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济生方》、《成方切用》引)
提要
比较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比较归脾汤、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
蜜炙黄芪6g 酒洗当归6g 龙眼肉6g 炒枣仁4.5g 土炒白术4.5g 人参3g 茯神3g 远志2.4g 木香(磨冲)1.5g炙甘草1.5g 姜枣为引 水煎服。
本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的怔忡、健忘、惊悸、盗汗、体倦、嗜卧、失眠、少食、头昏眼花、面色萎黄,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溢脉外及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心脾作痛,低烧体痛,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象细而无力等。
本方是临床常用的理血剂,药从心脾入手,引血归脾,心脾血足气壮,自能摄血归经而诸症悉除。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之甘温,补脾益气,脾气壮则能统血、摄血;以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之甘温酸苦,补心而助脾(心为脾之母),心阴复则能生血荣脾;又佐以当归养血而荣心;使以木香,既入脾又入肝,行气而舒脾,不但能防止补药之滞,且能配酸枣仁、远志以调肝而助心(肝为心之母)。心血足,脾气壮,子母俱健,劳伤心脾之疾自除。
因思虑又兼有气机怫郁而致病者,可加柴胡6-10g、牡丹皮9g、栀子6g;如兼肺肾受损见干咳少痰声嘎,可加麦冬10g、五味子6-9g、蜜紫菀12g;兼见梦遗者,可加生熟地黄各10g、五味子6-9g、生白芍10g、煅龙牡各15g。
近代也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表现为心脾虚而失眠多梦者。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中医辨证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证者,常用此方加阿胶、地榆、白及、侧柏等。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兼见消化功能减弱,证属心脾虚、脾不统血者,可加川续断炭、黄柏炭、艾炭、仙鹤草、桑寄生等。
1965年我曾遵循本方的组方精神治愈一位记者因用脑过度而致心脾两虚。症见全身疲倦,食思缺乏,一日仅吃粮100-150g,饭后腹部不适,大便溏软一日一二行,面色萎黄,失眠,心慌,健忘,身体瘦弱,时有轻度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西医按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素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治疗,无效。也曾服用过健脾、补气、养心、安神、双补气血等中药并针灸治疗等,亦未见效。又因“虚不受补”的体质关系,每服补养药后,反而腹胀、不能食、不能睡。如此迁延不愈已半年多不能上班工作。据此脉症诊为心脾两虚渐成虚劳之证。采用归脾汤的精神,用虚者补其母和“隔一隔二”的治疗方法,用本方结合小建中汤的精神组方如下:太子参(易人参)6g,黄精6g(易黄芪),野於术5g,茯苓10g,炒枣仁(先煎)9g,远志6g,龙眼肉9g,丹参12g(易当归),木香2.4g,生姜2片,大枣3枚,桂枝5g,白芍10g,莲子肉5g,陈皮6g,饴糖(分冲)20g。以此方为基础稍事加减服用两个月后,渐渐把太子参换为党参,把黄精换为黄芪,把丹参改为土炒当归,并且用药从每剂3-5g渐渐加重到6-10g,并根据证候的变化进行加减出入。共服用4-5个月,其人渐壮,能食能睡,体重增加,精神旺盛,已上班工作。
我曾用归脾汤重用人参加白及10g、藕节炭30g、生地黄炭30g、伏龙肝60g(煎汤代水),治疗过溃疡病大呕血,证属脾虚气不摄血者。一剂即止血,三剂而证平,以后应证调理而愈。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同为保元汤加归、术等而成,均为治疗脾虚的方剂。但本方是理血之剂,主补脾阴,滋养心脾;补中益气汤则为理气之剂,主升胃气,补益中气。古人组方之妙,可从细细玩味中悟出。
本方虽为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而成,但经过这一加味,则与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相加的治证,大不相同。四君子汤主要为补气健脾药,当归补血汤主要为补气生血药,本方却有补血养心,益脾生血,使心脾相生(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气血两旺之功。其中佐用木香配酸枣仁,不但能醒脾气,又能调肝气、益肝阴而助心血,从而使本方具有木生火、火生土、从肝补心、从心补脾,而获藏血生血、归脾统血之功能,故能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不统血,致血妄行诸疾。此则远非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所能与之相比。
凡气实动火而失眠、失血诸证,皆不可用本方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