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栋医学论文集:《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3 00: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27 02:46 编辑

《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4卷第7期)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摘要】中风病之理论肇始于《内经》,但其病因病机之内容,则散见于《内经》诸篇,通过分类检索认为主要有: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气虚邪中);暴怒伤肝,气机逆乱;火热亢盛,上扰神窍;饮食伤脾,痰湿阻络;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虚火上炎及体质因素等。此诸多因素实乃“病因—中介(病机)--脑(靶器官)”轴系。
【关键词】《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相似。”[1]此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对“中风病”的病名解释,而对其病因病机,在《内经》中就有详尽的论述。兹不揣浅陋,探讨如下。

1、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气虚邪中)
《内经》认为,中风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的结果即“气虚邪中”论。如《灵枢·刺节正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正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九宫八风篇》云:“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此即“气虚—风邪入中—经络不通—偏枯”轴系。《内经》对中风病系“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巨大,以至于在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目前看来,此观点欠妥,故唐宋以后之医家多提出质疑。“近代学者多认为,中风病皆由内因所致。”[1]

2、暴怒伤肝,气机逆乱
《内经》认为暴怒伤肝,气机逆乱可引起中风病。因怒为肝之志,若大怒、暴怒则伤肝。肝藏血,怒由肝血、肝气所生,若肝血充足,肝气亢盛,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怒生而肝伤,则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气机逆乱,化风或阳亢化火,夹气血上冲于脑导致中风病。《素问·举通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经文中诸“上”字,在此当指元神之府的“大脑”,而大厥、薄厥等名称,则系中风病昏迷期的称谓。

又《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素问·脉解篇》:“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张锡纯云:“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夹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2]煎厥乃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化火,夹气血上冲于脑所致。

暴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化风,或阳亢化火,风火相煽夹气血上冲于脑,煎熬血液,灼液为痰,导致痰瘀痹阻脑络,或灼伤脑络,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引起中风病。此实为“怒则气逆伤脑”之病机;怒为病因,而肝气亢逆起中介作用,脑系靶器官。即“怒--肝气上逆--脑”轴。

3、火热亢盛,上扰神窍
《内经》认为火热亢盛,扰于神窍,出现神志昏糊、迷蒙、暴不识人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神志昏糊、迷蒙之义。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此瞀、瞀(冒)昧、暴病,皆火热为病,虽未名中风之脑病,但火热燔炽,可引动心火,致心火亢盛而上炎,夹气血上冲于脑,扰于神窍,导致中风之脑病。

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逆,气机逆乱。逆由怒而生,“怒则气逆”,此即“气有余便是火”、“怒志化火”之谓也。怒伤肝,肝伤后,导致气机逆乱,或肝气上逆化风,或阳亢化火,皆可夹气血上冲于脑,而成中风病。

火热亢盛,引动心火和或肝火,气逆上冲,夹气血上冲于脑,扰于神窍,既可煎熬血液,灼液为痰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闭(痹)阻脑络,亦可灼伤脑络、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导致中风病,出现神志昏蒙、猝倒僵仆、不识人等症。此即“火热--心肝上冲--脑”轴。

4饮食伤脾,痰湿阻络
《内经》认为嗜食膏粱厚味,可引起中风病之仆击、偏枯等症。《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长期嗜食膏粱肥甘厚味,可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化热生风,导致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经络,上阻神窍,闭阻脑络或灼伤脑络、络破血溢,发生中风病。或痰湿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血粘滞度增高,痰湿瘀血交结,闭阻脑络而成中风病。此即“饮食--脾(痰湿阻络)--脑”轴。

5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虚火上炎
《内经》认为房劳太过,可引起昏厥、喑痱等症。《素问·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内夺,指房劳伤肾,内夺精气而言。

由于气机逆乱,邪气上冲于脑,引起猝暴眩仆、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或瘫软或瘫痪等症,便谓之厥,亦称昏(晕)厥。如大厥、薄厥、煎厥、尸厥、气厥、痰厥等。《素问·厥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素问·大奇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厥,逆也。气逆则乱,故发为眩仆,猝不知人,此名为厥。”[3]

肾虚可致厥,在《内经》别篇亦有论述,如《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素问·调经论》:“志……不足则厥。”等。房劳太过,可耗伤肾之阴精,导致气机逆乱,虚火上炎或阴虚阳亢,上冲于脑,出现神昏晕厥、喑痱等症。或肾精不足,上不能滋养脑髓(舌),外不能滋养肢体而致喑痱等中风症状。《素问·厥论》:“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即“劳欲—肾虚—脑”轴。

