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7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8 08: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医学入门》说:“寒热虚实,皆可灸之。”因此,灸法的主治
  作用十分广泛,除了能治虚证、寒证之外,还可以治疗实证和某些热
  证。
  主治作用         适应范围  
    疏风解表 温散寒邪 风寒表证、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  
温经止痛 活血逐痹 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  
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
  壮阳益气 亡阳虚脱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
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自汗  
清热解毒 消瘀散结 外科痈疮疖肿初起、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疬、鼻衄  
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 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4:52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体位
    体位宜平正舒适,便于准确定穴,有利于艾炷安放和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三、部位宜忌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
  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位,选用时应从实
  际出发,不必拘泥。若需施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四、病情宜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病症,应慎用灸法。
  五、施灸注意
    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衣物的烧损。灸后
  若局部出现水泡,小水泡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破;
  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涂龙胆紫药水。
  六、诊室环境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雾过浓。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5:22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研究进展
    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证明,灸法能提高白细胞数,促进单
  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抗体形成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是
  一种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抗御疾病的双向调整作用。现就灸法的实
  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5:53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czphx在 2008/03/08 08:37am 第 1 次编辑]

灸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可改变体液免疫功能,有人对艾灸治疗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
  免疫调节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
  能,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提高T细胞计数。同时认为艾灸对T淋巴
  细胞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T辅助细胞,改变TH/TS比例达到对T淋巴细胞
  功能的调控作用。有人以哮喘及硬皮病患者为对象,用不同灸法进行
  治疗,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E-玫瑰花形成率(E-RFC)、

  IgG、IgA、IgM和C3的变化。结果表明:26例哮喘患者,通过化脓灸,
 
  其中11例灸前淋巴细胞转化率和9例E-玫瑰花环值均低于(或偏低)正  
  常值,灸后均显著提高,且绝大部分转至正常值范围。而原来在正常  
  值范围内的患者,经灸后变化不明显。另外,49例哮喘患者的体液免  
  疫功能或超过正常值或偏低,经灸后,属正常值范围的变化不明显,
  而高值者灸治后降低,低值者灸治后升高,其差别有显著或非常显著
  的意义。又如21例硬皮病阳虚患者,灸前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低于
  正常值,通过隔药饼灸后,其中20例有非常显著的提高。由此可知,
  艾灸似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免疫功能由不正常转化为正常。  
    有人用火柴棒头大小艾炷施灸于雌性小白鼠的“中脘”穴,隔日1
  次,每次灸4壮,共灸3次。结果表明:艾灸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
  吞噬功能。艾灸对氢化考的松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影响的实验
  研究,证明艾灸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又有人在注射环磷酰胺导致小鼠白细胞降低的情况下,艾灸可增加白
  细胞数量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小鼠腹腔注射免抗小鼠淋巴
  细胞血清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艾灸后,T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提高,故认为艾灸可能通过T细胞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人用
  灸治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外周5-HT及5-HIAA的影响,观察了
  灸“肾俞”对EHFV大鼠动物模型的影响,从中发现灸可以减少血管的
  损害,保护肾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体液
  因素分泌和代谢的紊乱,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
    灸法对免疫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是一种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抗
  御病邪的双向调节作用,为灸法的防病、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
  进一步探讨灸法的作用原理,开辟了途径。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7:47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灸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艾灸对紊乱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有人通过动物
  实验证实,艾灸“关元”具有使缺血性休克家犬的SI、CI、MBP和LVSWI
  呈稳定增加作用,HR、CVP、TPR无显著改变。可能与增强心肌收缩性有
  关;能增加动脉血每分钟耗氧量,使PVO2呈稳定上升。在动物实验的基
  础上,运用艾条施灸休克患者关元穴15min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均显著增加,但尚未达到正常值。疗效持续时间最长达2h,其中指温上
  升最高者达2.6℃。
    有人选用高血压、脑血管病经脑阻抗血流图示脑血管搏动性供血
  减少,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温和灸双侧内
  关穴,施灸20min,灸后依次观察即刻10min、20min、30min脑阻抗血
  流图的变化,并测灸后血压。经测证实,灸后脑阻抗血流均较灸前明
  显改善,流入容积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波幅上升较灸前提高30%~
  50%,最高者可达70%。故而说明艾灸内关穴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
  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艾灸的疗效为防治脑血管病提供了可行
  的方法和客观依据。
    有报道选用家兔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为观察对象,通过艾
  灸“曲泽”穴,证实其在急性缺血情况下对心肌的保护性作用。尤其
  是在第1分钟,心电图提示P-P间期显著缩短,S-T段下降程度减轻(P
  <0.01),T波升高幅度变小(P<0.01)。进一步的实验提示,电热
  烙灸、电炉丝灸、石英灯灸,抑制心率缓慢的效应,与艾灸作用相似,
  故认为可能是温热刺激,似与艾叶药性无关。有报道艾灸可使急性微
  循环障碍的兔眼结膜微循环速度明显加快,红细胞凝集明显减轻,出
  血、渗出现象减少。有人以家兔耳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发热
  模型,待致热后立即在“大椎”穴施以艾炷灸,本实验结果证明,灸
  法可以改善大肠杆菌内毒素感染性发热家兔的微循环,减轻微血管周
  围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和消除炎症。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8:14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灸法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有人报道艾灸“命门”穴可纠正羟基脲所致“阳虚”小鼠“类阳
  虚”的虚损,发现艾灸对氢可所致的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混乱有改善作
  用。
    灸法对微量元素的代谢作用也有影响。如有人认为艾灸可使由羟
  基脲造成的“阳虚”小鼠的肝脾DNA所含的锌由低转向正常,铜的含量
  降低。更有人证实艾灸可使老年女性头发中的锌含量升高,铜含量降
  低,起到调节作用。
    艾灸对实验性“阴虚”型动物的耗氧量、心率、血象和肝脾组织
  化学变化等内容的观察结果,提示其物质代谢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不明
  显,因此艾灸对改善某些阴虚症状,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方面不理想。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8:44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灸法的镇痛作用
    有人以家兔甩头作为疼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艾条灸家兔“足三里”
  穴后5min,痛阈立即上升(P<0.01),随着施灸时间的延长,痛阈
  逐渐升高,至施灸20min时,痛阈升高到最高点,达141.44%(把灸前
  基础痛阈的均值作为100%)。同时,还看到艾灸具有较长的镇痛后效
  应。又有以大鼠甩尾阈为指标,艾灸“天柱”穴10分钟,保持穴表温
  度为44℃灸后甩尾阈平均值提高到7.57±0.30(P<0.01),切除肾上
  腺后,作用消失。但又有报道在用热或艾油处理“长强”穴对大鼠痛
  反应的影响实验中,未观察到灸法的镇痛作用。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9:20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czphx在 2008/03/08 08:42am 第 1 次编辑]

