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杏园春医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7-13 20:00:23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7-13 19:56
你听我的话做什么,我问你:你是中医吗?

你不是我的村长,因此有理由不听你的话。我是扫地的,所以你不要让我分析了。再说了,你不拿着村长当干部,我对你很有意见。哈哈
42
发表于 2014-7-13 20:04:06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4-7-13 20:00
你不是我的村长,因此有理由不听你的话。我是扫地的,所以你不要让我分析了。再说了,你不拿着村长当干部 ...

好了,你没功夫分析杏园春的医案已经记录在案,你可以一门心思意淫去了。
43
发表于 2014-7-13 20:15:21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7-13 20:04
好了,你没功夫分析杏园春的医案已经记录在案,你可以一门心思意淫去了。

你意淫。
44
发表于 2014-7-13 20:18:21 | 只看该作者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05:21:5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7-13 11:56
你听我的话做什么,我问你:你是中医吗?

gl0101先生你好!

他是文字医,不懂医案啊!你叫他分析医案是强人所难了,你问他“养胎”是什么?他一定能回答是“催产”
46
发表于 2014-7-14 08:37:20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7-14 05:21
gl0101先生你好!

他是文字医,不懂医案啊!你叫他分析医案是强人所难了,你问他“养胎”是什么?他一 ...

早就拿出紫葳养胎的证据了,你反驳驳斥啊。
47
发表于 2014-7-14 18:43:42 | 只看该作者
杏园春 发表于 2014-7-12 18:28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

既是温病,为何不用温病条辨纲目来说明呢
48
发表于 2014-7-14 22:13:07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7-14 18:43
既是温病,为何不用温病条辨纲目来说明呢

引用经典是为了说明“表里同病,应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温病也不例外!
49
发表于 2014-7-15 06:2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园春医案:田恬,女,1993年出生,家住解放公园路49号。2010年冬天病感冒,头痛、发热恶风、口风,口渴、咽痛、便秘,舌红苔厚黄腻,脉左数、右寸洪大搏指,诊断 为冬温。治以:薄荷(后下)4g  淡豆豉10g  葱白5茎  粳米一把  生甘草4g  一剂汗出热退、不恶风反恶热,余证未变,时已21:00左 右。以银花10g  连翘10g  桔梗3g  生甘草4g  白僵蚕10g  山豆根10g  两剂不间断续服。第二天早晨复诊,喉痛更剧、烦躁、汗出 (胸前尤多),余证未变。寻思良久,猛然醒悟,先前病重药轻!转方:薄荷(后下)2g  连翘10g  黄芩10g  炒栀子6g  生甘草6g  生大 黄(后下)10g  芒硝(烊化)6g  蜂蜜一匙冲  一剂(小口频服),大便解,诸症悉退。

评述:温病条辨条文:
上焦篇
                              一,温病者: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
                              二,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三,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           
                                    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身热甚者,名曰温病。
                              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
                                    者,心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中焦篇
太阴温病,传入中焦,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燥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而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

此症诊断为冬温是恰当的。

1 上焦温病:头痛、发热恶风、口渴、咽痛、舌红,脉左数、右寸洪大搏指(洪者仍然含有浮相)---------以此证明为手太阴风热。 那么怎么来鉴别不是风寒外感,入里化热呢? 从脉的动数,不缓不紧来辩证,或有渴,咳,午后热甚来辩。今此症,明显给出脉数,口渴,咽痛,当属温病,非为风寒入里化热。

2 中焦温病:苔厚黄腻,便秘,右寸洪大博指,为温病传至中焦之初始阶段,上述条文中给出两个方子,白虎汤和大承气汤,其用方依据是,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者---大承气汤主之。

结论:此病为太阴温病上焦入传中焦的初始阶段。

评圆春用方:

方1:薄荷(后下)4g  淡豆豉10g  葱白5茎  粳米一把  生甘草4g  一剂汗出热退、不恶风反恶热,

评: 葱白的用法,大概考虑恶风之相, 相比于银翘散,其凉力不够。然从整个方看,仍然属辛凉解表类,不为误治。

方2:以银花10g  连翘10g  桔梗3g  生甘草4g  白僵蚕10g  山豆根10g  两剂不间断续服。第二天早晨复诊,喉痛更剧、烦躁、汗出

评:此心凉解表剂之化裁,没有顾及邪中焦证,力小病重,然, 不为误治。

方3 薄荷(后下)2g  连翘10g  黄芩10g  炒栀子6g  生甘草6g  生大 黄(后下)10g  芒硝(烊化)6g  蜂蜜一匙冲  一剂(小口频服),大便解,诸症悉退。

评:此正是温邪在太阴,阳明之正治法: 以薄荷,连翘,黄芩,山栀子清太阴肺热, 以大黄,芒硝泻下焦腹实(可惜的是,第三次用方没有说,脉象问题,如果是沉数有力,则极为对方;如果是仍然洪大,则此方仍然有商榷,按条文宜白虎汤)

结论:此病开始时,即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化裁较为稳妥。 通过返阳明至太阴,而辛凉解表而散之。

说明:杏圆春此医案,如实的记录了,医治过程中的心得,其运用方法基本合理,非为误治;医案分析可以精之又精,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讲,辩证之难,用药之准是比较难的;我也一样,回看自己在临床上的用药,诸多也是不那么贴切,然而圆春敢于拿出来,叫大家来评判,这是真诚的交流的心态,值得赞赏。
50
发表于 2014-7-15 06:47:51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7-15 06:29
原帖:园春医案:田恬,女,1993年出生,家住解放公园路49号。2010年冬天病感冒,头痛、发热恶风、口风,口 ...

赞同先生的看法!
临床案例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才是真实可靠、未经过修饰的治疗过程,很有交流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50 , Processed in 0.0501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