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四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8 12:0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第四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下面我们开始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古代哲学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中精与气是确有区别的。为了便于正确认识精与气的古代哲学概念与在中医学中的不同内涵,我们分别地讲一下精和气。

    精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这个无形,不是指真的没有形,而是指肉眼看不见),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说白了,就相当于西方哲学所认为的原子、分子、电子、光子这种东西。在《道德经》,《周易》,《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等古籍文献所有的描述中,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因而精也叫精气。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气是构成生命本原的最基本的细微物质,就如同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电子、光子这类东西,只不过古代哲学家没有显微镜、放大镜,所以在意念中认为精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形成世界本原的一种无形的东西。有了现代的高科技,我们就知道这种无形的东西,古代哲学家所说的精气这种无形的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原子、中子、电子、质子这样的东西,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不是说精气就等同于原子、质子。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这么去理解它啊。

    气的概念

    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的本原。说白了,在古代哲学中,精和气是一样的,精气基本上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东西,我们刚才讲的都是古代哲学观点,还没有说到中医学的精气啊。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也是由精气构成,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展与变化。你看我们古代哲学的这些观点,多么厉害,把现代的问题都给解决了。你看,现代科学在最近一二百年才发现:中间有质子,外面有电子围绕运转的,是最基本的物质。这与我们老祖宗的“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同的是,我们老祖宗早在五千年前就知道了,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我们认为它是精气,他们现在叫电子、质子,中子,是吧?

    所以说,我们中国古代哲学是多么的先进和伟大,不用显微镜一样能知道原子、电子的存在。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我们再怎么解释,无论是引经据典也好,还是引用各种古代哲学的书籍也好,《庄子》,《淮南子》《易传》等等一系列,包括《黄帝内经》,说白了,一句话,精气就是刚才所说的那些东西。道德经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这都是根据精气学说最本原的中国古代精气学说的哲学思想而来。

    至于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由于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上的运动与变化,我们可以做为了解,在中医学上的精气和这有区别,大家可以看一下就行。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和物理学、化学上是一样的。人和猪,本来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分子结构不一样,基因不一样,那么这些基因是怎么来的?就是精和气的排列方法不一样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所以,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人的基因,是由人的精气所组成;猪之所以成为猪,是由于猪有它自己的精气,说白了,就是现在的遗传学和基因学。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也化生为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是一样的道理,人和猪都是动物,都是天地万物精气所化生,都是由碳氢氧这些原子所组成,如果用火一烧,火化后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起源及产生的问题,现代科学已经有很明确答案,目前为止最认可的是宇宙诞生学说,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说白了,就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提芬。霍金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来解释了宇宙大爆炸,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所有的起源,这个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上的运用

    精气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上,就是类同于用中医哲学思想来解释原子、分子、电子的问题,那么精气学说在人体内绝非等同于原子、分子、电子,完全不是一码事。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秦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所以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尤其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和整体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学理论精气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但又不同于这个学说,因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的认识。它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古代哲学思想上的影响比较大。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认为,精气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类的各个层面,精气是自然、社会、人类及其道德精神获得统一的物质基础;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它比分子、电子的范围更广,因为它已经到达精神层面,而分子、电子、质子还没有到达精神层面。

    中医学说中的精与气

    下面阐述一下中医学中的精与气。

    中医学中精就是精,气就是气,二者是两回事。中医学中的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为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从父母遗传过来的,所以我们一般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就是获得后天水谷之精,为后天之精。

    那么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所以我跟学生们说,区别精和气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什么呢?活人才有气,死人没有,但是死人有精,活人也有精。因而精和气如果从阴阳上说的话,一个属阴一个属阳,精乃有形的东西,为阴,气为无形之体,为阳。阳没有了,这个人就挂了。

    那么,为什么说阳气呢?因为气是推动力很强的,能运动的动态的东西,属阳,叫阳气。当然这个气呀,在人体内有元气、中气、营气、卫气等的区分,今天我们不作详细的区分,我们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气,气为阳。

    而人体内的精、津液、血液等等,都是属阴的。

    总之,古代哲学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有区别。古代哲学中的精与气的概念没有区别,而中医学中的精与气的概念有区别。引入到中医学中的精就是阴,体内的各种液体的总称,而气是指人体的一种推动力,看不见摸不着的,属阳。而且精与气在五脏之中也有不一样,比方说,有肝气、肺气、胃气、肾气、脾气,每个脏腑皆有其气,我们在讲脏腑的时候会慢慢贯穿进去讲。

    阴阳学说

    好,我们接着讲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说,阴阳学说本来是一种古代哲学。把阴阳学说引入到中医学是最核心,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学中医者如果不分阴阳则完全搞不好,完全学不成,完全没有理论体系。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把不同的种类一分为二的,来分阴阳,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其实,阴阳最初的涵义很简单,很朴素,是指阳光的向背而言,朝向阳光者为阳,背向阳光者为阴。“阴者,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者,高明也”。随着观察面的扩展,阴阳的朴素涵义逐渐得到引申。比如说,温暖、活跃、明亮,这也叫阳;寒冷、静止、晦暗,这也叫阴。于是,古人就以温热、寒冷、运动、静止、光明、黑暗来将阴阳全部划分。