6体质因素
《内经》认为形体肥胖,可致中风病。《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刘完素云:“肥人多中风者……所谓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若阳热又甚而郁结,故卒中也。”[4]张介宾云:“肥人多有非风之证……然肥人多湿多痰,故气道多有不利。”[5]肥胖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油脂油膏过盛导致。此可助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痰湿壅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粘滞增高,痰瘀交结,闭组脑络或油脂油膏过盛,痰瘀郁久而化热生火,灼破脑络,血溢脑内而成中风。此即“肥胖—经络(痰湿热瘀)—脑”轴。

7结语
综上所述,《内经》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论述有: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气虚邪中);暴怒伤肝,气机逆乱;火热亢盛,上扰神窍;饮食伤脾,痰湿阻络;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虚火上炎及体质因素等。此等病因病机实乃“病因—中介作用(病机)—脑(靶器官)”轴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4,131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112
[3]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392
[4]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7—48
[5]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4

点评

先生这样一个考证中医的人,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见西方科学机械唯物论影响至深,中医复兴,任重而道远。  发表于 2017-11-3 06:47
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一念之差,悔恨终生。这篇文章,全盘错误。  发表于 2017-11-3 06:3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3 06:3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1-3 07:07 编辑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差之分毫谬之千里。请先生好好看看肝风内动的中医解释。
      以先生对于中医的考证,可谓博学,可惜,在浊浪激流之中,一念之差,悔恨终生。
3
发表于 2017-11-3 06:35:03 | 只看该作者
         考证,训诂,是研究古代学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只保证引用文字的准确无误,而不能保证所得结论的正确与否。其缺点是:1   先入为主,在资料中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偏离了客观性;2   没有占据全部资料,只在自己占据的哪一部分资料中考证,偏离了全面性。
        如果考证来考证去,得出的结果是自己对于中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信,那必定是遗憾的事情。

4
发表于 2017-11-3 06:4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1-3 06:50 编辑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而不是逆穿中枢神经系统。
       清窍,眼、耳、鼻、口。不是中枢神经系统。
       肝风内动,肝主筋,所以肌肉抖动。

5
发表于 2017-11-3 07:24:28 | 只看该作者
       按照中医理论,肝主筋,即西医的横纹肌。肌肉痉挛与萎缩、肌张力下降,其本质都属于肝主筋。

        很多人转不过弯了。
6
发表于 2017-11-3 09:09:54 | 只看该作者
        【 脑脉痹阻】是什么意思?定义是什么?先生始终回避这个关键词。
          一个概念,必定有其来源,一个新概念,一定要说清楚是由哪个旧概念演变过来的,与旧概念的区别在哪里?或者,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义。
        
7
发表于 2017-11-3 09:16:16 | 只看该作者
        张锡纯云:“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夹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
====================================
     [ 气血而上冲脑部 ]  正好把【 脑脉痹阻】冲开了,脑血管病治好了。逻辑不通。
8
发表于 2017-11-3 09:2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1-3 09:32 编辑

       中医认为人有九窍,包括头部七窍(眼孔2、鼻孔2、耳孔2、口1)加前后二阴共九个孔窍。头部七窍又被称为“上窍”或“清窍”,而前后二阴则称为“下窍”或“浊窍”。
      肝火上扰清窍证,是指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所表现出来的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细数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变脏腑相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比较简单。
       清窍一词来源于《临证指南医案》,说: “耳为清空之 窍,清阳游行交会之所。” 清空之窍,即现在所说的清窍、 空窍。所谓空窍,空者,孔也,即孔窍。《简明中医词典》 说: “空窍,泛指体表的孔窍,包括九窍,汗窍,津窍,精 窍。” 《医部全录•脏腑身形•鼻门•口问篇》说: “夫口鼻 耳目皆为空窍。”《脾胃论》指出: “夫三焦之窍开于喉,出 于鼻”,故耳鼻咽喉皆为空窍。诸空窍位于人体上部或体表 者,乃清阳游行交会之所,故属清空之窍,亦称清窍。.
===================================================
        先生以脑脉痹阻“先入为主”,不引用与自己观点不利的文献资料,失去了客观性,考证入了歧途,得出错误的结论。
        理论研究一定要概念清晰、准确,差之分毫谬之千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千万小心。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2:51:05 | 只看该作者
因中风病位在脑,故又称“脑中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0 17:42 , Processed in 0.0733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