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60|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学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7 20: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今就个人观点陈述如下;
  1、初期    初涉中医,基础要牢,笑者归纳为“3要”“2忌”
  一、要爱,首先对中医感兴趣。可从一些医林秩事,名医传记,中医历史入手,培养性情。认识到作为国粹的中医精深奥妙,学习中医光荣,金钱有把医生变成纯粹的唯得是图者的倾向,如果这一倾向不能得到年轻时某些理想主义观念缓冲的话,有可能医生就会成为唯得是图的药师和外科医生。
  二、要循序面致精,《中基》《中诊》《内经》等中医基础,要一步一步学过来,由基础-桥梁学科-临床-基础,互相印证,切莫未通于前,又学于后。
  三、要背,背诵作为中医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蒲辅周先生曾说“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水。”说明中医要背诵的东西很多,个人观点,要有选择、重点、理解性的去背,如脏腑功能,病机十九条,代表方剂,等等,笔者背诵记忆常用四法:  1、注意要集中,干扰要排除        2、归类记忆,结合目录学              3、联想展开,以类比物             4、复习要经常,此点非常重要。
  一忌以西乱中,刚学中医,觉得中医理论有点虚无飘渺。心主神明,经洛气血,不是很理解,同时又接触到西医,看得见,摸得着,就不知不觉学习西医,造成中西医理论的理解紊乱,更喜予以西医诊断检查对照中医。
  二忌急功锐进。锐进本是好,但基础不牢,又急于研读古今名家之医论医案,往往事倍功半,缘何?老先生写书,是以自己的理解及临床水平为准。本来就不知老先生何以然,更难悟进退转方之意,浪费时间还灰心。
   2、入门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自己对中医的诊疗有了一些实际的经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准方向前进。笔者于此亦有“三要”“一忌”
  一要有恒心,可能初涉临床,以中医理论治病。效果欠佳,此时,我们就要端正态度,从自身找问题,是主症主证未辨明,舌脉有模糊之感,为什么诸家医案效果很好?等等,要认识到,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我们的临床水平没到位。常见某医生开上点滴且谓西药简捷,未曾认真研读古今诸书,验之临床,造成中医半道改行当西医,这点在现今非常普遍。
  二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病人就诊至处方离去,短短数十分钟,你脑中如何思考的,这要好好讨论一下。八钢分大概,外感分寒温,伤寒用六经辨证法来分析,诊断处方,这在《中诊》里说了,还有一点就是你是不是准确的四诊了,症状与病因、病机的联系能否解释阐明,主证,兼证联系起来有无共通之处呢?于此我们当共勉。
  三、学习各家要辨证,我们在基础上要想提高,一边须临证,一边还须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另外,还必须对当代中医的现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以治今病。笔者就个人所及,略谈如下:初临证,可看看焦树德教授的《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七章从四诊到方剂加减变化,皆中允之论;继之当读一读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论”,以开拓思路,笔者就以其法治疗高血压,血压得平,但面红微热,乃余热所致,毛细血管扩张,投柔肝之剂热退面仍红,继续用药,红退大半,这就是根据西医病理来治疗,截断病势的发展,这比中医单纯见证施治要好得多,这也符合“治未病”的思想;要提高临床水平必读医案,黄煌教授《医案助读》甚好,读案视点尤需熟记;丁光迪先生《中草药的配伍应用》紧扣临证用药,值得一读;朱良春先生善用虫药,于难病积阏之证备一良法;伤寒类有刘渡舟、陈瑞春教授的相关著作,如《陈瑞春论伤寒》等;温病类,赵绍琴先生之书读之令人别开意境,“平正轻灵”的风格实为临证中医必读之法。这里强调一点峭论研读哪家著作,须学术理论与其医案对照研读,临证时要择善而从,要以证印证理法方药。
   一忌浮躁、松懈。清、程国彭曾谓此道:“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尤其是年轻人,玩心较重,坐在诊室、书房需要练练静坐。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假期多,真焉静下心研读医书的时间有多少?有句名言:“随随便便地浪费掉闲暇的时间会造成品质上的逐渐退化,而且这种退化有时候并不易察觉。”有志于中医者戒之。
     想成为一信名中医,首先应具备名中医的品质。
                                               (未完待续)


-=-=-=-=- 以下内容由 wenjie0602006年12月29日 10:02am 时添加 -=-=-=-=-


-=-=-=-=- 以下内容由 wenjie0602006年12月29日 10:06am 时添加 -=-=-=-=-
强烈鄙视败类斑竹不懂乱删,你不知综合法,分析法....此人该下岗.
2
发表于 2005-2-12 20:40: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过来者言
3
发表于 2005-2-12 21:45: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谢谢楼主!
建议就这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4
发表于 2005-2-25 19:29:2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请大家多发表一些看法。
5
发表于 2005-2-25 21:58: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希望继续谈下去,难得的经验之谈,正是初学者所需要的,急切等待!
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10:11: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wenjie060易名 种福堂  。
7
发表于 2005-3-9 19:29: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学论

                           中医治学论(续) 
   名医之所以成为名医,疗效是标准,临证时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就显的至关重要,本文就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一些建议:
    一。重温《中诊》的三大原则,后篇之诊断要点,切实理解在临证中的应用。
    二。大家可读读鲁兆麟等諞的《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三。在深度上掌握证。证包括病理生理变化,外在症状舌脉,是一阶段主要病机。应涉及哲学认识,大家结合临证,细读《毛泽东选集》之矛盾论,定有收获。喜欢军事的要看看《孙子兵法》。
    四。重视对名医医案的研读,从案中体现的学术思想,诊疗风格,用药特色,来揣摩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8
匿名  发表于 2005-3-9 21:35:58

中医治学论

新人前来报道!
潜水聆听楼主教诲!
9
匿名  发表于 2005-4-2 08:59:09

中医治学论

医者父母心,可要知道医人是关乎生命的事,容不下一点的,马虎
10
匿名  发表于 2005-4-23 01:51:13

中医治学论

     楼主所言甚是!!!后辈确有体会。首先得对中医有一个感性认识,培养兴趣。具体如何培养,我比较同意楼主所提的几点:看一些有关中医的小说,比如,《药铺林》,《中药演义》等。看一些有关中医方面的影视剧:《张仲景》,《李时珍》,《黄帝内经》,以及一些比较浅显的临床报道:03年的非典中中医的贡献,一些中医界老前辈的奇效报道等。另外,我觉得武侠小说与中医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我想在初学中医之时,必然有处处碰壁的情况,这就好象习武一般,初学者与别人比武总是输的。但随着自己功力的逐渐增强,自己渐渐变得游刃有余。起初是有招阶段,练着练着就进入无招阶段,此时虽然无招,但却是无招胜有招呀!!这是就到了穷神达化的最高境界了!!!我觉得此时我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中医就是对于这种境界的极度渴望。当然,为医者应有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对生命有一种深沉的悲悯,用《内经》的话来说就是: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通过对生命的重视而关心病人的疾苦,理解他们的难处,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病痛。
     《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是中医入门的基础。应该好好学的,但这些课程很不容易一些搞定的,考完后还要不断地看,不断地复习。有了这些基础就差不多入门了。然后是对于经典的研治,博及各医家医论医话,临床经验等等。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一点大,一下说不清的,可以和各位同道,前辈继续探讨的。我的qq是:2823858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6:12 , Processed in 0.0614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