    要解决阴阳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阴和阳,但是阴阳永远是相对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没有阴。

    我们把任何两样相反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阳,比如上下,上是阳下是阴;天地,天是阳,地是阴;静止与运动,静止为阴,运动为阳,这个很好理解;兴奋属阳,郁闷属阴;男人属阳,女人属阴。但是这些都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的说法。如果两个男人给你分,请问,两个男人中哪个男人属于阳,哪个男人属于阴,还是两个男人都属于阳呢?这个时候也能分阴阳。比如说这两个男人中,有一个男人脾气暴躁,性格火爆,有一个男人脾气温顺,甚至有点娘娘腔。那么,我们把这个娘娘腔的男人称为阴,把脾气暴躁的男人称为阳。这个脾气火爆的男人呢,就叫阳中之阳,脾气温顺的男人呢,就叫阳中之阴。他们对于女人来说都是阳,但他们两个互相来对比的话就一个属阳,一个属阴。所以阴阳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如果这个脾气暴躁的男人碰到脾气更暴躁的男人呢,那么脾气暴躁的男人就属于阴了,脾气更暴躁的男人就属阳了。

    同理,比方说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很有女人味,很温柔很体贴,而另一个女人呢,则像男人一样,很大气,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打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区分这两个女人:像男人一样的女人就属于阳,很温柔的女人就属于阴。由于她们都是女人,因而,一个是阴中之阳,一个是阴中之至阴,很好理解吧?如果这么去理解的话,对我们以后学习经络学说,什么阳明、太阳、少阳,到时候就很好理解了,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至阴,阳中之至阳,都有的。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关系比较多,我们一一来解释一下。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比方说,夫妻两个一个属阴一个属阳,他们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家庭,他们私下也有小矛盾,偶尔要互斗一下,但是呢,由于他们是统一的,在一致对外的时候,他们又一条心了;在没有对外的时候,他们又互相对抗起来。就把小夫妻拿来类比一下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就清楚了。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还是以小夫妻为例,男人在外面挣钱,女人在家里养家,女人属阴,男人属阳,阳主外,阴主内,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说男人挣的钱,女人就不能用吗?女人做的家务,男人就不能享受吗?所以这叫互根互用,互为根本,缺一不可,不然的话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比如说,再阳刚的男人总有心软的时候吧,总有像女人一样的时候吧?再温柔的女人也有坚强的时候吧?那么温柔的女人在坚强的时候,就是一种阳的表现;再阳刚的男人,他温柔的一面,软弱的一面,那就是阳中包含阴,是吧?所以我们用阴阳就根据人性来类比,就根据男人女人来,很好理解,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阴阳互藏示意图,也就是八卦图,为什么八卦中间有两个点,白的里面有个黑点,黑的里面有个白点?讲的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藏,没有哪一个是绝对的阴,没有哪一个是绝对的阳。

    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面增长而另一方面消减,或者另一方面消减另一方面增长,互相变化。比方说,小两口吵架了,也不能总吵,不好啊,总该有一个人退步吧,不然的话会崩盘是吧?所以说谁强势一点的时候,另外一个稍弱势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是吧,这个就体现在阴阳互为消长关系上。

    阴阳皆消皆长,是指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也会出现某一方面增长而另一方面亦增长,或某一方面消减而另一方面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打个比方,男人属阳主外,女人属阴主内,男人突然今天在外面多挣了点钱,这个阳就长了啊,回来之后,就告诉老婆,自己今天发财了,老婆拿着钱,就讲我们发财了,那我们就去搞好吃的,加餐,这个时候体现在阴阳皆长。反之,阴阳皆消,比方说,这个男人回家之后很不高兴,说这个月工资被扣了多少,然后又被老板批评了,于是挣回来的钱少了,老婆说既然这样呢,我们这个月就要节约一点用啊。这叫阴阳皆消。虽然这个例子比喻得不一定很确切,但是理解起来很好理解啊,就是阴阳皆消皆长的关系啊。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属阳的夏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冬天,属阴的冬天又可以转化为属阳的夏天。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又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这就是所谓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阴阳相互转化。你如果说非要我打个比方,把它比成男人和女人的话,我总不能说让一个男人和女人去变性吧,这个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阴阳转化不是去变性,阴阳转化在小夫妻上是这样解释的:男的在外面赚钱,女人在家里整理家务,突然有一天男人失业了,于是乎男人转化为家庭妇男,而这个女的呢,出去做事,做得一帆风顺,女人成了家庭支柱,所以女人这时候就转化成阳的性质,而这个男人成了家庭妇男,转化成了阴的性质,所以这个叫阴阳转化,不是做变性手术。

    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打个比方,小两口吵架了,又没有人来劝架,于是乎小两口就想,夫妻是一家子总要过的,让一让吧,都让一让于是乎,在没有人劝架的情况下过几天后就好了,这叫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阴阳本是一家,于是乎阴阳自和与平衡大家都理解了。

    好,阴阳的关系都讲完了,我们讲一下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的运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伦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对于整个中医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刚才花那么大气力跟大家解释阴阳的那些关系,主要是为了在以后的临床中能够将这些关系灵活用于临床。

