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的亚健康概念包括中医的证型和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30 11: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医的亚健康概念包括中医的证型和疾病
亚健康是一个西医的概念,他们把人群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健康人群,处于健康状态;一类是疾病人群,处于疾病状态;一类人群处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称做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人的机体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现代科学器仪,用化学和物理的检查方法,还不能查出阳性结果,不能做出疾病诊断。也就是说对以西医命名的病不能确诊。这样的一个群体,叫做亚健康群体。它完全是用西医的理论构建出来的。由于亚健康状态与疾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标准,那就是物理、化学等现代仪器检查的阳性结果。有一个确诊要素在里面。人的机体虽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但没有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缺乏西医确诊的要素,不能确诊为西医的疾病,那就是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并且有各种检查的阳性结果,能确诊为西医的疾病,那就是疾病。这些全是西医的概念。由于疾病与亚健康之间有非常明确的客观分界的标准,操作起来就比较容易,这也可以说是西医的优势。某教授说:“中医学认为,健康状态应该为‘阴平阳秘’,人体的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这种平衡是体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机体的自身调节下达到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果能够维持平衡则机体各系统功能正常,表现为健康有活力。若来自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失去应有的调节能力,会逐渐出现内外环境的失衡,当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的‘阈值’,也就是发病所需最低界限,便可发展为某种疾病。这种从平衡到失衡的变化,是一个由健康到不健康的动态过程,‘亚健康’状态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某教授是在用中医的理论来定义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和西医的概念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
某教授说:“亚健康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他提出的亚健康认知标准,完全是西医的标准。他的亚健康自测表列举了38个亚健康的症状。并强调有其中的11条或以上症状就可以构成亚健康。他说这个亚健康自测表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但我们看不出其中的一点中医味儿。其实38个症状中的绝大部分,只要有一个症状特严重,同时且表现为一个相应的证候群,都可以被中医称为疾病的。如失眠、多梦、便秘、腹泻、眩晕、心悸、头痛等等。所以中医和西医是很难在病名上统一起来的。一个人长期的失眠,严重地影响了工作与学习,甚至到了要寻短见的地步,由于检查不出阳性结果来,我们就说他无病,他在装病,这可能吗?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和命名,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要比西医先进得多,也合理得多。合情得多,人性化得多。很明显,某教授的亚健康自测表以及确定亚健康的过程,不是依据的中医理论,而是西医的方法。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408页)说:“当前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因此我国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体质研究课题组在对亚健康的调查中发现,有90.9%的亚健康人口符合中医证候气虚、肝郁、心神不宁的诊断。与亚健康的病机‘心神失养、气虚肝郁’相吻合,反映了其病因病理变化过程。”某教授承认气虚、肝郁、心神不宁都是中医的证候,“证候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分型”(某教授语),某教授说的亚健康人群不是就成了中医的病证,中医的证候,中医的疾病了吗?
某教授在《人分九种》(158页)说:“什么是‘未病’呢?它与健康是什么关系?二者能划等号吗?中医认为,‘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症状,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的程度。长期以来,对处于这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现在,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已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了。再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某教授的这一段话的重点是病而未发。病而未传的所谓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显然是指西医的亚健康状态。他的八种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非病之间”(某教授语)。按他的定义,就是处于西医的亚健康状态。这里的病不是中医学的疾病而是西医的疾病。他说的:“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症状,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的程度。长期以来,对处于这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这显然不是中医的观点。“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认为机体内有病必然会有信息反映到外面来。如果机体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症状。中医自然认为健康无病。西医说的亚健康的概念,人的机体是有多种的异常表现和体验的,这多种的异常表现和体验难道不是病理信息和临床表现的症状吗?有些没有现代物理化学仪器的进一步确证,这是有可能的。某教授上面说的亚健康、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在中医学里属于健康无病状态。八种体质类型所包含的内容,从中医学的观点而论是明显的病理信息,某教授自己也承认是病理体质,是病理表现。并且已经非常显化了。中医几千年来就是做为病证来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的。因此,治疗这些病证不能被说成是治“未病”,而是治已病。人分九种的体质学说,把中医阴虚、阳虚、气虚、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病证说成是人的健康量化标准,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是“个体在一生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于他自己的,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生理表现。”这就混淆了病与非病的界限。某教授的治未病,实际上是治已病。他为他的偏颇体质类型都开具了药方,要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是“病已成而后药之”。这不是明摆着吗!把未病先防的治未病,降低到了有病才治,把中医治病的处方,用做他所谓调体的专用方。这就是王氏体质学完成的理论超越。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408页)说:“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经现代医学体检,检测指标一般没有异常发现,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这部分人群,体质研究课题组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只能给出中医体质的分型以及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健康人自然是无法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亚健康人仍然是指的西医的亚健康概念。对这部分亚健康人自然无法给出西医疾病的诊断。但中医的证型都无法给出,我们就不明白了。同一页下面就说:“体质研究课题组在对亚健康的调查中发现,有90.9%的亚健康人口符合中医证候气虚、肝郁、心神不宁的诊断。与亚健康的病机‘心神失养、气虚肝郁’相吻合,反映了其病因病理变化过程。”气虚、肝郁、心神不宁是中医的证候,难道就不是中医的证型。一会儿说亚健康人口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一会儿又说,有90.9%的亚健康人口符合中医证候气虚、肝郁、心神不宁的诊断。一页之内就有两种自相矛盾的论点。气虚、肝郁、心神不宁他自己也承认是中医的证侯,转眼就不买账了。不能给出中医的证型却能给出的他自己中医体质分型,也就是某教授体质学的人分九种。西医的亚健康人群就是某教授体质学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他不承认他的病理体质类型就是中医的证侯。一句话说明白的问题,何必遮遮掩掩呢!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400页)道:“可见,亚健康属于心身相关疾病,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并以躯体与心理的不适应感为主要表现而检查无异常为特点,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其表现形式多属于中医无病有证。”在这里还承认亚健康属于心身相关疾病,却又说亚健康人群“其表现形式多属于中医的无病有证”,承认亚健康人群多数情况存在着中医的证候。又说不能给出中医证型,前后不是很矛盾吗?中医的证型就是中医疾病的证候,就是中医疾病的临床分型或者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病机特征。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阴阳气血已经失调,病理产物已经在机体内滞留,是明显的病证。中医的病证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与实践。它体验的人群绝不是几十、几百、几万。不能因为有些东西,西医和现代科学还无法圆满的解释它,就去否定它,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我们过去的文章已经对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一一做过分析。七种偏颇体质类(除外特禀质)都是中医自古以来在其学说中就存在的东西。它是中医病证的一部分,绝不是什么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亚健康是西医的概念,亚健康中包括着中医的疾病和证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30 , Processed in 0.047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