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倒底是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治好了疟疾,还是青蒿素按中医理论治好了疟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2 21: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染科李侗曾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10-21 20:51
[url=] 关注[/url]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深意,很多人会以为是青蒿素是中药,是中医治疗疟疾的经验总结,当时发明者也说其灵感来自中医古籍。确实是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治好了疟疾,但是也并没有真的借鉴中医理论。中医要求是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治才是按中医理论治好了疟疾。而青蒿素只是来自中医书中的一个方子,屠呦呦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研究者对既往筛选过的重点药物及几十种后补药物,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结果证明: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1971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73年9月,屠呦呦课题组还首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1992年,她历时多年主持研发的青蒿素类新药——双氢青蒿素片获得《新药证书》并转让投产。该研发项目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是屠呦呦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从过程看,并不是中医理论能够指导出来这个药物,因为在课题组成立后,曾经筛选上万种药物,但是效果都不好。以往古籍中记录的方子,都没有获得临床效果的验证。而最终药物发挥作用的,只是青蒿素这个成分。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2005年,全球青蒿素类药物采购量达到1100万人份,2014年为3.37亿人份。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疟疾的主导药物,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的贡献,2011年荣获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两项大奖,均为中国本土科学家的“零突破”。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最高奖。

从中医中药中已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药物中,选取其中实际有效的成分,是现代医学的思路,不是中医理论。


117

[url=] 233评论[/url] 分享[color=rgb(53, 192, 32) !important]
[color=rgb(236, 93, 83) !important]

[color=rgb(255, 206, 0) !important]




举报




橘红年代1小时前
[url=] 关注[/url]

研究历史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1964年,

越南战争

爆发,当时北越军队常出没于山间丛林地区,而这一地区恶性疟疾流行猖獗,且对奎宁及奎诺酮类抗疟药物如氯喹(chloroquine)等普遍出现了耐药性,平民与军队的患病人数猛增,越南政府请求支援。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成立5·23抗疟计划办公室,统一领导《5·23 抗疟计划》的实施,其全称为中国疟疾研究协作项,代号为"523"。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正组长)、总后勤部(副组长)、国防科委、卫生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直接归国家科委领导。办事机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36部队为主(推测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代号),办公室设在后字236部队。不过,由于进展和当时的政治环境,"523"领导小组曾多次发生变动,如1971年5月22日广州召开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上,领导小组改为由卫生部(正组长)、总后卫生部(副组长)、化工部和中国科学院组成。后来,一位研究人员曾调侃,正是由于这一项目,“使得在当时到处停工的医药研究单位留下了一支队伍”。[2][3][4]1967年疟疾防治领导小组组成


1969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军代表的建议下,全国“"523"办公室”邀请北京中药所加入“"523"任务”的“中医中药专业组”。北京中药所指定化学研究室的屠呦呦担任组长。当时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民间验方,然后利用现代的有机溶剂分离药用部位并进行相应的药理筛选和临床验证,研究人员整理了多达808种可能的中药。据称她们开始并未考虑使用青蒿,因为它的抑制率极不稳定,12-80%,直至看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从而得到启发,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改用乙醚提取。1971年10月,青蒿的动物效价由30%~40%提高到95%。1971年12月下旬,用乙醚提取物与中性部分分别对感染伯氏疟原虫 (Plasmodium berghei) 小鼠以及感染猴

疟原虫

Plasmodium cyomolgi) 猴的疟原虫血症(parasitemia) 显示 100%的疗效。[5][6][7]1967年“523”计划研究专题


1972年初抗疟有效单体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得到,当时的代号为“结晶Ⅱ”,后改名为“青蒿Ⅱ”,最后定名为青蒿素。1972年3月8日,《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工作》的报告在"523"计划内部会议上发布。效果虽好,但在批量生产时相关药厂不愿意承担提取药品任务,使得项目组只好把实验室当成了生产车间,而由于乙醚易燃,结果在屠呦呦作报告的当日,由于操作人员不慎而引发大火,这一事故差点使得计划夭折。[8][9]
由于计划时间进度紧张,为了尽早应用于临床,1972年5月计划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包括屠呦呦)用自身进行人体试验并获得通过,8月在海南部分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在选试的 21 例疟疾患者中, 感染恶性疟或间日疟(subtertian or tertian malaria)者各占半数. 经治疗后, 患者的发热症状可迅速消失, 血中疟原虫的数目锐减;而接受氯喹的对照组患者则无效(个别数据存在争议,也有个别参与人员回忆年份为1973年)。[10][11]海南昌江青蒿乙醚中性部分临床疗效情况1975年,由北京中药所和上海有机所借助国内不多的几台大型仪器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年底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分子结构,1978年由反常散射的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和1979年,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通报》与《化学学报》上发表,同年青蒿素的分子式被美国权威的《化学文摘》收录。[12][13]
1979年9月,依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建议,"523"计划列入各级民用医药科研计划之中,不再另列医药军工科研项目。1981年3月3日-3月6日,"523"计划举行最后一次小组会议;5月该会议纪要下发,"523"计划结束。[14]
1981年10月,

