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的担忧和几点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0 23:2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担忧和几点建议
邓铁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保持中医特色才有竞争力
  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
  中医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合格的中医
  研究生教育应以中医临床型为主
  名老中医学术研究要纳入科技部中长期计划
   我国不少医院竭力效仿西方国家的医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有些高学历、高年资的“中医”也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大多数是脱离临床或者是以西医学指导临床的;如果不注意承传工作,形成断代,中医将乏人乏术;短短两年,在中国已有3味中药被处以死刑。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4年7月27日报导:“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死亡本来可以避免的医院患者数量可能比原先估计的多一倍,而且毫无减少的迹象”。“这一发现将使医疗事故在全美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参考消息2004年7月29日第六版)这则报导,把西方医学最先进国家的医疗实况真实地公之于世界了。此前,美国《洛杉矶时报》报导:“2003年,要求美国人列出他们对未来的担心时,医疗费用被排在恐怖活动、犯罪、工作保障和股市投资亏损之前……在过去两年中,约7500万65岁以下的美国人曾有一段时间没有医疗保险,几乎占美国三分之一,其中2000万是儿童。”(2003年7月28日《参考消息》)
  上述是西方国家医疗保健的真实写照。美国是最富有的国家,按照他们的制度、科技与经济实力,至今尚未解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仍照搬西方的医疗模式,更难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初级保健问题。因此,我国医药卫生绝对不能如此接西方国家医学的“轨”!
  然而,我国不少医院却竭力效仿西方国家的医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检查、手术、用药,不是以人为本,而是看是否有公费医疗、是否有钱。医院不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而最关心的是医院医护职工的奖金与工资,这一风气也是造成中医院不姓“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利性医院的逐步出场,令医术较高的医护人员被挖走,因为人家医院更富有。中医数千年来有“仁心仁术”之美誉,当今社会已变成企业化管理;再世华佗,变成营利的工具。究其原由,就是唯利是图思想影响的结果。 “三个代表” 不是只用嘴去喊就能变为现实的,我们应冷静思考究竟如何制定我国的医疗政策。
  “科学”——罩在中医头上的紧箍咒?
  “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一次成功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功不可没,但有后遗症,就是对传统文化打击过了头。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冲击,自不可免。正如毛嘉陵在《东方有科学》一文中所谈到的:维新派梁启超患血尿,被西医错把他无病的右肾切掉了,他知道“这回手术的确可以不必用”,但他仍然愿意为西医打圆场,并不忘向中医踢一脚说:“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中医是不是“科学”至今已争论一百多年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高学历、高年资的“中医”也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据我观察,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大多数是脱离临床的,或者是以西医学指导临床的。因其脱离中医临床,或不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因此无法印证中医理论之正确与可贵。凡对中医热爱者,必是运用中医药治病有心得者。
  究竟什么是“科学”?某些人认为必须以西方理论为依据,并且又把“科学”神化了。如果依据西方理论的定义去衡量中医,那么中医就会被拒于“科学”门外。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老中医提出中医大学应招一些文科生,马上有人在《健康报》上质问他知不知道医学是自然科学,好像这位老中医很幼稚。其实当该专家发表高见的时候,世界科学已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相交叉来发展了。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开办“非医攻博”的博士学位班了吗?由此可见中医不是落后,而是独辟蹊径,反而说你不科学。所以,应该说中医学是后现代的科学。
  邓小平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之真理在疗效,不在实验研究,而是要病人“点头”,而不是仅仅要小白鼠“点头”才是。
  2003年SARS之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治疗60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转院、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达到3个“零”的奇迹。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治疗80多例,其中中医介入治疗者71例,但这71例中,死亡者仅1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纯中医治疗16例,也无一例死亡。而且凡是用中医介入治疗、激素用量少的“非典”患者,至今观察未见有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后遗症。香港医药管理局请广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两位不满40岁的中医女专家林琳和杨志敏去香港对“非典”患者会诊,得到香港西医专家的好评,获得香港特首董建华颁发的金质奖章。这两枚金奖,应该和奥运会金牌并重!