内科病证
    有研究者报道灸治双侧内关穴,配以膻中、心俞,对62例冠心病
  患者的心电图ST-T及Q-TC、HR指标进行了灸治前后疗效对比观察,收
  到较为明显疗效。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施以灸法,经过3个月后,患
  者血压下降,并相对保持稳定,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元均有明显下
  降。保持了血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收到了较好效果。有报道采用艾卷悬灸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百会、天
  窗穴施灸,并以脑阻抗血流图和血压为客观指标,观察灸治前后的变
  化。经灸后脑血流图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升高,重搏波明显,说明脑
  血流量较灸前增加,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降低明显。有
  报道以雀啄法灸治患者百会穴,观察血压变化。经灸后,收缩压平均
  下降2.25kPa,舒张压平均下降1.34kPa。此外,采用艾灸足三里穴治
  疗三期高血压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病人,发现艾灸能降低血液凝
  聚作用,有预防脑血栓形成再次发生的可能。有报道用麦粒灸与隔附
  子饼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4例,经灸治3个月后,转氨酶下降
  明显,血清白蛋白升高也明显。从免疫学方面的有关指标观察,亦证
  实艾灸可有效地调整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病情改善。有报道采
  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487例,总有效率为74.3%,通过对血清总IgE
  含量变化和外周嗜碱粒细胞计数的比较,作者认为化脓灸对机体的免疫

  功能有双向调整作用。同时,认为化脓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优于化脓灸的方法。有报道经对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铺灸治疗前后
  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结果表明,经铺灸治疗后,多数患者血红蛋白升
  高,血沉下降,类风湿因子转阴,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
  提高,补体C3提高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等项变化,说明铺灸治疗类风湿关
  节炎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隔药饼灸治疗42例慢性非特异
  性结肠炎,近期治愈率达85.71%。通过对细胞免疫功能及甲皱微循环有
  关指标的测定和比较,作者认为隔药饼灸,可显著提高E-RFC数值,并接
  近正常人,确能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止血和促进炎症的吸收。对于灸法
  抗休克作用,有报道用艾条灸关元穴,治疗30例休克,有效率为73%,经
  灸后患者收缩压、脉压明显提高,舒张压也有所增加,指尖温度上升,
  肛-指温度下降,外周毛细血管灌注有所改善。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3:03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预防保健
    保健灸在防病健身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报道对61例55岁至
   78岁健康老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保健灸(即取足三里隔姜灸,每日1次,
   每次7壮),观察结果显示血浆TC、TG均明显降低,表明保健灸对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对IgG、IgA、IgM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有降
   低,对3H-TdR-LT的显著升高,也提示保健灸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一
   定调节作用。这些变化对于老年人因免疫功能减退所引起的感染,恶
   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可能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有报道运
   用灸大椎、风门、肺俞穴预防感冒,收到满意的效果;也提示说明,
  运用灸法,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可以未病先防。
      总之,临床实践证明,灸法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通过艾灸
  对机体起到良性调整作用,今后应从临床出发,扩大应用范围,并对
  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使灸法更放异彩。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43:38 | 只看该作者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转帖]

热证可灸
    临床灸法应用于热证的范围日趋扩大,涉及内、外、皮、儿、五
  官及传染病等多种,其中包括实热证和虚热证。但历来多将热证列为
  灸法禁忌,针对这一情况,诸多医家就“热证可灸”进行了探讨。有
  人引述古今治验,认为“热证禁灸”之说是把疾病本身自然发展而出
  现的症状,或用其他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责之于灸法。灸法不仅适
  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阴虚阳盛的热证。因为实热证用灸法
  可以“以热引热”使热外出;虚热证可通过灸法助阳,从而达到阳生
  阴长的报道应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总有效率达到97%,更有以艾
  条温和灸治疗154例有明确诊断的12种发热疾病(体温均在38℃以上)
  灸后体温可明显下降。用灸法治疗肺结核也为近代临床广泛应用,均
  收到可喜疗效。有采用温灸器灸患处治疗外科急性感染,化脓性炎症
  38例,除1例外,其余均获效。用艾卷温和灸,取穴肩井、乳根及手、
  足三里穴,治疗急性乳腺炎和用艾炷隔蒜灸膻中、天宗穴均取得满意
  疗效。对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惊
  风、口腔炎、小儿暑疖以多种灸法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近些年来,
  灸法的实验研究也为灸法治疗热证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因此,对于
  热证忌灸之说,亦应从临床实际出发,不断扩大治疗范围,使灸法在
  防病治病中发挥更大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7:41 , Processed in 0.0552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