世界卫生组织

主办的第四届疟疾化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上,屠呦呦就《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一题作首位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在这次报告中,屠呦呦提出应研发复方青蒿素以防止和延缓抗药性出现的设想,但并未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复方药物,开发出复方蒿甲醚等系列复方药。2005年,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发表文章,指出研究发现使用单方青蒿素的地区疟原虫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这意味着疟原虫有开始出现抗药性的可能,世卫组织开始全面禁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ACT),并推荐多种联合治疗, 即每种方案包括青蒿素类化合物, 配以另1 种化学药物。这说明当年中国科学家的预见是对的。[15]

1986年,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一类新药证书,1992年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得“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称号。[16][1]
2011年9月,屠呦呦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17]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19]
2016年,科学杂志《eLife》刊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专家发明了利用COSTREL方法从烟草中大量提取青蒿素的方法。[20][21]

我百度的,结果很明显了,中药的启发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04:43 | 只看该作者
倒底是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治好了疟疾,还是青蒿素按中医理论治好了疟疾?
=================
这个问题,的确提的很好。
杀死疟原虫,可以治疗疟疾,这是青蒿素有效的主要原因,这里边不需要中医理论作指导,也是事实。
但是,辩证地看问题,中医历史上治疗疟疾的方法很多,除了青蒿之外,还有常山截疟、小柴胡汤治疗疟疾,鳖甲煎丸治疗疟母等,很多记载。
并且,针灸也可以治疗疟疾。
当年,解放战争时期,在大西南发生很多疟疾病人,缺乏奎宁,部队的官兵,都是依靠针灸治愈了疟疾的流行。
朱良春国医大师也介绍过“日下一节”,判断疟疾病情发展,中医治疗很有效。
因此,治疗疟疾,绝对不是只有杀疟原虫一条路。
人体不是化学实验场,不一定需要化学武器战胜疾病。人体内在卫生资源,需要挖掘和调动,这是中医的长处。
西医的化学制药,大多数情况下有帮助,成就不容埋没。
但是,药源性疾病很多,也很严重,其根源是忽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自组织能力”造成的。
这种错误的后果很严重,再加上“过度医疗”,市场阴谋,因此,其危害不可低估。
青蒿素不能代表中医未来发展方向,青蒿素是“源于中医药的创新”,与中医有关系。
如果,要求中药都变成“青蒿素”之类的药物才能使用,就会推理出“不提纯”的药物,都是作用原理不明、质量不可靠、安全性没保障的“初级药物”、“问题药物”。
这就把中医、中药,放在二级、初级的水平,永远不能与西医平等。
而且,按照这样的标准,中药汤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只有经过提纯、实验之后,才能使用。
这就是“废医存药”、“废医验药”,这样就危及到中医事业的存在了。