  以上事实还不足以说明经受SARS考验的中医学的真价值吗?大骂“中医不科学”者,该明白是自己的观点不科学。中医药不“科学”,这一罩在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可以休矣!
  原卫生部负责人王斌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应随封建社会的消亡而消灭。但消灭中医会遭到人民的反对,他吸取了余云岫的教训,提出“改造中医”的办法,以此试图达到消灭中医之目的。“王斌思想”虽然受到《人民日报》公开点名批判,王斌后来也被撤去卫生部副部长之职,但这种错误思想却像幽魂一样时隐时现,流毒影响深远。可以说,几十年来改造中医是成功的。无论教学、医疗与科研,一言以蔽之曰——重西轻中!很多问题都出在“轻中”上,其根源在于轻视中华文化而“崇洋”之故。
  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上条文说明在发展现代医学的同时,应发扬传统医学,实行中西医并重。但回顾历史,环望全国,中西医远远未能并重。不少县级中医院有生存危机,而意图向西医转型已坠入恶性循环而此后将不再姓“中”了。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现在不少中医院是从民营“联合诊所”或在卫生院改一个招牌而成的,当一批名老中医在此“支撑”时,还可以过日子;如果不注意中医承传工作,形成断代,后继乏人乏术,这样过日子当然难受。
  不过,也一些例外,比如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也是由几位名中医的联合诊所开始的。由于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注重发扬中医特色,由此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佛山市人民医院的规模比较,还是差了一截。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文选》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20多年来,落后的中国靠实行邓小平的总设计而富强起来了,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瑰宝,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伟大文化精粹,这个精粹是不能丢掉也不能拿到市场去出卖的。最近有些文章说“特色不等于优势”,那中国近20多年之所以能够和平崛起,靠什么呢?如果不按照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行吗?苏联实行改革,中国也实行改革,但结果不一样,其精髓在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东省中医院近四年来提倡“大温课、读经典、跟名师”,大力发扬中医之特色,因此发展得很快,现在广东省中医院一天药材的配剂量已发展至5吨左右。
  中医在20世纪80年代就走向世界了,市场大得很,根本问题在于有没有中医的真工夫。临床中不少中医改成西医的人,认为西医能“包治百病”,西医这个病能治,那个病也能治,就是认为中医不能治。某省三甲中医院的心脏科主任,慨叹地认为心脏病科已把中医开除了。但后来一个严重心衰的病人,西医办法用尽,患者却越来越危重。最后请一位民间老中医辨证论治,重用中药附子等,结果患者被抢救过来了。这位主任这才惊叹原来是自己的中医没学好,应开除的是自己这样不合格的中医师。
  应该说,中医药市场不景气,其原因直接与中医整体水平下降有关。“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医药市场是有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有个妇幼保健院,原来是区级西医院,后来请我校一名毕业生当院长,把该院变成有中医特色的妇幼医院,用中药外洗内服加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出了名,常年接受从欧美等国家慕名而来的患儿。现在该院病人如潮,再不建新楼就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了。试问,如果保持原来西医妇幼保健那一套,没有中医的特色,还会有这样景气的“市场”吗?
  中医药学不仅仅是一种谋生之术,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科学财富,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它,才能对得起祖宗和人民。
  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
  几十年来,中医在医、教、研、药各方面,都以西医的模式为准绳。现在看来,这一模式,对中医之束缚多于帮助,因此,必须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医重新做深入的研究和整改。
  现在的中医医院已越来越不姓“中”了。一壶中药可有可无,成为了摆设,中医院宁要西医院校本科生也不要中医硕士生。中医教育也存在问题,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说:“中医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是两个中专的水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院校的硕士生做实验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实验到基因水平,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教育的病根就在于以西医模式办中医教育,难怪有人说有些中医博士不会用中医治病!
