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肥胖并不是痰湿病证的必备条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2 15: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肥胖并不是痰湿病证的必备条件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72页)痰湿体质相关疾病研究一节中说:“痰湿体质相关研究发现,痰湿体质者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方面与非痰湿体质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提示痰湿体质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痰湿体质者的血压水平,体重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平和质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平和体质者,揭示部分痰湿体质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TC、LDL-C处于临界高值;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部分痰湿质存在糖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正常血糖时痰湿体质者空腹血糖均高于平和质者,并有部分痰湿体质者存在空腹血糖损害,高胰岛素血证及胰岛素抵抗;痰湿体质血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平和体质者,其中部分痰湿体质者UA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痰湿体质存在嘌呤代谢障碍。”某教授在这理所指的痰湿体质者是属于肥胖人湿痰体质者。所以某教授总结说:“以上研究揭示了肥胖人痰湿体质者易发肥胖、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内在病理基础,为估计痰湿体质之人的发病风险、研究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明确的指标与思路,并开辟了利用中医体质学说进行群体预防的有效途经。”
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西医有大量的资料。某教授从中医痰湿证的角度去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肥胖的人,西医就认为与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有关联,肥胖症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如果再从中医的角度若能辨证为中医的痰湿病证,那这种关联性就更大,这一点起码说在中医学者与中西医结合学者中是有共识的。在很早以前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就把肥胖当作疾病来对待。肥胖而又有中医痰湿病证特点的人,在中医看来他是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方面,在血压水平,体重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平和质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方面,以及以上所提到的诸方面有异常表现这该是很正常的。但是某教授并不认为他的痰湿体质是一种病证。而认为是人体独特的生理特征,是一种非疾病状态。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编写说明(第16页)中说:“该标准(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表述的每一种体质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发病倾向和用药宜忌等,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编写说明(第26页)中说:“从生理学上讲,对于生理状态下的不同体质类型的认识,有助于深化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6页)中说:“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某教授是特别强调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特性的。在非疾病状态下,在生理状态下就有了这么多血液中的变化,是不可思义的。
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中,痰派—痰湿体质一节的开头,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物叫罗明。确有其人也好,虚构也好,都无所谓。从一个年青有朝气“挥洒自如,神采奕奕”的健康人,由于胡吃海喝,生活失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动则气短、脱发油头、睡觉打鼾、痰多口黏、身如灌铅的病人。这个人就是某教授所说的痰湿体质类型的人。在中医诊断学的概念里这已经是一个痰湿证病人。但某教授并没有把他看成病人。他说:“罗明不知道,这样下去,他将长驱直入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的病区。”一个“将”字,一个“病区”罗明就成了健康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佐证,某教授是把他的痰湿体质看成是非疾病状态的。如果我们认同某教授的观点,肥胖又有痰湿病证的病人,就成了不健康的痰湿体质类型,中医的痰湿病证不叫病,西医诊断的病才叫病,这不应该是问题的关键吧?