所以,不能用西医药的标准,来评价中医药。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05:04 | 只看该作者
青蒿素获诺奖暗藏玄机
       何安宁写于2016.10
           内 容 提 要:
     一、青蒿素获诺奖对原创中医学来说,是糖衣裹着的炮弹。
       二、青蒿素提纯是40多年前的事,为什么当时没有发诺奖?
      三、《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治疗疟疾效果好又安全,为什么只给提纯的青蒿素发诺奖?
     四、青蒿素提纯后和激素、抗生素是一路货色!
        屠呦呦老师当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初创时期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敬业严谨的治学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屠呦呦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一直是我心里的榜样!本文要所要说的是另一个话题,即诺贝尔委员会给青蒿素颁发诺贝尔奖(关于诺奖详见本书第六章)的真正动机。
1
       一、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对于原创中医学来说,纯属是糖衣裹着的炮弹!代表洛克非勒等西方药业集团利益的诺贝尔基金会为什么会给青蒿素颁发诺奖呢?其目的是以中医现代化的名义鼓励中西医结合、鼓励中医西医化。他们为什么要鼓励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化呢?因为如果中医复兴,其简便验灵的效果会阻碍西方制药集团垄断中国的医疗市场,他们非常害怕复兴原创中医,冲击早已经被他们垄断的医疗市场,断他们的财路。所以,他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大力扶持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即中医西医化,给青蒿素颁发诺奖,就是最大限度的鼓励中国人抛弃原创中医。因为原创中医倡导自然养生防患于未然,主张慎用药、少用药,是药三分毒。为了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可以通过食物营养调理,药食同源,自然非药物内病外治法刮痧、拔罐、艾灸、火疗等方法治疗。如果中国人都懂得运用中医调养自己,少生病、不生病,即使患病了,可以运用中医治疗。这样启不是断了美国洛克非勒制药集团的财路?怎么办呢?青蒿素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好例子,他们通过给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学家颁发诺贝尔奖来振救、扶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化。而以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名义来行消灭中医的真正目的,不仅让中国人不知不觉,反而为此兴高彩烈、欢欣鼓舞,全国一片轰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其中暗藏的玄机。
2
       二、青蒿素提纯是40前年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没有发诺奖?
        青蒿素提纯是上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果。如果说诺贝尔奖是公平公正的,为什么当时没有给青蒿素颁发诺奖?
3       三、《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治疗疟疾效果好又安全,为什么只给提纯的青蒿素发诺奖?
         青蒿素是柴胡汤中的一味退热药,经过提纯后的青蒿素同样还是一种退热药,只不过在天然的青蒿素中加入了化学成分,使青蒿素由口服的汤剂变成注射剂,让病人自己可以口服的汤剂变成了必须让专业人员操作的注射剂。
       有人临床实践证明《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和其他几种柴胡汤都可以根据病人症状,加减化裁治疗疟疾,比专治疟疾的奎宁、青蒿素效果更好更安全,而且免除了青蒿素注射打针引起的疼痛。还有阿的平、奎宁也是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什么不给这几种药物发诺奖?为什么只给青蒿素发诺奖?
     西医创造出来了数十万种疾病名称,按照西医的方法,每一种病都有相应的药物治疗。几十万种疾病至少有几十万种药物,大家看看现在的制药厂有多少,每年每月都研发生产出来多少新药特药?如果按照给青蒿素发诺奖的理由,那每一种药都经过了研究的、尤其是每年层出不穷的新药特药都应该得诺奖!为什么只给治疗一种病的某种药发诺奖?难道这就是公平公正的诺贝尔奖?
      5四、青蒿素化学提纯与激素、抗生素是一路货色!
        因为青蒿素提纯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西方制药集团看到了从中草药中提纯类似“青蒿素”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他们一直以国际标准来强行中医西医化。只要以中西医结合的名义,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中国大力开展中草药提纯的加工业务,可以从中草药中提纯无数的类似青蒿素的注射剂。通过给这些注射剂包装后命名为各种新药名称,然后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大众狂轰乱炸,宣传这些新药特药能治疗各种毛病,美国制药财团就可以从中赚到高额利润。
     经过化学提纯的青蒿素等中草药与激素、抗生素是一路货色。只能通过营销策划及媒体广告宣传暂时流行一段时间而被淘汰消失。而本来的青蒿素等中草药是经过几点千年实践检验的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绝对不是象化学合成、化学提纯的西药那样,经不起临床效果与时间的检验,流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淘汰品。
        一代又一代抗生素的毒副作用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惨重甚至生命的代价。这也是新药特药层出不穷的原因。中国的许多药品和保健品也仿照这种方法,例如,曾经流行一时的百消丹、排毒养颜胶囊、红桃K、比药欣、三株口服液、娃哈哈、太太口服液、脑白金等等,最初的广告都宣传这些产品能包治百病,还是一种大补品,流行一段时间后,相忘于江湖。但当初人们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许多人都忽视了其中的毒副作用。所以,只有使用经过了几千年实践检验的中草药,才放心。
6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05:36 | 只看该作者
有台湾学者发表文章,说马兜铃酸可以引发肝细胞基因突变,反中医人士以此做依据,全盘否定中医,我们要冷静对待。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肝炎、肝病、肝硬化引起的,即使马兜铃酸危害很大,也不应该得出结论,说中医药都不安全,这是明显的以偏概全。西眼看中医,看不懂,就乱猜,这不是科学态度,更谈不上严谨。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06:05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文章,关于马兜铃酸事件、可能的危害,又被炒起来了,被人利用了:

