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 11: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泰然居士|知醫必辯|奖励积分 20|有学术价值!|1168511179]这是我在学习《伤寒论》时所作的一些笔记,现陆续的发贴给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给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更加的加深理解。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公元150――219年,与其同时代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华佗)南阳人(相当于现代河南南阳邓县张寨村,了解他的生平住址的为了解他的方言特征,进而了解其著作中字句的准确含义。),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最早记载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这是当时的心理学家何顒评价
“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公元1589年在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中才正式被称为“圣”
汉代以前的医书分为医经和经方(包括医经7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经方11家:“包括伊尹的《汤液经》)张仲景熔医经和经方相结合为一炉而于公元200年左右完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后其学生王叔和整理成10卷《伤寒论》共22篇,另其著作有《脉经》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未刊录《伤寒论》的内容,但在《千金要方》中有较完整的记述。王焘的《外台秘要》记录了另一版本的《伤寒论》。
宋代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官员林忆、孙奇、高保衡校订了《伤寒论》,至此《伤寒论》有了较固定的版本。但是现已绝版。
明代赵开美先后刊印了成无己的《伤寒论条辨》宋云公的《伤寒类证》《金匮要略》小字本《伤寒论》统称为《仲景全书》(又称《翻刻宋本伤寒论》现仅存5部。
刘渡舟、任应秋、钱超尘于1991年编注了《伤寒论校注》。
宋代同时还整理发行了《金匮玉函经》共8卷,是《伤寒论》的别本。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条论于前,会方于后”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伤寒的涵义:1 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2 狭义: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感而即发的病证。(寒泛指邪气,日本人中西惟中著的《伤寒之研究》中:“谓邪为寒,盖古义也”。)
《伤寒论》的内容
前4篇:“1 辨脉;2 平脉。是《伤寒论》中脉学的精华。3 伤寒例篇是对外感热病的总论。4 痉湿暍 是为了和后面的狭义伤寒相鉴别。
六经辨证篇 10篇 共398条。112方
可与不可篇 8篇。
从理、法、方、药的方面来看《伤寒论》的内容
理 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法 包括治则和治法(治则――扶正袪邪的原则,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治法――汗、吐、下、和――和疏机,解郁结,代表方小柴胡汤,泻心汤诸方、温――理中汤、清、消――抵当汤、补――炙甘草汤,小建中汤。另还有涩色,药食并用、针药并用)
方 112方 选药精当、组方严谨、药量精确、疗效可靠。
药 76味药
另外在药剂技术、护理知识也有记载。
总结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是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并且涉及中医的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创立了六经辨证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这就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国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一直延用到今天,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药量精确、疗效可靠,是方剂学发展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喻为众方之袓,因此,《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症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并且是中医《方剂学》《药理学》《护理学》等等多学科发展的基础。
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1六经的含义:后世医家对三阴三阳辨证的总称。
2三阴三阳的本义 阴阳气量的多少,
太阳 大也 3份
阳明 著也 2份
少阳 小也 1份
太阴    3阴
少阴    2阴
厥阴 极也、尽也   1阴
3三阴三阳在内经中的含义 命名人体的脏腑、经络 生理的概念
4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病理的
经名病                       位 病 性病程趋势
太阳足太阳经、膀胱腑 体表阳性病初起
阳明手足阳明经、腑。主要是足经的症状阳性病极期
少阳胆经 胆腑 三焦阳性病后期
太阴脾经 脾脏阴症初期
少阴心脏 肾脏阴症危重期
厥阴肝 心包  阴症末期  阴尽阳生的变化阴症
5六经的传经:循经传 夫妻传 越经传 表里传
6六经病的变症:失冶或误治以后,使临床病症发生变化,新病症不能用六经来命名的(治疗原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7六经病发病的特殊形式
并病 一经症候未罢,另一经病症又起
合病 两个以上阳经同时发病  条件――邪气太盛
并病、合病只见于阳经
直中 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犯三阴。
8六经辨证和其它辩证法的关系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
1怎么学和学什么‘(训词释句,弄通本义;熟读默记,娴熟于心;分析病机,加深理解;上考《内》《难》,旁参《金》《本》;归纳总结,鉴别对比;学以致用,验于临床;阅读诸经,深入学习;汲取众长,不断进取。)
2 学辩证用药的方法和思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0:07 , Processed in 0.0596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