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间金栋《健康报》医学短文集:现代中医应五诊 望闻问切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30 02: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中医应五诊 望闻问切查

(《健康报》2010-03-24

中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传统中医是指西方医学尚未传入我国以前的中医;现代中医则是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前提下,吸取并采纳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学的某些知识,而融会贯通,合为一体的中医。

实际上,目前中医临床已属现代中医范畴。所谓纯中医,从目前看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中医临床已非过去传统中医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的许多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中医临床之中,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制药学及病名(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与此同时,患者对中医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了。

随着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医药学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自然科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促进了西方医学关于人体生理功能认识及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飞速提高,对仍以四诊(望、闻、问、切)为主要病情资料收集手段的传统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因此,中医药学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继续发扬光大,就必须充分吸收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吸取现代科技成果,主要指借助于现代化的设备,如理化检查与实验技术等,以完善、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作为中医四诊手段的延伸和丰富而形成了中医“五诊”即望、闻、问、切、查。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说:“使用CT、磁共振等技术,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

实际上,目前中医临床中“五诊”已经是常用的手段,只不过没有提出中医“五诊”这个概念、名词而已。无论是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还是中医各种不同形式的专著、临床报道、治验总结及中医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指南、中医院的运营等,都已有西医相关辅助检查的内容。

“五诊”中的“查”,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如中医内科疾病中,肺系病证中的肺痈、肺痨等肺系病变,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如X线胸片、肺CT等;心系病证中的胸痹、真心痛等心系病变,必须借助于心电图、心肌酶或心脏彩超及心脏介入等手段;脾胃系病证中的胃痛、呕吐、噎膈、泻泄、痢疾等胃肠病变,必须借助于消化道钡餐造影、电子显微内窥镜、大便常规及镜检等;肝胆病证中的胁痛、黄疸、鼓胀、头痛、眩晕、中风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病变,必须借助于腹部彩超/CT、血生化检查、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TCD)等,以明确疾病的诊断。

中医四诊作出的诊断,是一个模糊、宏观的病证名诊断。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作为中医四诊的补充和完善,从目前临床的角度来看,中医四诊误诊的概率会较大。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单纯中医的病证名尚不具备法律效应,如果发生医疗纠纷,中医的病证名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

现代中医倡导“五诊”的诊断方法,中医院引进现代化设备,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患者的需要,绝不是“西化”中医。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0-30 05:03:59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目前中医临床已属现代中医范畴。所谓纯中医,从目前看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中医临床已非过去传统中医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代科技成果及西医的许多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中医临床之中,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制药学及病名(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与此同时,患者对中医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了。


一一要用客观事实去验证、修正、发展中医药理论,而不是用固定僵化的理论去裁剪丰富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实与现实。
3
发表于 2018-10-30 05:07: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作出的诊断,是一个模糊、宏观的病证名诊断。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作为中医四诊的补充和完善,从目前临床的角度来看,中医四诊误诊的概率会较大。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单纯中医的病证名尚不具备法律效应,如果发生医疗纠纷,中医的病证名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

一一从临床诊治需要出发,只有中医证的诊断(偏重于病理生理学诊断,整体上缺少病理解剖学诊断与病因诊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西医的病因与病理解剖学层面的诊断。这个问题,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解决(以中西医结合为终极医学目标)。

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的核心问题其实已经解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9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8-10-30 06:4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作出的诊断,是一个模糊、宏观的病证名诊断。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作为中医四诊的补充和完善,从目前临床的角度来看,中医四诊误诊的概率会较大。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单纯中医的病证名尚不具备法律效应,如果发生医疗纠纷,中医的病证名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
-------------------------------------------------------------------------------------------
有临床经验的人都明白这个事实,所以大多数中医都了解和学习中医,而相反西医却很少有人学习和应用中医。这个现状应该有所改观!
5
发表于 2018-10-30 07:34: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作出的诊断,是一个模糊、宏观的病证名诊断。中医四诊误诊的概率会较大。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掌握中医的四诊,没有完全掌握辨证论治。
          我不反对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一定要服从于,归类于四诊与辨证论治之中,即归类于证的诊断与治疗。
6
发表于 2018-10-30 07:4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法,保证了中医诊断名称的合法性。
7
发表于 2018-10-30 09:23:37 | 只看该作者
    在辨证论治的时候,如何正确使用西医的诊断技术、诊断指标,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有的能够过河,大多数情况下过不了河,淹死的也不少。心中没有底。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疾病的哪一个阶段、哪一种临床类型相对应,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证才能取得西医的诊断指标。西医的一个疾病分为不同的临床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诊断指标是不同的,中医的证,与临床类型、临床阶段相对应的情况下,西医的诊断指标,才能为证所利用。
8
发表于 2018-10-30 11:14:22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认可的是“四诊”,金先生提出的“五诊”,可能中医院的中医(西化)会认可。想必患者也不会认可,中医还要设备检查,患者能认可是中医吗?

点评

说一个临床常见病证——黄疸,四诊合参后,施以治疗,患者及家属认同吗?或有认同者,然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并不认同。 患者要求开一个诊断诊明,请问同道,如何下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09:46
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30 16:46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6:46:44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0-30 11:14
传统中医认可的是“四诊”,金先生提出的“五诊”,可能中医院的中医(西化)会认可。想必患者也不会认可, ...

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点评

经验之谈。  发表于 2018-10-30 18:4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9:46:03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0-30 11:14
传统中医认可的是“四诊”,金先生提出的“五诊”,可能中医院的中医(西化)会认可。想必患者也不会认可, ...

说一个临床常见病证——黄疸,四诊合参后,施以治疗,患者及家属认同吗?或有认同者,然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并不认同。

患者要求开一个诊断诊明,请问同道,如何下笔?

点评

因为有时涉及到休假、住院、医保报销等具体问题,出具一个“黄疸”病名,相关单位认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5 09: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01 , Processed in 0.0660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