在中医学理论看来肥胖固然可成为痰湿病证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辨证为痰湿病证的人,不一定都肥胖,换过来说,肥胖的人也不一定都得痰湿病。在这一点上某教授是有点绝对了。在他的《九种体质使用手册》(100页)痰湿体质的形体特征:“体质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把困倦、身重、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列为常见表现的副项。并且不止一次的讲到,痰湿体质的特征就是“大腹便便。”“这个人如果仅仅是胖,肚子并没有凸现出来,我们就不认为他是痰湿体质”某教授认为肥胖,大腹便便是痰湿体质的必备条件。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93页,中医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一节里说:“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痰湿体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缺乏痰湿体质客观、定量的判定标准。为此,体质研究课题组在中医体质学理论指导下,对古代和现代文献进行研究,筛选出痰湿体质相关的169项因素,设计成痰湿体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经对29个省、市、自治区1036例肥胖体质样本的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就用四表格c2检验、OR(比值比)值的计算,最后得出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见表7-2)这一量化诊断标准适于医生评价,其制定也为中医体质量表痰湿质亚量表的编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2:痰湿质(E型)评分标准
标号
表现
OR值
评分
X66
苔白腻
19.85
5
X67
舌胖
8.44
4
X77
脉滑
8.33
4
Z22
胸闷
7.78
3
X102
身重不爽
7.02
3
X13
目窠微浮
5.97
3
X95
腹部肥满松软
5.08
2
Z23
困倦
4.23
2
X106
下肢浮肿
4.11
2
M9
痰多、黏白
3.02
1
M10
痰多、稀白
2.35
1
X2
面色淡黄
2.12
1
M5
口黏
2.02
1
注:OR值2-4为1分;OR值4-6为2分;OR值6-8为3分;OR值8-10为4分;OR值10分以上为5分。积分9分或以上,判为痰湿体质。
某教授调查的1036例都是肥胖人群,作为制定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的样本全是肥胖的人群。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因为他从制定标准时就先入为主的把肥胖当成了痰湿体质的必备条件,肥胖以外的人都不可是痰湿体质,这个概念本身就不代表客观事实。尽管这样,我们从表7-2中还是可以看出“腹部肥满松软”OR值和评分权值并不高。而苔白腻、舌胖、脉滑、胸闷、身重不爽等传统的中医辨证痰湿的症状却排在前面。以9分或以上作为判定痰湿体质的标线,前五项的权重是很大的。“腹部肥满松软”在判定痰湿体质上,连以肥胖样本做出来的量化标准,肥胖都不是很必须的。可见把痰湿体质的的型体特征定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是不恰当的。这样少的调查人群,样本又全是肥胖人群,这样得出的痰湿体质量化评分标准,能构成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吗?以此判定的痰湿体质,也就是中医的痰湿病证,其科学性就有折扣了。
按照某教授的痰湿体质的量化评分标准,积分九分以上,判为痰湿体质,我们不考虑形体肥胖因素,在一般体形的人群中,用这个评分标准,只要积分九分以就判为痰湿体质,肯定会在不肥胖的人群中发现痰湿体质的。一个病人舌苔白腻、舌胖、脉滑积分可以达到13分,肯定是痰湿体质了。因此,中医学对痰湿证的诊断,肥胖并不是痰湿证的必备症状。就是在某教授选定的1036例肥胖样本中被判为痰湿体质者仅占其中的45.2%,54.8%肥胖人并不都是痰湿体质。这样一个事实,也说明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里,把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作为痰湿体质类型的形体标准是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某教授在论述9种体质类型的文献依据与特征时,就已经形成了这种偏见。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165页)论述痰湿体质类型的文献依据与特征时,是这样写的:“痰湿质(E型)(1)古代文献依据:1命名依据:《内经》中有‘肥人’、‘肥贵人’之说。即指体内痰湿较重之质。2特征表述依据:《格致余论》:‘肥人多痰’、‘肥人湿多’,《丹溪心法心要》:‘肥白人多痰湿’,《张聿青医案》:‘第体丰者多湿多痰’。”这些文献在谈到肥人时都用的是“多”字,并没有用“必”字。用必字代替了多字,某教授认定痰湿就一定是肥胖者也就不为怪了。然而肥胖在痰湿病证中所占的权重,表7-2中腹部肥满松软的OR值仅为2,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痰湿体质本身是中医的病证,研究中医的痰湿病证与西医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课题,也是很有必要的。肥人多痰湿,但肥胖并不是中医痰湿病证的必备条件,而苔腻、舌胖、脉滑、胸闷、身重、首如裹等才是最主要的。
痰湿体质类型在某教授的体质学里,还只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就必须是大大便便的胖子,而这时还不是疾病,要成为疾病还要在痰湿体质的基础上,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要胖到什么程度才算中医的痰湿病证呢?真的要像某教授说的的体形用一个圆来形容才能算痰湿证吗?
中医的痰湿病证,肥胖人相对要多一些,但在不肥胖的人群中得痰湿病证的人也是很多的。在医疗一线的中医临床医生是有深刻体会的。

点评

南京陈斌不学无术滥竽充数  发表于 2020-11-15 22: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8 09:44 , Processed in 0.0525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