你吃的中成药,正在害你得肝癌
subtitle
下划线
10-20 21:45
跟贴 33375 条
为了保命,别再吃中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你和父母吃了这么多年的中药和中成药,可能正在增加你们患上肝癌的几率。
国外权威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16.796)在10月18日发了一篇封面文章,关于中草药中的危险元素。一群台湾学者发现,中草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什么是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顾名思义,是马兜铃科的植物里含有的一种物质,它是目前已知的拥有最强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

马兜铃科的植物是中医最爱用的原生药材之一。全世界一共有600多种植物含有马兜铃酸,其中至少有65种是中国传统中药材。
目前,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有: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有: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这些药材被制成了百余种我们常见的中成药和方剂,包括常用的去火药“龙胆泻肝丸”,还有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吃过的“小儿咳喘颗粒”,感冒发烧时常用的“鱼腥草口服液”也含有马兜铃酸的衍生物——马兜铃内酰胺。
我们平时吃的这些药里都很可能含有马兜铃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青龙合剂(颗粒)、舒筋活血丸、养阴消炎汤等。
吃了它会怎么样?
简单来说,得肝癌。
早在1993年,马兜铃酸就作为肾衰竭元凶被人们所认识,只需要130毫克的马兜铃酸就可以导致肾病。
20年后,人们发现这货不仅导致肾衰竭,还会带来肝癌。
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会在服用者的身体里留下鲜明的细胞诱变痕迹,所以当台湾学者找来98个台湾肝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后,他们发现其中76个(高达78%)病人的基因突变特征和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特征一致,也就是马兜铃酸暴露。这意味着,这76个病人的肝癌,很可能就是马兜铃酸导致的。
而在台湾以外的地区,中国大陆的肝癌患者中有47%出现了马兜铃酸痕迹,虽然低于台湾地区,却比北美(5%)和欧洲(1.7%)高出很多,就连邻国越南都只有19%。

这说明什么呢?中国大陆有47%的肝癌案例,都很有可能是由马兜铃酸引起的——吃中药吃的。
世界上有一半左右的肝癌发生在中国,2015年,约45万中国人死于肝癌。在这篇论文出现后,还有人心存侥幸,认为马兜铃酸摄入少就没问题。
但其实早在2013年,科学家就研究出了马兜铃酸致肾衰竭的机制。它导致肾损伤是没有安全门槛的,并不是摄入到了某一个量才会突发病变,而是只要摄入了,就有几率发生病变;摄入量越高,病变的几率也就越高。
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机制虽然尚且不明确,但你真的要拿自己的性命去赌那个“万一”吗?
如何避开马兜铃酸?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为了降低患癌风险,不要使用任何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产品。
而其实早在2003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对的通知》,正式要求将龙肝泻胆丸里面的的关木通替换为木通。主要原因就是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摄入任何剂量的马兜铃酸都会造成肾脏损伤,长期大量摄入马兜铃酸还可能造成肾衰竭。台湾也在同一年禁止了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

但论文中的研究发现,即便在两岸都禁止了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后,肝癌患者中出现马兜铃酸暴露的情况并没有显著改变,可能有两种原因:
1、马兜铃酸引发的肝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马兜铃酸所导致的基因突变是相当持久不可逆的。而癌症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量基因突变的积累和共同作用最终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普通民众仍然能在中药店或者网上其他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同时由于商家标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误购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从而导致暴露。比如,最近在新加坡因为含有马兜铃酸被召回的细辛粉制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就很容易购买到。目前大陆销售的龙胆泻肝丸里,仍有一些含有关木通。

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擦亮眼睛不购买以上中草药、中成药,也无法避免某些不良商家在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以后,不予标识。所以最好还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错过一个,毕竟这些药材并不是无可替代,有大量效果更好的替代品——比如被误认为吃了就伤身的,化学合成药品。
参考文献:
1.Alvin W.T. Ng. 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 Ng et al., Sci. Transl. Med. 9, eaan6446 (2017)
2.Attachment D: Botanical Products Determined by FDA to Contain Aristolochic Acid
3.Wanqing Chen.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jicians(2016)
作者:不理不理左卫门
责任编辑: 吴静宜_NX6477 1160人喜欢

梁进良 易经养生顾问
13.9万关注
我是养生研究者梁进良,关于中医养生、周易养生、食疗养生的相关问题,问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30 , Processed in 0.1264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