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为什么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33: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中医西化是社会主流意识,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把中医经典理论西化、西方科学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实,先生能够随波逐流,识时务者为俊杰,与院士们同流为伍,实属不易。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思潮,把中医引向消亡,丧失文化自信、中医自信的行为。无论有多少院士主张中医西化、科学化,都是错误的。
        四大经典里没有的说法,强加于中医,也是一部分人的个人臆测。  
9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0: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对于经典要有敬畏之心,如同敬畏大自然一样,不要刻意人为的破坏他、修改他、完善他……,不要动他!他的错误、糟粕等等,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浪淘沙,没有用的东西被自然而然地淘汰、扬弃,不被后人引用。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被世代保留下来了,就是精华!是精华就会被发扬光大,继续发展完善。
     现代人凭借科学,或者以科学为标准,或者自己的一点点小聪明、一点点实际经验,刻意的创新,往往把精华误以为糟粕,已经司空见惯。
      又回到老问题:守正中的“正”,以什么为标准?探源,能不能探到真正的源头,还是探到错误的源头上去了??
9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9:53:31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走用西方科学、西医动物实验、药物药理研究等方法研究中医中药的科学化道路,而是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论证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把中医理论中的所有重要节点上的证,逐一找到西医的相应病理状态,建立起证态体系(170多个证态)从理论上实现中西医的沟通。通过方证对应,西医的病理状态能够找到相应的治疗方剂,中医也能够找到证的西医诊断理化指标及其治疗方案,真正实现中西医理论上的沟通!

      170多个证态,涵盖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上的证,通过证与证之间的关系,170多个证变化无穷,能够满足所有中医临床的需要。

点评

先生所言,所著作,那是您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对中西医有所探索和研究,是值得称赞的。但不能让别人奉为圭臬!  发表于 2021-1-11 13:45
94
发表于 2021-1-11 09:5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21-1-11 05:18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21-1-11 00:55
有些人,一面搞“中西医融合”,一面又把中西医对立起来,把中西医之间搞得森严壁垒,老死不相往来,这 ...


“ 中西医融合观  四大经典里没有的说法,强加于中医,也是一部分人的个人臆测。  发表于 8 分钟前 IP:113.140.18.17:26059 ”
————
乍一看,好像这位先生非常尊重中医经典,但是要把中医经典理论和概念完全固化起来,不允许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的变化而变化,这无疑是要把中医经典固化起来,让其变成化石和文物,最后让其因脱离时代而消亡。这就是所谓捧杀!

众所周知,中医的四大经典毕竟都是古人的著作,其理念,其描述,虽然博大精深,但是由于是古典语言,晦涩难懂,使许多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要想继承和发展中医经典理论和知识,就必须让其和现代人的理念和语言接轨,让它变得通俗易懂,以方便人们学习和运用。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医人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古人没有说过“血液”,难道现在人就不能用“血液”这个名词了吗?古人没有说过“血液循环”,难道现在人就不能使用“血液循环”这个概念了吗?血液和血液循环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古人描述过的,为什么现在中医就不能
运用这个词汇了呢?难道外国人坐了汽车,我们就不能坐汽车了吗?再说,中国古人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外国人就不可以使用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34:45 | 只看该作者
        血液和血液循环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古人描述过的,为什么现在中医就不能
=======================================
        血液和血液循环是客观存在的,古人没有描述过,所以现在守正传承中医就不能用 “血液和血液循环”,正本清源,必须把“ 血液和血液循环”从中医理论中删除。因为运用“ 血液和血液循环”这个概念在临床上必然出现错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于死亡。心力衰竭就是心气虚,用人参大补元气,对于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可以导致死亡!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痰涎壅盛必须降气,补气是原则性错误。正确的治疗方剂是葶苈大枣泻肺汤。
96
发表于 2021-1-11 12:17: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11 03:34
血液和血液循环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古人描述过的,为什么现在中医就不能
======================== ...

用人参大补元气,对于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可以导致死亡!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

一一这个说法,有明确的出处与具体的资料吗?
97
发表于 2021-1-11 12:18:31 | 只看该作者
转:

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不全的通俗说法,实指心脏肌肉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排出血量,不足以供应身体所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亦可以导致五脏功能,受到损害。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与右心衰,左心衰主要因肺部瘀血而引起一系列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运动后呼吸困难、晚上睡觉平卧呼吸困难,可诱发急性肺水肿而出现咯血、咳嗽、面色发紫、呕吐粉红色浆液性泡沫痰,左心增大,心跳加快。

右心衰是因于长期内脏瘀血所引起的脏腑功能改变,如消化道瘀血,可引起胃口欠佳、腹胀、呕吐、肝脏肿大、甚至形成肝硬化;肾脏充血引致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夜尿增多、严重时出现胸腹积水。

