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医大师传人朱婉华: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 13: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医大师传人朱婉华: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2016/11/18 13:35 中国新闻网

  “治病”首先是“治人”。朱婉华教授咬了一口作为世界中医药大会会议标配午餐的简易汉堡包,一边讲述自己的行医心得。

  作为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后人和继承人之一,朱婉华与700多名代表一起于11月12日参加了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召开的第13界世界中医药大会。

  “我对患者,首先‘话疗’,然后‘食疗’,最后才是‘药疗’。”身穿一件米色长风衣、背着一个黑色大包的朱教授今年67岁,讲话中气十足,看起来也就五十出头。

  “药效最多只能占到疗效的三分之一。”她一直坚信这一点,“按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的说法,药效只能占到十分之一。”“话疗”就是要端正患者的心态,在疾病面前,保持人的尊严。

  这是朱婉华第二次参加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年度大会,去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大会,她也应邀出席。不过,之前她去欧洲考察过中医药的发展,对中西医的关系有自己的见解。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现在的国际医疗产业基本上被西医‘绑架’了。”在她看来,中医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哲学智慧,核心就是人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我只相信中西医配合,而不是结合”。

  的确,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的风湿专题分会场,几名专家都谈到利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技术,配合中医理论与治疗,往往事半功倍。

  在中午短短一小时的午餐时间里,朱婉华和众多中医学界专家一样,端着盘子,在会议中心大厅一侧的巨大玻璃窗下,斜靠一座三角钢琴边上,咬着汉堡包与记者聊着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不时,国内的熟人见到她,热情招呼;见到会上的生面孔,她主动上前递名片,介绍自己担任院长的江苏省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听到朱良春三个字,对方一把抱住她,激动不已。

  国医大师,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大师级中医药专家,迄今只评出两届,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每届30人。朱良春在第一次评选中当选。

  朱婉华是朱良春次女,她的姐姐也是中医师,她的女儿在读中医博士,中医世家名副其实。不论父亲、姐姐,还是她自己,从她手上治疗和介绍的患者已难以计数,不论危重病患,还是疑难病例,她都坚持要为患者减轻痛苦,不能妙手回春,也要还以患者尊严。

  遵父亲之命,朱婉华最早接受的是西医教育,之后才转而学习中医。她认为,在急诊急救领域,西医确有长处和优势,而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则是中医精妙所在,一些在西医中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治愈“奇迹”,往往在中医实践中司空见惯,一些西医毫无办法的杂症,中医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

  按照世界中联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的话说,正因为有了西医的束手无策,才有中医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乃至在一些国家立法尚未成熟,中医诊疗尚属灰色地带,看到效果的政府也选择放手一试,让中医成为便捷的替代医疗。记者 田野

点评

方药治病永远是中、西医的第一宗旨。 朱教授误导各位。  发表于 2016-12-4 14:08
支持"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和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治疗,两者在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上互相不能取代,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因而决定了中、西医学的长久并立..   发表于 2016-12-4 13:59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3:16: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还有可能翻身吗?中医大神快救救中医吧!

点评

中医依然在中国屹立,在世界发展。有的人即便十分仇恨中医,仇恨中国,也大可不必如此幸灾乐祸吧!  发表于 2016-12-2 19: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9:27:0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中医依然在中国屹立,在世界发展。有的人即便十分仇恨中医,仇恨中国,也大可不必如此幸灾乐祸吧!
…………………………
千总版主从哪里看出来我仇恨中医、仇恨中国,幸灾乐祸的啊,讲讲。
4
发表于 2016-12-2 22:21: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与西医学,如果单从表面上看,是不能结合的。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之后,二者是完全可以结合、进而融合的。这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可能与否的问题。
5
发表于 2016-12-4 13:3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16-12-4 06:12 编辑

删除原内容。(见楼下)
6
发表于 2016-12-4 13:43:0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不论中、西医,药疗是第一位的。话和食是次要的。
7
发表于 2016-12-4 14:03:2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和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治疗,两者在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上互相不能取代,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因而决定了中、西医学的长久并立。
      疾病状态是一种多因素的全身综合反应,同一状态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改变和不同个体产生,因此,状态的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状态的分类与治疗。切记,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药治疗,必须符合状态治疗的原。
      人体疾病综合反应状态,是西方医学的盲区,也是现代科技的盲点,中医学对此有至少二千年的研究,和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方剂和中药学的分类与状态分类一致,说明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是状态医学。
      状态病是器官病之外的一大类临床疾病,不论医学怎样高度发达,生物遗传技术怎样完奋,器官移植和人体复制成功之后,人体內部的协调总是存在差別,这种差别必然使状态医学与人类共存。
      当我们用状态医学的概念来认识中医时,器官病因病理与状态不再有矛盾,因为状态不需要用病因病理去解释;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完全融合的,但在临床思维、诊断和治疗上,必须用两个体系来操作,在这个意义上中、西医是无法合在一起的。但是,用状态医学的概念和框架,我们可以全面地把现代病因病理医学的理论纳入中医学体系中,使中医真正〝进化〞为现代中医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点评

悉尼张友和先生您好,我觉得您和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观点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您二位可以交流一下。仅仅是个建议。 中西医结合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我认为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供参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4 14:53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4:53:44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6-12-4 14:03
支持"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和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 ...

悉尼张友和先生您好,我觉得您和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观点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您二位可以交流一下。仅仅是个建议。

中西医结合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我认为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供参考。

点评

张先生关于中医是状态对应的说法,我认为是现在对中医学评价的一种准确、务实的观点。至于中西医的方法,并列到何时,确实不能判断。 中西医结合,是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这个口号的提出当时就是因为医疗条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5 10:49
9
发表于 2016-12-5 08:09:02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12-4 06:53
悉尼张友和先生您好,我觉得您和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观点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您二位可以交流一下。仅仅是 ...

我早在16年前就下了这个结论。
     有100%的证据不用怀疑。

点评

您误会了,我对您的结论和证据没有丝毫怀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5 08:3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08:31:54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6-12-5 08:09
我早在16年前就下了这个结论。
     有100%的证据不用怀疑。

您误会了,我对您的结论和证据没有丝毫怀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0:56 , Processed in 0.0658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