  中医硕士、博士英语必须达到四、六级,但医古文水平可以不管。教授、主任医师之职称评定,必须考外语,后来中医毕业生已不准考医古文了。有些博士生写的汉字简直使人烦恼!说明中医之教育已远离中华文化。请问一个高学历的中医,他的学术源头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呢?机械地用西医教育去培养中医之才,南辕北辙,如此下去,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旦居于领导地位,按他们的理念办中医事业,则中医之消亡指日可待了!
  一言以蔽之:以西医学之模式办中医药事业,是对中医药学执行“酷刑”也。
  不能草率判处中药“死刑”
  这里主要谈谈关木通问题。外国人用含关木通之药长期服用以减肥,出现肾衰,便大肆宣扬中药关木通害人,而不追究服药不当而归罪于关木通含马兜铃酸,目的是借机以排挤中药。我国药监部门屈从于西方,舍弃中医之理论,竟将关木通列入禁药。类似的情况最近又株连到青木香等药,这是中国医药的一种自杀行为。《中华本草》644页的“关木通使用注意项”中写道:“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关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写得再明白不过!病人出现肾衰不应归咎于使用含关木通的中药,而应用法得当。禁用有效的中药,这是愚蠢的行为,为何还加罪于凡含有马兜铃酸之药呢?以至青木香等也不能用。请看看西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是由于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过敏可以致人于死地……我就有几个朋友死于青霉素针下。为什么西方没有因此禁止使用抗生素,而今短短两年,在中国却已有3味中药被处以死刑了呢?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周礼·医师章》)有毒的药何止关木通!《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如果凡药之有毒者都不能用,则中医可以休矣。中药有中药之理论,有炮制学之应用,今天把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都一笔抹杀,惟西方之命是从,则中医药前景令人担忧。
  中医人才首先应相信中医
  一、中医发展人才是根本,对培养中医人才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名医工程”十分重要,要抓紧进行。
  2.为了使人才使用得更好,建议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人,其出师之证书上应写明:该学历等同于博士学位。这一学历,按中医水平他们受之无愧。中医学术不致断代,老一辈学者的责任重大。
  3.名老中医学术研究纳入科技部中长期计划的确是当务之急,一定要做好。
  4.设3个科研项目。一是东西南北中进行教学效果调研,不但要调查历届本科毕业生的中医学习水平,还要调研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中医水平及其研究项目与成果。二是调查全国100家中医院,包括中西人才结构情况、中医学术带头人的中医水平、中医治疗率、中西药的使用比例,参加查房观察其病例讨论中中医成分有多少等等。三是调查若干研究院的科研方向、项目及其成果。再组织中医科研论坛,寻找发展中医药的“高速公路”。
  二、中医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像外语评级一样,除了各科考试必须合格之外,另设3级中医综合考试,一级考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药,方剂诊断。中药要记400~500味,方剂要记300~400首,舌诊、脉诊要考实际操作。二级考“四大经典”及辨证论治,其中辨证论治也可用病案分析的方法。三级考临床测试,可于实习后期面对病人临证诊治。
  三、研究生教育,应以中医临床型为主,兼及其余。现在全国以至全世界最欠缺的是有真本领的“铁杆”中医,即中医理论与临床技术都过得硬的高水平中医。因此硕士、博士生的教育,除少数搞实验研究之外,绝大多数应是中医药临床硕士或博士,以便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水平。只有培养成千上万这样的“铁杆”中医,才能满足21世纪中国以至世界人民的需求。
  当然,如果一个“铁杆”中医的外语和西医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并能运用新科技与中医药相结合进行临床研究与实验,以振兴中医,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但他首先必须是一个“铁杆”中医!
2
发表于 2005-5-2 15:12:1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的担忧和几点建议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41 , Processed in 0.0517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