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名医验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0 12: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熊继柏讲:古代名医治病创造奇迹
2016-02-1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7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熊继柏

编辑/王超 ⊙ 一校/马斯琪


I导读:熊 dia dia 讲故事真是好听啊!“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这些话都是一针见血的话。”“我一直这么讲。如果不重视临床,大家都在讲空话,学生学什么?病人靠什么?”


古代名医治病创造奇迹


历代的名医治病创造奇迹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有资料记载的,也庞大得很,一下子也讲不完。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举几个名医治病创奇迹的故事。


先举一个例子就是汉代名医华佗的故事。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用车拖了一个小孩去看病。是什么病呢?就是想吃东西,但一吃就梗塞在咽喉,不能下咽,小孩已经奄奄一息了。华佗一看,明白了,要病家用3升白醋泡大蒜,给病人灌服。服药后病人吐出大量蛔虫,很快就好了。实际上这个病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蛔虫性肠梗阻。三国时期人家就有这个本事,真是了不得。他没有我们现在用的驱蛔虫药,当时只能采取简单的办法,就吃醋和蒜,病就治好了。这不是奇迹吗?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


我还讲两个特殊例子。有一本书叫《续名医类案》,专门记载以明清时代名医为主的验案,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去读过。书中有两个案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明代名医李中梓,他看了一个病,是这么记载的:病人姓韩,“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六脉皆无。”这是什么病?这是要死的症候啊,人就要死了。李中梓看病时注意到,这个病人还没有死,因为以手按其趺阳,也就是足部一个按脉的地方,趺阳脉大而有力,摸到脉了,就说明没死,只是假死。那问题出在哪儿呢?再按其腹部,病人皱眉痛苦,说明腹部有积滞,阳气阻隔,壅遏在内,不能畅达于外,于是出现“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厥冷,六脉皆无”的症候。李中梓真是高手,就用一剂大承气汤,猛一下将腹部积滞实热攻逐之后,病人就好了。


这个病案对我启发很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禁拍案叫好。这个李中梓真是太聪明了,要是我们碰到这样的病人,恐怕当时还一下子搞不准。古人的记载用文言文,简捷明了,不讲啰嗦话。这个病例说明我们中医本事有多大!是不是?这是一个起死回生的案例,这不是奇迹吗?


这本医案里,还有一个叫喻嘉言的清代名医,记录了他诊治的一个很特殊的案例。一个16岁的小孩,姓朱,下痢疾,暑天受热劳累以后得的病,这病很厉害呀,“昼夜达百次”,一天一晚拉肚子上百次。拉到什么程度?不能起床,只能“用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更换”,“肛门疼痛如火烙”,肛门痛得好像用烙铁在烧,病人痛苦呻吟,“但欲水而不欲食”,也就是只要喝水,一点东西都不想吃。这种情况中医称噤口痢,痢疾如果不吃东西,就叫噤口痢,是要死人的危重症候。病人还“躁扰无奈”,伴有烦躁不安,手足乱动乱蹬,大叫大喊大动,就是这么一个危险的案例。喻嘉言诊断为大火毒证,用黄连4两,大黄2两,甘草1两。三味药,就把这个病人治好了。是奇迹吧?


我阅读《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读到这种案例时,我总是拍案叫绝。哎呀,中医能有这种本事真是了不起!讲实在话,我的中医为什么学得比较好,我受他们的影响很深。读书之后我常想,学中医就一定要学好。清代的大温病学家吴鞠通,他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就是说,学医如果学不好就不如不学,因为学不好就要害人啊。学得好你是救人,学得不好你是害人的,而且害人不现形。本来是可以治好的一个病,如果没能给他治好,病变就发展了,这是不是你的责任?这个病人快死了,本来可以救活的,你没这个本事,他就死了,这不是误人吗?还是你的责任。本来是个寒证,反把它当热证治;本来是个热证,反把它当寒证治;本来是个实证,反把它当虚证治;本来是个虚证,反把它当实证治,用药用错了,这不是庸医吗?中国历史上把中医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也讲名医,也讲庸医,总是分几等的。所以吴鞠通讲“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广大人民,也就是群众的忧患是什么呢?群众的忧患是疾患太多,现在也是这样,老百姓害病的太多,患病率有多高啊,老百姓今天这病,明天那病,大病小病不少。“医之所病病道少”,我们医生的忧患就是本事太少了,道就是本事,就是你的技术太差了,你的水平这些话都是一针见血的话。太低了,你的本事太小了,你治不好病,这就是医生的忧患所在,


所以我经常讲,我们全国的中医有很多,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重视临床,要提高我们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我们医生的专业素质,我一直这么讲。如果不重视临床,大家都在讲空话,学生学什么?病人靠什么?如果一个病人在发高烧,烧到40°C了,你跟他讲道理,有用吗,行不行?不行啊,你要把他治好啊。所以,中医一定要重视临床,一定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临床水平、临床素质和临床本领,一句话,提高疗效。只有提高疗效,老百姓才信赖你,这是关键。如果真正学到了中医的本领,掌握了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汲取了古人的许多经验,再在实践中长期地磨炼、摸索,自然会积累很多的经验,那就必然会创造奇迹。我举华佗、李中梓、喻嘉言这3个古人治病的例子,无非就是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已创造了奇迹。我们这一代医生能不能真正创造奇迹,那就取决于我们自己能不能认真刻苦地学习,能不能认真刻苦地临床,这才是关键所在。【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创造奇迹——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经验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4 00:19 , Processed in 0.0479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