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匮要略》讨论 5 第4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6 09: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4条
【原文】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词解】
  语声寂然:谓病人安静无语声。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不清澈。
  啾啾然:形容声音细小而长。
【释义】
  本条论述闻诊在临床上的应用。骨节间病,指关节疼痛一类病症。由于病在关节,转动不利,动则作痛,故病人常喜安静,但偶一转动,其痛甚剧,故又突然惊呼。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故发声喑喑然而不彻。头中有病,痛在头中,如作大声则震动头部,疼痛加剧,所以声不敢扬。由于胸膈气道正常无病,故声音虽细小而能清长。
【参考】
  曹家达《金匮要略发微》:“无病之人,语声如平时,虽高下疾徐不同,决无特异之处。寒湿在骨节间,发为痠痛,故怠于语言而声寂寂,转侧则剧痛,故喜惊呼。心膈间为肺,湿痰阻于肺窍,故语声喑喑然不彻。头痛者,出言大则脑痛欲裂,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不敢高声语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9:33:41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讨论 5 第4条

    观察之细微,出神入化,很神秘,增加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这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9:08:43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讨论 5 第4条

   本条论述闻诊在临床上的应用。
    骨节间病,指关节疼痛一类病症。例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由于病在关节,转动不利,动则作痛,故病人常喜安静,但偶一转动,其痛甚剧,故又突然惊呼。
    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故发声喑喑然而不彻。例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由于通气量不足,气不够用,所以,说话无力,时有间断.
    头中有病,痛在头中,如作大声则震动头部,疼痛加剧,所以声不敢扬。例如:颅内压升高,大声说话,肺部膨胀,促使颅内压继续升高,加剧头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6:34:45 | 只看该作者
  西医临床病理学知识,可以给与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7:0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8-30 09:13 编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的临床表现,都可以找到西医的临床病理学,相对合理的解释。因为中医的症状体征与西医的症状体征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古今中外的一个共同参照物。尽管有些词汇不尽相同,但是经过简单的解释,就能够统一,成为中西医都明白的共同参照物。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其中:病人、语声、骨节间病、心膈间病、头中病。 这些词汇、概念中西医医生都知道什么意思,是二者的共同参照物。

          语声寂然喜惊呼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属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解释,可以准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见相关解释。
          现代汉语准确地用西医学语言表述,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中医说【若痰湿浊邪窒塞心膈而气机不畅】【心膈间为肺,湿痰阻于肺窍】,把这个意思转换为西医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对于中医(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整体情况没有搞清楚,就不可能完成这个转换。

         痰湿浊邪,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论述清楚了,所以,【湿痰阻于肺窍】是指寒痰阻肺-慢性气管炎证态,肺胀-阻塞性肺病证态,是指西医的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等相关性疾病。

      
6
发表于 2018-8-30 17:37: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30 09:0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的临床表现,都可以找到西医的临床病理学,相对合理的解释。因为中医的症状体征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的临床表现,都可以找到西医的临床病理学,相对合理的解释。因为中医的症状体征与西医的症状体征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古今中外的一个共同参照物。尽管有些词汇不尽相同,但是经过简单的解释,就能够统一,成为中西医都明白的共同参照物。

一一赞一个。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  发表于 2018-8-30 18:26
7
发表于 2018-8-31 10:1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31 02:38 编辑

症状,在临床诊断依据中,和体征,影像理化实验室改变比较起来,属于主观性诊断资料与依据。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和中医的理论阐述相比较,症状描述是相对客观的,理论阐述是相对主观的。症状是相对客观的,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一般情况下不可更改的。而中医理论是相对主观的,是为了解释说明症状产生的原因,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治疗的作用与机制。理论是可以不断变化的,通过与实践的互动,而不断的总结,验证,修正,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循环,周而复始,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不断的发展而完善。
8
发表于 2018-8-31 11:2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8-31 11:2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08-8-26 09:33
观察之细微,出神入化,很神秘,增加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这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


这些细微的观察,看是很详细,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他背离了中医学的宗旨。中医学寻找的诊断依据,应该是越简单,越明了,越本质,才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不清晰的诊断内容,就很难判断。

所以,中国古代的中医书籍,很多都还没有看清中医学的本质。

一个似是而非的诊断条件,是很容易误诊,也很不容易把握的。
9
发表于 2018-8-31 11:30: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之所以难学,之所以准确度低,与中医学书本解释的诊断方法,是有很多关系的。就拿一个脉诊来说吧,脉诊的清晰度,太低,没有一个清楚的标准,所以,不同的人,给出的诊断结论,就不同。诊断结论不同,用药就不同,标准就不同。

一个诊断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共识的,难以判断对错的标准,那他的可操作性,就很低。中医学的脉诊,就是中医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不够清楚,不够清晰。
10
发表于 2018-8-31 11:36:21 | 只看该作者
您写的书,我看了一些,我的感觉是,您的书,可以作为指导西医,在选择用中药治疗的时候,给出一个方法。当西医大夫遇到了一些疾病,他如果想用中药的方法来治疗,您的研究和认识,可以给他们以帮助。当中医面对西医的疾病,中医人想用中医的处方,来治疗西医的疾病的时候,您的书,也可以给中医人以一定的帮助。但是,您的研究,对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是没什么价值的。

点评

谢谢先生赐教。你说的完全正确。能够帮助中西医相互沟通,我就心满意足了。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发表于 2018-8-31 15: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29 , Processed in 0.1001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