    脏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

    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其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你看人体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走背面,督脉走背面,背面为阳,内面为阴,任脉就在前面。经络系统分阴阳,十二正经中手足三阴三阳,他们循行的方法大家可以拿一个针灸挂图,铜人模具也可以,一看就知道它的经络系统分阴阳,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阴阳在人体的表现

    在人体方面,阴主要表现为凉润、宁静、抑制、沉降;而阳则表现为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比如说,一个人坐在那里有气无力,闷闷不乐,我们一看就说这个人没有阳刚之气,属于阴的状态。而如果这个人脱衣而歌,登歌而走,然后甚至在街上裸奔,这就是太兴奋了,我们就说这个人阳亢,阳亢到神经病的状态。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也由人体内阴阴二气的对立互根关系来维系着。人体的上半生以阳气的推动、兴奋作用为主导,而阴气随阳气的增长而增长,(阳生阴长),以与阳气相协调,支持和调控阳气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序稳定。而下半生则以阴气的宁静,抑制作用为主导,而阳气随阴气的减少而减少(阳杀阴藏),以与阴气相协调,防止过度亢奋,使人体平稳度过更年期和老年阶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人过40岁以后,既有阴气偏少而宁静,抑制作用减弱,又有阳气偏虚而推动、兴奋作用衰退,常见“昼不精,夜不瞑”,既有动作和思维迟缓,又见焦躁易怒,但只要保养好阴气与阳气,维持阴阳二气的协调,自能平稳度过后半生。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疾病是由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邪正相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结果。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也就是有阴邪、阳邪的区分。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邪,寒邪、湿邪属阴邪。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素问。著至教论》说:“合而病至,偏害阴阳”。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的偏盛、偏衰和互损。

    阴阳偏盛

    即阴偏盛或阳偏盛,是属于阴或阳中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个太容易理解了,我就不多解释了。阳胜则热,阳多了嘛,就肯定表现阳的情况,阳就是热;阴胜则寒,阴多了,阴偏盛就表现为寒性。

    阴阳偏衰,刚才所说的阴阳偏盛是指阴阳多于正常水平;而阴阳偏衰则是指阴阳低于正常水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阴虚、阳虚。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阳少了就叫阳虚,阳虚了就表现出阴的特征,所以寒。阴变少了,相对来说阳就比较多,所以表现出阳的特征,所以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当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当阳虚到一定程度,由于阳虚而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阴”。同理,也有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比方说,有的人刚开始肾阴虚,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治疗,导致最终变成肾阴阳两虚;有的人刚开始肾阳虚,没有及时调整,最后变成肾阴阳两虚。所以说久病必定是阴阳两虚的,很少会有人阴虚一辈子或者阳虚一辈子,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情况下,虚到最后都是阴阳互损,阴阳两虚。

    用于疾病诊断方面

    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识病证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望而知之谓之神,说白了,要首先辨阴阳,分析四诊资料,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以阴阳理论辨析其阴阳属性。比如说看面色,面色分阴阳,明亮为阳,阴暗为阴;气息分阴阳,气息洪亮为阳,低微无力为阴;看动静,动作迟缓为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为阳;脉象也分阴阳,有力者、数者为阳,无力者、沉者、迟者为阴。

    阴阳还可以概括病证,比方说,八纲辨证中,阴阳是八纲辨证之总纲,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虚证、寒证属阴。在精气血津液辨证中,精、血、津液主静而属阴,气主动而属阳,所以说,精、血、津液不足属阴,而气虚属阳,但精、血、津液不足不能称阴虚,而气虚也不能称阳虚,因为阴虚、阳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脏腑辨证中,脏腑精气阴阳失调可以表现出许多复杂的证候,但概括起来,无外乎阴阳两大类,比如在心系病证中,有心血虚、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亢盛、心血瘀阻等,其中前面四种证型属阴证,后面两种证型属阳证。

    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阴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的主要内容。另外,阴阳理论还指导养生。

    确定治疗原则

    比如阴阳偏盛偏衰的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阴虚者养阴,阳虚者补阳,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阴阳互损者,如果是由于阴虚及阳的,可以补阴为主,辅以补阳;反之亦然。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说得很清楚,左归丸、右归丸,就是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典型代表。

    另外,阴阳理论还可以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在中药四气中,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分别对应五脏,这五种味道也有阴阳属性,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升降浮沉也分阴阳,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升是上升,浮为向外浮于表,升浮之药,其性多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故属阳;降是下降,沉为向内沉于里,沉降之药,其性多具有收涩、泻下、重镇的特点,故属阴。四气五味也好,升降浮沉也好,都有阴阳属性。脏腑也分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属性贯穿于中医学的每一个方面。

    总之,阴阳学说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养生防病,须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情况“法于阴阳”;治疗疾病,则要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等情况,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者,损其有余;阴阳偏衰者,补其不足。然后再根据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调整疾病过程中的阴阳失调,使之向恢复平衡方面发展,从而达到治愈疾病和减缓病情之目的。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7:14 , Processed in 0.0489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