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头痛治验(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2 06:4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6-1 22:50 编辑

      吕某某,女,75岁,重庆大足县沙坝乡人,2003年6月13日初诊。
      头前额、后勺、两颊、巅顶俱痛,形瘦肢麻,气息低微。
舌红苔白而亁,脉细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6-2 15:44:02 | 只看该作者
头痛分,外感和内伤头痛;

一 外感头痛: 分风寒,风热,今6月初诊,风寒不可能;风热有可能,然未见畏风,恶热,切脉不浮数,所以风热外感亦去除。

二 内伤头痛:1  阳虚之寒性头痛,紧痛而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为支持;2 痰浊头痛,头痛如蒙,肢体沉重,素有痰湿,脉滑; 3 血瘀头痛,头痛如刺,固定不移,舌紫,脉弦。4 内火头痛: 热气上冲,面红赤,头胀,寸脉实而弦; 5 阴血虚火头痛,肢体麻木,形体消瘦,舌干无液,脉细而涩。

鉴于没有谈及晚上五心烦热的阴虚症状,诊断为,“ 血虚 郁火头痛” 。

治则: 补血透郁,鉴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气为血之帅,当补气统领补血。

方剂: 黄芪,阿胶,当归,龙眼肉,熟地,白芍,黄精,少佐以: 川芎,藁本,白芷,防风,丹皮。

方义: 黄芪托补气,引后续的诸多补血药,在气的带动下使得血虚得以速生
          以川芎走头两侧,藁本走头后侧,白芷走头前额,防风走全头,引气血以上行,并透发之而止头     
          痛。佐以丹皮以解血虚之郁热。  


3
发表于 2015-6-2 20:17:04 | 只看该作者
此人形气不足,脉见瘀相,故气血不足伴见血瘀,当以当归补血汤,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加减,酌情加入党参、丹参、天麻、鸡血藤养血通络止痛之品。
4
发表于 2015-6-6 21:27:53 | 只看该作者
好案子,先感谢刘老师的分享!!!后为学生不成熟的分析:
吕某某,女,75岁,重庆大足县沙坝乡人,2003年6月13日初诊。

头前额、后勺、两颊、巅顶俱痛----疼痛的机理有三: 不通则痛,不营则痛,不松则痛。
形瘦肢麻----气血不足所致。
气息低微----气虚所致。
舌红苔白而亁----舌红为热,直接诊断为(浊)气有余所致;苔白为寒;干为津液不足。
脉细涩----细主阴血不足,亦主湿;涩主血瘀。

病因: 病人存在阴血不足的情况(形廋,舌干、脉细皆是明证);此外,还有气虚的情况(气虚排浊不力、气虚温煦不力,故而出现气息低微、苔白之象);气有推动作用,气虚推血不力而有血瘀,血有藏气作用,清气不藏而过度利用产生浊气,浊气外排不畅而有浊气滞留,浊气郁结化火,这使得瘀浊互结不通,出现头痛、脉涩、舌红。
病性: 寒热夹杂
病态: 虚实夹杂
病位: 头部

治疗: 理气行瘀,外散浊气,兼益气血
5
发表于 2015-6-12 11:28:46 | 只看该作者
高年体虚,气血肝肾不足,风邪瘀毒上扰清窍
全虫3蜈蚣4川芎15钩藤10炒枣仁20白芷10浙贝10夏枯草10枸杞子10女贞子15山萸10补骨脂10菖蒲10沙参30天花粉15太子参20焦三仙30内金10砂仁10

以后酌情加入黄芪,鸡血藤,威灵仙,牛膝等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07:1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6-13 23:21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6-2 07:44
头痛分,外感和内伤头痛;

一 外感头痛: 分风寒,风热,今6月初诊,风寒不可能;风热有可能,然未见畏 ...

时值盛夏。此经脉之病累及气血,血热致淤已显,宜凉血散血,养阴以和阳,兼祛六经外邪为治也。
      当归、白芍、生地、麦冬、百合各30g、丹皮、赤芍、丹参各20g、白芷、藁本、川芎、石菖蒲、甘草各15g、桂枝、柴胡、细辛各10g、牛膝40g,石膏90g、牡蛎60g、菊花12g、苦丁茶12g,水煎服之。3剂,3次/日
      6月19日复诊:头痛大减,精神转佳,舌上已转润,以前方增损用之。石膏60g、牡蛎、石决各40g、当归、生地、麦冬、石斛、元参、赤芍、丹皮各20g、人参、菊花、苦丁茶、牛膝、川芍、白芷、香本、羌活各15g、甘草、桂枝、五味子各10g合以水煎服之。1剂,3次/1日
病愈如初。

点评

思路同,药不必尽同。他的方子清热剂量克可够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4 10:13
7
发表于 2015-6-14 08:41:54 | 只看该作者
桂枝 芍药 地黄 生姜 甘草
8
发表于 2015-6-14 10:13:2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6-14 07:18
时值盛夏。此经脉之病累及气血,血热致淤已显,宜凉血散血,养阴以和阳,兼祛六经外邪为治也。
      当 ...

思路同,药不必尽同。他的方子清热剂量克可够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0:18 , Processed in 0.0533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