心力衰竭,临床是一个複杂病变,不容易处理。中医会按照病人个别表现,制定不同治疗方桉,如心气不足,选用补气药例如人参、黄芪;心阳气不足,选用温暖心脏的药物例如附子、桂枝;心血不足,选用补血药例如当归、阿胶;脾气较差,选用健脾药物例如苍朮、白朮;危害肾脏功能时,选用补肾药例如菟丝子、补骨脂;血不行则成为瘀,反过来又阻碍血流通,此时要选用活血化瘀药例如丹参、益母草。各种方法,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人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2015年版》记载,其功能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复脉的意思是指心脏停顿,令其恢复跳动,这种功效,是透过补气而达成。

所以「生脉散」这条方,就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去治疗因为气阴不足,出现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因而命名「生脉散」。

在清宫医桉中,这是其中一条常用来抢救濒危皇帝的处方。抢救及治疗心衰,并非单一药物及处方可以为功,如中西医能够协作,相辅相成,对病人绝对是有所裨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8
发表于 2021-1-11 13:22:0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11 03:34
血液和血液循环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古人描述过的,为什么现在中医就不能
======================== ...

“必须把“ 血液和血液循环”从中医理论中删除。因为运用“ 血液和血液循环”这个概念在临床上必然出现错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于死亡。”

————真是耸人听闻!请问您这样说,有哪些事实根据?
9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6:0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1 08:03 编辑


人参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人参滥用综合征: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低血压、皮疹、咽喉刺激感、晨闯腹泻、水肿、性情抑郁和月经失调等症,个别患者发生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

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易醒、失眠神经衰弱、震颤、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激动症状。三例新生儿在出生后20小时内口服较大量的人参。结果三例患儿临床均表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现象,如烦躁不安,哭闹,不能人睡,甚至抽搐或惊跳,对心脏收缩力的影响亦甚明显,出现心率显著减慢和似成人样的心音改变。经抢救2例治愈,l例死亡。还有内服人参酊500mL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3.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诱发心律失常加剧,人参能增强心脏自律性,提高心肌兴奋性和收缩性,并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服人参及其制剂中毒致死的病例,有多例服用人参及其制剂而中毒致死的病例报告。如某患者自取红参40g,煎汁约200ml,于午前一次服完,下午又服同量人参煎液。当晚10时,息者突然呕吐胃内容物约800ml,随即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发热、双侧瞳孔不等大,检查诊断为脑出血,继而发展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临死前呕吐咖啡样物。本患者素体健康并非阳虚之体,过量服红参致阳气亢盛,升发无制,血与气并走于上,血溢于外,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现代研究证实,人参对冠状动脉,脑血管,眼底血管均有扩张作用。本病例即为脑血管破裂出血,最后死于急性左心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某风心病患者静注参麦液20ml,约1小时后,感心慌气促,唇青紫,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样痰,经抢救无效死亡。

【防范措施与禁忌】

1.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中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不宜与藜芦同用。

2.对已明确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服用人参后可诱发和加剧原有的心律失常,停服人参则心律失常减轻或消失。建议有明确心律失常史的患者服人参时应注意心律失常的监测。

3.高血压忌用。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以上者)、阴虚火旺或急性病等患者,忌用红参,如服食红参,则易引起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使病情加重。

4.凡癔病、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服人参;患肝炎、肾炎、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的急性期,以及咳嗽多痰、腹胀便秘、高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者等,都应禁用人参。

5.忌过量久服。人参虽能增强消化机能,但长期过量服用,反而会引起食欲减退和腹胀泄泻。美国有位医生发现连续长期服用人参的人,大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连续服用2年以上的人,变得激动、烦躁、长期失眠,出现高血压、水肿、皮疹,并有清晨腹泻等;其中个别人每日服用人参15克,出现精神错乱。尤其是长期服用人参而突然停用者,甚至会出现低血压、疲乏和震颤等症状。

6.注意药物搭配人参与西药混用有时可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者可导致死亡。如人参与抗凝剂、强心苷、镇静剂、类固醇等药物具有拮抗或协同作用,若服用以上药物,不可同时服用人参。又如人参有稀释血液的功能,故服“贫血药”时,不能同时服用人参,不然有时可使病情恶化;还有胃溃疡病人感冒时,不能将阿司匹林与人参同时服用,否则犹如“火上浇油”。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就有刺激作用,而参茸中含有皮质样激素,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同时使胃液分泌减少,以致加剧病情。再有含参的中成药如“人参再造丸”等,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痢特灵、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等同用,因这些西药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末梢中。又如人参与西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药合用,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须特别注意,谨防身体健康遭受不必要的危险。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6: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1 08:14 编辑

       70%的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LVH),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与之相关的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脏合并症。


        所以,高血压、心力衰竭禁忌使用人参。只在慢性高血压,浮肿时可以使用,这时候人参补的是脾肺,脾主运化与肺通调水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20:55 , Processed in 0.0547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