气,亦中倒后之证,邪之深者如此也。”[3]虞抟《医学正传•中风论》:“曰卒中,曰暴仆,曰暴喑,曰蒙昧,曰喎僻,曰瘫痪,曰不省人事,曰语言蹇涩,曰痰涎壅盛,其为中风之候不过如此。”[2]秦景明《症因脉治•论内经金匱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云:“风邪中于各经之俞,或左或右,则为卒中偏风,半身不遂之症也……至《千金方》则以《内经》风论发卒中四条,立名中风……《内经》之论中风,总叙风邪致病,非专言卒中暴仆之症。《千金方》则发卒中之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症,”等[2]
    中风之病名,因首见于汉•张机《金匱要略•中风历节病》,而该书是历代医家必读的经典著作,故历代医家多沿袭而用其名称。又因“风为百病之长”,历代医家多将中风病列为篇首,当作重要的章节论述,并成为“风痨鼓膈”四大难证(病)之首位,从而使中风病之病名一直沿用至今,而卒中之病名间或提及。如新世纪二版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7]
4结语
综上所述,卒中,即猝中,读为猝中(cu zhong促众),非读卒中(zu zhong足钟),本系中医病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伴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语言不利等症状。又称中风病、卒中风,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变相同。
参考文献
[1] 孙国中,方向红点校.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585—586.
[2] 何清湖主编.传世藏书•子库•医部[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3777--3790,3779--3791,4723,4075--4086,7485,7486,8337,5037—5038.
[3] 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55,162.
[4] 金栋.卒中病名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156—158,157.
[5]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M].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71.
[6]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6—47.
[7] 周仲英主编.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04.
           2009-11-23.[/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05 , Processed in 0.3817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