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7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伤寒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否真如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4 04: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否真如此?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金栋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素问·水热穴论》说:“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经典认为,伤寒是传变迅速的外感热性病的统称,其病因是“伤于寒(风、暑、湿等六淫或戾气)”邪,其主要症状是急性发热,其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今日言之,伤寒是以急性发热为主的内科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由于感受了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而发病,而其传变规律果真如此吗?
感兴趣者,可发表高论,谢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5:25:19 | 只看该作者
唐·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上》说:“《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瘟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瘟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是天舍间号耳。”

点评

金栋按:孙思邈并不同意《小品方》的说法。孙氏认为,伤寒与时行瘟疫不是一种病,伤寒是伤于四时之正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戾之气也。中而即病,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05:47
3
发表于 2017-12-4 05:2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2-3 23:32 编辑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
感谢金栋先生再次引导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理论,以上《内经.素问·热论》的关于“热病”的描述是非常形象和切合实际的。这是对“热病”(传染性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发病规律的描述和分析,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当然我们必须历史的、本质的理解它,而不能仅仅拘于字面。比如这里的“一日”“二日”不能死硬的理解成“第一天”“第二天”,而应理解为“第一步”“第二步”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其描写的症状,也要灵活的看待,不要刻板。

点评

伤寒热病的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为何至今临床上见不到这样的传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5 00:32
谢谢总版主回帖,我所要说的是伤寒热病果真是按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规律传变吗?并非是说具体的传变日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05:5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5:47:1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2-4 05:25
唐·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上》说:“《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瘟疫是毒病之气,而 ...

金栋按:孙思邈并不同意《小品方》的说法。孙氏认为,伤寒与时行瘟疫不是一种病,伤寒是伤于四时之正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戾之气也。中而即病,名曰伤寒。……非时行之气也”,此不具有传染性;而时行瘟疫具有传染性,是伤于非其时之气,“凡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5:51:5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2-4 05:26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 ...

谢谢总版主回帖,我所要说的是伤寒热病果真是按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规律传变吗?并非是说具体的传变日期!
6
发表于 2017-12-4 07:02:1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2-3 21:51
谢谢总版主回帖,我所要说的是伤寒热病果真是按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规律传 ...

谢谢金栋先生继续讨论。
内经所叙述的是外感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并不是具体的每一个人的必须的情况。比如我们俗话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并非是男人绝对不能干家务,女人绝对不能外出做事。又比如“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是一般规律而已,并不一定是春天不可以下雨,秋天不可以下雪。


内经所说的是外感疾病由表入里,由阳到阴,由腑到脏逐渐变化的普遍性的传变规律,大致如此,不能太过于拘泥。,临症时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灵活对待。先生以为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7-12-4 07:19:3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否真如此?
=======================================================
           是真的。而且与西医相符合,都是真的。
           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客观规律、理论的问题。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客观规律,是人们从客观世界中找出来的,或者说抽象出来的,抽象是一个主观意识过程,在这个主观意识的抽象过程中,已经把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一些内容舍去了,所以,客观规律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在规律之外,总有一些例外。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主客观之间总有一些差距,而不能全等。所以,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点评

先生这么肯定,在临床上果真见到这样按三阳三阴规律传变的病人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4 14:34
8
发表于 2017-12-4 07:26:39 | 只看该作者
        六经传变,有顺传,有逆传,有直中,也还有变、误治等等。既有规律,又有特殊。张仲景非常的实事求是,而且辨证论治,而不是按经论治、按日论治。

点评

“张仲景非常的实事求是”,是来源于临床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5 00:39
说得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7-12-4 07: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7-12-4 07:27:13 | 只看该作者
从医理的角度探讨伤寒六经病的实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extra=&page=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发表于 2017-12-4 07:2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4:30 , Processed in 0.1697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