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中医高考试题曝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8 15: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朝中医高考试题曝光,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2017-06-10 17:57作者 :国医来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正式落幕了,这两天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莫过于各省高考的作文题目了。
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们只懂这个吧,毕竟三角函数、库仑定律、离子共存、有丝分裂、唯物辩证、宗族制度、热力环流这些问题不是谁都能谈得了的。

呃,别误会,这些词小编也是刚刚搜索来的。
令人悲伤的是,走出高考考场后的我们都由一个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三角函数的博学鸿儒变成了一只只只会玩手机的文盲白丁了。
可能有很多盆友表示不服,我们接受了中医的现代化教育,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我们才不是文盲呢。

呵呵,小编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刚刚看了一套中医科举考试原题,现在只想找个地方静静,有个地窖能让我钻进去也行。
因为我发现这些题我一个也不会做,有几个题可能稍微有一点点思路,但是很遗憾,我答不出来。
这又让我森森地怀疑我上了一个假大学,陷入森森的沉思中不能自已。

刚刚看的那套中医科举考试原题是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集,来自于《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注释》这本书。
该书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医试题集,全面、完整,且附有详细的标准答案。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对我们研究古代中医教育、考试、选拔、任用等制度很有帮助。

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八月开考,中选考生来年春二月参加京城省试。
考试分为三科:方脉科、针科、疡科。
考试内容:方脉科以《素问》、《难经》等为大经,以《诸病源候论》、《眼科龙树论》、《千金翼方》等为小经,针科和疡科则无《脉经》,增加《针灸三经》等。
试题的具体内容包括墨义、大义、脉义、假令论方义、假令法、运气等。
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为“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全愈不及七分,降舍;未及五分,屏出学”。
也就是说十分为满分,属上等;九分为中等;八分为下等;七分以下不及格,处以降级;五分以下为劣,处以退学。
看了一遍题目,小编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致认为能得30分就烧高香了,如果我们真的生在宋代,恐怕早就该卷铺盖滚蛋了。想想就觉得很可怕呢。
如若不服,就请做题吧,请提前露出屁股准备挨抽吧。

墨义(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道
问: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按:按本题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即要求默写“天不足西北”至“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原文,所谓墨义即是默写题。

脉义(脉诊)
第一道
问: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按:本题出自《素问•经脉别论》,但并非要求默写,而是要考试者自已理解和发挥。
一时半会,我真是一个也写不出来呀……刚刚查了一下原文,好长好长的一段话!比着抄可能都抄不利落呢。
大义
第一道
问: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按:大义也是考察对经文的理解,内容则涉及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要求用基础理论来解释上面的句子。
天哪,根本不知从哪里下笔好不好。

假令论方义(方药、伤寒)
一道
问:《素问》所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皆以脏法五行,色通五脏。至于金石之类、草木之品,无非法象之相符也。
今观《神农本草·首卷》云: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是丹砂色赤,法南方之火,故丹砂之功,可以专主乎心也。如今之方论所载灵砂、桂心之属,皆能治心,亦赤色之类,如麦门冬、远志之辈,亦治心之药,而色不赤,何也?
诸君以医为业,所当讲论,请陈其意而毋略。

按:本题专门讨论药性理论或处方方解,涉及《内经》、《本草经》、《本草图经》等多种著作,想答出此类题目,必须对中药理论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思维也很重要呀。
天哪,我还是不会,谁来教教我?

二道
窃详治伤寒之法,汗下之后,其脉静者为病已解。今云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者,此为欲解。
复有太阳桂枝一证,“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
两证据属太阳,皆言下之脉促,一云欲解,一云未解,理何如哉?
由《本经》云:“阳胜则促”。此皆病脉也。大抵促非平脉。今云欲解者,必有说焉。
余者七脉,皆为下后之病脉,独以促脉为欲解者,未审立法之意何如?请陈其论?
按:本题考查的是对伤寒论内容的理解,涉及到了病症的转化、传变还有脉证的变化。

恩,请让我默默在考场发呆俩小时……完全不知该怎么回答……准备考完后回家种地了……
在太医局考试的影响下,宋金元时代医学界中《伤寒论》也形成了研究热潮,出现了一批研究专著。
如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韩祇和的《伤寒微旨论》、朱肱的《南阳活人书》、郭雍的《伤寒补亡论》以及许叔微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金代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药方论》更是研读伤寒必不可少的名著。
这种繁荣的景象,与医学考试有关密切的关系。甚至张仲景为后人推崇,尊为医圣,也是在这之后开始的。
假令法(临床辩证)
第一道
问:假令虚劳盗汗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何脏腑受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变动,又当随脉如何救疗?
各须引本经为证及本草逐药主疗,所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修制之法、处方,对答?
按:本类假令题是综合性最高的一类题目,涉及到了病候、脉诊、节气(“目即节气”即按答题当时节气之意)、治法、变证、方药等多方面,需要引用《内经》、《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诸多医书内容。
要想答出这道题来,不把上面书读个十遍八遍是不可能的了,要想及格,那必须得把这些书背下来了。
我必须承认,就算开卷考试,我也极有可能不及格。。

运气
一道
问:甲子年五运六气,所在、所宜、处方、方对?
按:本题主要讨论运气学说,敢说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医都不懂运气理论,都认为五运六气和临床没啥关系。
错,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很多流行病的发生都可以通过五运六气来推测和预防,最流行病的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只是五运六气内容有点复杂,初学者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看完这些题有没有哭晕在厕所里?
为什么很多国医大师都感慨现代教育培养中医博士都不会看病呀?
这就是根本原因,因为学校没有根本没有如何教我们如何看病的内容呀。中医基础理论课上不讲内经,方药课上不讲药物产地、炮制,中医内科学没学节气变动,传染病课上不讲五运六气。
反正,真正用来看病的内容都没学,中医的精髓没有掌握,我们又怎么会用中医来看病呢?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成为国医大师的捷径,很简单,学会做宋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就OK了。
把每个理论、每个方药、每个脉型、每个病证都按上面考试的格式去写一遍,这样再成不了中医大师算服你了。
别哭了少年,爬起来去看书吧,经典的才是最实在的,学好这些,才能有资格给皇后娘娘摸喜脉去。

评来了: 说了实话 呵呵   把“国医来了”的“国医”先去掉 或许有一天真的能成医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

http://www.zhongyiyao.net/bbs/vi ... mp;extra=#pid36165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2:20 , Processed in 0.0478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