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医生与病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8 14: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有时,因为一个人记住了一句话;有时,因为一句话记住了一个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江南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学医,周日与同学们结伴去看埃及故事片《忠诚》。影片的男主人公卡玛尔是位青年医生,他在一次舞会上,接到一个电话:有个贫民突患重病,亟须救治。卡玛尔的表姐舞兴正浓,欲阻止他前去,卡马尔说:“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说等有空时再去看病。”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记住了卡玛尔、记住了《忠诚》,将来要像卡玛尔医生那样一心为病人。
学习《医古文》时,读到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为含灵巨贼。”此话又一次感动了我,使我记住了孙思邈,记住了《千金要方》,并决心做一个像孙思邈那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
近读张存悌《品读名医》,其云:“明代儿科名医万全与同乡胡元溪早有不和。有一年胡元溪的儿子四岁,患病咳嗽,请医多人,迁延八个月不愈,反增咳血之证,不得已方请万全诊治。万氏‘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欣然往之。诊后,认为前医一误再误,法当清金降火润肺凉血,‘非三五十剂不效。’胡元溪问:‘何太迟也?’万答:‘病经八月无效,公不曰迟,而以一月为迟何哉?’乃告元溪云:‘请置一簿,自初服药起,某日服某药(怕他有疑心,告以预备笔记,逐日记录服药情况,以为凭证)’。胡元溪‘闻之喜’。五剂后,咳减十分之七,咳血亦止。”
“然而,胡元溪‘终不释疑’,又请他人治之。有人对万全说,他不用你治,‘尔可去矣。’万氏说:‘彼只一子,非我不能治也。吾去,彼再不复请也。误了此儿,非吾杀之,亦吾过也。且看他医怎治,用之有理我走,如又误治,吾必阻之。阻之不得,去未迟也。’他医用药果然有误,万全阻之,且曰:‘吾为此子忧,非相妒也。’胡元溪不听,万全只好离去。行前,他抚摸着病儿说:‘且少吃些,可怜疾之复作奈何!’服药一小杯,咳喘复作,血来如初,病儿哭曰:‘吾吃万先生药好些,爷请这人来,要毒杀我。’胡元溪至此方悔,亲自拜请万全再治。万全叹曰:‘早听吾言,不有此悔。要我调治,必去嫌疑之心,专付托之任,以一月为期。’至此,专一听由万全诊治,先止血,继而止咳,前后17天而获痊愈,胡家谢之。”
“此案玩味再三,感慨良多。且不论万全手眼高明,妙手回春,单说本案一波三折的起伏过程中,他对病家的关怀体贴,可谓无微不至,一般医家难以企及。且看:身处病家犹豫之中,能‘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坦然赴治,已显胸怀;因恐病家不安,提出记录病案,以为凭证,令其放心,再显心迹;初战告捷,又被换医,本可就此撒手离去,却说了‘彼只一子,……误了此儿,非吾杀之,亦吾过也。’言真意切,令人心动。后见他医用药有误,力劝阻之,被病家否定后,实已万般无奈,然而犹劝戒病儿:‘且少吃些,可怜疾之复作奈何!’殷殷体贴之情跃然纸上。”
“全案过程,万全的一言一行,处处倾注了对病家的关怀之心,仁爱之意,所谓‘一支一叶总关情’是也。这种情意,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是名医身上的一种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其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注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笔者称之为人文关怀,或曰人文精神。万全在本案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堪称榜样,俗医一般难以达到这种境界。”这则古代名医治病的故事,再次感动了我,我虽非“俗医”,但亦达不到万氏那种精神境界。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远近亲疏,一视同仁,说着容易,做着难哪!
张存悌《品读名医》云:“在医学发展的初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就是证明。二者的分离是医学发展到近代出现的现象。科学精神强调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规律,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以求真求实和理性为特点,因而病人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以及病人的各种感受,似乎退于次要位置。以至出现某些医生‘见病不见人’、‘爱病不爱人’的现象。现代医学技术的客观和冷峻,逐渐替代了原本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亲情与仁爱,不知这算不算一种倒退。”
“人文精神则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生命的价值被置于神圣的地位,孙思邈所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它强调尊重患者的情感和人格,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它以友善、仁爱为特点,关心病人,尊重患者,注重情感的倾入,既见病也见人,人重于病。”
文有文德,武有武德,艺有艺德,医有医德。三百六十行,行行德为先,各行各业都要有商业道德。就医生来说,在医药推向市场后,“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可不能只知道“病人是医生的衣食”,而忘掉“父母”啊!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家与顾客,医生与病人,既要以人为本,诚信为本,又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原则+灵活”地处理好普遍矛盾和特殊矛盾,努力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利人利己,利国利家,与时俱进,皆大欢喜。
          ——张鸣钟             2009.06.15—20     于岐黄楼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9-7-28 16:1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生与病人

     读过此帖,谢谢张鸣钟教授。
     笔者通常给首诊病人三剂中药,嘱每日一剂,煎二次,早晚分服,连用三日。如处方得当,三日内必显效,最快头煎服药半小时内见效。如无效当为本人之过,须重新审证处方遣药。
3
发表于 2009-7-28 16:2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生与病人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07/28 04:30pm 第 1 次编辑]

当代的医德为什么低下?事实很简单,即: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体制之过,或许是整个政治体制的问题。医疗体制只是个小环境,而政治体制才是大环境。有谁能超越这种大气候的制约?在升学、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广大中下层民众几乎人人有沉重的负债(有几个人不是靠贷款买房子?)。负债怎么办?那就要想办法赚。都没钱,可谁都想赚,那么又赚谁的呢?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骗”。“聪明”的先骗,则先富起来,次聪明者紧跟着也“骗”,老实、愚蠢者没办法,也学着“骗”起来,一至于整个社会在相互骗。社会现实如此,医务人员一切向钱看的作法也是被逼无奈的,这与医务人员的道德何干?
有哪位医务人员敢说他现在依然是在无私的奉献?他不需要生存了吗?他的儿女不需要成长、升学、就业了吗?——除非这个医生生活在真空里。
——如此,医生的道德底线,就是自己及其家人,能够象其它人一样正常的活着。因为医生也是普通人。
4
发表于 2009-7-31 12:2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生与病人

好文章!!!!
叹如今:世风日下,诚信丧失,金钱至上,良心何在?
看看用来治病救人的中药饮片质量,优劣混杂,乱七八糟,患者深受其害。“优质,地道,品种纯正”的传统中药材印象已经一去难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07 , Processed in 0.0497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